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ei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和深入,多种途径的教育教研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的情感,切实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笔者在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进程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教学 乡土资源 开发利用
  
  一、选题意义
  乡土资源为《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乡土资源对学生来说比较接近,不陌生,同时乡土资源又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源源不断地生成,这更为课程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新生资源。乡土资源能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地理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在考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得到加强。乡土资源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恰当地运用乡土资源,使之与智育、德育融为一体,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之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更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可谓:“润物细无声”。
  二、乡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现状分析
  1.当前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的现状
  首先在认识层面上,对于“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是否有必要利用乡土地理资源”的问题,调查发现绝大多教师与学生都认同“很有必要”。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在执行层面上,差异非常大,调查数据表明:19.1%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同行会尽力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问卷中“估计所在学校的教师愿意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资源”,选“几乎没有”者为5.2%,选“1/3”者为 33.3%,选“1/2”者为22.8%,选“3/4”者为13.6%,选“几乎全部”者为22.8%。以上的数据说明教师在实际中利用开发乡土资源的实践是不令人满意,现状堪忧。问卷中“独立地开发过乡土地理资源”教师中有32%选“经常”,64%选“偶尔做过”,只有4%选“从来没有”。在学生中,有36%选“经常”,56%选“偶尔做过”,也有 8%选“从来没有”。问卷中“在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您有没有与地理同行合作过”,有20%选“经常”,68%选“很少”,也有 8%选“从来没有”,4%选“想过,但没有合适的人选”由此说明大多数教师的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的态度不是很坚决。因此,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乡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实践更多的是停留在认识层面,个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2.当前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的困难
  从教师层面看,在教学中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力度不大的原因并不在教师的主观因素,而是一些客观原因,缺乏资料是最主要的一方面,在现在学校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重,同时现成的资料很少。顺应一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时教师还提到过多的投入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于自己指导能力有限,不到位而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现行评价教师的指标不合理,直接影响教师学期评价,从而影响教师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热情。
  从学校层面看,教师的时间和能力、学校现有的条件和外界的支持力度等限制因素使得学校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支持不够,而且学校关心升学率也是有担心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资源会影响升学。
  三、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课堂引入创设情境
  1.新课引入
  从建构主义理论来说,建构一个学习的平台,综合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建立起牢固的知识框架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习的情境引入设计是很有必要,课堂引入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选择有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通过导入,就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需要,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极大兴趣。而选择乡土资源是希望通过学生身边的最熟悉事例,从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共鸣的事物入手, 导入有关课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组合作
  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的拓展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是产生新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探究,从而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应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探究环境,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这些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自己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可以通过一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情景来引导学生,创设更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如人教版七年级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的《从社区看我家》, 社区作为本课的核心概念,由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该怎样突破这一难题?根据课标的要求上指出:“引导学生观看地图,发现问题、自主分析、归纳地图的三要素”“鼓励学生学会尝试绘制自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笔者领会理解课标这一要求之后,主动对课程内容作出了如下调整,把《从社区看我家》改为《从我家看我校》,让学生利用放学和上学的路上注意观察,画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这下可好,要完成这样一幅路线图,势必要牵涉到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地理语言。对于这样的一个知识点,学生是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深刻体验得到。大部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在很短的时间内小组合作完成编制简易的学校示意图。
  综上所述,一些看似困难的教学重难点问题都不再是学生坐在教室中,被动接受或死记硬背来掌握了,而是在学生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学之间的密切配合, 在合作的良好氛围中共同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种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把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里不仅学到了有关的历史与社会知识技能,又扩大了自身知识面,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及感悟生活和实践体验的重要性。
  (二)举办乡土知识讲座
  在重视乡土地理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性环节的基础上,举办专题讲座无疑是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又一重要途径。邀请熟悉家乡情况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面向全校举办专题讲座及乡土地理知识学术报告会,以提高广大学生对家乡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感,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案例:2010年度邀请塘栖中学沈剑老师做《千年古镇塘栖的历史沿革和旅游开发》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沈老师语言风趣,旁证博引,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认真作笔记,比平时上课还要认真积极主动地参与。讲座之后学生反映良好,很多学生表态将来自己长大要当一名导游,让五湖四海的游客充分理解自己的家乡。
  (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方明生教授曾指出:美国很多教师提倡让学生走出学校和课堂去亲身“感受”历史,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我们所处的余杭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全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内容,把鲜活的乡土自然人文地理资源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兴我家乡”。笔者积极带领学有余力,又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参观良渚博物院、塘栖水北特色一条街、章太炎纪念馆、超山梅花等旅游景点,感受悠久的历史,特色民族风情,浓厚的人文气息,很多学生在事后写出深刻观后感想体会,以板报的形式在班级里展出,学生的乡土情感得到自然的流露,对于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也奔发出来。案例:2010年4月,笔者带10名学生参观余杭的国家级博物院——良渚博物院。学生可谓兴致勃勃的参观,一边听义务讲解员的介绍,一边做着笔记,有的学生用手中的相机抓拍记录眼前看到的一切。最后意犹未尽地依依不舍离开,许多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四)开展乡土知识竞赛
  在2010年度开学之初,通过笔者学校历史与社会教研组的合作,收集整理部分余杭区乡土地理资料,统一印发给七年级学生,同时让学生观看收集的乡土视频和图片展览,并且在三周后和校团支部联合共同举行七年级的余杭区乡土地理知识竞赛。竞赛采用人人参与的笔试的方式进行,学生踊跃参加的态度令人鼓舞。从笔试结果的数据情况看,笔者发现学生参与度很高,班级的平均分高于平时的课本教材的测试成绩,个人奖项分布比较均匀也可以看出,学生对乡土知识的了解程度个体差异性很小。从个别学生交谈中获悉,学生感到知识竞赛活动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带动他们《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平时被看做后进生的学生让教师刮目相看。因此,通过知识竞赛活动,能给一些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五)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活动主题,开展专题研究、参与社会实践、亲历社会生活,获得了在书本课堂之外的收获。开展社会调查要求学生们的实践活动要延伸到自然、社会的各个广阔空间,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活动中,学生们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地去收集信息,探究问题,深入生活,了解社会,从而改变了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为将来投身家乡的建设做准备、打基础。案例:笔者重视利用余杭区的自然文化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在学期初布置调查的参考主题。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开展研究:分组调查,找资料,做访问,实地拍摄记录,简易水质PH值,颜色,透明度等指标检测,最后汇总撰写《京杭运河塘栖段水质调查》《塘栖历史文物的保护现状及问题》等多篇小论文。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分析笔者认为: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学生的需求;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是可以达成的;如果能够很好地处理乡土资源和教材的关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升学任务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的实践大有潜力可挖;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带来各方面积极的反响;在实践活动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课内外多种方式的结合,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要求;当然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仅结合自己教学工作的实际做自己的一点尝试,更多的细节问题还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听写作为英语专业教学及测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综合技能,涉及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听力、口语、心理、文化背景知识、常识及程序操作等诸多方面。因此,英语听写是大学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的重点问题,也是英语教师和学生关心的难点问题。本文针对听写材料中考生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导致错误出现的原因并且给出了提高听写能力的建议和相关的应试技巧。  【关键词】大学英语 专业四级 听写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下面谈谈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学习方法和训练途径。  【关键词】数学语言 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 数学知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课堂往往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头表达。这与当前要求的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极不适应。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教师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能
摘要:医学图像分割属于图像分割技术领域,它能把医生感兴趣的图像提取出来,从而进行定量分析或识别。医学图像分割方法众多,但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适应于任何医学图像。本文详细研究了两种实用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阈值法和区域生长法。  关键词:医学图像分割,阈值法,区域生长法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成像技术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们能够获得大量高分辨率的医学图像,如:计算
一个校长除了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娴熟的教育技能和健康的身体状况外,还必须有良好的符合教育工作需要的人格特质。校长和学生的关系不同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校长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以教师为中介的间接途径,二是校长面对学生的直接途径。如果老师是学生心中“神明”的话,那么校长就是学生心中的“佛祖”了。校长的人格修养在学生心中的烙印所形成的潜意识对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一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笔者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提高小学
【摘 要】:对于大多数英语教师来说,书面表达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难点,亦是学困生学习的盲点。而书面表达是中学生学习英语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教会学困生写作是英语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就学困生英语写作困难的成因及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进行了一些探讨,与同行共享。   【关键词】:学困生写作,成因,教学策略    书面表达是英语四种基本能力之一。它既能体现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又是英语测试的
【摘要】语文教学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而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和训练,通过思维训练,强化人际互动,以及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近几年,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只有
摘要:介绍利用VB编程,实现鼠标平滑拖动图像的方法。  关键词:VB编程 鼠标拖动 大图像  中图分类号:TP31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9)01—0072—0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一、运算能力概述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三大基本能力之一,《大纲》中还指出“运算能力是指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运算能力要比计算能力含义广,如方程变形、式子变形、数的运算、函数变形,甚至几何中的变换的合成等都属于运算的范畴。因而不能把运算理解为单纯是数与式的加喊乘除,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