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如此“震定”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3月日本地震海啸后,有人说,日本人的自律和中国人抢盐的慌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国民性,一褒一贬,溢于言表。笔者想,这些现象中反映出了一些国民性的东西,然而,也不全然如此。来分析一下日本人“震定”和中国人慌张背后的原因,或许能让我们的反思更有意义,改进的思路更为清晰。
  
   “不给人添麻烦”的国民教育
  有一种说法,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匮乏,加上频繁的灾害,在漫长的时间里雕塑了日本人的“末日情结”。一些政治家和电影人评论说,二战时期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后,给日本人留下的心理阴影,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人的创作题材都是以日本毁灭的想法来写的。这种强调特定历史情境下的看待问题的方法,倒是说得通一些。
  不过不管怎么说,日本人充满了危机感,的确是不争的事实。调查显示,高达75%的日本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 日本的国民教育,也特别强调防灾意识的培养和避难行动的教学及演练。
  “不给人添麻烦”这句话出现在给日本小孩学习的《社会生活教育》第一章第一节。让别人不快、让别人担心、让别人操心,都属于“给人添麻烦”的范畴。在大地震中,如果家人朋友遭遇不幸,日本人通常只是默默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当有人获救时,除了“谢谢”,说“对不起”的人也不少。此外,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插队、乱扔垃圾等等都被视作给别人添麻烦的行为。这印证了为什么在欧美旅游业的多次调查中,日本游客多次排名第一。在旅游业老板们的眼里,他们不仅是最安静、最有礼貌的,还是最干净、最不容易发牢骚的游客。“不给人添麻烦”的素质,也在这场“千年一遇”的大地震之后得到印证。
  而这些现象,在笔者看来,更多的是因为教育之后的良好素质的体现,而不只是因为所谓的日本人独特的国民性。
   “盐慌”背后的慌张
  当然,此次网友们如此“媚外”还有别的原因,与日本人的镇定相比,我国的国民显得太慌张了。日本核危机发生后几天,中国就发生了疯狂抢盐。“日本的核泄漏可能污染海水,导致将来的食盐无法食用”“吃碘盐可以防辐射”……类似的谣言从何而来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相信”这种毫无科学根据的话,疯抢食盐,搞得超市一时无盐可售。
  但是,人们真的是因为相信这些话才去抢盐的吗?网友们,请不要批评中国人“盲目”、“不科学”,说什么“盐慌子孙、大核民族,握手盐核”;明星们,也请别在微博上没完没了地嘲笑“谣盐”现象。这可不单单是谣言的问题。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太宗……这些已经让老百姓摸不着头脑,只能默默承受。但是在承受背后,他们也变得犹如惊弓之鸟,不知哪一天什么又要涨价,什么又没了。我老妈说:“家里没盐吃了,超市盐快卖光了,不是因为听信了谣言才要去抢盐,不是为了防什么辐射,而是担心没盐吃而已。”盐慌背后,是对物质匮乏、生活中充满不稳定因素的恐慌。这是阶段性的社会大问题,而不是我们的国民性格出了问题。身在巨变的时代和充满不稳定性的社会,没有安全感的心理才是此次盐慌事件背后的根源。
  日本人守序节制并非因为他们生来就是独立思考的公民,中国人“盲目跟风”也不仅仅是因为缺乏科学精神,一切自有其社会的、历史的情境,不必过分夸奖日本人,也不必对国人妄自菲薄。
  (编辑 张黎 hope_sun@163.com)
其他文献
发现新商机,恋网主妇组团“织围脖”  肖俊丽是一个性格爽朗的川妹子,22岁时远嫁到了浙江温州农村。丈夫在市区工作,两人聚少离多,渐渐地,这位“宅妻”就迷上了网络。虽说宅在家里,但肖俊丽做过有薪的论坛管理员,还当过淘宝客(帮淘宝卖家在网上推销商品)。后来,肖俊丽走出家门,先后在一家制鞋企业和软件公司负责网络销售,但都不太顺利。后来她又做了几年个人网站,是国内第一批草根站长之一。虽没有赚到太多钱,待人
期刊
遭遇“索抱”女孩  听过有人说,失恋别挑冬天,因为接下来一个人要应付一大堆尴尬的节日:狂欢夜、圣诞节、春节、情人节、元宵节……春节跟元宵节还好,可以假装孝顺地告诉别人跟爸妈一起过,其余的,除了埋头闷在被窝里与世隔绝,实在是没有什么更好的主意。  听到我啰嗦的那些,我想你们已经明白了,我失恋了,而且是在尴尬的大三,十月末,渐入冬季。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听音乐,假装很从容很淡定很享受生
期刊
《辛亥:计划外革命》  作者:雪珥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内容简介:  1911年的中国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大舞台:中央权威丧失,各种政治势力在改革的名义下忙于争夺权势;民营资本大举进入铁路投资,带来一地鸡毛;地方官场的明争暗斗,北京的政治斗争混乱激烈,川路公司挑动民粹,会党势力与革命组织结合的纷乱景象……本书全景式展示了那时中国的现状,剖析了辛亥革命的起源真相。    推荐理由:  作者雪
期刊
小说有大小轻重之分,《红楼梦》宏大而厚重,格局之大,成为中国传统小说的顶峰;而《天香》自成一路却也难抹其痕迹,《天香》真有《红楼梦》的味道。  小说不是诗词赋,而是曲,它表现的是俗情。大观园里的姐妹各个超凡脱俗,无论其海棠诗社,还是葬花抓蝶,雅趣都透着俗情。天香园也是一个乐园,人间天堂一样:天香园的人,洗尽铅华唯美离尘,尽是像《红楼梦》里形容贾宝玉的“精致的淘气”。柯海和哥哥性情不同,专好浓艳华丽
期刊
1  朵儿第一次看见穆何的时候,突然就有了春天般的感觉,看着穆何的眼光竟然有些发痴了。幸好站在朵儿身边的阿雅轻轻地碰了碰她,朵儿这才回过神来:“嗯,我是朵儿,这是我的报名表,我想参加话剧社。”  穆何接过报名表说:“你有演出的经验吗?”  “没有。”  “以前看过话剧吗?”  朵儿有些泄气:“电影版的《桃花源》,算不算啊?”  周围的人都笑了,穆何却没有笑。他把朵儿的报名表压在一叠报名表的最下面,
期刊
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这是略萨的理想。  略萨,秘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现在真的很痛苦,他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有很多人采访他,采访是无休止的,不让他好好地安静生活,不让他好好地工作,总有记者来问那些他不想回答的问题。有时候他想逃到岛上去生活,在没有记者的地方生活。略萨说,他也当过记者,所以理解他们,但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一个作者成为了一个受难者。  名气,是一件不可逆的事,你一
期刊
求职的舞台上多的是俊男靓女,她的出现引来一阵惊叹,不是因为太美,而是太怪。  她真的是太矮了,几乎与侏儒无异。站在并不高大的主持人身边,几乎就是个还未曾发育的孩子。可是她说,她已经二十七岁了。  二十七岁的她经历当然不是寻常人所能理解和想象的。跟我一样,那些对她进行面试的企业达人们也很好奇。她坦然地给他们讲述自己的过去——  十三岁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从此再没有长个子。医生对她说“谁能治好你这病,
期刊
能遇到一个可以一席之谈的朋友是一件赏心乐事。我们走得太匆匆,没有时间去了解一个人,常在犹疑和掩饰中、插科打诨的调侃中活得日益皮实与粗糙。而真正的一席之谈,一辈子有几次也就够了。  大学毕业时,和初中同学S约好一起回家。以往坐火车,我一上车就在火车和铁轨的撞击声中昏昏沉沉睡去,一晚上就差不多过去了,这次却兴致勃勃谈笑风生,谈到了三点。  我们在同一座城市上大学,却多年没机会在一起好好说过话。他还是当
期刊
我朋友大刘是一名交警,同时又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最近他在本行业摄影大赛中得了二等奖。我兴冲冲前去祝贺,大刘很平静,说:“得了,我完全可以拿大奖,从艺术角度讲,有一张完美的照片被我错过了”。  直到现在,大刘还认为他的错过是对的。  两个月前,大刘去一条乡村公路处理一起交通事故。大刘赶到时,看到的是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一位骑自行车的农村妇女在一辆狂奔的大货车的车轮下丧生。大刘按照规则,对现场进行了技术
期刊
三月的南京,春风已经拂面,柳枝已经吐绿,繁华路旁的一排排饱经沧桑、见证历史风起云涌的法国梧桐却被大幅度砍枝、放倒、准备移走……和这些优雅、沧桑的老树一起经历四季更替的人们怒了,他们反对、声讨,为了已经存在的美好不被继续破坏,人们为老树系上象征生命和希望的绿丝带。  政府部门也急了,市政工程部门和城市绿化部门纷纷出来解释、表态,他们解释说,将树砍枝、移走,是为了地铁的建设;而树只是被挖走,会被栽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