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的临床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肝素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频繁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TIA频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l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00IU,脐周皮下注射q12h,对照组(30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200mg qd,两组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3d内TIA有效控制率分别为61.3%(19/31)和26.7%(8/30),10d内TIA总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3.5%(29/31)和70.0%(2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有1例齿龈出血,两组患者均未见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肝素钠治疗TIA频繁发作疗效满意、临床应用安全。
  关键词:肝素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系指由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导致以反复发作的局灶性和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一种脑血管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IA 90d内的卒中发生率在10%以上,约50%发生在48h内【l,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卒中事件21%为致死性,64%为致残性。因此,及早控制TIA发作是预防缺血性卒中、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2012年2月一2013年10月,我科对频繁发作的3l例TIA患者用肝素钠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一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61例TIA频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经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3】,且每日TIA发作次数≥2次,头颅CT或MRI未发现责任病灶。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脑出血,同时排除活动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等干扰因素,并在近期(3个月内)未接受过抗凝及抗纤溶治疗,近期无手术、外伤史,无肝、肾功能不全。将符合入选的6l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1.2岁;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发作17例,椎一基底动脉系统14例,平均每日TIA发作(4.3±2.2)次;人院前平均病程20.5h,其中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7例。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2.8岁;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发作16例,椎一基底动脉系统14例,平均每日 TIA发作(4.2-I.-2.4)次;入院前平均病程21.7h,其中合并高血压13例,糖尿病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发作类型和发作频度等统计学对比无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00lU/支,脐周皮下注射q12h,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200mg qd,10d为1个疗程。两组病例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脑保护剂及调控血压、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
  1.3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顾迅【4】的研究:(1)显效:治疗后3d内发作控制;(2)有效:发作在3~10d内控制;(3)无效:治疗lOd后发作未控制;(4)恶化:转为脑梗死。总有效率计算公式:显效、有效的例数之和除以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治疗期间观察血常规及凝血三项变化情况。
  1.4不良反应  观察皮肤黏膜、消化道、泌尿系、颅内等部位的出血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ll.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3d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效控制率分别为61.3%(19/31)和26.7%(8/30),lOd内(疗程结束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总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3.5%(29/31)和70.O%(2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脑梗死l例,头颅CT证实有责任灶形成,发生率为3.2%;对照组有9例患者(30.O%)TIA反复发作,其中5例患者发生脑梗死,头颅CT证实有责任灶形成,发生率为16.7%。治疗前后查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观察结果(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无明显颅内出血及其他出血;肝素钠治疗组有1例齿龈出血。其他不良事件未见发生。
  3讨论
   TIA的发病率约是0.04%一6.3%,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TIA是卒中的高危因素,是一种迫近卒中的重要预兆。有关TI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相关学说有多种,多用短暂、可逆、局灶性脑供血障碍来解释,一般认为微栓子、低灌注和脑血管痉挛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5,6】,另外颈动脉狭窄、血液成分改变(如高凝状态、盗血现象)、动脉夹层分离、心功能障碍等亦可引起TIA。多数学者认为【7,8】,微栓塞或血栓栓塞是TIA发病的最主要机制。微栓子的形成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小板聚集形成白色血栓,同时激活的血小板启动凝血机制,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与红细胞一起形成牢固的红色血栓,栓子随血流到达微血管并将其栓塞,最终导致脑梗死。近年来,有人发现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纤维溶解能力的下降亦是TIA的独立危险因素。故我们认为对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发生TIA者,应作为神经科急症处理。频繁发作的TIA治疗时应注意控制危险因素并积极纠正病因,正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使脱落栓子所在血管壁内膜的溃疡面得到修复并不再形成微血栓,达到减少TIA再发和预防脑梗死的目的。
   低分子肝素钠能够对抗凝血因子Xa的活性形成选择性抑制作用,同时因其分子链较短,因而能够形成持久且显著的抗Xa活性作用,但抑制凝血酶和相关凝血因子的作用则较弱,因此,其抑制血栓形成的活性作用优于抗凝血活性的作用,且其能够在抗血栓形成的同时,避免出血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肝素钠还能够有利于t—PA的释放,提高抗血栓作用,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激发纤溶系统,从而达到避免TIA反复发作,防止微血栓反复脱落,抑制微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低分子肝素钠具有作用时间长,无需监测凝血指标,抗凝剂量容易掌握、副作用少、个体差异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l】 Rothwell PM,Ciles MF。F106smann E,et stl.A simple soom(ABCD)t0 identify individuals at high early risk of stroke after transient ischaemie attack【J】.Lancet,2005,366:29-36.
  【2】Johnston SC,GreasDR,Browner.WS,el.a1.Short-term prognosisAfter  emergency department diagn06is of TIA【J】.JAMA,2000,284:2901—2906.
  【3】中华神经科学会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叽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1.
  【4】顾迅.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叽.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13:46.47.
  【5】张微微.重新认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2):75—77.
  【6】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129.
  【7】Valton L,Larrue V,Letraon AP,et a1.Microembolic sandear lyre 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atroke or trarmient ischemie attack【J】.Stroke,1999,30(6):1290.
  【8】Abbott AL.Chambers BR,Stork JL,et a1.Embolie sigllaI sprediction of ipsilateral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e attack in a symptomatic carotidstenosis:amultie entereohort study[J].Stroke,2005.36(6):1128-16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小切口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24例行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26例行微创小切口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比、椎间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显著增大。结论:微创小切口椎弓根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安徽地区儿童过敏原IgE检测结果,了解过敏原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及本地过敏原的分布特点。方法:使用Allergy Screen试剂盒,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15例安徽地区儿童血清IgE过敏原,并分析结果。结果:315例儿童中共185例IgE过敏原呈阳性,阳性率达58.73%。吸入性过敏共108例(58.38%),食入性过敏共77例(41.6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肺气肿感染患者中,应用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肺气肿感染患者6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X线正常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阿斯美治疗矽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60例矽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斯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EV1%分别为51.20±6.85、46.05±5.29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银杏达莫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3例给予巴曲酶联合银杏达莫的治疗(观察组),32例给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小时内及3天内控制TIA发作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周内脑梗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巴曲酶联合银杏达莫能迅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股骨长段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游离腓骨皮瓣移植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78例股骨长段骨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皮瓣均成活,且在术后6—2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患者的供区与受区断端均呈现为骨性愈合,患者的肢体功能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尘肺并发COPD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容量肺灌洗术后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本院诊治的134例尘肺并发COPD患者,均为男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7例;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临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用时及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锶内照射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就诊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108例给予锶内照射治疗的全过程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锶内照射在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主要包括:(1)止痛总有效率高达91.66%,其中前列腺癌与乳腺癌的骨转移止痛总有效率占82.6%;(2)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51%,对人体的心、肝、肾、脾等无明显影响。(3)69例患者的血小板与白细胞数量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髋动力解剖锁定钛板治疗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8例,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髋动力解剖锁定钛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结构型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6.8%,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2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Weber-Denis 分型标准分为A型、B型、C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不同疾病分型的临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优良率分别为79%、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