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我国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希望能够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重塑人类的新型价值观—生态价值观,并外化为人们持之以恒的生态习惯和行为,打造全面发展的理性“生态人”来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态文明教育;问题;对策
生态文明教育是近年来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和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的一种重要的德育活动。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枢纽环节,其教育对象是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成长中的学生,尤其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相关研究工作。对培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备军,拓展和延伸中职生的环境教育有重要意义。
1 生态文明教育概述
生态文明教育是顺应人类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历史趋势,以政府为主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培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人”为目标,全面覆盖社会各领域、各群体而展开的一种社会性生态教育活动。生态文明教育通过政府政策倡导、新闻舆论宣传、网络传播、环保实践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旨在引导受教育者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视为整体生态循环系统,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进而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及消费行为,推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2 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环境对中职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职生具有较强的敏感度,易受社会公共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伴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发展迅速,然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进程却没有随之得到推进,由此形成了很多社会不良风气。如政府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味强求经济的发展,忽视生态保护;公众盲目攀比,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滥,社会文化格局混乱,出现经济为主,其他靠边的怪相。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中职生不可避免的沾染了不良习气,对于自身发展的错误定位,在诸多要素的作用下生态文明教育在中职学校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2.2 中职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缺失
当前环境下,国内很多中职院校已经在其培养规划中融入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而且还有部分中职学校已经将其归为人文素质类的选修课程,但是课程内容多为浅层次类的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未能延伸拓展至更深层次类的教育。總的来说,课程设置数量少、课程内容层次低、课程体系不完整。也正是因为在全国范围内未能形成统一的课程规划与课程体系,所以除了生态环境专业外,在国内中职学校并没有通用的生态文明教育教材,生态文明教育缺乏课程理论支撑,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成效。
2.3 中职学校缺乏对生态文明教育应有的重视
我国尽管一直倡导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观念,特别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多数学校、教师、乃至社会仍然以考试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好坏的唯一标准,将成绩和素质教育分割开来,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开甚至对立起来的极端思想,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此外,部分中职学校管理者认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行环境保护是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教育主体单位不用为此承担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3 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对策
3.1 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 优化社会舆论环境
首先,加大正面舆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正视当今思想文化多元的局面,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导向,树立正面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实时报道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优秀事迹;其次,统筹正面与负面宣传。在进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时,正面宣传是首要、关键的工作,但是负面揭露报道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消极的生态文明行为,不是姑息隐瞒,而是及时彻底地揭露,还原真实全面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中职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推动社会在相互影响、制约中进步,使社会舆论环境在正反两面宣传中不断优化;最后,完善社会抑恶扬善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执行手段为保障。在日常的生态保护工作中要做到奖罚分明,对于一些生态破坏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处,提升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构建良好的环保工作环境,形成积极的环保舆论导向。
3.2 转变育人理念 形成相应的评价机制
中职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地方,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发展方向受到教育理念的直接影响。首先中职学校要以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学校在制定教育培养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容,并将相关知识更好的传递给中职生群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育发展理念的改革和创新,将生态文明教育切实的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从而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地位的提高和教育价值的提升;其次要立足学校实际,制定并落实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和规范。一方面,及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制度执行,规范约束师生言行,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3.3 提升专业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水平
生态文明教育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而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为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中职院校要注重对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以此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生态专业教师为主体,定期举办一些生态文明教育交流和培训活动,特别是要积极挖掘和引进国内外环保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利用现代化交流方式定期开展环保教育信息共享,加强中外的学术研究合作和交流。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培养师资队伍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生态文化素养,打造专业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团队。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水平,必须以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为支撑,由此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下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3.4 营造良好的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校园环境
学校是中职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地带,也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社会,中职学生的生态保护水平的提升,需要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设施,创造美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根据学校的发展规模,创造出良好的物质条件,构建良好的校园自然生态环境,优化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大学生切身的体会到良好的环境对其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激发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之情,让他们主动的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的接受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从而对其日常的工作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更好的实现生态保护的发展目标。
结束语:
总之,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中需要着力强化政府专项支持力度,加速构筑学校教育主阵地,深入挖掘家庭教育潜力,并有机整合社会教育力量,凝聚各方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系统育人的生动局面,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生态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的“理性生态人”。在当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开展中学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紧要。随着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入落实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必将在实践中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赵俊娜.中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策略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03):234-235.
[2]刘文静.中职院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探析[J].才智,2016(16):41.
关键词:中职;生态文明教育;问题;对策
生态文明教育是近年来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和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的一种重要的德育活动。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枢纽环节,其教育对象是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成长中的学生,尤其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相关研究工作。对培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备军,拓展和延伸中职生的环境教育有重要意义。
1 生态文明教育概述
生态文明教育是顺应人类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历史趋势,以政府为主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培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人”为目标,全面覆盖社会各领域、各群体而展开的一种社会性生态教育活动。生态文明教育通过政府政策倡导、新闻舆论宣传、网络传播、环保实践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旨在引导受教育者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视为整体生态循环系统,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进而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及消费行为,推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2 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环境对中职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职生具有较强的敏感度,易受社会公共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伴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发展迅速,然而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进程却没有随之得到推进,由此形成了很多社会不良风气。如政府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味强求经济的发展,忽视生态保护;公众盲目攀比,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泛滥,社会文化格局混乱,出现经济为主,其他靠边的怪相。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中职生不可避免的沾染了不良习气,对于自身发展的错误定位,在诸多要素的作用下生态文明教育在中职学校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2.2 中职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缺失
当前环境下,国内很多中职院校已经在其培养规划中融入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而且还有部分中职学校已经将其归为人文素质类的选修课程,但是课程内容多为浅层次类的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未能延伸拓展至更深层次类的教育。總的来说,课程设置数量少、课程内容层次低、课程体系不完整。也正是因为在全国范围内未能形成统一的课程规划与课程体系,所以除了生态环境专业外,在国内中职学校并没有通用的生态文明教育教材,生态文明教育缺乏课程理论支撑,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成效。
2.3 中职学校缺乏对生态文明教育应有的重视
我国尽管一直倡导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观念,特别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多数学校、教师、乃至社会仍然以考试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好坏的唯一标准,将成绩和素质教育分割开来,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开甚至对立起来的极端思想,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此外,部分中职学校管理者认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行环境保护是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教育主体单位不用为此承担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3 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对策
3.1 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 优化社会舆论环境
首先,加大正面舆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正视当今思想文化多元的局面,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导向,树立正面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实时报道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优秀事迹;其次,统筹正面与负面宣传。在进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时,正面宣传是首要、关键的工作,但是负面揭露报道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消极的生态文明行为,不是姑息隐瞒,而是及时彻底地揭露,还原真实全面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中职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推动社会在相互影响、制约中进步,使社会舆论环境在正反两面宣传中不断优化;最后,完善社会抑恶扬善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执行手段为保障。在日常的生态保护工作中要做到奖罚分明,对于一些生态破坏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处,提升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构建良好的环保工作环境,形成积极的环保舆论导向。
3.2 转变育人理念 形成相应的评价机制
中职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地方,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发展方向受到教育理念的直接影响。首先中职学校要以学校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学校在制定教育培养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容,并将相关知识更好的传递给中职生群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育发展理念的改革和创新,将生态文明教育切实的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从而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地位的提高和教育价值的提升;其次要立足学校实际,制定并落实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和规范。一方面,及时制定相关制度,确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制度执行,规范约束师生言行,逐渐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3.3 提升专业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水平
生态文明教育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而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为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中职院校要注重对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教师的选拔和培养,以此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生态专业教师为主体,定期举办一些生态文明教育交流和培训活动,特别是要积极挖掘和引进国内外环保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利用现代化交流方式定期开展环保教育信息共享,加强中外的学术研究合作和交流。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培养师资队伍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的生态文化素养,打造专业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团队。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水平,必须以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为支撑,由此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下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3.4 营造良好的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校园环境
学校是中职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地带,也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社会,中职学生的生态保护水平的提升,需要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硬件设施,创造美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根据学校的发展规模,创造出良好的物质条件,构建良好的校园自然生态环境,优化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大学生切身的体会到良好的环境对其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激发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之情,让他们主动的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的接受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从而对其日常的工作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更好的实现生态保护的发展目标。
结束语:
总之,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中需要着力强化政府专项支持力度,加速构筑学校教育主阵地,深入挖掘家庭教育潜力,并有机整合社会教育力量,凝聚各方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系统育人的生动局面,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生态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的“理性生态人”。在当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开展中学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紧要。随着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入落实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中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必将在实践中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赵俊娜.中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策略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03):234-235.
[2]刘文静.中职院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探析[J].才智,2016(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