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改的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其中,新《语文课程标准》说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作为一个新的亮点得以首次提出,反映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语文教育 人文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以追求人的和谐、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就是学生对语文课程中人文内涵的内化,它包括相互融洽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教学中如何操作才能体现人文性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供同仁们探讨。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体现人文性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向学生添加某种外在的思想或精神,而是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挖掘诱导学生精神世界中潜藏的自由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充分的发展。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及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不可缺少的阳光、气候、土壤。
教师也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让学生展现个性,用自己的思想、生活体验来感受作品,应该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
当然,语文课程不只是整天做题、写文章,而是应该到绚丽多姿的大自然中探索,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探索,到涌动清纯的自我心灵中探索,因为探索的过程就是学生人文知识的自我构建的过程,就是学生人文精神自我培育过程,就是学生人文素养自我积淀的过程。
二、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化知识,它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
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尤其要挖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转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三、着力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自身生存、生活及其发展的意义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就是对真、善、美执著不懈的追求。它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是学生素养的灵魂。只注重了人文知识的传输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要下大力气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
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爱好和平,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著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等女英雄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挖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人格的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得到震撼和陶冶,继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
四、让作业批改人性化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新课程理念为我们提出了作业的评价功能,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充分体现人文性。
而作业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可,评价中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希冀,也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新教学理念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就是让昨夜评价焕发出人文魅力,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改正作业,充分享受作业成功的乐趣。
因此,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能光看学生作业质量的高低,评价单一化。为此,笔者在语文作业评价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写评语,反映的效果良好。
1、启发性评语。发现学生有错误,不要直截了当地在说出,而要在评语中带有启发性地写出。如:有学生作业答案正确率高,书写潦草,可以这样写评语:“恭喜你!你动了脑筋,答案全对,很不错,如果你能把字写端正些,作业就更加完美了!”作为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给其提供一次次机会,充分发挥潜能,促其自主发展。
2、激励性评语。寻找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自信,能激起学生做好作业、改正作业的欲望。激励性评语,每一句话都充满感情,让学生乐于接受,像一支拨动学生心弦的歌,润物细无声,催人奋进。
3、哲理性评语。可以利用名言警句来启迪学生。对待优秀学生提出较高目标:“山外有山,学无止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学生骄傲时及时提醒:“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学生贪玩时给予提醒:“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送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哲理性评语,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还能受到文化的熏陶。
总之,作业评价的人文化,不仅将评价从单一的评价中解放出来,充分激励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人文性的回归,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和升华,表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要求。新课标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育的曙光。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必将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撑起一片明朗的天空。
【关键词】语文教育 人文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以追求人的和谐、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就是学生对语文课程中人文内涵的内化,它包括相互融洽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教学中如何操作才能体现人文性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供同仁们探讨。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体现人文性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向学生添加某种外在的思想或精神,而是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挖掘诱导学生精神世界中潜藏的自由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充分的发展。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及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不可缺少的阳光、气候、土壤。
教师也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让学生展现个性,用自己的思想、生活体验来感受作品,应该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
当然,语文课程不只是整天做题、写文章,而是应该到绚丽多姿的大自然中探索,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探索,到涌动清纯的自我心灵中探索,因为探索的过程就是学生人文知识的自我构建的过程,就是学生人文精神自我培育过程,就是学生人文素养自我积淀的过程。
二、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化知识,它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
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尤其要挖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转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三、着力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自身生存、生活及其发展的意义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就是对真、善、美执著不懈的追求。它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是学生素养的灵魂。只注重了人文知识的传输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要下大力气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
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爱好和平,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著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等女英雄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挖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人格的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得到震撼和陶冶,继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
四、让作业批改人性化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新课程理念为我们提出了作业的评价功能,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充分体现人文性。
而作业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可,评价中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希冀,也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新教学理念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就是让昨夜评价焕发出人文魅力,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改正作业,充分享受作业成功的乐趣。
因此,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能光看学生作业质量的高低,评价单一化。为此,笔者在语文作业评价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写评语,反映的效果良好。
1、启发性评语。发现学生有错误,不要直截了当地在说出,而要在评语中带有启发性地写出。如:有学生作业答案正确率高,书写潦草,可以这样写评语:“恭喜你!你动了脑筋,答案全对,很不错,如果你能把字写端正些,作业就更加完美了!”作为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给其提供一次次机会,充分发挥潜能,促其自主发展。
2、激励性评语。寻找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自信,能激起学生做好作业、改正作业的欲望。激励性评语,每一句话都充满感情,让学生乐于接受,像一支拨动学生心弦的歌,润物细无声,催人奋进。
3、哲理性评语。可以利用名言警句来启迪学生。对待优秀学生提出较高目标:“山外有山,学无止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学生骄傲时及时提醒:“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学生贪玩时给予提醒:“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送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哲理性评语,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还能受到文化的熏陶。
总之,作业评价的人文化,不仅将评价从单一的评价中解放出来,充分激励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人文性的回归,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和升华,表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要求。新课标让我们看到了语文教育的曙光。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必将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撑起一片明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