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国产人凝血因子Ⅷ制剂上市后的安全性观察

来源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i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公司)采用二次病毒灭活工艺生产的人凝血因子Ⅷ(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Ⅷ,FⅧ )进行上市后安全性观察和分析。

方法

采用双中心、开放、单组设计进行FⅧ上市后安全性观察:符合入选条件的247例血友病A患者接受1次FⅧ输注,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FⅧ输注后30 min和1个月的不良反应,包括体温变化、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临床安全性指标。

结果

FⅧ输注后30 min,无一患者报告发生过敏和输液反应,仅4例患者(2.26%)报告出现短时37.1~37.5 ℃的轻度发热。FⅧ输注后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报告有新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

上海公司采用二次病毒灭活工艺生产的FⅧ上市产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1种T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分子,可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组成信号通路。PD-1/PD-L1信号通路可抑制T细胞活化,并对肿瘤免疫逃逸起关键作用。靶向PD-1信号通路的单克隆抗体包括抗PD-1和PD-L1抗体,它们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来增强机体内源性抗肿瘤
目的探讨2001年至2015年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随时间变迁的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年至2015年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的549例结直肠LST患者的病历资料,按诊断的时间顺序分成2001年至2005年、2006年至2010年和2011年至2015年3个时间段,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灶大小、病变亚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手段。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0
期刊
目的评价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pen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13)在小鼠中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将90只小鼠按简单随机法分为3组,分别免疫PCV-13、市售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及生理盐水。于0、14、28 d分别进行3次皮下注射,观察免疫后小鼠的体重及状态变化至35 d。每组小鼠随机取10只在第14天进行眼眶采血,其余2
此文介绍了WHO对于减轻疫苗接种疼痛所推荐的一般措施和特别措施。
目的利用猪血浆制备高纯度凝血酶。方法使用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猪血浆获得凝血酶原后,用CaCl2激活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获得的凝血酶粗制品经2次SP-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层析获得高纯度凝血酶。结果2次层析后的凝血酶的比活为2 546 IU/mg,是凝血酶粗制品的8倍,得率为54%。快速蛋白液相层析检测表明,2次层析后的凝血酶纯度达89%。结论猪血浆通过1
目的通过将鼠疫耶尔森菌的F1抗原和重组V抗原组成的鼠疫疫苗免疫食蟹猴,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20只食蟹猴按简单随机法分成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0和2周肌内免疫,并于1剂后2周和2剂后2周采血。用ELISA检测免疫动物血清中的总IgG抗体;另外,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分泌IFN-γ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后,对照组均未产生抗
目的通过应用低浓度对照品,对定量伤寒Vi多糖疫苗O-乙酰基含量的药典方法(O-乙酰基测定法)进行改良,并验证该法的可行性。方法以含0.05、0.10、0.20、0.30、0.40、0.50 μmol溴化乙酰胆碱的对照品溶液制作改良O-乙酰基测定法的标准曲线,并对该法的标准曲线线性、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和耐用性进行验证。结果改良O-乙酰基测定法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决定系数﹥0.998。该法的准确度
目的评价以1-氰基-4-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盐(1-cyano-4-dimethylamino pyridiniumtetrafluoroborate,CDAP)活化多糖制备的1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原液的稳定性。方法以CDAP作为活化剂,连续制备3批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分别放置于(37±2) ℃和2~8 ℃,定期取样检测,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在(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