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及人性: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的建构

来源 :江海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74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他是社会工作“以人为本”使命的根本,然而目前许多有关人类动机的理论都认为人类本质上是自私的,利他性并不是人性的一部分。通过考察有关人性中利他概念及理论上的争论,并对相关理论家、哲学家对人性本为自私所做出的似是而非的辩驳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人性自私观应该修正为利他主义发展的土壤。一旦利己主义的理论霸权被打破,并且利他主义动机被允许纳入动机理论范畴,那么垂死的关于非利己动机的社会科学理论就会迎来春天,社会工作的目标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良多。
其他文献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到了偶然性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关于"偶然性"的理论论述,借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老师的作用已不再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了,素质教育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从原来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从原来的独霸课堂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原来的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能力。这确实让许多老师不适应,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切实转变观念,才能教好书、育好人,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
《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学好各科知识,形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技校语文改革力度不大,语文教学过多强调书本知识的灌输,脱离就业实际,已成为技校语文教学不容回避的事实。“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
民国时期广西著名佛教刊物《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5、6、7期合刊发表了六首署名欧阳予倩的诗歌,《欧阳予倩全集》未收录这六首诗歌,欧阳予倩著译年表未记载,欧阳予倩传记和
目的:描述经巩膜局部切除后远处复发的后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可折叠晶体植入,超声乳化及非折叠晶体和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三各不同术式术后角膜屈光状态和视力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45例老年性,并发性白内障施
先说“新”。我认为“新”首先要体现为教师的教学“理念新”,要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自学习惯、学习能力。这是新课堂教学的核心、要旨,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崇高理想,也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与义务。它要求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在文本教学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借助工具书、资料书甚至上网查询,完成“导学案”中的“自读案”,并试着经过自己的理解,和同学研讨,完成“探究案”,准备好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