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等式及其解集” 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不等式及其解集”从教学设计与目标达成分析、教学反思与课后思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达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不等式;解集;教学案例
  一、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达成目标分析
  教学中结合新课程理念、教材具体内容、学情特点等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与学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问题导入——问题探究,学习新知——尝试练习,巩固新知——小结作业,应用拓展。教学方法是:采用“从现实背景中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分析评价、问题解决及知识生成过程的方法”。
  1.创设情境,问题导入,达成分析
  有效的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开始,从“天平”问题情境引入本课课题,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有效地达到了学生初步从感性上建立起现实生活中数量有大小之分这一不等关系,成功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之中。
  2.问题探究,学习新知,达成分析
  问题1: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如图2),忘忧草(又叫萱草花)被称作母亲的花。在母亲节的这一天,我班的张三同学按八折买了4束忘忧草作为母亲节礼品,共付了16元钱。
  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应用题能力尚欠缺)和课本中问题的难度,设置问题串,然后层层推进,步步设问,环环相扣,降低难度。直至推出不等式的概念及概念理解中应注意的地方。获得不等式4/5x<16,实现了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从生活中建构数学模型,为后面利用“不等式”这一模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做好铺垫,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同时渗透了感恩教育,从课堂中的实际效果看,教师的这一设想基本达到。
  问题2:对于问题1中的不等式4/5x<16。学生积极按 “观察特点——猜想结论——验证猜想”的思路进行学习,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做适当的引导、讲解,强调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和进一步理解,使学生知道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这样的解有无数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认识到不等式的解集包括了不等式的全体的解,有效地生成了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
  问题3:直接说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给出2x<8;(1)x-2>0,师提出讨论要点:
  (1)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2)在数轴上确定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相对应的点;
  (3)参考教材115页的图示9.1-1,理解确定表示不等式解集的射线方向和表示不等式解集的范围。
  (4)理解教材115页框内叙述:“在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相应的点上画空心圆圈”的含义。
  通过问题3,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名学生都动起来,边算、边答、边画、边交流,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机会,主要达成以下几点:
  一是较好地完成了本环节的主要任务: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通过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解释不等式的解,然后递进到不等式的解集,最后发展到解集的两种表述方法,符合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
  二是实现了学习中正向迁移的作用。虽然解不等式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问题3的第(1)问设计意图是想在方程的解与同它对应的不等式的解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这样设计充分发挥了学习心理学中正向迁移的作用,借助已有的方程知识,可以为学生学习不等式提供一条学习之路。
  三是渗透了数学思想。通过解决问题3,得出不等式的解,再引导学生观察解的特点,探索出解集的两种表示方法(符号表示、数轴表示),培养了学生用估算方法求解集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反思与课后思考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主要体现如下几点:
  1.通过问题导学,不等式及解集的概念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直白生成
  问题是知识和能力的生长点,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分散了难点。本课采用情境启发、问题解决、实例探究、及时评价的教学方法,揭示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不等式及解集的概念在缓慢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直白生成。
  2.通过互动交流,不等式及解集的概念在缓慢地探索質疑中踏实生成
  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并通过计算、验证、思考,初步体会不等式与方程的区别和联系,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不等式与方程一样,都是反映客观事物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的模型。教学过程中注重展现知识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给学生一条观察事物(情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类比已经学过的方程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甄别,从而得出不等式及解集的意义,使不等式及解集的概念在互动交流探索质疑中踏实生成。
  3.通过激情生趣,不等式及解集的概念在缓慢地讨论思辩中灵动生成
  本课设置了现实的问题情境,将数学教学视为一种活动、一种过程,一种支撑注重活动过程的数学教学新型课堂,这种新型课堂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模型,使不等式及解集的概念在缓慢地讨论思辩中灵动生成。
  【参考文献】
  [1]吴增生,徐连弟,郑燕红.基于新课程课例的主题式教研—初一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解集》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纪实.教育科学论坛[J].2008(06):36-42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日本的失业率较低。近几年日本国内虽然遇到经济衰退,而失业率仍低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以1994年为例,失业率美国为6.1%,法国为12.6%,意大利为11.3%,德国为
江油市劳动就业服务事业,经过近3年的迅猛发展,已由服务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走出了一条发展劳服企业的新路。目前,已创建以工业为主的93个劳服企业,拥有职工8198人,年生产经
四川省劳动学会最近在成都市青白江邀请成都钢铁厂、成都最具力具股份有限公司、兰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化工集团公司就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后下一步怎么办为中心议题举行
【摘 要】本文结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寻找错误根源、集体分析错误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错题中反思,有效规避计算错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错误资源  新课程教材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的提
【摘 要】随着地方本科高校不断向应用型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亟待改进和完善。本文从“以学生为中心、社会需求”的视角下,以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既考虑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密切联系社会岗位需求的实际,实现在新形势下培养既能够服务地方,又能满足企业需求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以学生为中心;社会需求;大学英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摘 要】英语是初中生所面临的一个难点,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关键也是核心。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的习惯以及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主要是记忆方法这三个方面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主动学习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是它的两个主要特点。教师只有在实际课堂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实际实践,如口语对话,情
广东省政府最近颁布的《广东省职工失业保险暂行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实行新的职工失业保险规定。新规定的适用范围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扩大到全省境内所有企业、个体经济组织
信息需求是从事检索活动的驱动力。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根据读者信息需求开展信息素养教学,提出了根据信息需求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对策。
2000年以来,荣成市针对近海捕捞资源持续衰退、传统作业渔场大幅缩减对海洋捕捞乃至控个渔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制约的现实,把远洋渔业作为摆脱渔业所面临的困境、实现转产转业的
【摘 要】本文通过对想象的概念,作用,形式的分析,阐述了想象与地理知识的特点,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故事联想法,荒诞想象法,想象复述法及自主想象法等想象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想象法;地理课堂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每一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头脑中或多或少都有对某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