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才能备好课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走上高中历史课堂的讲台开始,就在思索着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能不能在高考应试教育和“真历史”课程之间找到一条可行之路,十多年來成功的感受少,挫折的困扰多。一种景象是:照本先科读熟教材(课堂上,最好是甲组读完、乙组读;男生读完、女生读……,越熟练越有效),然后加以题海战术训练,高考成绩没有不起来,但这种课堂不但完全违背新课程方向,甚至没有人性可言,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灵魂深处的折磨;另外一种景象是把历史课堂上的热闹非凡,历史课堂像故事会,或者像是低档次的文化沙龙,结果是考试成绩肯定差,自然会来自校领导和以应试为目标的学生的不满。即使把两种景象适当融合,效果也就是都打折。笔者认为高中教学的出路,还在于摈弃太注重形式的格式操作,应大胆取舍,深度挖掘教材背后的文化精华,把真正的历史课堂呈现给学生,那就得读很多的书,并读好书来实现。以人物史为例谈谈这个问题的一些探索。
  例:亚里士多德是文化的集大成者还是学术毒瘤?
  对于古希腊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从教与学两方面都举得棘手,枯燥,不知如何去处理,亚里士多德的文化地位?不知道他那些晦涩的主张到底意味着什么?经过几个轮次的反思与总结,通过阅读罗素著《西方哲学史》、勒希平著《亚里士多德传》《世界名人传记之亚里士多德》、浏览苗力田教授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等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和研究文献后,我觉得设计这样一个命题:亚里士多德是文化的集大成者还是反动学术毒瘤?,通过他的三个身份:学生、学者和教师来认识亚里士多德的文化地位和影响,对于其中的难点问题,我设计这样的两个问题,并选用这样的两段材料:其一:怎么看亚里士多德的集大成者的文化贡献?其二:怎么看亚里士多德成反动学术权威这种论断?
  西方学者认为:欧洲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学科都是由亚里士多德奠基的,在他以前“既没有学科分类思想”也没有专科的研究,更没有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所必备的基本学术术语,亚里士多德白手起家,对自然事物作了分类,并按门类对它进行了研究,为其建立了基本概念,这些概念经过罗马人的转写,至今仍是西方自然科学思想的基石,后人称亚里士多德为西方最博学的思想家,他不仅当之无愧,而且还有“过之”。——《亚里士多德传》勒希平
  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哲学、政治学、论理学等学说大多数乃是完全错误的,只有三段论式的形式理论是例外,而那又是无关重要的。今天任何一个想学逻辑的人,假如要去念亚里士多德或者是他的哪一个弟子的话,那就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了。可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还是表现了伟大的能力的,并且是会对人类有用的,假如这些著作能在一个知识创造力仍然旺盛的时代里出世的话。然而不幸的是,它们正是在希腊思想创造期的结束时才出世的,因而便被人当作是权威而接受了下来。等到逻辑的创造性复兴起来的时候,两千年的统治地位已经使得亚里士多德很难于推翻了。实际上在全部的近代史上,科学、逻辑与哲学每进一步都是冒着亚里士多德弟子们的反对而争取来的。——《西方哲学史》罗素
  讨论结论:
  1.学术贡献巨大。
  2.形成了一定时期的学术霸权。
  3.这种学术霸权不是亚里士多德的错。
  现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全国掀起一阵全民阅读新浪潮,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学习去实践,多读书、读好书。摒弃固有格式化教学习惯,多角度分析和看待不同历史题材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科素养;备课、教学、实践中深度挖掘教材背后的文化精华,把真正的历史课堂呈现给学生,让课堂在阅读中飞翔!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从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现代教育并不适合古老的教学模式,单一的评价方式。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我们的学生呢?首先我们要清楚我们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成长也就是学会生存的能力,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实施行动,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更新自己,学会体验感情,学会合作,学会审美。而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要注重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能意识到用数学来解决数学问题。在寓教于乐中轻松学数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数学体验教学;走向生活  一、数学体验教学的含义、地位和在新课标中的重要地位  (一)什么是数学体验教学及体验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体验教学一般是指通过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身感受,并且在感受的基础之上形成对数学学习内容的情感反应,进而促进
期刊
摘 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总会遇到有些难度的题目,而这些有难度的题目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往往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影响小小的效率。本文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对苏教版五下《方程》单元中思考题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思考题;分析;对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美术课的教学实际出发,研究以思维导图这种图表化的笔记形式生成美术学案,优化美术教学,并阐明了其作图方法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体会。论文通过研究证实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美术学习领域是可行的,该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思维导图;生成性;美术学案  美术教案的写作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部分一线美术教师,传统教案较强的预设性同美术
期刊
摘 要:“词语盘点”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的改编新增的训练内容,是对每个单元组涉及的词语的汇总。它包括“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两个内容。“读读写写”由精读课文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由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要求学生认识的词语组成。然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词语盘点”似乎成了“枯燥乏味”、“形式主义”的代名词。“词语盘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块瑰宝,重视“词语盘点”的教学,就能利用它来引导
期刊
摘 要:教育的前提是爱,爱的前提是尊重。在这个大前提下,“什么是教育?”“教育怎样的人?”“怎样教育人?”俨然已成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用生长定义教育,这一命题的提出,为我们做了合理的解答。  关键词:教育;生长;反思;价值  6.28日,金桥双语实验学校全体教师认真聆听了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孟晓东先生的讲座——用生长定义教育。孟局长从“教育即生长”、“课堂反思”、“生长课堂的价值”、“追求生长的课堂
期刊
摘 要: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班主任要具有责任心,宽容心,爱心,公平心,用心用情去搭建心灵的桥梁,走进学生的世界,加强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沟通;理解;心灵的碰撞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
期刊
摘 要:《缝纫机乐队》是大鹏继《煎饼侠》之后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定档2017年国庆节档期,讲述了几个生活环境本天南海北的人因为组建摇滚乐队相聚在一起,从而引发一系列小人物对音乐,梦想,爱情,生活的喜剧和思考,影片格调情切,诙谐,带有强烈的东北地方色彩,引人笑点不断,却又含泪鼓掌。  关键词:小人物;梦想;挫折  一、小城青年的摇滚之梦  第一主人公胡亮,是芸芸众生中的小人物之一,自幼生活在东北小城集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生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微课及翻转课堂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它翻转了学生学习的角色和方式,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本文以“锋与天气”一课为例,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与反思等方面探究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准备、新知、练习阶段进行激活、开放和拓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技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深度学习;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