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方法与实践——以《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英国卷》为例

来源 :跨文化对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l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如乐黛云老师所说,如果说《中国文学在国外丛书》是“第一波”,《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丛书是“第二波”,那么随着《中外文学交流史》的出版,我国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进入到了“第三波”的崭新阶段(第12页).从个案分析到宏观著史,从单向探索到双向阐发,这套丛书直观地体现了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界的共同努力和思路进展,作为长期关注和参与其中的一员,我在倍感兴奋与喜悦之余,自然也会十分关注其中所包含的学术能量,即它究竟为我国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提供了何种启发与可能.这次有幸受邀参与围绕《中外文学交流史》展开的“方法论”笔谈,就此机会,结合我自身的学术和语言背景,主要以葛桂录教授所撰写的《中国-英国卷》(下文简称《中英卷》)为例,分享一下阅读带来的思考.
其他文献
该文简要介绍了唐钢2560高炉炉体设计,及在延长高炉寿命上所采用的新技术,如炉体采用板壁结合技术,炉缸炉底陶瓷怀技术。
20世纪以来,中外文学交流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其主要表现为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拓展,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日益增加,可以说已进入文学交流的绵密期.中外文学交流的研
期刊
钱林森、周宁教授主持的《中外文学交流史》(全17卷)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15年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是迄今为止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的集大成,也是新世纪中国比较文
期刊
一、中外文学交流史的方法rn中外文学交流史写到今天,必然要面对一个回避不了的事实:当中外文学的正面接触差不多被书写殆尽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也就是说,当基本的史实梳
期刊
一rn钱林森和周宁二位教授主编的《中外文学交流史》(十七卷)之《中国-东南亚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年),特邀请厦门大学中文系郭惠芬老师撰写,主编想必了解郭老师曾
期刊
中外文学交流作为中外文化与文明沟通对话的重要载体,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影响深远.如何把握与总结长达数百年的文学交流历程及其基本规律,成为比较文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学术
期刊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希腊、希伯来卷》(下文简称《两希卷》)是笔者与齐宏伟、杨巧的合著,本来,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两希”与中国的互动算不上密切,对中国影响在显性层
期刊
唐山地区一批钢铁厂改进经营机制,银抓精料:使生铁成本降到接近700/t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