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近年来,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全省基本建成了从省到市、县、乡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从省到乡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2012年被批准成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建设试点。总结河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河南农村信息化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2012年2月,河南省被批准成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建设试点,标志着河南农村信息化工作步入快车道。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全省基本建成了从省到市、县、乡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立了一支农业信息化队伍。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信息服务平台
  截至2011年,全省实现了3G网络在省辖市以上的全覆盖,提前完成了全省自然村电话网络“村村通”工程计划任务量,行政村通光纤率、自然村通宽带率分别达到61%和60%。 另外,建立了中原农村信息港服务平台,以粮食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形成了统一的农业服务平台,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二)信息系统在农村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一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得到广泛应用。2011年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为平台,开展了“三屏合一”(电脑屏、电视屏和手机屏)工程,整合了农业、文化、教育、商务、科技等部门信息资源,加快了“农信通”信息服务平台的升级工程,实现了党员知识、政策和农业常识、文化娱乐、互联网信息的适时接受与互动。二是12316三农热线省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2006年以来,在农业部支持指导下,河南省开通了12316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性服务专用号码,逐步建立起集12316三农热线电话、农业信息网站、农业电视节目、手机短信服务等于一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相结合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化解了信息进农村的“两公里”(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已成为农村信息化的关键载体。三是建立了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平台的覆盖网。河南省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平台的覆盖面已经扩大到全省4.6万个行政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97%。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农民开展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以及农业合作社与城市超市对接和订单农业,有利于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四是建立了农产品的市场预警系统。全省共建立30个农业基点统计调查县、20个物价调查县、24个成本调查县,涉及797个基点村、7100个样本户、151个物价信息采集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采集点21个,基本实现了各地主要农产品产业结构重点全覆盖。
  (三)实现了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进村入户
  一是对农村开展免费送信息、送科技培训活动。信息大篷车是信息产业部实施农村信息化知识培训和普及而精心打造的集科技兴农、信息惠农、应用培训于一身的农村计算机知识培训专用车。漯河、许昌等地还利用信息产业部捐赠的信息大篷车开展免费送信息、送科技培训活动,深入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向农民宣传农村信息化,开展电脑技能和网络应用培训,加强农村信息员的培训工作。二是实施了“一村一空间”计划。“一村一空间”是指由河南漯河市临颍县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技术优势、借助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百度,为每个村建立一个空间,通过网络发布有关本村的村情村貌、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展示村内发展动态等信息。该项成就在百度农村信息化创新大赛项目中获得大奖,同时被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誉为“临颍模式”。目前,已有138位大学生村干部为所任职的村申请创建了百度“村空间”。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本村的各项工作,并引导村民为农村发展献计献策,不仅实现信息化村务管理目标,还搭建了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的信息平台,带动村里的种植户致富,使广大农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村网站。三是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河南省从2009年启动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以来,在岗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9820多人,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2220多人,数量和规模已位居全国前列。各省辖市及多数县(市、区)都建立了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领导机构,已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县(市、区)达到94个。科技特派员针对农民的科技需求和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了贴近农民生产实际的专业技术推广和综合知识培训,指导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推动了农业的科技创新。
  二、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南省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系统硬件建设方面
  一是能够为提供农村有效信息的网站的数量太少。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农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较大,却只有农业类网站169家,还不到全国的1%。专业类网站18个,其中还有一部分网站打不开页面,完全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二是信息资源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农业信息化实际上涉及到十几个部门,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信息资源不能做到及时的交流和充分的共享,信息资源在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存在分割拥有、垄断使用现象,很难共享,出现了信息重复发布、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三是缺乏针对性强的为农民服务的特色信息。大部分网站主要是为农民提供政务、资讯类服务,如政策法规、气象预报、价格行情、供求信息等。能够为农民提供所急需的信息如种植品种、技术服务、适销对路等农产品种植市场预测引导的却不多。有的网站虽然有分析预测,但是提供的信息量少,并且信息滞后,真正对农民有指导性的信息很少。
  (二)农民利用信息的意愿没有培养起来
  大部分农民的观念落后,除了少数尝到信息致富甜头的农业大户、农民经纪人、有知识的农村青年能够积极地利用网络信息,大部分农民只能坐等致富信息上门。   三、完善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要使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一定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强化对农业信息化的组织管理,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并分工协作。
  (一)制定并实施农业信息化补贴政策
  一是对农户上网及购买信息服务实行补贴,包括对互联网接入、农户购买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终端设备、农民信息技术培训、所付信息服务费等,建议给予50%左右的费用补贴。二是对应用信息化技术产品实行补贴。例如,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自主选择政府推荐名单内的产品,一旦使用就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先使用者购买成本。
  (二)建立健全涉农信息化法律法规
  在农业信息管理上,从信息资源采集到发布都进行立法管理,政府部门特别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三)进一步健全农业信息发布制度
  为了保证及时为农村提供优质服务,政府要联系农业、农村和农民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切实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工作,引导农户或组织专业人员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对所有提供信息的机构都必须得到省内相关部门的资质审核,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准确性。通过农业信息化系统、公共传媒等,连续、系统的发布农业信息,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间的平衡关系,加强农民、原料供应商等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盲目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四)打造多层次的信息服务体系
  在服务内容上,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包括国家宏观决策、生产者微观决策,法规、政策、市场、技术、气象、灾害等信息。 此外,要积极开发适合农业、农村信息的产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探索开发低成本且宜于在农村推广的信息终端与软件系统,真正做到使广大农民用得起、乐于用。
  (五)建立地方政府推动信息化的目标考核体系
  为了建设好、运行好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例如:项目专家认证制度、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项目检查验收制度、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制度、网络安全运行制度、信息保密制度等。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建立考核机制,定期考核评价建设和应用情况。我们可以把向农村推广信息技术、传播信息理念、提升农民信息素养,作为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六)培养农民搜集、分析、利用、传递信息的能力
  一是引导农民养成搜集信息的习惯。教农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信息:比如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在网上搜索;也可直接查阅农业网站的相关内容栏目;没有网络,也可委托专家、大户、农业信息员搜集信息等等。 二是引导农民学会分析信息。网上搜集来的信息并非每条都是“金点子”,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引导农民在分析加工信息时应该把握好几条原则:首先,应围绕自己的主导产业。从事什么行业、需要什么信息,就搜集什么信息,从而使搜集来的信息有针对性,能为我所用。其次,应注意所搜集信息的地域性。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各地农业生产的种植制度、品种选择、采收管理、市场运销等方面差异明显,在一个地区成功的案例未必适合另一个地区,不能生搬硬套。再次,应注意所搜集信息的时效性。任何信息都有时效性,对网上搜集来的信息一定要考虑这一点。另外,还应学会辨别所搜集信息的真伪和利用价值。有些情况下,农民群众对信息无法进行分析、确定真伪,可请教咨询能人、专家。 三是引导农民学会利用信息。网上搜集来的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就可以为我所用。告诉农民把收集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注意因地制宜、活学活用。四是引导农民学会发布信息。引导农民在生产经营中,学会把自己的产品信息及时发布出去,善于利用网络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教会他们学会利用互联网发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网上发布供求信息等等,达到推销产品、购买种子农资,联络招揽客户的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
其他文献
韩伟华,河南获嘉人,北京当代极具影响力的青年艺术家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延和书画院常务副院长。2001~2002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研究方向是当代美术批评。曾多次举办国内及国际画展和艺术活动,在德国敦伦美术馆“会心达意”中国绘画展上,他的作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艺评家的好评。被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评为有传承有创新的艺坛新秀。
期刊
今春开始,在浙江省义乌市,企业登记、广告审批、食品流通许可、市场名称登记、外省来浙发布固定印刷品广告备案、动产抵押登记、拍卖备案、格式合同备案等八类工商审批事项,被一并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或在工商部门设立窗口统一办理。“这意味着,以前办理企业审批‘八进八出’,今后就可以‘一进一出’了。”当地有多年办企业经验的汽车维修商楼丁新说。  在浙江省,多个地区在行政审批“瘦身”改革上探索,义乌是一个缩影。浙
期刊
●《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者:金灿荣 陈建利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定价:32.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美国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数十年来国际关系研究的总结之作。作者以30年对美国、中美关系等领域的深入观察和研究,特别是对美国政治文化的精准把握,从多个层面分析美国成败得失之处,以作中国之镜鉴,并以现代化视角看待中国崛起,如何理解
期刊
编者按:  467.28亿斤、504.1亿斤、590.9亿斤、610亿斤、637.2亿斤……从2003年到2012年,河南夏粮艰难但又执著地一点点垒高“中国粮仓”。  2013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再创新高,达647.04亿斤,实现“十一连增”。“中国粮仓”河南粮食连续喜获丰收,不但养活了近1亿河南人,而且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力保障。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严重的自然灾害背景下,作为中国第一粮食生产
期刊
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今年夏粮总产2638亿斤,比2012年增产39亿斤,实现了创历史的“十连丰”。其中河南夏粮播种面积8090万亩,亩产量799.8斤,总产量647.04亿斤,比去年增产9.84亿斤。  面对丰收的喜讯,一部分公众也有疑惑:我国的粮食生产为啥能够打破过去“大小年”的怪圈,取得连年丰收?全年粮食“九连增”、冬小麦“十连丰”的数字有没有水分?  灾害影响大吗?  今年河南小
期刊
2013年夏粮交出的喜人成绩单,再一次践行河南“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的庄严承诺,也为我国粮食安全再加一道“放心锁”。  “十一连增”,河南粮食增产活力从何而来?政府惠农政策、农业科技进步功不可没。尤其是近两年来,河南省着力构建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粮食生产要素得到最大限度优化,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积极性持续高涨。  新动力: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国
期刊
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再创新高,达647.04亿斤,比上年的637.2亿斤增加9.84亿斤,增幅为1.54%;平均亩产799.8斤,比上年的791.6斤提高8.2斤,增幅为1.04%。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638亿斤,比2012年增加39亿斤。河南夏粮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1/4,增幅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成为全国唯一超过600亿斤的省份,继
期刊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
期刊
刘云山同志在《求是》杂志2011年第16期上发表的《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明确指出,为了谁,是指“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依靠谁,是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我是谁,是指“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该文明确了当前党中央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的
期刊
1988年,她从拉架子车卖水果起步,踏上了人生中最为艰苦卓绝的创业之路;  1993年,她开始在中国版图上跑南闯北,凡盛产水果的地方,凡销售水果的市场,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2004年,她走入改变她一生的地方——武汉大学,在那里攻读E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1年,她整合团队资源,从经营者成功蜕变为掌舵者;  2012年,她一手打造的平安福商贸有限公司全年产值过亿。  这是王福芝白手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