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感要靠师生互动去生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理解的课感就是对课的感觉,包括对课文的感觉。用研究者的观点解释,课感是指教师对课堂教育教学情况的一种直觉感知、感悟,它能使教师灵活、机智地调整教育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近几年我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和学生的课感;深刻体会到,良好敏锐的课感是完全可以由教师依据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培养的,教师只要在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在长期的教学专业能力的训练中,使课堂教学的某些特征、规律、情况等在自己头脑中固定下来,就能真正养成和提升自己正确的课感;然后再用自己的课感去训练学生,只要遵循一定的法则,良好的师生共有共赢的课感就一定会自然生成。
  
  一、编拟研读专题,注重体悟文本,为课感作铺垫
  
  我尝试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穿插设置“专题研究阅读课”,即以专题研究阅读的形式,系统设置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体悟能力的自主阅读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课感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具体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设专题研究阅读课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明确系统阅读目标。开始时由教师向学生讲明这种专题研究阅读课的目标及要求,但不必讲许多关于课感的概念、意义等,可以介绍一些关于科学研究阅读的知识、方法。然后根据班级特点,学生兴趣与能力水平以启发引导的形式指导学生确立研究阅读的范围。
  第二,组织阅读课题研究小组。该小组既是课题研读小组,又是课堂学习小组,让研究方向相同或接近的学生自由组成,选举产生组长并组成分工协作的研究集体,在全组成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阅读课题研究的需要确立小组研究阅读的计划,并由组长组织实施。
  第三,教师按专题指导小组独立阅读。本阶段是研究性阅读的核心阶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小组活动,每次活动之前,小组须将活动的详细安排书面报告老师;活动结束要按时填写活动情况报告表并上交,以便教师对活动中不恰当的地方进行面对面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适时地对学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不断提高他们在文本研读和课感获得方面的能力与技巧,同时还应鼓励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协调合作,强化责任感和良好的研究氛围,确保阅读研究课的质量。
  第四,阅读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阅读研究实施阶段完成之后,每个人都要进行研究小结,在此基础上小组总结,形成小组成果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交流,以扩大阅读研究的互动效益,使学生既获得了有关课感的知识,又在互相交流中受到研究方法上的启示,在课感的形成上共同提高。小组成果报告应不局限于书面形式,可由组长口头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在小组成果交流的基础上最终由各小组长负责完成全班最后的课题研究成果报告。这样一个专题接一个专题,一学期、一学年就是一个系列,就是课感的系列训练研究专题。
  
  二、课上灵活生成,成就学生主体,课感应然而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时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预设不应是单维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在设计这样的教案时,我们不妨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旁边另外开辟一栏——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这样,尽管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手足无措。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
  
  三、转变教师角色,师生共同发展,课感双向提升
  
  在课改实践中追求课感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到师生之间、课堂内外、环境创设、考试评价等方方面面,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师。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协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师生“零距离接触”的表面文章,要让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地探索。师生间要共同分享对方的思想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和观念,以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责编 黄 晓)
其他文献
宗廷虎先扛起修辞史和修辞学史研究的大旗,厘清人们对修辞史和修辞学史的模糊认识,开创研究修辞史和修辞学史新路径,引领修辞史和修辞学史研究大军前进。
习题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习题课的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基础知识,消除困惑,纠正存在的问题,梳理知识结构,完善知识系统,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要上好习题课,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精选习题    1.注重教学小结,克服选题的盲目性  教师在选编例题前,对近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做些回顾与小结很有必要,如果教师对教学情况心中没有数,全凭感觉或“经验”随意挑选几
介词“向”与动词搭配既可用在动词前,也可用在动词后,本文讨论“走向”后接动词、动词性短语以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的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此格式的构成情况和句法功能,然后
在“VV着”格式的影响下,“AA着”、“XX着”、“ABAB着”、“AABB着”等重叠形式相继产生。形成了一个“△△着”语法框架。“AA着”、“XX着”之类格式的句法功能、使用范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行为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设计有效的问题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问题式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与交流,是围绕着问题展开有效的板块式活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问题呢?  一、以情设问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单纯的化学知识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因
在2009年的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即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苏教版化学教材中的实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取向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有审美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和创新价值取向等不同的定位
《儒林外史》在刻画王冕时,重视人物语言、行动、性格的个性化,善于从细节描写中挖掘人物思想,采用对比,烘托、铺垫等手法突出主要人物,塑造出多面性格的复杂人物,黄评很深刻地认识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所以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同时,科学探究过程是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只有有了明确的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科学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才能产生合理的假设并一步步走下去,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探究环节的核心.一节好课,要求学生从“提出有答案的问题开始,到提出无答案
在微波单因素萃取的基础上,采取L9(3^4)正交优化实验,探讨微波萃取时间、溶液pH值和料液比对肌苷酸萃取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影响肌苷酸微波萃取的主要因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