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t:呐喊唱法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f89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百老汇音乐剧Belt(呐喊唱法)的介绍和对近期欧美学者对这种演唱方法的科学研究结论的说明,阐述了音乐剧演唱教学与歌剧演唱教学的异同点,以及在音乐剧演唱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目的在于促进音乐剧专业的声乐教学和表演实践。
  [关键词]音乐剧;Belt(呐喊唱法);歌剧;美声唱法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19-0018-03
  如今百老汇已经成为了音乐剧这种音乐表演形式的代名词。在這一百多年间,百老汇音乐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近几年,国内很多大城市都会经常上演音乐剧,我国的观众对音乐剧也是越来越熟悉和喜爱。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艺术院校开设了音乐剧表演专业来培养我们自己的音乐剧人才。音乐剧表演专业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音乐剧演唱的学习。众所周知,百老汇的音乐剧融合了古典音乐、爵士乐、黑人灵歌、摇滚乐等多样的音乐元素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因此,为了适应音乐剧这种多元化音乐元素相融合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特的音乐剧演唱方法——Belt(呐喊唱法)。
  音乐剧这种音乐表演形式与我们熟知的西洋歌剧表演形式非常相近。二者都是集合音乐、戏剧、舞蹈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但是二者在舞台表演方面的侧重点却有些不同。可以说在西洋歌剧中,歌唱家的演唱是整部歌剧的根本和灵魂,整部歌剧的演出以歌唱为主,偶尔会穿插一些舞蹈来烘托气氛和表现特定的剧情。歌剧的伴奏都是由传统的交响乐队来完成,并且要求歌唱家的演唱在不使用麦克风的情况下可以穿过交响乐队,使坐在剧院里最后一排的观众都可以听得清楚。因此,所谓的美声唱法(Bel Canto)是目前已知的演唱西洋歌剧的最理想的演唱方法。用这种方法演唱出来的声音具有丰富的头腔共鸣、声音洪亮、圆润、富有金属般的质感并且极具穿透力。可以说,歌唱是西洋歌剧中最重要的表演形式。往往歌剧作曲家们在创作歌剧的时候都会为歌唱家们打造很多完美的咏叹调来展示歌唱家们优美的歌喉,这也是西洋歌剧最主要的卖点。因此,很多人认为西洋歌剧这种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唯声论”的。而百老汇音乐剧的唱段中并不以展示演员“美妙的歌喉”为主要目的,音乐剧中的唱段更注重于对角色情感的表达和对剧情的描绘。[1]
  自从20世纪40年代百老汇音乐剧的黄金时代开始以来,叙事性与写实性是百老汇音乐剧创作的一大特点。观众们对故事内容和戏剧张力的诉求与对音乐的诉求相等,而且舞蹈在音乐剧中的地位和歌唱也是平分秋色的。因此可以说在百老汇音乐剧的传统中,音乐、舞蹈、戏剧是同等重要三足鼎立的。这也是音乐剧和西洋歌剧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
  由于百老汇音乐剧是由美国早期的歌舞表演变化发展而来,因此在音乐创作中,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而融合了大量的流行音乐元素,与此同时电声乐器也被加入到伴奏乐队中。因此传统的美声唱法那种充满共鸣并且具有金属般质感的声音已经不能满足观众对音乐剧中的角色充分表现戏剧冲突和戏剧张力的诉求。观众们渴望一种更加生活化、更具有感染、更接地气的演唱方法,尤其是麦克风在音乐剧演唱中的广泛使用为美声唱法统治舞台的终结创造了可能性。因此,了解音乐剧与西洋歌剧的区别和音乐剧的演唱特点对于音乐剧演唱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英国和美国的音乐学院的音乐剧演唱训练中,经常会听到声乐教师要求学生“to belt”(去喊)或者“belt it out”(喊出来)。可以說Belt(呐喊唱法)是百老汇音乐剧的一种特殊的演唱方式,这种演唱方式也在流行歌曲演唱和摇滚歌曲演唱中被广泛运用。
  Belt(呐喊唱法)是指歌者在其演唱的中声区和高声区制造出强大的类似于其朗诵音色的音响效果,这种唱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和标志是在于歌者把其胸腔共鸣的声音特质带到高音区;也就是说歌者高音的演唱具有胸腔的共鸣基础,并且胸腔共鸣在其高音的演唱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美声唱法中所要求的以头腔共鸣为主导的高音演唱。[2] 当然,现代美声唱法要求男生声部所演唱的高音里面带有一定的胸腔共鸣,这与Belt(呐喊唱法)要求的高音演唱方式相似,所以男生用Belt(呐喊唱法)演唱高音的时候与西洋歌剧中男生高音演唱出来的音色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反而当女生用Belt(呐喊唱法)演唱高音的时候与西洋歌剧中女高音演唱出来的音色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在生理上,当进行有效的Belt演唱时,要求头部略微后仰来帮助环甲肌(Crico-Thyroid)的收缩从而致使喉部提升,这样喉结上下两部分骨骼间的空间会略微增大;同时在甲杓肌(Thyroarytenoid)和会厌肌(AryEpiglottic Sphincter)的协调运动下导致声带收缩变短而且变厚、声门的气压增大,因此歌者可以发出一种混合着胸腔共鸣的明亮且尖锐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小孩子在操场上嬉戏玩耍时的大声叫喊声;这种叫喊具有穿透力却不会伤害到小孩子的声带。因此,有效的Belt(呐喊唱法)可以说是一种最接近原始、最接近自然的演唱方式。用这种方式演唱出来的以胸腔共鸣为主的高音听起来更具歌者其自身朗诵的音色,这和美声唱法以头腔共鸣为主的高音演唱中所发出的富有共鸣的声音是完全不同的。[3]
  在训练Belt(呐喊唱法)的时候要在一定的程度上抛弃美声唱法那种圆润的、具有与金属质感的头腔共鸣,反而要追求那种以胸腔共鸣为主、以头腔共鸣为辅的带有共鸣的“白声”。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要过分追求美声唱法中的“亮与暗”(Chiaroscuro)。在演唱中尽可能地放大歌词里元音的发音,是美声唱法使声音圆润贯通的基础。但是百老汇音乐剧的Belt(呐喊唱法)更加注重对歌词中辅音发音的表现,因为适当地增加辅音的音量可以很好地呈现角色所要表达的戏剧情感。在日常的练习中可以用[nje]和[nja]来进行音阶练习,并且体会辅音[nj...](涅)发音在硬腭中的位置和感觉,来慢慢适应和体会音乐剧Belt (呐喊唱法)中夸张而清晰的吐字发音。当然,美声唱法训练中常用的[brra]和[brru]练习也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体会Belt(呐喊唱法)中声音靠前的感觉。   上述这两个基本的练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体会音乐剧Belt(呐喊唱法)中所追求的位置相对靠前的明亮的声音。同时歌者也必须要清楚Belt(呐喊唱法)的音色接近于演唱者自身朗诵的音色,因此在练习中要尽量利用气息支持对演唱者自身的音色进行训练。比如说练习演唱之前要用气息支持的力量来进行歌词的朗读训练。并且注意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夸张地读出歌词的辅音,以便于在演唱的时候帮助清晰地吐字和保持声音的位置始终靠前。除了必要的辅音练习之外,用大跳音阶来进行元音[a]和[e]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在Belt(呐喊唱法)中要求的、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高音演唱的张力和控制力。与此同时,在换声区的练习中应该始终尽量保持胸声区的共鸣,而不是像美声唱法中要求的那样在换声区进行“关闭”而过分地追求头腔共鸣。所以,在进行音乐剧Belt(呐喊唱法)演唱的时候,尤其在演唱高音部分的时候,歌者嘴部的张开程度要比在运用美声唱法演唱时更加开阔,以便于演唱出相对于美声唱法更“白”并且更贴近于自身朗诵音色的音乐剧演唱音色。这也是清晰表达音乐剧台词所带给观众的戏剧张力的基本要求和关键。
  长久以来,很多教授美声唱法的教师一直认为百老汇音乐剧的Belt(呐喊唱法)讲求以胸腔共鸣为主的高音演唱是不自然的、不科学的甚至是有害的。虽然他们也承认这种始终以胸腔共鸣为主的高音演唱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具有冲击力、更加清晰、更加具有戏剧感染力,但是这种演唱需要较高的喉位,需要更大的气压冲击力作用在声门,因此他们认为Belt(呐喊唱法)相比于传统的西洋歌剧美声唱法更容易对歌者的声音造成損害。
  2006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音乐与演讲系的Eva Bjrkner教授对5位职业音乐剧演员和5位职业歌剧演唱家在演唱中的声门气压和演唱状态下的声门图像进行了详细的科学的对比和研究。10位被测试者要求演唱“pae”这个开口双音节,并且用渐强和渐弱的音量在一个特定的8度之内连续演唱两次。与此同时测试者用特定的仪器对10位被测试者的声门气压和声门图像(声带震动与闭合)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经过一系列科学的数据和图像的对比与分析,Eva Bjrkner教授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音乐剧演员用Belt(呐喊唱法)演唱时所产生的声门气压并不比歌剧演员用美声唱法演唱时所产生的声门气压高。因此,研究的最终结论是在气息支持充分的条件下,职业音乐剧演员用Belt(呐喊唱法)演唱以胸腔共鸣为主的高音时和职业歌剧演员用美声唱法演唱以头腔共鸣为主的高音时,发声器官所承受的压力和疲劳程度是几乎没有区别的。
  很显然,从Eva Bjrkner教授的实验结果来看,百老汇音乐剧Belt(呐喊唱法)如果运用得当和西洋歌剧的美声唱法一样不会对发声器官造成过度的疲劳损伤。只是因为音乐剧的高音演唱是以胸腔共鸣为主的高音演唱,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头腔的共鸣,在听觉上给人以呐喊似的“白声”的感觉。但正是由于电声麦克风在音乐剧舞台上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音乐剧Belt(呐喊唱法)头腔共鸣相对较少的缺陷,这反而为音乐剧演员进行不同风格、不同音色的演唱提供了可能性;与此同时,电声麦克风的使用也避免了音乐剧演员过度运用嗓音的问题。这可能也是职业的音乐剧演员每个星期可以进行7~8场音乐剧演出,而职业的歌剧演员每个星期最多进行3场歌剧演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体来说,百老汇音乐剧的Belt(呐喊唱法)并不像很多教授美声唱法的声乐教师认为的那样是不自然的、有害于声音健康的演唱方法。虽然在演唱音色和演唱风格上与传统的西洋歌剧美声唱法有一些不同,但是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共同之处。例如说无论是演唱音乐剧还是演唱西洋歌剧,歌者都应该时刻保持软腭的提升来使声音具有更好的共鸣效果;虽然音乐剧Belt(呐喊唱法)的高音演唱始终以胸腔共鸣为主,但这也不意味着这种演唱方式不需要头腔共鸣。另外一个永恒不变的共同点就是强大的气息支持是歌唱的必要条件,无论演唱音乐剧还是演唱歌剧都不能离开强有力的气息支持,这是不可否认的。总之,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百老汇音乐剧Belt (呐喊唱法)与传统西洋歌剧美声唱法在演唱方法、演唱风格、音色特点的异同,会更加有助于开展音乐剧声乐演唱的教学与实践。
  [参 考 文 献]
  [1]Balog,Julie.Popular Song and Music Theater: A Guide to Evaluating Music Theater Singing for the Classical Teacher[J]. Journal of Singing ,614 (Mar 2005): 401—406.
  [2]Leibowitz, Amy and Baken, R. J.Correlates of the Belt Voice: A Broader Examination[J].Journal of Voice,252 (March 2011): 159—165.
  [3]Popeil,Lisa.Popular Song and Musical Theater: The Multiplicity of Belting[J]. Journal of Singing,641(Sep 2007): 77—80.
  [4]Bozeman, Kenneth W.Practical Vocal Acoustics: Pedagogic Applications for Teachers and Singers[M]. New York:Pendragon Press,2013.
  [5]Bjrkner, Eva.Musical Theater and Opera Singing-Why So Different? A study of Subglottal Pressure, Voice Source, and Formant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Voice,Vol. 225 (December 2006).
  (責任编辑:李璐)
其他文献
[摘要]黄自的艺术歌曲格调高雅清新、结构严谨精致、音乐形象逼真丰富,既有西方艺术歌曲的艺术特点,又有东方音乐的艺术神韵,堪称我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作。《思乡》《玫瑰三愿》《春思曲》三首歌曲是黄自艺术歌曲的代表,本文即以这三首歌曲为例谈谈黄自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方法。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艺术风格;演唱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
期刊
[摘要]本文以艺术歌曲《花非花》为例,笔者以诗人白居易诗歌中的文学艺术创作为媒介,领略到了诗人所想表现的意境。同时还从歌词的用法、本曲的风格特点、曲式特征和結构等不同角度,综合地赏析《花非花》这首歌想要抒发的思想感情以及这首作品的内涵。音乐的音响作为媒介来表达作曲家创作时的心境和创作背景,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作曲家黄自先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艺术创作的思索和追寻。进一步地让我们了解了艺术歌曲的定义以
期刊
[摘 要]根据古筝名作《高山流水》改编的声乐曲《高山流水》,体现了传统古筝曲的中华韵味和古曲魅力。全曲以弦乐的大气磅礴作为基调,以古筝的优雅与笛子的空灵作为铺垫的点睛之笔,赋予这首声乐作品灵动的古韵气息。本文把此曲进行创新性的舞台演绎,将古筝的自弹自唱与当代声乐曲相结合,主要从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曲式分析入手,对作品的音乐特征对比、声乐演唱的舞台演绎与加入自弹自唱等方面进行尝试、分析和研究。  
期刊
[摘要]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文学造诣也是首屈一指。其写作的诗词作为我国诗词艺术的瑰宝,不仅蕴含着他对前人诗词歌赋的深刻理解,也显示出他本身丰富而又深邃的中国智慧。用毛泽东诗词谱写的艺术歌曲,不仅是对毛泽东诗词文化意蕴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我国艺术歌曲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充实。《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是众多毛泽东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之一,对其展开美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其他毛泽东诗词
期刊
[摘要]《玛依拉变奏曲》取材于哈萨克族原生民歌《玛依拉》,作者在原曲调上大胆的改编创新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也受到广大师生及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并在各类声乐表演和比赛中频现。笔者以这首歌曲为切入点,分析其所代表的新民歌的演唱技巧,探寻原生民歌與新民歌演唱技巧的联系与不同,由此结合人们的审美从原生民歌和新民歌的演唱比较探寻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趋向。  [关键词]原生民歌;新民歌;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2017年4月28日至5月3日,由中國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国际歌剧教育学会承办的“第八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暨“第二届国际大学生歌剧声乐比赛”活动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隆重举行。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歌剧声乐展演活动自举办以来,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影响力最大、参与面最广、比赛分组最细、含金量最高、评委阵容最庞大、高校学生参与度最高的声乐展演。本届活动则保持着展演水平逐届提高的良
期刊
7月9日上午,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经典品牌“周末音乐会”迎来第450场演出。《梁祝》作者之一、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做客周末音乐会,为现场观众解读其经典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何占豪直言,经典作品《梁祝》,绝非仅仅是他与陈钢的“创作”,“它的旋律取自于民间、来自于越剧,可以说是许多琴师、民间艺人共同的智慧结晶。《梁祝》其实是中国戏曲界、中国音乐界几代人的劳动成果。《梁祝》就是外来形式民
期刊
[摘要]二人转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着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其精髓和魅力,更是东北人民长期同自然抗争的诗与歌。本文以二人转的艺术特点为出发点,对二人转在现代城市中的继续发展进行阐述,分析现代城市中流行的二人转与传统二人转之间的差异,反思其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二人转;艺术特点;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
期刊
中新网7月27日电美国底特律交响乐团“2017年亞洲巡演”首次到访中国重庆,其乐团总监莱昂纳德·斯拉特金带领乐团演奏了中美两国的音乐作品。其中,大提琴演奏家李垂谊与乐团共同演绎了一首《红楼梦大提琴随想曲》,呈现了王立平作曲的1987年版《紅楼梦》电视剧中的经典配乐。  李垂谊告诉记者,他的母亲和作曲家王立平是同学,当他第一次听到《红楼梦》剧中的配乐时,就希望尝试用大提琴来演绎,以大提琴与交响乐团演
期刊
[摘要]近年来学习声乐的儿童越来越多,然而大部分在演唱方法、风格把握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结合电视节目《音乐大师课》,深入分析了韩磊、田震、古巨基等几位导师的教学特色,并进一步就《音乐大师课》对个人教学的启示发表见解,使我们对儿童声乐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地开展儿童声乐教学。  [关键词]音乐大师课;学生;老师;演唱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