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之路:哈佛医师和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妻子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398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是、正是或将是所爱之人的照护者。面对一场终将“失败”的战斗,我们该如何抗争与坚持?美国医学人类学奠基人凯博文根据亲身经历书写,在妻子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后,作为丈夫同时也是医生的他漫长而动人的照护之路。
  在琼刚生病那会儿,她的认知障碍与失能在无情地发展着,到了第三个年头,我意识到自己必须做出一套方案,为这种严重的慢性疾病提供长期照护。
  我想,从一开始,琼发现我居然可以为她和我们的家庭做那么多事情的时候,心里是很欣慰的。当然,我并不是说她曾经怀疑过我对她的爱或忠诚。但从前,她肯定没找到过一分一厘的证据,可以表明我确实有能力照顾好我们的家庭。最初,她会通过耸肩这种略带讽刺的方式,向我表示感谢。但其实她心里想的是,要是早知道我能够做这么多事情,她一定早就让我参与进来了。然而,在向我表示感谢时,她内心其实也是很愧疚的,觉得自已把很多负担都搁到了我的肩上。所以,她一边应付着各种功能上的障碍,一边向我道歉,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我们之间的这种互动模式也慢慢消失了。
  如果需要照顾的人不是琼,不是那个占据了我生活和世界的核心的人,我永远也不可能完成这些阿尔茨海默症照护的艰巨任务。我感到自己肩负着很重的道德和情感责任——琼在过去那么长时间里为我带来照护的馈赠,让我的生命变得圆满,我必须去偿还这种馈赠。但是,并非这种责任感在驱使我做这些事情,我是发自内心地想要看到她快乐舒适,或者至少不觉得伤心难受。所以,是琼自己让这一切成为可能。在那10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琼对待我仍旧非常温柔体贴、关怀备至,虽然关怀的程度在无法避免地减少。相比于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能力,她的这种温柔与体贴存留了很长时间。而这种完整性,也丰富了我们的照护体验,唤起了我自己的活力,同时让我在足够长的时间里保持与琼的紧密联系。许多时候,我都能从中得到些许个人感悟,因为相比以往任何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了解都变得更多了。照护是一种道义互惠的过程,其价值正是深化了我们在私密与集体层次中的人性体验。
  虽然琼的病在逐步发展,但她还是会力所能及地在家务事上帮些忙。在我做家务的时候,她会看着我,然后指导我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但后来,她渐渐失去了认知能力,并出现了社交退缩,也就不再能帮我做家务了。此外,琼也坚持认为,只要她能力允许,我们还是得保持与我们社交圈子的联系。所以,有好几年时间,我们还是会参加晚宴、聚会和酒会,直到人们渐渐接受不了她的功能障碍了,也就不再向我们发出邀请。虽然她的反应能力在变得越来越弱,但我仍旧会带她下馆子、看电影,或者去听音乐会。波士顿交响乐团每周五的午后场演出总会让她感到格外兴奋,听众中有不少年老体衰或功能受限的老头儿老太太,这也让她不再觉得那么别扭。这种仪式性的活动,我们一直坚持到了琼步入阿尔茨海默病的所谓“中期阶段”。除此之外,我们还花了许多时间与孩子们待在一起,条件允许时我们还会去缅因州的度假小屋。然而,随着疾病发展,这些精神享受性质的活动也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办到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琼都力所能及地参与到了我们的生活以及照护过程中来。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仍旧在努力保持着对自己以及对生活的乐观度,直到有一天,她再也没有这个能力了。
  经过最初的数月乃至数年时间,我们渐渐养成了某种日常生活的习惯。每天早晨6点至6点半,我会喊琼起床,然后带她去卫生间,给她遞厕纸,给她洗手,帮她穿上运动裤和运动文胸,带她去地下室的健身房锻炼身体,这些是我们的常规活动。锻炼结束之后,我会带她泡澡或淋浴(她更喜欢前者,对我来说也更好操作),然后带着她回到卧室,给她穿好衣服(病情最终恶化时我会询问她的喜好,为她挑选衣服)——然而,自某个时候起,她连想要穿什么衣服都无法再告知我了。她的认知功能减退得如此厉害,即便最简单的问题也会让她感到很困惑。所以,我不得不帮她挑选连衣裙、半腰裙、裤子、衬衫、毛衣和外套,这是我此前想也没想过、做也没做过的。再后来,我会给琼购置些新衣服。所以,即便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末期,琼还是打扮得很体面,我一直尽力确保她看起来着装得体。
  给琼穿好衣服以后,我会领着琼从卧室走到厨房,为她准备一份健康早餐,她则会坐在旁边等待。一开始她还是能自己进食的,后来我就不得不喂她吃饭了。我就这样学会了慢慢给她喂食,以免吃的、喝的呛到她。吃完饭,我会用纸巾给她擦擦嘴,再给她洗洗手。这些结束以后,我会停下来计划一下即将到来的一天。白天要做什么工作?要为当天和接下去几天的晚餐准备些什么?要去买什么东西吗?我又该如何在我们混乱的日程里安排进这些购物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准备迎接新的一天了,关于给予照护与接受照护的新的一天。
  看着琼的认知功能一点点减退,甚至在这些最基础的事情上也需要得到帮助,我从开始的时候就有阵阵的挫败感。但是,虽然经历着这些悲伤与沮丧,虽然日子也是有好有坏,虽然我的心时而破碎时而完整,我还是想尽了办法去完成所有照顾她的任务,这也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她会这么期望于我,我也会这么期望于自己。除了那些占比不少的冷酷无情、令人胆寒的日子,还是有许多比较长的时段,我和琼共同实现了某种生活上的平衡与和谐。随着生活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少,这些时刻也成了我们生活中最好的时刻。虽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琼的病症也继续发展着,没有任何改善,然而在某些时刻,照护与被照护似乎实现了某种平衡。苦痛没有消逝,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没有减少。但在由这种恼人的疾病所框定的逼仄世界里,我们仍收获了些许快乐。在这些时刻,我们依偎在一起,感觉一切困难都会过去。
  琼会对我说:“瞧,并没有那么糟糕吧!”她会以温暖、包容的姿态张开双臂,然后咧着嘴笑开来。在这种时候,她会否认自己失能的严重程度,甚至否认自己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还会对我说:“你可以做到的,阿瑟!你能行的!”我能感觉得出来,她在说这些话时,是希望能在照护工作上给予我支持和鼓励。对于这些工作,她一直怀着歉意,尤其在患病初始阶段。   她也会鼓励自己说:“没那么糟糕,我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绝大多数事情的。不用担心我,我很好!”可她自己是否相信这些话呢?
  我有些怀疑。但她觉得,说这些话对于我们继续前行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些话确实给了我们动力,只不过每当琼这么说的时候,我都会感到阵阵心碎。
  在我们最坦诚的时刻,在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夺走琼的洞察力、判断力和言语能力之前,琼会简单地说一句:“谢谢,阿瑟。我们能做到的!”抑或是不言语,对我微微一笑。那时,我们仍旧可以绕着湖散步,还能从我们家走到哈佛商学院,然后再走回来。在缅因州,我们会沿着长道一路走到海豹湾。琼是很喜欢散步的,虽然眼睛看不见了,还是会很努力地聚焦,想要看清我给她描述的这个世界。虽然她越来越多地陷入沉默,但散步时,她脸上仍旧会闪烁出幸福的光芒。黄昏时分,我们依旧会倒两杯红酒,尽情享用。此外,我们也继续享受着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只不过琼不再那么爱说话了,尽管她依旧会用微笑来流露自己的喜悦。
  这些相对稳定的温和时刻,虽然稍纵即逝,却让我们得以外出就餐,一起逛街,开车感受秋日的清新或春日的温煦,给她带来了许多乐趣。然而,我们的生活终究是越来越多地被拘囿在了家里,即使这个家是舒适惬意且能安抚人心的。与此同时,我能够感觉到琼正在经历一些改变。琼向来深情,可对于我的亲吻与爱抚,她却越来越多地只是报以浅浅一笑。其实,这对于我和偶尔来拜访的彼得、安妮或是我的母亲来说,已是足够好了。可回过头看,我还是觉得,这一切就好像是一支蜡烛正在慢慢熄灭。烛光已经暗淡下去了,有时让人察觉不到,却又无法挽回。与烛光一起暗淡下去的还有她的语言能力和反应能力。
  在琼的病情相对稳定的时候,也就是家庭护工谢拉进入我们生活的那段时间里,我开始记起了日记,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让自己可以有一些独自思考和放松的时刻。这本日记中有这样一段内容,是我在某天晚上记下的,讲的是琼和我的一些积极的照护体验:
  我从办公室回到家,路上有些累,回想着今天白天发生的事情,对于回家后的情况感到有些焦虑。现在是2006年的暮春时节下午5点,我在剑桥,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这一天过得挺不错。今天,微风吹拂,阳光并不是太热。当我进入家门时,谢拉正要出来,与我擦肩而过。她笑着对我低语道:“今天还不错,琼问‘你在哪里’也就问了20次。”
  琼高兴地向我打招呼,张开双臂,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因为她的眼睛看不见,所以错误判断了我的位置,朝着我背后看。我亲了亲她的脸颊,握住了她的左手——她的结婚戒指曾在此停留,但她后来把它扯下,胡乱放置。(我已经把它存放在了我们家隔壁银行的保险库中。)我亲了亲她的手,然后把她带到了阳光房,在那里,我可以向她描述花园的样子。那是我们的秘密花园,它被一圈木栅栏和一片云杉围绕着,花园里长满了高大的松树、古老的海棠以及各种各样的花卉。琼一直是孜孜不倦的园丁:她是一位播种者,一位除草师,一名栽培者,她既栽培植物,也栽培人。我们的家庭在她的栽培下得以繁荣生长……
  琼经常显得很焦躁。但现在,她看起来很开心。看到她开心,我自己也很开心。我还有许多任务要完成——我要做晚饭,要喂她吃饭;要带她去书房看电视新闻,再把当天的新闻报道解释给地听;也许,我还要陪她绕着街区逛逛;帮她洗澡,上厕所,然后换上睡衣,准备上床睡觉;我还要回答她的问题,告诉她我今天做了什么事情;也许,她还能记得她今天过得如何,但也很可能不行;我还要帮她刷牙并爬进被窝。我和她一起上了床,然后緊紧地抱着她。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就像最近几晚那样,琼将会比我先睡着,然后,我会悄悄地从床上离开,关上房门,支付账单、洗碗、检查电子邮件,再读一读当天的报纸或者为第二天上课作些准备。这就是今天发生的事情。
  我回到卧室,静静地凝视着她。我们已经结婚那么长时间了,我照顾她也有好多年了,读她的脸仍像是一种“圣言诵读”仪式(一种古老的习俗,以一种缓慢的、沉默的、祷告的方式来阅读《圣经》)。我缓慢地移动着自己的视线,先是看着她高高的颧骨和眉弓,然后看着她高挺的鼻子以及修长、优雅的脖颈,仿佛在阅读一部圣典,感受她温柔的呼吸中所存在的神性。她仍旧很美丽,并且散发着光彩,只不过头发已经花白,皮肤也显得浮肿而且斑斑点点,看上去老了很多。当然,我也已经老了很多了,这点我心知肚明。此时此地,好像有某种特别的东西可以抚慰我的灵魂,我感觉命运将会为我们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如何解决呢?琼不断恶化的病情已经攫住了她,也攫住了我。但我不让自己的思绪飘得太远。我要留在当下。许多困难的日子使我变得警觉而且谨慎,准备好去迎接又一段螺旋式下降的日子。但至少,我可以通过每次只关注一件事、让自己觉得好像可以掌控生活,虽然我知道这不过只是某种有点儿用处的错觉罢了。
  然后,我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接下来12个小时我需要做的事请。晚上我应该什么时候叫她起床,带她去上厕所,以免她遗屙弄脏了自己?早上我们需要几点钟起床,以便她可以腾出足够的时间来锻炼,也能留给我足够的时间为她洗澡穿衣?我需要准备好哪些药物,让她早上服用?我又要准备好哪些衣服、哪种早餐?然后,我就得展望一下新的一天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她是否会惊醒或是充满妄想地醒过来?
  我是她的主要照护者,但我还需要让我的孩子们、94岁的母亲还有我们其他亲戚朋友知道有关她病情的最新消息,还有我作为照护者的近况。所有人都在替我俩担心。我已经习惯了这些日常任务,但事情总是过段时间就会恶化。我不知道自己到时候是否还能顶得住,我总觉得自己也许从某个时刻起将无法继续下去。那时该怎么办呢?我迅速改变了思路,以便暂时忘却那种恐惧,忘却失去与痛楚,忘却爱情与忠诚加之于我的种种要求。幸运的是,我还有许多其他事情要去思考。而且,尽管我已经有些疲倦,即便我还是得下定决心去迎接这漫长而又苦闷的旅途中新的一天,但我仍可以享受此刻短暂的安宁与温柔。一天也就这么结束了,在我作为照护者的生活中,今天算是个好日子。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    作者:[美]凯博文    译者:姚灏)
其他文献
对于人类,更大的命题是不论他们联系得多诚恳、多持久,不管他们的群体有多大,阶段性的孤独感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共同的境况。  新闻媒体让我们目睹了城市扩张的阴暗面——混乱、绝望、暴力和人情冷漠——散步在任何城市,我们都会看到残破遗弃的房子、坑坑洼洼的街道以及被乱涂乱画的墙壁。然而,多数城市也有美好的一面,处处都有造福人民的地方,诸如儿童博物馆、图书馆、举办周日下午音乐会的露天音乐台、主题公园、购
期刊
偷得浮生半日闲,看茶叶上下翻腾,纵观杯中天地,品位苍宇人生。  住在中国台湾新北市树林区的朋友来看我,提来3桶水,每桶30公斤。  在这么燠热的天气,看到朋友满头大汗,使我不忍。  “這么远,提水来干什么呢?”  朋友说:“上次来你家喝茶,发现你只有好茶,没有好水,于是这次找了一些好水来配你的好茶。”  朋友所提来的“好水”是产自三峡区佛山里自然涌出的矿泉,水质非常甘美,而且整座佛山未被污染,是中
期刊
从五道梁开始,我的世界变得黑白颠倒天地倾覆。  边睡觉边开车的“猛”司机  我到了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的武警招待所,在这里能找到常年跑青藏线的私车。  跟我一起拼车的都是来自深圳的驴友,他们三女一男,都比我年长,我叫他们大哥、大姐、红姐、张姐。和中间人谈好路线、时间、价钱,他打电话叫来一辆三星越野车。车主是个中年人,又黑又方的脸庞,看起来敦厚老实。  从格尔木到拉萨大约一千公里,沿途要經过可可西里、
期刊
中国是陆权贸易国家,也是历史悠久的海权贸易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样源远流长。中国的海权来之于和平贸易和2000年以上的航海历史,蓝色经济从来都是中国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陆权贸易是多元包容的贸易,惠及欧亚文明。中国的海权贸易同样是多元包容的贸易。在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着中国与世界在经济相互融入中走向新的境界,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在跨大区域经济合作中越走越近
期刊
寒门难出贵子  我在清华大学教书,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霸都是“人生的赢家”,应该没有什么烦恼了吧。但事实上,学霸们的世界里,人生迷茫的不少,有些学生就跑来和我说,认为“自己不够好”,自我价值感匮乏。有人抑郁,有人甚至休学……  我接触到形形色色、各种家庭背景的学生,有从偏远农村、小县城来的学生,他们到了北京、到了清华后才发现自己和大城市的孩子不一样。这里的不一样可能是包含了见识
期刊
在京东流传着一个刘强东怼员工抱怨的故事:一次,刘强东给业务人员开会,要求200%的业绩增速,一位销售副总裁说有难度,开始陈述阻碍重重的理由。刘强东立马打断他:“对不起,你没听懂我的问题。我问的是怎么增长,不是问怎么不能增长。”后来,在业务例会上再也没见到此人的身影。  一个啰嗦的下属和一个说话精辟的下属,老板会更愿意听谁说呢?答案很明显。老板在公司里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会不会说话,话说得漂亮不漂
期刊
“求助的艺术”是源于明末清初的小说理论天才金圣叹对《西游记》的一个评论。金圣叹对《水浒传》称扬备至,这一点我是同意的;但他对《西游记》的评价,我就不能同意了,特别是他对于悟空的一个评论。这个评论是这样的:“《西游记》每到弄不来时,便是南海观音救了。”语气中的不以为然,隔着三百多年的时空,我们依然感受得到。  在很多时候,悟空自己明明可以“弄得来”,他也会去找观世音或其他大神。这绝非悟空无能,而是出
期刊
在炎热的6月,我身穿黑水獭皮滚边的海青缎面皮袍子,头戴高耸的羊羔皮帽,脖子上涂着令人晕眩的香料。我满脸淌汗,端酒杯与陌生人对饮,向他们行鞠躬礼——这不是梦境,是去年的一场经历——身旁,是我的“新娘”阿季阿兰。我总算把她的名字记住了。  这个巨大的白帆布帐篷,能装五十多人,没桌椅,熟肉堆在地面塑料布上。食用固体酒精勾兑的酒在饮马石槽里荡漾,随便取饮。  我的“婚礼”,实为阿季阿兰的婚礼,地点是俄罗斯
期刊
“脱口秀行业的大部分工作,都和创作有关。创意看似是智力活儿,其实是体力活儿,归根结底是苦力活儿。要意识到你的全部人生都理应要为你的创作提供养分,为它服务。”  首先,这是一份工作  我跟王建国第一次从《今晚80后脱口秀》领到的稿费是一人七千多,现金。我俩一人拿牛皮纸包着一摞,回到汉庭酒店,放在床上,两个人当时想的是同一件事:“这样都能挣钱,这辈子还饿得死吗?”  在那之前,中国是没有脱口秀编剧这个
期刊
英格玛·伯格曼(1918—2007),瑞典导演、编剧、制作人。他的电影作品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巅峰,与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同属“大师中的大师”。他以强烈个人风格所奠定的瑞典电影的理性精神,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世界影坛。  英格玛·伯格曼一生有过5次婚姻,这5任妻子好像都不是他最重要的女人。有3个女人对伯格曼很重要,这3人都是他电影的女演员,分别成就了伯格曼的银幕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