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她的手指尖上。”可见,只有让、孩子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才能使孩子的智慧与能力得到发展。
折纸活动是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之一,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丰富想象等。过去教幼儿折纸,都是教师折一步,幼儿跟一步,在一步步折的过程中,幼儿不能争先只能紧跟,不能有所创新只能重复教师动作,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没有真正获得动手操作和表现能力的机会,限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创造精神的发挥。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折纸内容大部分被放到角区活动中来完成教育目标,让幼儿在美工区中看图示进行折纸。在这两种教育方式转变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如何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进行探索,在这其中教师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在这转变的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
美工区中粘贴着一组为幼儿创设的自我学习的环境:折企鹅。教师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用一张正方形的手工纸折成一只企鹅的每一个步骤,有不少幼儿就是这样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自我学习的。小女孩琛琛来到了这里,拿起了一张手工纸……
(1)
“烦死了!烦死了!”琛琛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嘟囔,一边把手里的纸往桌子中间一推。“不会折了吗?你才试着折了两次就没有信心,上次老师都试着折了好几次才成功的。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仔细看看墙上的图示,往哪折才能折出企鹅的翅膀,好吗?”
(2)
琛琛又开始进行尝试,她走到墙边,把老师折的范例翻开看了看,然后对照墙上的步骤图进行比较,最后又回到桌旁重新拿起手工纸,纸在琛琛的手里不停的翻转,她似乎没法确定怎样做才能把企鹅的翅膀翻出来,终于她动手开始翻纸了,结果不小心把纸给翻破了,不能再往下继续。
(3)
我鼓励琛琛再重新拿起一张纸,并请能折出小企鹅的小朋友和她一起折,前面的几个步骤,琛琛折的又快又整齐,到最后要折企鹅的翅膀了,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琛琛变得小心翼翼,她一面翻一面看看旁边的小朋友是怎样翻出来的,最后终于独立的完成了一纸企鹅,贴到了作品墙上,琛琛的脸上也露出了开心和自豪的微笑。
要让幼儿感受到折纸的快乐必须先让幼儿循序渐进的掌握图示折纸的技能,措施如下:
一、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和趣味化的教学语言。
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需要掌握的知识;生动形象的语言则会使幼儿在发挥想象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和接受,而且能牢牢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如:要让幼儿掌握两边对中心线折法时,可以说:“小红帽在树林里采蘑菇,遇上了大灰狼,大灰狼要吃掉她,小红帽就跑回家,把两扇门关的紧紧的,不让大灰狼抓到她。”边说边示范:“两扇门一定要关严了(两边紧紧对折在中心线上去,对齐后压平,不能有一点点缝,缝隙大了,大灰狼灰把爪子伸进去的,两扇门也不能重叠,那样门也关不好,大灰狼还会抓到小红帽)”。幼儿为了保护可爱的小红帽,都很认真的去折,尽最大的努力 “把门关好”。
二、系列折纸,增强幼儿对折纸的自信心。
在掌握了一定的看图折纸技能后,可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幼儿进行系列折纸活动,如:两边对中折,先教给幼儿房子的折法,幼儿掌握这种技能后,依次再教给幼儿有关这种折法的东西如:蒙古靴——夹层硬币袋——斧头——镰刀——包公帽——小兔——双尾船——风车——小老鼠等,学习正方形对角折时,可依次教给幼儿船帽——杯子——蝉——水鸟——风车——飞鸽——蝴蝶——蝙蝠等,幼儿折完后可把作品粘到纸上,然后在周围添画有关的景物,编成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三、探索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1、根据幼儿的能力强弱,分成若干小组,意在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和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2、从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为每个小组提供教材的分步折叠范例(主要是出示重点和难点的步骤)
3、按小组自由探索折叠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研究范例、参考范例自己学,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在自学的过程中鼓励他们交谈、讨论共同克服困难、发现变化的规律。
4、集体交流探索过程,讨论在学折纸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这个困难怎么解决的,并请自己解决困难的小组向大家示范介绍他们的折法,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5、对能力强地幼儿在完成作品后,启发他们进行作品装饰,允许他们继续折叠自己喜欢的东西,对能力差得幼儿,教师重点指导并进行技术上的帮助。
教育观念的更新,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若想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幼儿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个方面才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必然会失败的,幼儿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意义的建构也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又不得要领。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园都重视角区活动,有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就会放到角区中来完成,美工区就是幼儿探索折纸技能最佳的场所。幼儿掌握了折纸的技能,并能独立的进行折纸以后,大多数的折纸内容就可以放到角区中来进行,这其中有以下几个特点是在集体教学中不能够充分体现的:
1、变过去的机械模仿为现在的積极探索。
幼儿在做做玩玩的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折房子”的过程中,幼儿折的房子各不相同,有的房子顶是半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充分发挥了幼儿自己的创造性。又如:幼儿看图示折《北极熊》,折出来的北极熊有的是正在走路的,有的是趴在地上的、有的是站着的,形态各异。
2、变过去的统一要求为现在的因材施教。
如:在观察幼儿自己折纸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位幼儿动手能力差,对折纸兴趣不大,于是,在角区中我对她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她掌握基本折法,运用作品与他人游戏,引起折纸的兴趣,辅导一段时间后,这位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增强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幼儿在自己学的过程中,能很快的把信息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把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例如:在折《双船》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是应该进行对折,才能折出双船的最后一步,可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幼儿的折法和老师折的不一样,她把最后一步变成了对角折,双船变成了一艘双尾船,而且这个方法也很简便,于是,我就请这位幼儿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4、有助于发展幼儿间的协作和交往能力。
在角区活动中,幼儿自由交谈,在自己学会的同时帮助同伴共同进步。在大胆尝试过程中,幼儿还学会了共同克服困难的方法。例:在折《 企鹅 》中,小朋友之间互相商量,这一步我会了我折,下一步你会了你折,如果想不出来,它们就把步骤范例拆开,再按折印还原,然后自己学折。总之,幼儿改变了过去有困难就需要教师帮助,缺乏信心的依赖性,养成了动手、动脑,互相帮助得好习惯。
5、能充分体验折纸成功后的喜悦和乐趣。
折完后幼儿能充分欣赏,把玩自己的作品,体验劳作和成功后的快乐,如:折完《小风琴》后,小朋友会模仿老师弹琴的动作一边弹一边唱;折完《小青蛙》后,小朋友用手一摁,青蛙就会向前跳出去,于是,小朋友玩起了《谁的青蛙跳的远》的游戏;折完《 风车》后,小朋友就拿着它到操场上玩风车,看谁的风车转的最快……折的东西玩坏了,小朋友可以马上到角区中重新再折一个,又达到了复习和巩固的目的。
折纸教学法的改变使每个幼儿都有主动探索、发挥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他们在探索折纸的过程中不仅识别图示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在依靠自己的力量折出物品后,也加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可见,教师只有抓住幼儿的兴趣,找到适合幼儿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青岛市李沧区永安路幼儿园 江珊
折纸活动是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之一,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丰富想象等。过去教幼儿折纸,都是教师折一步,幼儿跟一步,在一步步折的过程中,幼儿不能争先只能紧跟,不能有所创新只能重复教师动作,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没有真正获得动手操作和表现能力的机会,限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创造精神的发挥。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折纸内容大部分被放到角区活动中来完成教育目标,让幼儿在美工区中看图示进行折纸。在这两种教育方式转变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如何对幼儿进行引导,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进行探索,在这其中教师起到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在这转变的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
美工区中粘贴着一组为幼儿创设的自我学习的环境:折企鹅。教师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用一张正方形的手工纸折成一只企鹅的每一个步骤,有不少幼儿就是这样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自我学习的。小女孩琛琛来到了这里,拿起了一张手工纸……
(1)
“烦死了!烦死了!”琛琛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嘟囔,一边把手里的纸往桌子中间一推。“不会折了吗?你才试着折了两次就没有信心,上次老师都试着折了好几次才成功的。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仔细看看墙上的图示,往哪折才能折出企鹅的翅膀,好吗?”
(2)
琛琛又开始进行尝试,她走到墙边,把老师折的范例翻开看了看,然后对照墙上的步骤图进行比较,最后又回到桌旁重新拿起手工纸,纸在琛琛的手里不停的翻转,她似乎没法确定怎样做才能把企鹅的翅膀翻出来,终于她动手开始翻纸了,结果不小心把纸给翻破了,不能再往下继续。
(3)
我鼓励琛琛再重新拿起一张纸,并请能折出小企鹅的小朋友和她一起折,前面的几个步骤,琛琛折的又快又整齐,到最后要折企鹅的翅膀了,由于有了前面的经验,琛琛变得小心翼翼,她一面翻一面看看旁边的小朋友是怎样翻出来的,最后终于独立的完成了一纸企鹅,贴到了作品墙上,琛琛的脸上也露出了开心和自豪的微笑。
要让幼儿感受到折纸的快乐必须先让幼儿循序渐进的掌握图示折纸的技能,措施如下:
一、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和趣味化的教学语言。
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需要掌握的知识;生动形象的语言则会使幼儿在发挥想象的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和接受,而且能牢牢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如:要让幼儿掌握两边对中心线折法时,可以说:“小红帽在树林里采蘑菇,遇上了大灰狼,大灰狼要吃掉她,小红帽就跑回家,把两扇门关的紧紧的,不让大灰狼抓到她。”边说边示范:“两扇门一定要关严了(两边紧紧对折在中心线上去,对齐后压平,不能有一点点缝,缝隙大了,大灰狼灰把爪子伸进去的,两扇门也不能重叠,那样门也关不好,大灰狼还会抓到小红帽)”。幼儿为了保护可爱的小红帽,都很认真的去折,尽最大的努力 “把门关好”。
二、系列折纸,增强幼儿对折纸的自信心。
在掌握了一定的看图折纸技能后,可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幼儿进行系列折纸活动,如:两边对中折,先教给幼儿房子的折法,幼儿掌握这种技能后,依次再教给幼儿有关这种折法的东西如:蒙古靴——夹层硬币袋——斧头——镰刀——包公帽——小兔——双尾船——风车——小老鼠等,学习正方形对角折时,可依次教给幼儿船帽——杯子——蝉——水鸟——风车——飞鸽——蝴蝶——蝙蝠等,幼儿折完后可把作品粘到纸上,然后在周围添画有关的景物,编成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三、探索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1、根据幼儿的能力强弱,分成若干小组,意在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和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2、从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为每个小组提供教材的分步折叠范例(主要是出示重点和难点的步骤)
3、按小组自由探索折叠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研究范例、参考范例自己学,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在自学的过程中鼓励他们交谈、讨论共同克服困难、发现变化的规律。
4、集体交流探索过程,讨论在学折纸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这个困难怎么解决的,并请自己解决困难的小组向大家示范介绍他们的折法,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5、对能力强地幼儿在完成作品后,启发他们进行作品装饰,允许他们继续折叠自己喜欢的东西,对能力差得幼儿,教师重点指导并进行技术上的帮助。
教育观念的更新,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若想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幼儿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个方面才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必然会失败的,幼儿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意义的建构也会事倍功半,花费很多时间又不得要领。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园都重视角区活动,有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就会放到角区中来完成,美工区就是幼儿探索折纸技能最佳的场所。幼儿掌握了折纸的技能,并能独立的进行折纸以后,大多数的折纸内容就可以放到角区中来进行,这其中有以下几个特点是在集体教学中不能够充分体现的:
1、变过去的机械模仿为现在的積极探索。
幼儿在做做玩玩的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折房子”的过程中,幼儿折的房子各不相同,有的房子顶是半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充分发挥了幼儿自己的创造性。又如:幼儿看图示折《北极熊》,折出来的北极熊有的是正在走路的,有的是趴在地上的、有的是站着的,形态各异。
2、变过去的统一要求为现在的因材施教。
如:在观察幼儿自己折纸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位幼儿动手能力差,对折纸兴趣不大,于是,在角区中我对她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她掌握基本折法,运用作品与他人游戏,引起折纸的兴趣,辅导一段时间后,这位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增强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幼儿在自己学的过程中,能很快的把信息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把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例如:在折《双船》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是应该进行对折,才能折出双船的最后一步,可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幼儿的折法和老师折的不一样,她把最后一步变成了对角折,双船变成了一艘双尾船,而且这个方法也很简便,于是,我就请这位幼儿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4、有助于发展幼儿间的协作和交往能力。
在角区活动中,幼儿自由交谈,在自己学会的同时帮助同伴共同进步。在大胆尝试过程中,幼儿还学会了共同克服困难的方法。例:在折《 企鹅 》中,小朋友之间互相商量,这一步我会了我折,下一步你会了你折,如果想不出来,它们就把步骤范例拆开,再按折印还原,然后自己学折。总之,幼儿改变了过去有困难就需要教师帮助,缺乏信心的依赖性,养成了动手、动脑,互相帮助得好习惯。
5、能充分体验折纸成功后的喜悦和乐趣。
折完后幼儿能充分欣赏,把玩自己的作品,体验劳作和成功后的快乐,如:折完《小风琴》后,小朋友会模仿老师弹琴的动作一边弹一边唱;折完《小青蛙》后,小朋友用手一摁,青蛙就会向前跳出去,于是,小朋友玩起了《谁的青蛙跳的远》的游戏;折完《 风车》后,小朋友就拿着它到操场上玩风车,看谁的风车转的最快……折的东西玩坏了,小朋友可以马上到角区中重新再折一个,又达到了复习和巩固的目的。
折纸教学法的改变使每个幼儿都有主动探索、发挥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他们在探索折纸的过程中不仅识别图示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在依靠自己的力量折出物品后,也加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可见,教师只有抓住幼儿的兴趣,找到适合幼儿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青岛市李沧区永安路幼儿园 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