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受体制与管理等方面弊端的影响,造成很多不合理的矿产开采行为出现,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矿区环境,引发了地质灾害,制约着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0-0042-01
0 引言
我国进行的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破坏了矿区的土地资源,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污染了大片矿区的环境,给矿山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通过不同区域、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以及危害的严重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矿山地质灾害概述
矿山地质灾害实际上就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以及矿山地质作用(又称人为地质作用)造成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恶化的现象,并且给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损失,或者给社会大众赖以生存的资源与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灾害类事件。这种破坏作用一般主要表现为危害矿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破坏企业的采矿设施,阻碍矿业的正常生产;破坏当地的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以及水环境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重的地质灾害甚至于会造成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死亡的现象。
中国作为矿山地质灾害相对多发的一个国家,其地质灾害种类非常多、分布比较广、影响范围很大、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就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山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因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数量非常庞大。一般情况下,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地面塌陷,约占矿山地质灾害的百分之五十,且矿山地质灾害规模主要是以小型为主,大型次之,同时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影响面积与地面塌陷现象最频繁,值得注意的是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次数虽然比较少,但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却是最多。
2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分区概况
就实际情况来看,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作为影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与分布以及危害程度的一项重要原因,在不同地质环境区进行开矿行为,造成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例如在山地区进行开矿活动,引发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就非常大;而在平原盆地区进行开矿活动,就极易加剧植被破坏以及地面塌陷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中国的地质环境条件又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本文按照中国的地形地貌与气象水文以及植被岩土体性质等因素,将主要影响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布规律的地质环境背景划分为了六个大地质环境区与二十八个地质环境分区。现如今,了解清楚不同地質环境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存在的原生区域环境地质问题,已经成为了研究探索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的一个重要基础。
我国的地势主要呈现西高东低的现象,分为三级阶梯;且气候复杂,南北与东西地区差异非常大,冬季全国的气温普遍较低,且南热北冷、温差比较大,在夏季我国的大多数地区普遍温度较高(除青藏高原以外),且南北温差基本不大,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逐渐减少。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总趋势与其降水情况基本可以保持一致,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大约占到了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且西北地区以及华北地区的水资源较为缺乏。我国的植被在东部地区主要以森林草原为主,西部地区则主要以荒漠草原为主。各个区域原生环境的地质问题差异比较明显,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主要体现为土地沙漠化,而黄土高原与长江流域以及四川盆地、华南的丘陵山地则主要体现为水土流失。
3 矿山性质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特征
3.1 差异化地质环境下发生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不同的地域环境是导致出现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于影响范围以及灾害程度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具有差异化的地质环境进行挖矿以及采矿等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也是具有一定差別的。例如,我国山地类型的地质环境进行矿产采挖活动普遍会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与泥石流以及崩塌现象等,而平原类型地质环境下,进行的矿产采挖活动通常会引发的地质灾害现象主要是地面塌陷。通过对中国进行系统的规律性划分,六个地质环境区域以及二十八个大地质环境分区的地质特点,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按照差异化的地质环境区分进行分析,发生矿山地质灾害最多的地区是高山地区,其次是丘陵地区以及平原盆地区,然后是黄土高原地区与戈壁滩和沙漠地区,最后则为冻土地区。需要注意的是,山体的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现象的发生,与其区域的地形地质特点和地区的降雨水平以及采矿活动之后的处理对策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经过实践证明,大多数地下矿山采挖行为都会造成地面不同程度的塌陷以及地面裂缝现象的发生,尤其是煤矿采挖活动引起的地面塌陷现象最严重,大约占全面地面发生塌陷裂缝现象等地质灾害的百分之八十一,因此,集中式进行采挖煤活动的地区是造成地面发生塌陷地裂等灾害比较集中的分布特征。
3.2 差异化规模的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分布特点
我国的矿山主要以小规模为主,且大约占到了总矿山数量的96.9% 。一般情况下,小规模矿山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远超过了中大型规模的矿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小规模的矿山大多数都是由集体共有或者是私营的,其在采挖技术与硬件设备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在采矿过程中矿山的重复采挖率也是非常低,且过度采挖的现象也是很常见,造成了地质灾害的出现次数也非常高。就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小规模的矿山采挖造成的地质灾害大约占到了总量的85%,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必须重点加强小规模矿山企业的治理力度。
3.3 差异化采挖方式导致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分布特点
我国的矿山资源采挖活动大多数都是通过井下作业进行的,其中矿山井下开采率相对比较高的是煤矿与金属矿。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矿山开采方式会引发不同次数的地质灾害现象,需要注意的是井下采挖方式造成的地质灾害次数大约是露天采挖的六倍。但是,大量事实证明,地下开采方式极易造成地面裂缝或者是塌陷现象的发生,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井下的采挖活动进行全面监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出现的土地与植被压占破坏与地质灾害以及水土环境污染等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需要解决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我国矿山地质区域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的矿山土地以及植被占用与破坏情况的发生率,都是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并且中高山地地区与低山丘陵地区以及平原盆地区的矿山开采行为极易引发水土环境污染、泥石流、滑坡以及崩塌与破坏矿山水均衡系统等灾害现象。所以,在此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加强监管力度与协调合作,使得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芳.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J].地质通报,2012.
[2] 刘世承.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
[3] 何芳,徐友宁.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J].中国地质,2010.
[4] 王英鉴,郭帅飞.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J].技术与市场,2016.
[关键词]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0-0042-01
0 引言
我国进行的大规模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破坏了矿区的土地资源,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污染了大片矿区的环境,给矿山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通过不同区域、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以及危害的严重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矿山地质灾害概述
矿山地质灾害实际上就是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以及矿山地质作用(又称人为地质作用)造成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恶化的现象,并且给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损失,或者给社会大众赖以生存的资源与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灾害类事件。这种破坏作用一般主要表现为危害矿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破坏企业的采矿设施,阻碍矿业的正常生产;破坏当地的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以及水环境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重的地质灾害甚至于会造成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死亡的现象。
中国作为矿山地质灾害相对多发的一个国家,其地质灾害种类非常多、分布比较广、影响范围很大、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就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山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因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数量非常庞大。一般情况下,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地面塌陷,约占矿山地质灾害的百分之五十,且矿山地质灾害规模主要是以小型为主,大型次之,同时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影响面积与地面塌陷现象最频繁,值得注意的是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次数虽然比较少,但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却是最多。
2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分区概况
就实际情况来看,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作为影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与分布以及危害程度的一项重要原因,在不同地质环境区进行开矿行为,造成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差异也是非常大的,例如在山地区进行开矿活动,引发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就非常大;而在平原盆地区进行开矿活动,就极易加剧植被破坏以及地面塌陷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中国的地质环境条件又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本文按照中国的地形地貌与气象水文以及植被岩土体性质等因素,将主要影响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布规律的地质环境背景划分为了六个大地质环境区与二十八个地质环境分区。现如今,了解清楚不同地質环境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存在的原生区域环境地质问题,已经成为了研究探索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的一个重要基础。
我国的地势主要呈现西高东低的现象,分为三级阶梯;且气候复杂,南北与东西地区差异非常大,冬季全国的气温普遍较低,且南热北冷、温差比较大,在夏季我国的大多数地区普遍温度较高(除青藏高原以外),且南北温差基本不大,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逐渐减少。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总趋势与其降水情况基本可以保持一致,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大约占到了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且西北地区以及华北地区的水资源较为缺乏。我国的植被在东部地区主要以森林草原为主,西部地区则主要以荒漠草原为主。各个区域原生环境的地质问题差异比较明显,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主要体现为土地沙漠化,而黄土高原与长江流域以及四川盆地、华南的丘陵山地则主要体现为水土流失。
3 矿山性质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特征
3.1 差异化地质环境下发生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不同的地域环境是导致出现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于影响范围以及灾害程度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具有差异化的地质环境进行挖矿以及采矿等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也是具有一定差別的。例如,我国山地类型的地质环境进行矿产采挖活动普遍会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与泥石流以及崩塌现象等,而平原类型地质环境下,进行的矿产采挖活动通常会引发的地质灾害现象主要是地面塌陷。通过对中国进行系统的规律性划分,六个地质环境区域以及二十八个大地质环境分区的地质特点,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按照差异化的地质环境区分进行分析,发生矿山地质灾害最多的地区是高山地区,其次是丘陵地区以及平原盆地区,然后是黄土高原地区与戈壁滩和沙漠地区,最后则为冻土地区。需要注意的是,山体的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现象的发生,与其区域的地形地质特点和地区的降雨水平以及采矿活动之后的处理对策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经过实践证明,大多数地下矿山采挖行为都会造成地面不同程度的塌陷以及地面裂缝现象的发生,尤其是煤矿采挖活动引起的地面塌陷现象最严重,大约占全面地面发生塌陷裂缝现象等地质灾害的百分之八十一,因此,集中式进行采挖煤活动的地区是造成地面发生塌陷地裂等灾害比较集中的分布特征。
3.2 差异化规模的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分布特点
我国的矿山主要以小规模为主,且大约占到了总矿山数量的96.9% 。一般情况下,小规模矿山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远超过了中大型规模的矿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小规模的矿山大多数都是由集体共有或者是私营的,其在采挖技术与硬件设备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在采矿过程中矿山的重复采挖率也是非常低,且过度采挖的现象也是很常见,造成了地质灾害的出现次数也非常高。就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小规模的矿山采挖造成的地质灾害大约占到了总量的85%,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必须重点加强小规模矿山企业的治理力度。
3.3 差异化采挖方式导致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分布特点
我国的矿山资源采挖活动大多数都是通过井下作业进行的,其中矿山井下开采率相对比较高的是煤矿与金属矿。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矿山开采方式会引发不同次数的地质灾害现象,需要注意的是井下采挖方式造成的地质灾害次数大约是露天采挖的六倍。但是,大量事实证明,地下开采方式极易造成地面裂缝或者是塌陷现象的发生,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井下的采挖活动进行全面监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出现的土地与植被压占破坏与地质灾害以及水土环境污染等现象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需要解决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我国矿山地质区域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的矿山土地以及植被占用与破坏情况的发生率,都是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并且中高山地地区与低山丘陵地区以及平原盆地区的矿山开采行为极易引发水土环境污染、泥石流、滑坡以及崩塌与破坏矿山水均衡系统等灾害现象。所以,在此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加强监管力度与协调合作,使得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芳.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J].地质通报,2012.
[2] 刘世承.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
[3] 何芳,徐友宁.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J].中国地质,2010.
[4] 王英鉴,郭帅飞.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J].技术与市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