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本方法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n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杨启亮教授对教材功能也作出了精彩的解释:“教材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创造性使用教材,对于关心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它并不陌生,甚至在大多数教师心中,它已经成为备课时的一种习惯性行为。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究,大家总结出了多种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方法,如简约、扩充、调整、活化、拓展……其实,稍加梳理,它不外就是三种方法。
  一、调整
  教材是通用的、共性的,虽然经过专家们的再三修订,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有的内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有的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内容的次序、时效性和地域性等,以达到符合自己教学习惯和实际的目的。
  案例一: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时。有位教师发现学生准备了圆规后,课间已经能够画圆,并且能画出许多漂亮的图案。因此,他改变教材中的顺序,由画圆开始,再到在一张纸的中心画圆,让学生说明怎么能肯定这个圆就在这张纸的中心,从而认识圆心,并明确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再到画跟教师演示的一样大的圆,引出半径、直径的概念,并理解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最后,从自己画的圆中发现、总结出半径与直径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生始终处在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学得生动有趣。
  案例二:教学三年级上册例3《千米的认识》,教材安排的是一个陌生城镇的路标图(如下图所示),这些陌生的地名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他们很难体会到图中所标的“21千米”和“23千米”大概有多远。因此,如果把这个例题中的地名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最好是大部分学生去过的地名,学生就会有一定的心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比较容易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
  二、充实
  教材的编写由其纲领性决定,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有的课时内容因篇幅的限制,也不能呈现完整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教材呈现的是一个平面的、静止的知识,而没有体现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的、立体的、动态的。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把抽象的、平面的、静态的数学知识经验,设计成有趣的、形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的情景中亲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三: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提供的内容非常简单(如下图所示)。王凌老师在执教这堂课时,对教材进行了深度挖掘,适度增加了分数产生的实际需要及分数产生的简单历程介绍,丰富了学生对枯燥概念的认识,无形中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增添了文化的素养。我们可以从王老师的教学片段中领略他对这部分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王老师创设了两人要平均分一个月饼的情境,产生了如何表示每人分得半个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想象。在学生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并相互交流想法后。
  师:那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我们可以用三种方法表示,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可以用句子描述,也可以用这样的数来表示。
  师:如果有4个同学平均分这块月饼,每个同学又分得多少呢?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学生分别用自己的方法表示,有画图的,有用文字表达的……)
  师:这几种表示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生■:喜欢画图,因为画图比较清楚。
  生■:喜欢用文字表达,这样容易看懂。
  生■:喜欢用数来表示,这样简单、准确。
  师:如果有10个同学平均分这块月饼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表示每个同学分得的月饼?想一想,如果有100个同学呢?
  生:那我们就用数来表示……
  师:为什么不用其他的方法呢?
  生:画图太麻烦了。
  生:用句子说是可以的,但是没有用数表示方便。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需解释,学生也可以明白为什么要统一用分数表示!这个在平时我们可是费了半天也解释不清的问题,王老师通过匠心独具的内容补充让学生自己体会到。
  师:这些数都是分数,想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介绍分数的发展史)
  课件展示:在古代,人们分东西(果实、猎物)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于是,渐渐产生了分数……
  课件展示: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分数,最初用算筹表示,例如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就表示为;古埃及人曾用象形符号表示分数,如表示为,表示为……
  师:不同地区不同的表示方法,你觉得他们如果相互交流起来会怎样?
  生:相互不理解。
  师:因此,为了交流、沟通起来更加方便,人们逐渐统一了分数的书写形式……
  独到的思维加上前瞻的专业视野,可以把干巴巴的数学知识变得丰实而富有情趣,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三、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历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科设置过于泾渭分明,从而产生的一些弊病备受争议。强调学科整合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也应该是一大趋势,无论是从课程理论还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看都是必需的。
  案例四:黄爱华老师在执教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圆的认识》一课时,向学生展示小猴子坐在方形和椭圆形车轮的小车里颠簸起伏的画面,形象生动,让学生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对圆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如用语文学科的讲故事整合的《循环小数》一课,用尽人皆知的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来突破学生难懂的“循环”的理解;再如用游戏整合的《数的大小比较》,把抽象的数字与游戏活动有效结合,将数的认识、比较和判断各种策略暗藏其中,让学生在尽情地游戏中无意间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其精彩与巧妙令人无不叹服。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性使用教材也是一种课程开发。它应该成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一种能力诉求。因此,作为有意于在自己专业成长道路上有所建树的教师,这应该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技能。
  (作者单位:海南省琼海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其他文献
日本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黑龙江也是如此.黑龙江同日本相比较,可以得知,城市化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否则城市化就是一句空话.黑龙江应抓住产业升级和扩充
【正】问:在备课中,我发现《掌声》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同学们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
【正】一、引言不久前偶遇一位医生朋友,他戏言"小学数学只要会加减乘除就行了,所以初中毕业生就能教小学了,但是现在医生还没有拿到绩效工资,小学老师却开始拿绩效工资了"。
一、极限,把圆柱体积从“魔术”中变出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里面强调:“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立体几何方面的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以及它们的公式推导。  教学片段1:圆柱体积计算
白塞氏病又叫贝赫切特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并累及全身的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眼炎、皮肤损害等[1]。心脏受累是极少见,如果受累可出现主动脉瓣
目的:探讨指压法联合腔内心电图在PICC患者导管异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采用指压法联合腔内心电图;对照组采用常规曲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育质量的主阵地。作为实践性极强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实践的过程。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授之得法、学生学之以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就要求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力争
常听到老师这样的感慨:每次挖空心思布置一个作文题,费尽心思作了指导,收上来的学生习作却让人丧气——他们在敷衍了事。丧气归丧气,还得批改啊。于是,老师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字斟句酌,精批细改。可是,对老师的辛勤付出,多数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往往只看看分数就把作文本塞入课桌。下一次习作,学生依然敷衍了事地应付,老师依然身心疲惫地批改,循环往复。结果呢?自然是收效甚微。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叶圣陶曾
开学第一天上午放学后,女儿背着书包一脸的疲惫走进我的办公室。  “你怎么啦?”我小心地问道。  “换了新老师了,语文没有换,数学和英语老师都换了!”  每个学年,总有一些老师来接班,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看到女儿嘟囔着嘴,我知道女儿还怀念原来的科任老师,还没有对新来的老师产生好感。作为老师,我也很在意在开学初获得学生的认可,得到他们的好感,有利于工作步入正轨。女儿第一次遇到了换老师的事情,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