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校的三语教学:趋势与方向

来源 :全球教育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106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行“国语+英语+中文”的三语教学是东南亚华校的突出特征之一,此办学模式将来很有可能向非英语国家的华枝“蔓延”,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根据中文在华校内的教学地位,可分为中文主导型、“国+中”双媒介语型、中文强化型.不同类型华校,中文的定位、特点、发展阶段和方向各有不同.本文为三个类型的华校提出了三条发展路径:第一,重视超语实践教学,开发“三语并进”的教学体系;第二,改革中文媒介语课程,推动中文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第三,关注语言与内容科目综合学习的教学方法.三语教学模式具有内部差异性,不同类型的三语学校有其适用环境和贡献.华校实施三语教学,要注意处理好三种语言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提供语言服务,研究者应加强关注三语习得与三语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从大历史视野看,李鸿章、梁启超、蔡元培等曾先后登台,为增强国家军事经济实力、提升国人价值追求与道德境界发起课程改革,也为解答大变局中实现民族复兴急需发展何种新课程留下两大历史参照.新世纪转折之际,迎来课程专家登台承担开拓重任.在教育行政力量支持基础上,秉持民族复兴与学生发展的双重关切,依靠专业化的新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专家在过去二十年同样书写了课程改革新篇章,在应试支配的基础教育体制中至少建成两大类新课程生产及教学机制.引入大历史视野,不仅有利于开阔反思近二十年课程改革,而且能为优化已经建成的新课程生产及教
健康中国战略已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图书馆是提升民众健康素养的参与者、服务者,是健康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是健康行为方式的引导者、推介者.图书馆应积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论述了图书馆健康服务的主要内容、基本模式、实现路径等,以期深入推动图书馆开展健康服务工作.
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甘肃越野赛突发事件为背景,对我国山地马拉松体育赛事风险的现实困境进行探讨,梳理制约体育赛事风险应急管理的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研究表明:为维护赛事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和保障山地马拉松体育赛事的顺利进行,应通过增强体育赛事风险防范意识、构建体育赛事突发应急体系、完善体育赛事承办准入机制、深入落实体育赛事风险评估等策略提高我国山地马拉松体育赛事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水平.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云南楚雄彝人古镇左脚舞“反濡化”现象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反濡化现象的成因及其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中其它相关文化的影响.主要结论:彝人古镇左脚舞反濡化现象是由现实条件与职业倦怠感、不同年龄、体质游客对舞蹈形式与强度的需求不同、现代文化传播等文化迫力所致.反濡化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融通和现代适应的新范式;使得老年人身心得到更充分地锻炼与慰藉;也让民族体育文化保持与创新相悖问题日益突出.建议:应进一步拓展反濡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借鉴反濡化路径来践行健
以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悦读空间”为调研对象,调研空间的设计思路、设计特点和服务效果,重点考察空间在功能化的布局、优质化的环境再造、全方位的服务体验三个方面的实践,阐述空间服务设计带来的服务创新情况;以此对当前党校图书馆空间建设提出五点启示:明确空间服务设计原则,建立科学空间服务规划,响应读者多元空间需求,强化空间信息技术投入,评估促进空间服务质量.
作为多元文化国家,加拿大学校价值观教育以国家核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为根基,从认知导向、情感驱动、行为转变等方面引导学生塑造多元文化观、陶冶包容性精神、实现个体社会化.提升个人素养与培育合格公民高度结合、传递道德精神与加强品格修养相辅相成、注重权利意识与凝聚多元共识有机共在是其价值观教育的显著特征.为了提高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加拿大通过构建基于系统课程的教化涵养、基于社区活动的实践培育以及基于家校联动的合作共育等路径,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与社会发展的学校价值观教育之路.
面对知识与道德背离的现实难题,有必要对知识与道德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与表达,以确立知识之于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地位.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关联既表现为道德本身内含着“知”的因素,又体现在知识能够为道德提供理性支撑.此外,道德对知识起范导作用.它们共同构成“知识育德”的理论依据.实现知识育德有三步:第一,知识是德育资源,把道德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纳入培育道德的路径中来,扩大道德教育的知识基础;第二,获知是德育过程,重塑知识的经验品质,在知识中融入现实境遇,使知识成为儿童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生活化是德育的表现形式,
人在与机器共存空间逼仄下的反动与觉醒,是“人机之辨”被提出的契机.从其本质和思想延续来看,“人机之辩”应当往前接到“人禽之辨”上.“人禽之辨”与“人机之辨”各自有各自的时代意义,二者共通之处在于人的价值困境中显露人之为人的道理.人性论中的性情、道德、向善以及感通是“人禽之辨”与“人机之辨”的关键.机器的“人化”和人的“机器化”,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需要被警醒的两大问题.两大问题皆与“知识性”教育有关,人通过知识造就机器,但自身又被知识所累而沦为“机器”.过度的“知识性”教育需要被反思,“知识性”教育需要摆正
本文考察了10年间6种国外英文期刊发表的汉语教育相关文献,发现实证研究数量优势明显,其中量化研究的运用最为广泛;认知派和社会派的研究各占半壁江山,社会派观点的研究发展迅速;对汉语学习者的关注最多,汉语自身特点、汉语学习的环境因素也是研究重点.与此同时,质化研究相对不足,结合汉语讨论理论问题的非实证研究非常匮乏;对于汉语教师、教材的研究还明显不够.本文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国外汉语教育研究的特点与趋势,也为国内研究者在国际学术平台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启示.
由新冠肺炎引发的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对世界各国正常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迅速构建应急教育体系并推动其不断完善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强社会发展耐挫力、提升国家现代化应急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联合国与国际跨组织应急教育治理框架,分析各国应急教育案例与治理经验,总结出针对应急教育中预防、应对、恢复三个关键阶段的体系化经验,并就此对我国应急教育的体系建设与治理提出建议:第一,优化应急教育体系的顶层制度设计;第二,建设全国应急教育综合服务调度平台;第三,参与国际应急教育体系的有效治理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