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评价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是促进学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评价不仅仅是对孩子的一种鉴定,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教育的最终价值所在,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本质追求。对于教学、教材等的评价,其最终目的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所以,教师对小学生的评价是基础教育评价环节中的核心环节。随着高效课堂改革的逐渐深入和“以人为本”观念的确立,教师的评价在小学的高效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不应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的内容上,而应注意学习者的心态(即情感与动机)变化。提高评价的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大部分教师已率先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中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情感化
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情感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因此,在评价中,要正确灵活的利用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合理的释放情感。情感是由需要的满足与否引起的人的一种内部的心理体验,是人的认识与行为的一种内部驱力。爱是教师和学生感情沟通的桥梁。“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爱,学生才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情感是促使知识、道理转化为信念、世界观的催化剂。教师没有了情感的投入,学生也便难以与教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每次听名师的授课,如饮玉液琼浆,令人回味悠长。尤其是名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看似随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妙口莲花。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位特级老师的课堂,如行云流水,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其中的评价,犹随波浪前行的浪花,总在不经意间闪现智慧的美丽。比如,他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一次公开课的教学中,我执教的是一年级上册《识字6》,这篇韵文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想到了教师评价在低年级课堂中的评价作用,在很多个环节都有对于课堂评价的预设,比如我在叫到一位男同学认读“珍珠”这个词语,这位同学嫩声嫩气,但是又吐字清晰,感情充沛,我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无比真诚地说:“你读得太好听了,仿佛把珍珠的晶莹剔透都读了出来,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如此一句话,便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的积极性,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课后,在学科组评课中,其他同事也是对我上课时的课堂评价频频点赞。
教师在课堂评价中更应以鼓励为基调,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给予适当、精练的评价,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优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
二、个性化
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能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最终达到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的目的。我在执教《卢沟桥烽火》一课时,出示了一些图片和文字,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说:“小日本,区区弹丸之地,哪来的嚣张气焰,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报仇!”听到这里我知道是这些图片资料促发了学生的情感,但是我没有直接给他鼓励性的评价,而是做了这样的追问:“从你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你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会象你一样满腔怒火。但是老师想知道你报仇的方式是指什么?是以牙还牙,以恶交恶吗?大家都来思考一下。”听到我的话,孩子们开始思索,思索完之后,我听到更多的想法是要使自己先强大起来……
三、生活化
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当代学生处在科技迅速发展、信息快捷纷繁、经济文化进步、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中,他们尽享现代文明的成果,追求“新、奇、异”,渴望“真、善、美”。以种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来评价真实生活中的学生。再现、表现学生特征的可感片断的情景,教师在平时多留心,才能抓准关键细节。评价要克服了过去那种把学生当作一个客体、一个容器进行抽象化、逻辑化的做法,使学生感到自己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使学生更加关注课堂。
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语言是比较直白的,没有很多的积累,还处于一个语言习得的阶段。一节课上,我们学习的是《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在文末是这样写的“母亲知道小平学习这样用功,心理很高兴。”我问到孩子们:“如果你是小平爷爷的母亲,你的心理会怎样想?”孩子们七嘴八舌,但最多的还是“我的孩子可真棒!”一个孩子站起来,一本正经的说:“看来我的孩子在学校能够认真听先生讲课……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日子中,继续监督他,相信他在日后必将成为栋梁之才。”其实他在说的时候,也是结结巴巴,但这些也可能就是他在平时妈妈教育他的一些话,都被他记在了心里。就在这时我鼓励他说:“我们为小平同志有你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而骄傲……”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四、激励化
新课程提出了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发现学生的特长,展示学生的才华,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可以说激励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过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現;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
如一位老师上《大海睡了》一课,当一位同学声音过高,过于响亮时,老师评价说:“你这么读,大海都睡不着了。”这位老师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巧妙地指出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这种幽默的方式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利于学生接受。接着,这位老师又说:“如果你能轻一点,那大海也愿拥你一起入睡。”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了教材的内容和情感,而且超越了教材,关注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状态及情感需求,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水乳交融,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评价。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所以,在这里,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评价在这种课堂里大放光彩,让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学习并快乐着!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官河中心小学。
教师不应把主要精力局限于所教的内容上,而应注意学习者的心态(即情感与动机)变化。提高评价的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大部分教师已率先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中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情感化
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情感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因此,在评价中,要正确灵活的利用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合理的释放情感。情感是由需要的满足与否引起的人的一种内部的心理体验,是人的认识与行为的一种内部驱力。爱是教师和学生感情沟通的桥梁。“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爱,学生才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才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情感是促使知识、道理转化为信念、世界观的催化剂。教师没有了情感的投入,学生也便难以与教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每次听名师的授课,如饮玉液琼浆,令人回味悠长。尤其是名师的课堂评价艺术,看似随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妙口莲花。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位特级老师的课堂,如行云流水,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其中的评价,犹随波浪前行的浪花,总在不经意间闪现智慧的美丽。比如,他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一次公开课的教学中,我执教的是一年级上册《识字6》,这篇韵文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想到了教师评价在低年级课堂中的评价作用,在很多个环节都有对于课堂评价的预设,比如我在叫到一位男同学认读“珍珠”这个词语,这位同学嫩声嫩气,但是又吐字清晰,感情充沛,我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无比真诚地说:“你读得太好听了,仿佛把珍珠的晶莹剔透都读了出来,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如此一句话,便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的积极性,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课后,在学科组评课中,其他同事也是对我上课时的课堂评价频频点赞。
教师在课堂评价中更应以鼓励为基调,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给予适当、精练的评价,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优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
二、个性化
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能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最终达到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的目的。我在执教《卢沟桥烽火》一课时,出示了一些图片和文字,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说:“小日本,区区弹丸之地,哪来的嚣张气焰,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报仇!”听到这里我知道是这些图片资料促发了学生的情感,但是我没有直接给他鼓励性的评价,而是做了这样的追问:“从你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你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会象你一样满腔怒火。但是老师想知道你报仇的方式是指什么?是以牙还牙,以恶交恶吗?大家都来思考一下。”听到我的话,孩子们开始思索,思索完之后,我听到更多的想法是要使自己先强大起来……
三、生活化
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当代学生处在科技迅速发展、信息快捷纷繁、经济文化进步、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中,他们尽享现代文明的成果,追求“新、奇、异”,渴望“真、善、美”。以种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来评价真实生活中的学生。再现、表现学生特征的可感片断的情景,教师在平时多留心,才能抓准关键细节。评价要克服了过去那种把学生当作一个客体、一个容器进行抽象化、逻辑化的做法,使学生感到自己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使学生更加关注课堂。
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语言是比较直白的,没有很多的积累,还处于一个语言习得的阶段。一节课上,我们学习的是《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在文末是这样写的“母亲知道小平学习这样用功,心理很高兴。”我问到孩子们:“如果你是小平爷爷的母亲,你的心理会怎样想?”孩子们七嘴八舌,但最多的还是“我的孩子可真棒!”一个孩子站起来,一本正经的说:“看来我的孩子在学校能够认真听先生讲课……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日子中,继续监督他,相信他在日后必将成为栋梁之才。”其实他在说的时候,也是结结巴巴,但这些也可能就是他在平时妈妈教育他的一些话,都被他记在了心里。就在这时我鼓励他说:“我们为小平同志有你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而骄傲……”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四、激励化
新课程提出了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发现学生的特长,展示学生的才华,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可以说激励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过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現;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
如一位老师上《大海睡了》一课,当一位同学声音过高,过于响亮时,老师评价说:“你这么读,大海都睡不着了。”这位老师用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巧妙地指出了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这种幽默的方式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利于学生接受。接着,这位老师又说:“如果你能轻一点,那大海也愿拥你一起入睡。”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了教材的内容和情感,而且超越了教材,关注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状态及情感需求,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水乳交融,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评价。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所以,在这里,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评价在这种课堂里大放光彩,让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学习并快乐着!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市官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