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成为教师外在压力的安全阀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成败,关键在教师,正面的判断给了教师沉重的压力;对教育要求的窄化,对教育评价的偏颇,把不满盲目地归因于教师,负面的影响也给教师以沉重压力。在诸多交织的外在压力面前,相当一部分教师出现了无力、无望、无助的亚健康状态。校长是“师者之师”,应该尽自己的引导和监护责任,分析和把握压力的来源和影响,把压力调控在安全范围之内。
  
  校长要调控教师的校外压力
  
  心理学家至今还没有关于“压力”的最科学、最有用的一致的定义。但大家公认,它是一个较广泛的概念,它是由包括冲突或挫折在内的一系列条件所引起的。生活处处有压力,由于多数教师生活圈子相对封闭,相对自尊而敏感,对外在压力特别是来自校外压力的应对能力也相对薄弱,校长就应该动用包括社会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把校外压力降到最低,以保证教师不受伤害。
  1.应对社会压力。社会对教育最不满的是教育的均衡问题。教育均衡突出体现在师资均衡上,而师资均衡的关键是教育投入的均衡。多数民众并不了解教育投入的情况,很少有人知道东西部以及城乡教育投入的差距;也很少有人了解,许多地方政府看政绩首先是经济发展而不是教育发展,即便要投入教育的,也是首先确保当地名牌学校。教育投入的不公,导致教育两极分化,教育发展越发不均衡。当前,民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水涨船高,从而对教师构成极大压力。由于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他们的贡献并不般配,西部学校、乡村学校、非名牌学校的教师饱受巨大的社会压力;由于政府的高投入和民众的高期待,东部学校、城市学校、名牌学校的教师也饱受巨大的社会压力。显然,所有学校的教师都面临不同形式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断出现心理的或生理的问题就是具体的体现。校长应当为教师分析社情民意,也应当向社会特别是社区宣传学校的举措和教师的贡献,通过沟通互动减轻教师的社会压力。
  2.应对学生家长压力。如果说社会压力是与全体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关,社区压力就往往与具体的教师个人相关;如果说社区压力只是针对学校教师中的两极,把好教师捧红,把“差师”压死,那么,学生家长的压力就是针对学校每个教师,尤其是孩子的任课教师。对社会压力,惹不起可以躲得起,因为它只是体现在舆论上,只要心态调整好,就可以坦然应对,甚至退而采取鸵鸟策略,也可以求得心情的平稳。而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是面对面的,所有的家长都指望教师把孩子往“好”的方向带,都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恳求、建议或者批评、指责的语调,轻松、渴望或者愤怒、鄙夷的神情,都能在教师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校长需要通过社区宣传或家长学校等渠道让学生家长学会沟通,学会尊重,也需要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和处理学生家长的各种诉求。
  3.应对家庭压力。家庭压力基本是教师亚健康状态的首要诱因,教师的自卑、自闭等心态或表现,大多是家庭压力的直接后果,把家庭压力看作是教师发展的第一杀手是一点都不过分的。家庭里的经济问题、主次问题、沟通问题,配偶矛盾、上下辈矛盾、亲属矛盾以至邻里矛盾,期望与现实的落差、疾病的困扰、个性的对立甚至家务的安排,如此等等,无一不在影响着或潜在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有时甚至一句话或一个眼神都能擦起争斗的火花,带给人身体的疲惫和心理的创伤。而且,家庭的压力通常是反复上演的,压力总是随着时间的增多而不断加大的。人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就在于此类事情复杂、繁琐,家庭成员难说出、难说清,外人难介人、难判断,即便理清头绪做出判断也难以获得共同认可,更不用说处理和执行了。校长能够做的就是物色合适人选或者是运用自身的影响力,扮好和事老,特别是及时加强对教师的宽慰。
  
  校长要调控教师的校内压力
  
  校外压力和校内压力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没有校外压力是最舒坦的,而没有校内压力则是不可想象的。就像适度的失业对就业是件好事那样,适度的校内压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有促进作用的。压力是与个体的认知和评价相关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情境的认知和评价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别,因此感受的压力也会有很大差别,所以,校长就得针对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来调控教师压力。
  1.管理层面。现代学校的管理大量仿制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从泰罗掐秒表的管理算起已经有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从忽视人的个性存在到“重新发现人”,企业管理走过了许许多多曲折的道路,这期间教育也做了诸多重大改革,教育管理也凸显了许多变化。但任何管理都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秩序,都是为了效益。如果要说企业管理与教育管理有点区别的话,那就是对效益的不同理解,就是在价值观指导下对效益的要求和评价。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了教师为了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实践办学者的价值观,管理就是为了使整个过程更加有序,使目标加速达到。为了统一步调,学校都要出台一定的管理制度,这些刚性的制度就会对一些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校长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制度,其实也就是对教师保留一定的压力,通过压力调控来促进教师的行动。
  2.教师层面。来自于同事之间的压力既包括竞争,也包括合作,应对教师层面的压力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实力。从竞争内容看,有职称、职务的竞争,有教学业绩的竞争,还有非教学的个人才华个人魅力的竞争等等,竞争不全都是得分出胜负,但竞争的确能使自己看到不足。同一项目的持续竞争,能促进一些人的迅速提升,但也可能导致一些人更加失落,所以校长在倡导竞争时,要考虑摊开竞争面,让更多的人获得展示的空间,让更多的人获得立足的机会。从合作内容看,教师的学、教、研就是巨大的舞台,合作中最容易发现他人的长处。在课题研究上,绝大多数的教师有很多的合作互动,这对促进教师成长是极为有利的;但在学习方面以及在教学方面的合作则多为比较投缘的教师之间的互助,目标相对盲目、时间飘忽不定、人际范围也比较狭小,因而效益也就相对有限。所以校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先确定效益目标,然后定员、定量和定形式,给予一定压力以促进更多教师的参与。
  3.学生层面。来自学生的压力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学生违纪问题,这是一个与教育同在的永远不能根治的问题,现在教育界承揽有史以来最多的责任,学校和教师处置学生的权力根本无法和收容站同日而语,结果是学生违纪的人数和频率呈上升态势。其次是大班化问题,由于班里学生数过多,教师难以在教育教学上做过细的工作,教育不均衡就在班级里头上演了,而这方面的问题绝不是教师用包容、理解和勤奋所能解决的。最后是满足学生求知欲问题,现在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经多元化了,教师想成为一个“知识获得的先行者”殊属不易,这就逼迫教师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加深所属学科的研究。因此校长要让上级主管部门体察学校和教师的困难,呼吁社会各界尽更多的责任,也要引导教师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分担国家在转型期的艰难,校长还要充分鼓动学生的求知欲,让教师在被追赶中脱离亚健康状态。
  从当前的情况看,校长应该为教师适当减压,适当减压才不会伤兵满营。但它并不意味着不要压力,而且有些压力也不是校长可以左右的,校长应该做的,就是研究压力对教师是有伤害还是有促进,根据不同教师的现状,选定合适的时间节点,把好安全的阀门。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对某高职学院6个不同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并利用均值比较、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高职生管理课余时间意识与实际利用情况存在矛盾;高职女生时间管理倾向及课余时间利用效率优于男生;高职生上网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之间存在较强的负向影响。指出丰富课余活动内容,提高时间管理训练的针对性,正确引导高职生使用网络,将有益于提高高职生课余时间利用效率。  关键词: 高职生; 课余时间
第一次检查教学计划和教案,我发现几个新教师的教学计划订得很周密,教案写得工工整整,是个认真的态度,心里很高兴。可又有些纳闷,觉得这些教案计划似曾相识。一次偶然地机会,发现有位新老师的课本上所列的上课提纲所圈点的地方与教案不一致,我留心核对一下,发现他们是抄书店买来的《特级教师教案选》。在观摩课公开课教学时,问题就出来了,他们照本宣科的执行教案上的教学流程,要么拖上五六分钟甚至十来分钟下不了课,要么
以重金属离子镉、铜、锌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混合置换实验,分析了五种不同氧化还原电位对Cd、Cu、Zn在土壤中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条件的土壤中Cd的穿透曲线(BTCs)峰值大
摘 要: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学校才能清晰在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为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时应立足于培养既有技术又懂理论的满足地方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空间在于鲜明的办学特色,特色已成为当前激烈竞争环境下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应用型人才;
我国目前的教育督导,主要还是鉴定性督导,牵涉到督导对象声誉、奖励、等次评定方面,需要妥善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因此,要做好教育督导工作,督学仅有满腔的工作热情还不够,还需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注意策略,否则不仅难以掌握真实情况,而且还容易引起督导对象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构建一个和谐、顺畅、愉悦的工作环境。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如果以督导环节为视角,笔者认为在教育督导中督学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摘 要: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始终饱含着深切的社会关怀。杜威的教育理想是民主主义社会,在养成民主社会所需的生活习惯和达成民主社会所需要的个体能力方面,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杜威批判传统教育观,主张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学校通过为成员提供共同学习生活的特殊环境,个人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共享经验,养成批判思维和理解能力,为民主社会的保持与提升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