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温暖传承下去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在养老院已经住了两三年。那天,我去探望她,发现一个陌生的阿姨也在看望母亲。虽然母亲根本就认不出她来,但她还是耐心地在和母亲说话。
  看到我,阿姨激动地站起来:“你是小董的女儿吧,我找你妈找了好久,问了好多老同事,转了好几个圈,终于让我找着了。”通过交谈,我才知道,原来阿姨是母亲单位的老同事,和母亲已经30多年没见面了,难怪,她到现在还习惯性地称呼母亲为小董。
  
  “阿姨,谢谢您来看我妈。可惜她现在连人都认不出了。”我歉疚地对阿姨说。“没事儿。”阿姨连连摆手,“你妈认不出我没关系,我来看她,是我的心意。当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妈没少帮我的忙,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在心里。以前我条件不好,没有能力报答,现在我条件还行,就老想着来看看你妈。”阿姨说,当年她和母亲是一个车间的,30出头那年,丈夫因病早逝,留下了她和刚6岁的女儿。一个独身女人,拖着一个年幼的女儿生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别说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光是丈夫看病欠下的债务就让她头疼不已。每到月底,就是她最难熬的日子。一个月的工资,除了挤出一点必需的生活费其余的就都拿去还了债。每次在食堂吃饭,她总是拿个碗悄悄地躲到一边,因为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碗里永远都是青菜。
  这一切被细心的母亲发现了,这以后,她总是会悄悄地从自己的饭菜票里省些下来分给她。阿姨开始还不好意思拿,后来母亲一番情真意切的话感动了她:“谁都有个困难的时候,能帮别人是福分,至少证明我条件还行,还有能力帮助别人。”
  母亲除了在经济上给阿姨帮助,还帮她解决了孩子入学的难题,这让阿姨感激不尽。“我知道你妈找了不少人,才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和我说,孩子就是你未来的希望,一定要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阿姨说,幸亏有母亲的提醒,她一直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女儿顺风顺水地读书、工作,后来结婚、成家,如今事业稳定,家庭和睦,她也跟着享受着幸福的晚年。
  阿姨感慨地说:“这一切都要感谢你妈。没有她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只是后来母亲因为工作调动,两人渐渐失去了联系,这些年,她最惦记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找到母亲,好好感谢她当年予以的帮助。
  让我没想到的是,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阿姨都会来看看母亲。帮她洗脸、按摩,陪她说话。虽然母亲还是认不出她,但阿姨却风雨无阻,从来没有间断。好几次,我都劝阿姨不用来了,可是阿姨却坚定地说:“虽然她不会认人了,但是有人陪着她,说说话,对她的病情总是有好处的。我就想多陪陪她,能让她高兴高興。”
  朴实的话语让我感动的同时,更让我想到母亲平时对我们的言传身教: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虽然母亲文化不高,说不出这么高雅的话语来,但她一直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最朴素的为人之道: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隔壁邻居住着两个孤寡老人,是一对姐妹。没有丈夫,也没有子女。妹妹还是一个盲人。平时,母亲一直教育我和姐姐,要善待这两位婆婆。而她自己,更是把两位老人当成了家人一样在照顾。老人平时伙食简单,我们家只要做了什么好吃的,她总会给老人端上一碗;老人家里遇上什么买米、买煤的重活,母亲也总是抢着帮她们去搬。老人年纪大了,健康总是有点问题,每次生病,母亲总是嘘寒问暖,还帮着送医院。每天晚上,母亲更是不忘叮嘱两位老人,把门窗关好,有事就叫我。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和姐姐也把两位老人当成了自己的外婆一样。那时候,我一放学,先不回自己的家,而是先到老人家里去一次,看看她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没有,和两位老人聊聊天,说说自己在学校一天的见闻,是我感觉最快乐的事。而我的到来,也让两位老人分外快乐,排遣了她们很多的寂寞和孤独。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乐善好施、帮助别人已经成为母亲生活的常态。耳濡目染,这种品德也逐渐成为我们家的一种风气。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看到乞丐要给钱,看到别人有困难就要伸手相帮。
  因为帮助别人,我也遇到过一些尴尬。有一次早高峰坐地铁,拥挤的车厢里,我看到在面前站着一个孕妇,于是就想把位子让给她。可是我招呼了她好几次,她却说什么也不肯坐。后来她悄悄地附在我耳边说,其实她不是孕妇,而是刚刚生完宝宝没几个月,肚子还没来得及消下去,所以才看着像孕妇。当她说完这些,我们俩忍不住相视而笑。虽然是一场误会,但是我却分明地看到她的眼神里流露的感激之情。能把温暖和正能量带给别人,我觉得即使有一些尴尬也值得了。
  还有朋友对我给乞丐钱也持否定态度,他们说现在很多乞丐都是假的,是想不劳而获。可是,我却觉得既然不能区分真假,何不就当他们真的呢?也许别人确实需要帮助,对你而言,几块钱不过是一点小钱,对他们而言,却是能救急的。
  还记得老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还缺一点启动资金。没过多久,就很快凑齐了,都是朋友帮的忙。有朋友感慨地说,现在虽然不缺钱,但借钱却比以前难了,很羡慕我们能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其实我想,这正是“投之以李,报之以桃”的结果,因为我们一直都对朋友真诚以待,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予以帮助,所以在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回报。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缺乏温情,但我却很少有这种感觉。感谢母亲从小的家教,让我懂得付出、关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当我们帮助了别人的时候,就种下了善的因子,今后必然也会结出好的果子,会收获真正的朋友与友谊。
  (本文图文无关)
  编辑/马冲冲ma-ch-ch@163.com
其他文献
她用美和阳光,战胜家道中落的落魄与苍凉,让我积蓄力量、拔节生长……  闺蜜母女,遇到逼宫  14岁那年,我爸有了外遇。  老妈是个平面设计师,她叫陈素姗,中专的美术专业毕业,后来又自学了设计本科。受民主自由思想熏陶的她,喜欢跟我以姐妹相称。我读中学之后很少叫她妈,而叫她“姗子”;她也叫我“小猫”,我们的关系颇有闺蜜般的味道。  说真的,姗子很显年轻。皮肤白皙、身材修长的她扎着长长的马尾辫,我俩走出
期刊
这样遇见好书  @米小西(主题阅读爱好者):我喜欢在一段时间集中阅读一个主题的书,比如最近的阅读主题就是“精怪故事”,看了《安吉拉·卡特精怪故事集》《远野物语·日本昔话》《阿宅的奇幻事务所》……如果你也喜欢这种主题阅读,豆瓣豆列是个不错的推荐,而且多“偏”的主题都有豆列!很多豆列的主人还会写上自己对书的短评,看看他如何评价你们共同看过的书,大概就能知道这个豆列是不是适合你了。如果还是不敢确定,不妨
期刊
慢学习一直在“充电”状态  采访·文/ Promise  见到松田彩的时候,她在咖啡厅里看书,手里拿着的是一本《中日关系史》,桌子上还放着电子词典。这个来自日本广岛的女孩,现在正在北大哲学系攻读中国哲学的硕士学位。  回望松田彩这短短的人生,她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与充电中。高中的时候,松田彩曾作为交流生来中国表演书法,然后又因为想当政治家,于是逃离了日本压抑的社会环境,到美国学习国际关系。升上大二后,
期刊
我一直自认为是个会过日子的人,一分錢掰成两半是能耐。但从长远看,10年前省下的一笔,10年后差不多全部需要“找补回来”,当时的节省,实则是为日后“浪费”做铺垫,相当于花了两份钱,更不要说降低了生活品质。这就是所谓“贪小便宜,吃大亏”吧。  最近,家里的沙发坏掉了。沙发是结婚那年买的,所谓的“皮沙发”,其实是“人造革”的,买回来才一年,就开裂并掉皮。儿子出生后,迅速发现小皮皮可以撕着玩,今天扯一块儿
期刊
这已经是陈爽第4次离职了,由于受不了主管刻薄的“指教”,她拍案而起,加上平时一系列并不讨喜的表现,第二天她就被人事部通知办离职手续。  心有不甘,陈爽在手机上听职场课,其中一场讲的是“职场人如何管理好自己”,所舉的那些反面事例,陈爽觉得说的全是自己,她意识到,自己几年来的职场失意,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把自己管理好。  于是陈爽一边找工作,一边查阅各种自我管理攻略,又请教职场前辈,从时间、社交、梦想、情
期刊
她是我的初中同学,不仅长得漂亮,更让人羡慕的是写得一手好文章,每次作文都是老师当范文在全班朗读。她的文字那么优美,情感那么真挚,让我们真是又羡慕又嫉妒。真的,很多词汇我都闻所未闻,在她面前,我真是无比绝望。  那时候,我也爱读书写字,但天资不高,无论怎么努力,语文成绩和作文都是一般。偶然一次,写了一篇题材独特的作文,才好不容易和人家学霸并列成为范文被老师表扬。那一次,她在下午自习课的时候特意来到我
期刊
地铁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2017年6月26日,石家庄地铁1号线面向市民开通试运营,给石家庄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纠纷,下面就与地铁相关的几个典型法律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问:乘坐地铁最关心安全问题,孙某在上班高峰期乘坐地铁时,因后面上车的乘客拥挤,孙某碰撞至地铁车门,头部受伤,这种情况,孙某该找谁主张赔偿责任?  答:孙某在地铁站被拥挤的乘客挤撞至车门处导致头部
期刊
一个女孩儿,她从记事开始,就生活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和谩骂中,他俩把争吵变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甚至没有时间俯下身子对她笑一笑、抱一抱她,这个女孩儿就这样战战兢兢地长大,她对婚姻的要求就是不争吵,哪怕这个人不优秀也无所谓,只要不争吵就够了!  想来天下的父母都应该是爱孩子的,而我上面提到的那對夫妻,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了对彼此的抱怨和指责上,她们的人生没有质量,捎带着还让孩子的心灵过早地蒙上了阴影。  好
期刊
她在看书。微微的风吹动着她的头发,暖暖的阳光斜照着她的背。书本在她的膝上,和她温柔相对。她安静地坐在那里,低着头,嘴角泛起淡淡的笑意。  几米之外就是马路了,车辆往来,行人匆匆。她不管外界的车水马龙,一颗心都在她的书上。她的背后是她家的小饭铺,小小的一间门店。忙忙碌碌到午后两三点钟,终于有了片刻的闲暇。  她没有得了一点空就去低头摆弄手机玩,而是欢欢喜喜打开一本书看一会儿,在忙叨叨的日子缝隙间去书
期刊
有好长一段时间,付小曼都被周围的朋友看成是异类,作为别人眼里的大龄女青年,她既不着急寻觅,也不拒绝相亲。亲朋好友先后给她介绍过十余个相亲对象,她都去见了,有几位大家都觉得般配有门儿,而她总是不咸不淡不温不火地跟人家谈着,结果却都无疾而终。  这下爸爸妈妈着急了,问女儿究竟想挑到何时,有什么打算?付小曼无可奈何地说,她对那些男生都没有感觉,总不能随随便便就嫁了吧!?父母虽然着急,却也不便再催她,毕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