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着力从政治力、思维力、公信力、执行力、亲和力五个方面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对于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
政治力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力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力,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干部,虽然一样可以工作,但是这种工作是无根的,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而一个有了理想信念的干部,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会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一些错误思潮,往往是“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玉”,皆似是而非,给人造成很大的迷惑性。面对这种情况,党员领导干部唯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加以识别。
坚定政治立场就是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当中第一位的观点。党员干部只有站稳立场,才不会犯脱离群众的错误,才能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亲人,才能真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思维力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力是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必备的素质。提升思维力要加强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深度决定着思维层次的高度。没有丰厚的理论功底,思维力就会苍白,在工作实践中也会因缺少应有的理论底气而感到吃力。
提升思维力就要做正确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在现实工作中,不加分析判断的拿来主义已是屡见不鲜,对情况、对问题、对数据拿来就用,其结果是层层抄传,层层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对工作的底数不清、实情掌握不够,很有可能被形形色色的表象所蒙蔽,进而作出不切合实际的决策。因此,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一定要重视调查研究,并善于进行正确的调查研究。
提升思维力就要加强实践。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领导干部要提升思维力,一定要基于实践这一基础,离开实践,思维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脚踏实地地实践,领导干部才不会在这万花筒般的世界中,邯郸学步,囫囵吞枣,盲目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和经验。只有脚踏实地地实践,领导干部才能做到思之有理、思之有物、思之有成,才能做到不唯上、不唯书,才能做到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开拓创新,打造特色。
公信力
中国人讲究无信不立。公信力是党政领导干部通过行政行为赢得公众满意度、信任度的一种能力。因此,领导干部公信力不是私事,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领导干部是否诚信,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的执行效力,影响到政府公信力,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望,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人心向背。所以,提升领导干部公信力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提升干部公信力就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体现“权为民所赋”,严格程序,阳光操作,要让党员干部的公信力赢在赋权时刻。
提升干部公信力就要规范干部用权方式。领导者手中的权力要有法律、法规的严格界定,领导者要依法用权,依法行政。要用法律去制约权力,而不是让权力肆意凌驾于法律之上。领导干部的权力可以预期,那么公众必然会信服。
提升干部公信力就要看干部言行。古有商鞅变法,立木取信。当今,领导干部要获取民众的支持,更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如果让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绑架群众利益,如果把为民排忧解难当成“吹牛皮”,把下基层走访慰问当成走过场,把发展经济当成“放卫星”,如果让贪污腐败驱赶了清正廉明……群众势必会对你失去信任。失去了群众的信任,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就成为奢谈。
执行力
三分策划,七分执行。再好的规章制度、再好的决策部署,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执行力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充分领悟上级政策或决策的目的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优势和不足,拿出具体可行的有效措施,把上级决策落到实处。因此,领导者的执行力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关系到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升执行力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
提升执行力就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业务素质。执行力是一种服从,但绝不是甘当“传声筒”、“留声机”,而是理性的服从,是建立在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的服从。决定党员干部这种主观能动作用大小的,主要在于其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如果缺乏了这两项,一个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空有壮志豪情,却无行为之力,说起来惊天动地,做起来毛毛细雨。甚至在遇到新问题、新事物、新矛盾时,束手无策。因此,领导者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科学决策、抓好落实,切实提高执行力。
提升执行力就要增强责任意识。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责任比能力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执行中勇于负责,在每个环节力求完美。试问一个在工作中混日子、求平安、不讲作为、敷衍了事的干部,会是一个认真落实上级精神和坚决执行政令的人吗?纵观古今,但凡成功者无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因此,责任是支撑执行力的“筋骨”,责任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度。
亲和力
亲和力是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和力是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联系与带动周围群众,向周围辐射而产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党员干部亲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与人民群众心理距离的远近、增进感情的深浅、党群关系的疏密。
提升亲和力就要自然真诚。只有出于自然,才能没有官腔,没有敷衍,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尽心竭力帮群众解难事,积极主动帮群众办实事。也就是说,只有当你真正愿意和你周围的人亲近时,你才有可能有亲和力。因此,亲和力可以后天培养,但不能后天做作。党员干部切不可把亲和力当做政治作秀,虚情假意的表演只能招致唾弃和骂名,不仅损害个人形象,而且损害党的形象。
提升亲和力要平等尊重。要提升亲和力,领导者就要认识自己,要认识到自己和下属、和群众之间虽有级别之分,有地位之分,但没有贵贱之分。领导者对待下属和群众,要以礼相待,要平等尊重,要开诚布公,要以心换心。唯有此,才能尽可能调动起下属和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提升亲和力还要坚持原则。强调领导干部应有亲和力,不是说为此就可以放弃原则,都当“好好先生”。为了不得罪人,搞“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了寻求所谓的“和谐”,不惜拿原则与少数人做交易,这就把亲和力庸俗化了。这种“老好人”式的领导干部,最终也是会栽跟头的。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责编/于亚博)
政治力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力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力,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干部,虽然一样可以工作,但是这种工作是无根的,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而一个有了理想信念的干部,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会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一些错误思潮,往往是“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玉”,皆似是而非,给人造成很大的迷惑性。面对这种情况,党员领导干部唯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加以识别。
坚定政治立场就是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当中第一位的观点。党员干部只有站稳立场,才不会犯脱离群众的错误,才能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亲人,才能真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思维力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力是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所必备的素质。提升思维力要加强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深度决定着思维层次的高度。没有丰厚的理论功底,思维力就会苍白,在工作实践中也会因缺少应有的理论底气而感到吃力。
提升思维力就要做正确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在现实工作中,不加分析判断的拿来主义已是屡见不鲜,对情况、对问题、对数据拿来就用,其结果是层层抄传,层层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对工作的底数不清、实情掌握不够,很有可能被形形色色的表象所蒙蔽,进而作出不切合实际的决策。因此,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一定要重视调查研究,并善于进行正确的调查研究。
提升思维力就要加强实践。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领导干部要提升思维力,一定要基于实践这一基础,离开实践,思维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脚踏实地地实践,领导干部才不会在这万花筒般的世界中,邯郸学步,囫囵吞枣,盲目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和经验。只有脚踏实地地实践,领导干部才能做到思之有理、思之有物、思之有成,才能做到不唯上、不唯书,才能做到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开拓创新,打造特色。
公信力
中国人讲究无信不立。公信力是党政领导干部通过行政行为赢得公众满意度、信任度的一种能力。因此,领导干部公信力不是私事,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领导干部是否诚信,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的执行效力,影响到政府公信力,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望,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人心向背。所以,提升领导干部公信力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提升干部公信力就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体现“权为民所赋”,严格程序,阳光操作,要让党员干部的公信力赢在赋权时刻。
提升干部公信力就要规范干部用权方式。领导者手中的权力要有法律、法规的严格界定,领导者要依法用权,依法行政。要用法律去制约权力,而不是让权力肆意凌驾于法律之上。领导干部的权力可以预期,那么公众必然会信服。
提升干部公信力就要看干部言行。古有商鞅变法,立木取信。当今,领导干部要获取民众的支持,更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如果让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绑架群众利益,如果把为民排忧解难当成“吹牛皮”,把下基层走访慰问当成走过场,把发展经济当成“放卫星”,如果让贪污腐败驱赶了清正廉明……群众势必会对你失去信任。失去了群众的信任,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就成为奢谈。
执行力
三分策划,七分执行。再好的规章制度、再好的决策部署,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执行力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充分领悟上级政策或决策的目的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优势和不足,拿出具体可行的有效措施,把上级决策落到实处。因此,领导者的执行力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关系到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升执行力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
提升执行力就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业务素质。执行力是一种服从,但绝不是甘当“传声筒”、“留声机”,而是理性的服从,是建立在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的服从。决定党员干部这种主观能动作用大小的,主要在于其业务素质和学习能力。如果缺乏了这两项,一个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空有壮志豪情,却无行为之力,说起来惊天动地,做起来毛毛细雨。甚至在遇到新问题、新事物、新矛盾时,束手无策。因此,领导者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科学决策、抓好落实,切实提高执行力。
提升执行力就要增强责任意识。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责任比能力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执行中勇于负责,在每个环节力求完美。试问一个在工作中混日子、求平安、不讲作为、敷衍了事的干部,会是一个认真落实上级精神和坚决执行政令的人吗?纵观古今,但凡成功者无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因此,责任是支撑执行力的“筋骨”,责任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执行力的强度。
亲和力
亲和力是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对领导干部而言,亲和力是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联系与带动周围群众,向周围辐射而产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党员干部亲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与人民群众心理距离的远近、增进感情的深浅、党群关系的疏密。
提升亲和力就要自然真诚。只有出于自然,才能没有官腔,没有敷衍,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尽心竭力帮群众解难事,积极主动帮群众办实事。也就是说,只有当你真正愿意和你周围的人亲近时,你才有可能有亲和力。因此,亲和力可以后天培养,但不能后天做作。党员干部切不可把亲和力当做政治作秀,虚情假意的表演只能招致唾弃和骂名,不仅损害个人形象,而且损害党的形象。
提升亲和力要平等尊重。要提升亲和力,领导者就要认识自己,要认识到自己和下属、和群众之间虽有级别之分,有地位之分,但没有贵贱之分。领导者对待下属和群众,要以礼相待,要平等尊重,要开诚布公,要以心换心。唯有此,才能尽可能调动起下属和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提升亲和力还要坚持原则。强调领导干部应有亲和力,不是说为此就可以放弃原则,都当“好好先生”。为了不得罪人,搞“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了寻求所谓的“和谐”,不惜拿原则与少数人做交易,这就把亲和力庸俗化了。这种“老好人”式的领导干部,最终也是会栽跟头的。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责编/于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