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上海全运会,上海代表团位居金牌榜第一位;2001年广东全运会,广东代表团位居金牌榜首位;2005年江苏全运会,江苏代表团位居金牌榜首位;2009年山东全运会,山东代表团排名第一。但刚刚落幕的十二运会,“东道主第一”的神话宣告破产。
本届全运会在辽宁举行,作为传统体育大省,有着“辽老大”之美誉的辽宁,借助东道主的优势夺取金牌榜第一,本该如探囊取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本届全运会山东代表团却反客为主,自开幕之后就力压辽宁,稳居金牌榜首。山东为何如此“坚挺”?金牌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奥妙?
谁是东道主谁就第一?
翻开全运会历史,最开始被赋予的使命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自1959年建国十周年开始举办全运会以来,一直到第九届都是在北、上、广三地轮流举办。在前九届全运会中,北京举办了五次,上海和广东省各举办了两次。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九届全运会中,五次东道主北京没有一次获得金牌榜第一。一位已经退休的《光明日报》记者说,“当时北京办全运会,其实更多是国家体委(现体育总局)在办,北京只是出人协调一下场地问题。”在北京东道主的五届全运会中,解放军三次夺魁,广东和辽宁各一次占先。
关于东道主金牌榜第一的说法是从第八届上海全运会开始的。实际上,第一次东道主执牛耳是在第六届的广东全运会中。当时广东就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第七届北京全运会,辽宁第一次在金牌榜上成为第一,这也是“辽老大”绰号的开始。第八届全运会,上海利用东道主身份击败了辽宁,东道主占据金牌榜第一的情况就开始延续了。实际上,那时运动员注册制度并没有完全放开,基本依靠本土队员在打全运会,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都市,繁华的商业之都,在全运会上拿第一也是顺理成章的。
真正靠东道主优势拿第一的是第一次走出北、上、广后的江苏十运会。当时,整体实力非常一般的江苏代表团居然也能获得第一,引来质疑声一片。在十运会上,东道主江苏夺金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之前两届全运会他们加起来仅拿到47.5金,而在家门口作战摘走了56金。同样在十运会上,当时山东拿到了42金,结果十一运会轮到山东举办时,山东的金牌数增长到了63枚,涨幅高达50%。尽管在开幕前山东方面曾经信誓旦旦宣称,不以拿金牌第一为指标,可是他们最终还是以绝对的优势拿了第一。
总局的“政绩”:
狙击东道主成为第一
东道主为何能在短时间异军突起?这应该是得益于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说到底还是总局为东道主保驾护航。
首先,东道主可以利用政策大肆引进运动员。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总局对运动员实行的是注册制度,其核心就相当于我们签合同一样。哪里给的待遇高,自然就要去哪里。这与我是哪里人,就要为哪里效力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九届全运会中,财力强大的广东率先启动吸引人才机制,他们也如愿获得了金牌榜第一。可实际上,他们有2/3的运动员连一句粤语都不会说。当时的改革开放在广东是开先河的,有南国之风徐徐北进之说,当时广东引进人才的条件是,退役后解决工作,然后给一套住房。因此,九运会东道主广东代表团引进人才超过了100人。十运会江苏共引进140多名优秀运动员,这些引进人才有15人在十运会上获得金牌。十一届全运会东道主山东代表团人才引进数量又有了进一步提高,仅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55人联合培养大名单中,山东与西部地区就联合培养了184名运动员。
其次,东道主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解放军联合培养更多运动员。曾经的解放军队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体育人才,一度有小国家队之称,现在尽管吸引力有一定下降,但军中仍然汇集着许多顶尖人才。因为体育总局有“解放军运动员双计分”政策的存在,因此争取解放军运动员也是各代表团的工作之一。即如果和解放军代表团签订共同培养协议后,该解放军运动员取得成绩后,就可以双计分。这一政策在上届山东全运会上达到了使用顶峰,解放军代表团也拿到了金牌榜第二。
另外,巨大主场优势也将帮助东道主取得好成绩。多年来,各项运动都要最终服从这一潜规则。当年,上海八运会男子水球半决赛,上海与广东死拼,随队亲征的广东体委主任以及一位女副省长潸然泪下,“四年后广东见”。果然4年后,广东金牌榜第一,上海跌到第4,比广东少了40金。
极其特殊而独具特色的“东道主现象”,引起外界极大的不满。为此,取消全运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全运会存废之争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甚至早在10年前,体育界知名人士张燮林、楼大鹏等人就曾提出了要求取消全运会的提案,提案中说,“全运会是前苏联体育体制的产物,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依靠国家的大量拨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然而,对于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局来说,全运会是万万取消不得的。一旦取消了全运会,总局及其官员在地方各省市体育局的影响力和地位,将一落千丈。
由此可见,在全运会无法取消的情况下,总局总得推出一些改革来缓解舆论的压力。正在总局高层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位总局领导在陪同国家领导人视察上届全运会时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
当时,十一运开幕在即,国家领导人在山东视察时问了一句:“山东代表团在十一运会应该能获得第一吧?”得到的回答是“山东不一定能获得第一”。领导接着又问了一句:“谁是东道主谁就第一吧?”当时,陪同视察的总局领导一脸尴尬,如是这番,还用得着搞什么比赛呢?
据说,正是从那一刻起,总局领导找到了全运会“改革”的突破口,那就是设法阻击东道主获得第一。于是,在十二运备战周期,总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第十二届全运会的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比如:取消了东道主与西部13个省的联合培养;取消了先期决赛;取消了冬季项目东道主的承办权;缩短了人才交流时间,提前了注册截止时间;取消了先期比赛(与国际大赛有冲突的项目先期进行);奥运会联合培养政策在已经以正式文件下发的情况又突然取消……外界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政策变化显然是针对东道主的。
对于总局方面来说,一旦“阻击”东道主成功,东道主无缘金牌榜第一,无疑是一个全新亮点,一大“政绩”。
全运会等于“钱”运会?
面对总局的“阻击”政策,上届东道主山东于是乘机而上,显示出了强劲的夺金势头。“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政策还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器材、技术的先进。这里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山东橄榄球队夺得男女金牌,是最大赢家,据了解,山东队今年先后去新西兰拉练三次,投入在三百多万人民币。而收获一枚金牌的山东男篮,也在山东省体育局的支持下去美国洛杉矶拉练半个月,“拉练花费也超过百万”。
至于乒乓球项目,由于有奥运冠军李晓霞和张继科的坐镇,本届全运会开始前,济南一家房地产直接冠名,并给他们举办了出征大会。知情人士表示,这家企业光全运会赞助超过百万,夺金队员企业还会另有奖励,这样的激励确实不一样。
山东男足虽然在本届全运上失利,表现不佳,但球队在济南的中国跳水基地训练一个多月,体育局也是投入不菲,几支队伍相加起来投入不下百万。而在男排项目上,山东也是破先例的聘请了外教,今年47岁的德阳来自塞尔维亚,身高1米96的他是前南斯拉夫七届国家队队长,也是中国排球史上首位欧洲籍外教。
本届比赛,山东参加了28个大项、34个分项、283个小项的比赛,参赛人数和小项数均创历史新高。山东省体育局长张松林介绍,“夺金项目和夺得奖牌的项目进一步扩大。优势项目进一步巩固了优势,举重、摔跤、柔道等重竞技项目获得8枚金牌,皮划赛艇项目获得7枚金牌,田径项目获得6枚金牌,自行车项目获得5枚金牌,射击项目获得3枚金牌,乒乓球项目获得2.5枚金牌,射箭项目获得2枚金牌。”
山东队不但巩固了老的优势项目,在新上的橄榄球项目包揽了男女两个项目的冠军。“弱势项目中,跳水项目由小将刘昕获得一枚金牌,游泳运动员辛鑫也都涌现出来了。”本届比赛,年轻选手在比赛中夺得金牌20枚,占总数的40%。也就是说,下届全运会,山东仍是金牌榜第一的有力争夺者,年轻人带给山东人无限希望。
除此之外,伦敦奥运会金牌的带入,山东以11.5:4领先辽宁,全运会还没开幕便先赢一阵,山东基本拉平了辽宁的东道主优势。
本届全运会在辽宁举行,作为传统体育大省,有着“辽老大”之美誉的辽宁,借助东道主的优势夺取金牌榜第一,本该如探囊取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本届全运会山东代表团却反客为主,自开幕之后就力压辽宁,稳居金牌榜首。山东为何如此“坚挺”?金牌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奥妙?
谁是东道主谁就第一?
翻开全运会历史,最开始被赋予的使命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自1959年建国十周年开始举办全运会以来,一直到第九届都是在北、上、广三地轮流举办。在前九届全运会中,北京举办了五次,上海和广东省各举办了两次。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九届全运会中,五次东道主北京没有一次获得金牌榜第一。一位已经退休的《光明日报》记者说,“当时北京办全运会,其实更多是国家体委(现体育总局)在办,北京只是出人协调一下场地问题。”在北京东道主的五届全运会中,解放军三次夺魁,广东和辽宁各一次占先。
关于东道主金牌榜第一的说法是从第八届上海全运会开始的。实际上,第一次东道主执牛耳是在第六届的广东全运会中。当时广东就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第七届北京全运会,辽宁第一次在金牌榜上成为第一,这也是“辽老大”绰号的开始。第八届全运会,上海利用东道主身份击败了辽宁,东道主占据金牌榜第一的情况就开始延续了。实际上,那时运动员注册制度并没有完全放开,基本依靠本土队员在打全运会,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都市,繁华的商业之都,在全运会上拿第一也是顺理成章的。
真正靠东道主优势拿第一的是第一次走出北、上、广后的江苏十运会。当时,整体实力非常一般的江苏代表团居然也能获得第一,引来质疑声一片。在十运会上,东道主江苏夺金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之前两届全运会他们加起来仅拿到47.5金,而在家门口作战摘走了56金。同样在十运会上,当时山东拿到了42金,结果十一运会轮到山东举办时,山东的金牌数增长到了63枚,涨幅高达50%。尽管在开幕前山东方面曾经信誓旦旦宣称,不以拿金牌第一为指标,可是他们最终还是以绝对的优势拿了第一。
总局的“政绩”:
狙击东道主成为第一
东道主为何能在短时间异军突起?这应该是得益于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说到底还是总局为东道主保驾护航。
首先,东道主可以利用政策大肆引进运动员。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总局对运动员实行的是注册制度,其核心就相当于我们签合同一样。哪里给的待遇高,自然就要去哪里。这与我是哪里人,就要为哪里效力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九届全运会中,财力强大的广东率先启动吸引人才机制,他们也如愿获得了金牌榜第一。可实际上,他们有2/3的运动员连一句粤语都不会说。当时的改革开放在广东是开先河的,有南国之风徐徐北进之说,当时广东引进人才的条件是,退役后解决工作,然后给一套住房。因此,九运会东道主广东代表团引进人才超过了100人。十运会江苏共引进140多名优秀运动员,这些引进人才有15人在十运会上获得金牌。十一届全运会东道主山东代表团人才引进数量又有了进一步提高,仅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55人联合培养大名单中,山东与西部地区就联合培养了184名运动员。
其次,东道主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解放军联合培养更多运动员。曾经的解放军队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体育人才,一度有小国家队之称,现在尽管吸引力有一定下降,但军中仍然汇集着许多顶尖人才。因为体育总局有“解放军运动员双计分”政策的存在,因此争取解放军运动员也是各代表团的工作之一。即如果和解放军代表团签订共同培养协议后,该解放军运动员取得成绩后,就可以双计分。这一政策在上届山东全运会上达到了使用顶峰,解放军代表团也拿到了金牌榜第二。
另外,巨大主场优势也将帮助东道主取得好成绩。多年来,各项运动都要最终服从这一潜规则。当年,上海八运会男子水球半决赛,上海与广东死拼,随队亲征的广东体委主任以及一位女副省长潸然泪下,“四年后广东见”。果然4年后,广东金牌榜第一,上海跌到第4,比广东少了40金。
极其特殊而独具特色的“东道主现象”,引起外界极大的不满。为此,取消全运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全运会存废之争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甚至早在10年前,体育界知名人士张燮林、楼大鹏等人就曾提出了要求取消全运会的提案,提案中说,“全运会是前苏联体育体制的产物,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依靠国家的大量拨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然而,对于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局来说,全运会是万万取消不得的。一旦取消了全运会,总局及其官员在地方各省市体育局的影响力和地位,将一落千丈。
由此可见,在全运会无法取消的情况下,总局总得推出一些改革来缓解舆论的压力。正在总局高层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位总局领导在陪同国家领导人视察上届全运会时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
当时,十一运开幕在即,国家领导人在山东视察时问了一句:“山东代表团在十一运会应该能获得第一吧?”得到的回答是“山东不一定能获得第一”。领导接着又问了一句:“谁是东道主谁就第一吧?”当时,陪同视察的总局领导一脸尴尬,如是这番,还用得着搞什么比赛呢?
据说,正是从那一刻起,总局领导找到了全运会“改革”的突破口,那就是设法阻击东道主获得第一。于是,在十二运备战周期,总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第十二届全运会的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比如:取消了东道主与西部13个省的联合培养;取消了先期决赛;取消了冬季项目东道主的承办权;缩短了人才交流时间,提前了注册截止时间;取消了先期比赛(与国际大赛有冲突的项目先期进行);奥运会联合培养政策在已经以正式文件下发的情况又突然取消……外界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政策变化显然是针对东道主的。
对于总局方面来说,一旦“阻击”东道主成功,东道主无缘金牌榜第一,无疑是一个全新亮点,一大“政绩”。
全运会等于“钱”运会?
面对总局的“阻击”政策,上届东道主山东于是乘机而上,显示出了强劲的夺金势头。“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政策还有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器材、技术的先进。这里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山东橄榄球队夺得男女金牌,是最大赢家,据了解,山东队今年先后去新西兰拉练三次,投入在三百多万人民币。而收获一枚金牌的山东男篮,也在山东省体育局的支持下去美国洛杉矶拉练半个月,“拉练花费也超过百万”。
至于乒乓球项目,由于有奥运冠军李晓霞和张继科的坐镇,本届全运会开始前,济南一家房地产直接冠名,并给他们举办了出征大会。知情人士表示,这家企业光全运会赞助超过百万,夺金队员企业还会另有奖励,这样的激励确实不一样。
山东男足虽然在本届全运上失利,表现不佳,但球队在济南的中国跳水基地训练一个多月,体育局也是投入不菲,几支队伍相加起来投入不下百万。而在男排项目上,山东也是破先例的聘请了外教,今年47岁的德阳来自塞尔维亚,身高1米96的他是前南斯拉夫七届国家队队长,也是中国排球史上首位欧洲籍外教。
本届比赛,山东参加了28个大项、34个分项、283个小项的比赛,参赛人数和小项数均创历史新高。山东省体育局长张松林介绍,“夺金项目和夺得奖牌的项目进一步扩大。优势项目进一步巩固了优势,举重、摔跤、柔道等重竞技项目获得8枚金牌,皮划赛艇项目获得7枚金牌,田径项目获得6枚金牌,自行车项目获得5枚金牌,射击项目获得3枚金牌,乒乓球项目获得2.5枚金牌,射箭项目获得2枚金牌。”
山东队不但巩固了老的优势项目,在新上的橄榄球项目包揽了男女两个项目的冠军。“弱势项目中,跳水项目由小将刘昕获得一枚金牌,游泳运动员辛鑫也都涌现出来了。”本届比赛,年轻选手在比赛中夺得金牌20枚,占总数的40%。也就是说,下届全运会,山东仍是金牌榜第一的有力争夺者,年轻人带给山东人无限希望。
除此之外,伦敦奥运会金牌的带入,山东以11.5:4领先辽宁,全运会还没开幕便先赢一阵,山东基本拉平了辽宁的东道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