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语文智慧课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downloadf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语文智慧课堂的研究,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智慧课堂的教学特色。我校的语文智慧课堂并不是一种固定教学模式,它体现在以“问题、参与、体验”为关键词,突出体现的是“思想的引导、策略的指导、方法的倡导”。其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导”,即教师通过因势利导,以自己的睿智点亮学生创造的天空,唤起学生的参与欲,使学生积极构建他们的知识,焕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智慧活力。当然,学生主体地位的奠定是以一定的学生参与度为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不够就谈不上“主体”。“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成为实际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据笔者对所在的高二年级22个班级学生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浓厚,参与度相对较高。然而,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或成绩不突出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一个班级往往男生参与度高,女生习惯于倾听。后半堂课学生兴奋点降低,参与率低。有时满堂灌又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笔者结合自己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在此粗浅地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语文智慧课堂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知识来自问题。我校的语文智慧课堂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知道学生求知的过程就是求问的过程,在学“问”的过程中获得学问。问得多,学的东西就多,问得深,学得也深。
   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倾情投入,激发出生命的活力,产生探究的欲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1、不断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勇气。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培养学生敢于对“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专家权威说的”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我的做法:一是以“问题”为起点,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体会、思考、讨论等主体性活动走进课堂;二是创造一种客观情境,带领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智慧探究的过程;三是让学生做需要动脑动手、需要亲力亲为的并喜欢的作业,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历练,这样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2、不断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空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产生创造性的学习动机。我在教学高适《燕歌行》(《唐诗宋词选读》选修)一文时,班上一名学生认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一句中诗人提到李将军真正的用意应该是两个方面:把士卒与将领对照,以见志向、品格之尊卑;把李广与当今诸将相比,以见才能、功德之高下。而仅认为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不全面的。他还补充诗人提出李将军,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意义尤为深广,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学生的这一个插曲打断了笔者事先设计好的授课思路,也与教参安排的意图相背。但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生成了。于是,笔者趁此引导全班学生围绕该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讨论、探究,结果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成为了一个出色的表演者。教学中笔者常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而设疑、激疑,如:“谁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对这一问题有这样一种认识……,你还有其他看法吗?”等,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勾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心理
  
   我校的语文智慧课堂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课堂,有效地主动参与是教学有效性的内在要求,所以要求每个语文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心理。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而形成的积极探究、主动参与的精神环境,是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课堂上,和谐、合作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展开。为此,笔者努力做到:
   1、关爱每一个学生。这种“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一句赞美的语言,一道满意的目光,一次成功的手势……),是师生对语文的爱。走进教室,我从不把个人情绪带入课堂,不随便挫伤学生的情感。并讲究教育方法和语言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积极的期待。这样,学生就会用更加积极的思维和态度参与课堂学习。我常想我们的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带着一颗宽容的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如果我们的教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知识的布施者,势必戕害学生的思维活动,打击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2、营造课堂参与的氛围。我对主动提问、主动示范的学生,平时默默无闻、习惯倾听偶尔主动解答的学生,除了自己给予必要的肯定外还发动其他同学给其相应的鼓励。如一起鼓掌,建议以学生的名字给其问题或观点命名等。这样,让敢于参与的学生受到了鼓舞,也对还没有参与的学生予以激励。
   3、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的问题能引起更多学生的回应或回答,而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因为有效的课堂提问会让学生有紧迫感、压力感和成就感。因此,我设计的问题是有层次的,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照顾全体学生。设计的问题既让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更饱满的热情继续参与学习。
   4、尊重学生的参与。对于学生的见解,哪怕是肤浅或是可笑,我都肯定他敢于发表的勇气,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评价。我经常在教学中去发现学生参与课堂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主动参与,更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感受。
   5、注重教学规律。有研究表明,每节课的前30分钟学生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学习最有效。余下的时间学生开始进入疲劳状态。那么最后阶段怎样才能维持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继续参与课堂呢?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其他学生评价和补充;进行测试或小组比赛;设置情景讨论题等。总之,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展示的机会。
   6、处理好有效倾听的关系。我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热烈地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注重处理好与有效倾听的关系。当同学发言、老师阐述时,学生必须静心倾听、思考,而后质疑、补充;老师提问,布置任务时都只讲一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张扬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也就培养了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课堂上,针对语文学科内容的丰富性与广阔性,笔者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思考与参与的有效载体,如设置情境、角色扮演、口语交际训练等,而不是用一些固定的答案有意地压抑或剥夺学生的参与思维欲望。正是这样的参与,产生的是勉励、鼓舞、振奋、图强的力量;产生的是求异、求同、求新、求优的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智慧火花。
  
   三.引导学生体验学习
  
   我校的语文“智慧课堂”是基于体验学习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体验性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各种感受、体味、领悟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求整个教学程序的安排和组织要围绕着学生的主动体验而展开,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和对其生活的关注。为此,笔者开展了以体验为目标,以体验为中介,以体验为过程,以体验为结果的学习方式实践研究,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思考、认识、积累、感悟、反思、实践的语文“智慧课堂”中来。
   1、美读中唤起兴趣。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美读,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把作家的感情思想表现出来。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美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唤起兴趣,激发情感。我的语文课堂,让美读成为一种体验,成为一种兴趣,成为一种享受。
   2、想象中激发情感。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体验的关键。课堂上,我不仅要求学生从语境、语感出发对文本展开想象,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3、情景中体验学习。教学中,笔者始终以学生为本,构建鲜活创新的语文教学情景。课堂上,我让学生唱主角,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让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禀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我常安排学生根据文本演讲、自编课本剧、自做道具,在课内让学生亲自演一演文本中内容,使学生进入情景,在活动中理解课文、感悟情感、体验学习、落实知识的教学。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主动探究、体验,这才是真正的课改精神,这才是语文教学的不破的真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而当一位教师真正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时,这不仅是学生的幸运,也是教师的幸运,因为,他们都将从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他们的智慧必将同构共生。
  
  叶宝金,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提示、启发、点拔、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我认为这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方向,下面是我教《差半车麦秸》中的一些做法,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文章的教学重点     《差半车麦秸》是义务教育课程语文版九年级(上)小说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因此,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学生低阶思维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低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它走进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也走到了体育教师的手中,成了体育教师的好帮手.
一.本课例产生的背景     中职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修订版第二册)第七课的内容是《广告创作》,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广告的含义、特点、作用及创作的相关知识。广告,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应用文,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同时,广告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要创作一个成功的广告,需要提炼主题、巧妙构思、最后以“语言、文字、图画、色彩、音响”这些要素任意组合来呈现。    基于广告的这些特点,笔者设想学
近年英语高考试卷中的五篇阅读理解文章,选材地道,贴近学生实际,题材与体裁广泛多样。它们兼容了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化特色,信息量较大,语篇长度适中。每篇文章本身及所设置的问题,一般在400词左右。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占40分。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网页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文章。 
观察,顾名思义,是借助感官及其他可用工具,对教学效果、情况等,产生直观观察、感受.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在课堂巧妙运用“观察”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更新教学工作
期刊
高考写作要求与试题特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对高中学生写作技能的目标描述为:1.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2.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如信函和事物通知等;3.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4.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如申请表等;5.能以小组形式根据课文改编短剧。  《考试说明》对写作的要求是:主要考查考生根据写作任务的要求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考生
音乐剧发源于十九世纪的美国百老汇,融合了歌唱、舞蹈、戏剧等诸多艺术手法,伴随近现代市场分工与商业运作,逐渐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现代戏剧艺术类型。音乐剧本质上是一门舞台
阅读是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伴随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在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而单词是学生开展阅读的基础,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