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马恩原著研读方法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tisbianbi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蘊含并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和基础。由于其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结构安排随意、文字编排修改痕迹较多且观点复杂而深邃,研读难度较大。面对此类难题,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探究唯物辩证法研读马恩原著的本源使命,力求为更好的原著研读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辩证法;研读
  中图分类号:B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030-02
  习近平讲“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读马列、学毛著,要精,要原原本本地学、仔仔细细地读,下一番真功夫。”[1]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解读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基于唯物辩证法,运用其科学性和实践性将文本研究、发展史研究、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理解。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探究唯物辩证法研读马恩原著的本源使命,力求取得更好的研读效果。《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作写的一部巨著。旨归通过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进行批评,首次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当时各式各样的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揭露假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根源和阶级本质,并根据自己新的历史观对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进行科学论证。该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始终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对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来说,《形态》的研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其形成于特定历史时期又非一人完成,稿件有多处修改且编排顺序始终得不到学术界的统一,故品读过程存在难度,需潜心研读。
  一、原著研读难度较大是理论辩义较多的关键
  (一)《形态》是一部以论战形式出现的著作,不具备确定的原理体系和深思熟虑的结构安排
  一方面,从手稿的表达方式来看,此著作具有论战的形式。马恩撰写《形态》的主要目的是阐明他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意识形态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要彻底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通过批判地分析费尔巴哈、布鲁诺·鲍威尔和麦克斯·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首次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根据自己新的历史观对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进行科学的论证。另一方面“它不是一部计划中的、完整的著述”[2],具有作者对自己的见解作进一步探讨的性质。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国哲学部分中阐述了分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3]。第三,该书并不具备确定的原理体系和深思熟虑的结构安排,“撰写此书的直接动因是马克思等人要回击《维干德季刊》上发表德布鲁诺·鲍威尔德的《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麦克斯·施蒂纳的《施蒂纳的评论者》等文章中所阐述的见解。”[4]
  (二)《形态》版本较多,采用不同的编排原则,甚至在立场上存在差异
  以手稿的形式面世的作品会给读者的阅读带来困难,因此出版者在发表前必须对它进行编排、分节和加设标题,这样就促成了不同的编排本。《形态》公开发表以来,内容编排有过几次大的变动,尤以第一章《费尔巴哈》为甚。国际上收录《形态》的文献版本较多,本文参考了2012年版的《马克思主义选集》,它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事业不断推进的形势下,为适应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而编辑的精选本。
  (三)手稿中有多处修改痕迹,观点复杂而深邃
  《形态》至少是由两人合作的手稿,不完整且未完成,文中有多处修改痕迹,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是最为错综复杂的一部分,删减14处,加边注61处,手稿缺失5处。“不仅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修改过此手稿,此手稿本身没有完成”[5],给阅读带来很大难度。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形态》的写作工作基本结束于1846年夏初,第一卷大部分和第二卷大部分已经完稿,而第一卷第一部分关于费尔巴哈观点的批判部分在1846年下半年还没有完成,这就给原著的研读带来了困难。
  二、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马恩原著研读方法研究
  马恩原著研究的学术性、科学性以马克思主义立场为前提,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理论的基础部分,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继承者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套完整思想体系。“坚持辩证唯物论,反对各种唯心论,可以说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也是研读经典著作的基础。”[6]作为关于发展的科学方法的最高成就,辩证法包括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个规律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和相互补充。正是因为它们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天生拥有马恩思想精髓,能够在本质上解决研读马恩原著过程中的难题。
  (一)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研读原著
  对立统一规律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其实质和核心。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研读《形态》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矛盾。一方面,因为它不具备确定的原理体系和深思熟虑的结构安排,初学者大多面临抓不住原著话语深意的困惑。另一方面,从事学术研究需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能够对原著进行解读,这两个方面之间就形成了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看似困难实则通过个人努力可以实现统一。为解决这个矛盾,很多人选择多次重复精读,笔者认为可通过阅读其他学术论文,从不同方面了解文中内容,帮助理解。如日本方面可通过阅读大村泉、涩谷正、平子友长的相关文章,了解“近年来,日本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新的学术范畴,凭借其重视文献考证和原始文本解读的‘学术性’、横跨多领域学科的‘综合性’以及丰富和敏锐的‘时代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7]。中国方面阅读北京大学聂锦芳相关学术文章,从中发现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界理解重心侧重于唯物主义,如人的全面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交往理论、生产理论等。   (二)运用量变质变规律研读原著
  质量互变规律从表现形态上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发生质的改变。由于《形态》采用不同的编排原则,甚至在立场上存在差异,加之很多读者自身关于西方哲学和马恩原著的知识储备欠缺,对很多人物及观点较陌生,读原著很吃力。日本学者岩佐茂在《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性》论文中提出了解读原则,即不能轻易地将《形态》中展开的各种概念一般化,而必须站在思想史背景中来确定它们的意义,也就是说这些概念的含义远比字面意思要丰富得多。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读者拥有足够多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知识储备后,原著中提到的人物和学术流派,他们与马恩之间的社会关系,他们之间的思想分歧,如何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马恩的观点等困惑自然会迎刃而解并实现延续和发展。理解《形态》单纯知道知识背景是不够的,还应该将其放到马克思的一生中,全面掌握他成长过程中作为儿子、学生、编辑、流亡者、革命者等几个角色的特点。
  (三)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研读原著
  否定之否定規律从事物发展的完整周期上揭示其发展方向和道路,即通过不断否定旧事物来促进新事物的发展,整个过程呈现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形态》的写作目的是阐明马恩见解与德国哲学意识形态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彻底清算马恩从前的哲学信仰。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但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一切事物都是“螺旋式”向前发展。正是因为马恩具有否定之否定的精神,所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反复推敲,留有多处修改痕迹,观点复杂而深邃,存在不断的批判否定,最终形成新的观点。一是马克思与之前哲学信仰的清算。书中涵盖的大量话题及广泛的辩论和各种尖锐的观点,有些是明确坚决的,有些是含糊不确定的,贬斥了青年黑格尔派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共产主义思想者。这种辩论通常不会带来真正的结果,但有时却是一种含蓄的自我批评。在这种自我批判中,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其采用的方法是反驳其他人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正是他自己之前所支持的。二是恩格斯与之前哲学信仰的清算。在合著《形态》过程中恩格斯通过批判“圣麦克斯”与他的过去决裂,证明自己的哲学能力。之前恩格斯和麦克斯是好友,都是“自由人社团”的成员,而且恩格斯对麦克斯的作品抱有极大热情,将其视作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
  从马恩思想发展历程看到,他们通过革命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在已有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凭空创造的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在综合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和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辩证法的三大定律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其内涵最符合马克思主义,将他们回归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研读其字里深意才能更好地体会马恩思想精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5月13日)[J].中国乡镇企业,2009(7):4-11.
  [2]聂锦芳.未完成的文本如何表述思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过程的考察[J].现代哲学,2006(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8.
  [4]聂锦芳.离开思辨的基地才能解决思辨的矛盾——《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布鲁诺”章解读[J].学术月刊,2007(2).
  [5]聂锦芳.把握人生的方式:施蒂纳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圣麦克斯》一章片段解读[J].教学与研究,2008(2).
  [6]侯惠勤.读好马列经典是博士生的基本功[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3).
  [7]梁海峰.日本《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路径及着眼点——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世界》的译者解说[J].日本学刊,2013(1).
其他文献
摘 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在新时期,如何从群众利益出发、建立新型党群关系,成为现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而,要在党员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上下功夫、要在党员干部的生活和福利待遇上下功夫、要在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在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上下功夫。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群关系;促进措  目前党群关系所处的社会环境极其复杂,地方上由于党组织与
期刊
摘 要:公共服务市场化模式的热潮只增不减,社会对于低碳环保发展态势和人群出行需求市场的推动,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优势的互联网共享单车企业发展迅猛。我们国家公共自行车的几个发展阶段体现了公共交通体系公共服务的变化。互联网共享单车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难题,公共服务市场化下政府的公共责任问题凸现出来。本文将探讨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中怎样补齐责任问题的短板;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
期刊
摘 要:小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帮助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工具,它能使小组成员在互动过程中,得到改变、动力和影响别人的能力,是社会工作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和干预模式。本次研究以广西M校临床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医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在实践中探索小组社会工作改善医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有效模式,为医学院校开展人际交往培训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医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小组社会工作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二元供给结构造成的。以江苏盐城为研究视角,通过对调研数据及基本供给情况的分析,笔者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文化资金投入力度,优化国家在财政供给上的体制机制,并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资金分配使用方式,通过一系列创新性机制的构建,推动
期刊
摘 要:儒家伦理学中关于“仁”的概念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又一贯是学界所关注的传统论题。有学者认为,儒家伦理的“仁”伦理和关怀伦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通约性,即这两种理论被认为能够出现兼容的可能。然而,儒家伦理并不仅仅囿于关怀的层面,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礼”作为秩序约束效用的需要。因而,重新厘清儒家伦理学说中“仁”与“礼”的关系,明确儒家伦理的核心内容,认识儒家伦理和关怀伦理的本质区别,还原
期刊
摘 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集中体现在加强党的支部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做好教工基层党支部建设是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政治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战斗堡垒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144-02  安徽农业大学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时代环境和教育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工作主线。将社会工作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社会工作者和学生工作者的联动,同向同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倍增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社会工作;高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现代价值的彰显,不能仅囿于理论封闭研究,更需要通过借鉴其他女性理论,在比较中不断完善发展。以妇女受压迫根源问题为导向,选择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两大妇女流派,从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关于妇女受压迫的根源问题的看法、解决途径、启示四方面进行比较,通过厘清二者之间差异,以期对中国妇女解放现状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启蒙运动;私有制;家务劳动社会化;教育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公众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不断加强,在城市的公共服务文化供给中占有主导地位,特别是城市公园中公共厕所的设置不合理,导致供需失衡。在此基础上,提升公园公厕的整体服务水平显得至关重要,城市公园公众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其次,公共物品的合理使用也能体现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呼和浩特市部分公园公厕为例,对城市公园公厕的服务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和深入探究,对公园公厕的服
期刊
摘 要: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大背景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服务,同时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与医疗需求,但在现实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城市社区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着:医养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专业的医护人员匮乏、医养服务供需信息不畅等困境,要进一步促进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发展,必须加强医养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专业医护人员数量、发展智慧型医养融合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