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期“打工心态”要不得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在新时期,如何从群众利益出发、建立新型党群关系,成为现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而,要在党员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上下功夫、要在党员干部的生活和福利待遇上下功夫、要在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在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上下功夫。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群关系;促进措
  目前党群关系所处的社会环境极其复杂,地方上由于党组织与政府科层制形成同构关系,而科层制的运行规则限制了党委领导下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存在着严重脱离群众的倾向。在社会的利益诉求和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一些党员干部“精神缺钙”问题突出,脱离群众现象严重。与基层群众身近心不近,不知民情民意、不晓民忧民怨、不尊重民意,对群众支持不感恩。这样的党员干部常常怀揣这样一种“打工心态”,一旦这种风气形成,不良病毒便会迅速蔓延,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目前,特别是在依法行政大环境下,新时期党员干部如何放弃“打工心态”,引导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出“本领危机误区”,这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必须直面的问题。
  一、要在党员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上下功夫
  新时期我们重温“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党员干部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为人民服务”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的内涵。党群关系历来被称作“鱼水关系”、“血肉联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可以看出,不管在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下,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能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要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检验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是党的力量源泉。广大党员应首先树立起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牢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去探索新的服务群众的机制,真正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党清醒地認识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因此,必须密切党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把涉及群众利益的每一件事考虑得更全面、更周到,处理得更妥善、更合理。要珍惜向基层群众学习的机会,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多办一些为民实事,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促发展。把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人民服务上,对于我们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要在党员干部的生活和福利待遇上下功夫
  目前,在地方发展上,干部动力可以说是第一动力。而升职提拔则是干部焕发动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干部的上升空间变得很狭窄,导致缺乏干事创业激情。特别是市县两级,处科级干部是主力,提拔节奏放缓,会导致干部队伍活力不足,缺乏动力。而在乡镇一级,事业编制人员和不在编人员同样面临上升“天花板”,工作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建议国家对这样一批干部在经济和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平等待遇。一是提升基层干部合法合规的福利待遇,增加经济收入。二是加强人文关怀,对基层干部的家属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问题予以优先安排和照顾,解决好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要加大基层工作经费投入,让基层干部能够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完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完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让每位党员干部都有充分发挥才华的舞台,学有所用,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三、要在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上下功夫
  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明显改善,总体上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同时干部队伍也存在种种复杂情况,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平安守摊”“干事无用论”。一些党员干部常有“工作不如以前好做”的感慨,对经济新常态表现出不适应,把不努力形成的低增长归咎于“新常态”。这一问题的出现,除了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外,也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学习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
  四、要在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上下功夫
  我国改革开放已有近四十年,市场化程度较高,党的建设面临着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一系列更加艰巨的挑战,唯有赢得人民群众广泛支持,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才能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增强监督观念和意识,为落实监督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础。重点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教育,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筑起坚固的思想防线,自觉接受组织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各项法规制度的约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领导干部要有自觉接受监督和批评的心态,并且积极改正,落实行动并公示。权力过于集中,没有有效的监督制衡,是导致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现在有些党的民主生活和组织生活表现为制度不健全,人民群众难以对党组织进行有效监督。一旦超越了人民群众的监督范围,一些党员干部就容易腐败犯罪。如推行听证制度、农村实行的“一事一议”制度等等,都是扩大群众知情权的好做法。扩大评议权,加强群众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要将评议对象向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延伸。尤其是群众关心的干部任用、财务收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也作为评议范围组织群众测评。群众不应是民主评议的配角,而应唱主角。只有以群众为主体的民主评议,才不会流于形式、走过场。评议过程要透明,从评议代表的确定,评议的具体过程,评议结果的统计、公布等,整个评议流程都必须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操作”。推行以分解职务权力为主要内容的权力约束制度建设。把互相制约的权力置于不同的机构和人员管辖之下,防止权力的自我纵容和自我庇护。扩大民主,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切实做好人民群众监督工作,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总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务实是做事成事之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在贴近基层群众。我们要认真剖析形势,关注干部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极为重要,现在看来也十分紧迫。”要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如今少数党员干部,包括有些“一把手”干部,不能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不能与群众平等相待。现在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党员干部变得越发“谨慎”起来,干部队伍中出现懒政现象:普遍存在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原因较复杂,其中之一是在依法行政大环境下,以前一些不规范的做法被纠正,而新办法没有,一些干部束手无策。在乡镇、街道这一级,比如拆迁往往要面对一些上访户、钉子户,以前面对这么些“刺儿头”,什么法儿好使就用什么法儿,找找他们的亲戚喝喝酒,帮助做一做工作。有时候就是靠提一箱牛奶入户,跟老百姓坐下喝一顿酒推動的,但是这些方法现在都不能用了。使得有些干部陷入了本领危机,不敢走近群众,采取自保、宁愿什么也不做、绝不冒任何风险!长久下去,政府在决策方面将失去第一手资料,不能真正掌握老百姓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想法,往往会被一些假象、表面现象所蒙蔽。我们要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维护自我的人格魅力,走出“本领危机误区”,走近群众!
  胡锦涛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实践证明,群众在党的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党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感情上贴近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法宝。要带着深情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带着热情与群众打招呼,带着感情与群众唠家常,对群众要有爱民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
  共产党执政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把他们的利益托付给我们,就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克己奉公,勤政廉政,而不能够当官做“老爷”,拿权力当特权,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作风漂浮,一事无成。人民群众是执政党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心怀感恩,知恩报恩,这对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就像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所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把我们当亲人”。习近平同志在不同的场合都说过“心中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努力办实每件民生小事。
  参考文献:
  [1]洪军.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N].人民日报,2004-03-24.
  [2]张国清.党脱离群众将丧失执政的根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4(5).
  [3]刘新伟.走群众路线,讲群众语言[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11).
  [4]邹庆国.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动力生成与机制构建[J].中州学刊,2014(8).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对“中国制造2025”,我国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背景都将产生根本性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产业发展的最重大群体,必然要随之改变。而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制造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最大的困难就是课程体系的重组与重构。文章以《机械基础》课程为例,提出了两大方案和若干小的方案,希望对相关高等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重组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战略背景下,中国意识形态在东盟赢得了前所未有的美誉度与话语权,同时也面临挑战。对此,要完整准确理解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战略中的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深入分析提升中国意识形态在东盟影响力面临挑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实现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战略下提升中国对东盟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意识形态影响力;提升
期刊
摘 要:喂养无主流浪动物因该动物伤人引起的侵权责任纠纷,如何适用法律、进行法律推理确定喂养者法律责任是法律应用的细枝末节,但于细微处可见真法律。在“北京流浪猫案例”中,二审终审的法院判决是借助“危险责任+以因果关系推理的过错责任”程式确定被告责任的逻辑,是模糊而难以服众的。本案例的启发在于:司法适用不能简单地依赖三段论逻辑;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不仅意味着法官对生活意义的把握,还隐藏着理性对日常所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江西省29所高校3 119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总体上江西高校比较重视大学生革命精神教育,并能将革命精神教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当中,但也存在如思政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基础薄弱、红色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弱化等问题。由此,提出加强大学生革命精神教育的对策如下: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政理论学习;改革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体系;建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实践教学;丰富革命精神新的时
期刊
摘 要:“分工”是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之一,它连接和支撑着社会发展基本矛盾运动,成为一切社会矛盾产生的源泉。通过对分工内涵的界定、分工与生产力及所有制关系探索、分工的发展阶段的梳理、分工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剖析等论述,系统、全面地总结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理论。  关键词:分工;生产力;所有制形式;异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
期刊
摘 要: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既和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丧失直接相关,也与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发展空间狭窄、面临利益诱惑直接、深受不良人情文化裹挟以及相应制度监督缺失紧密相连。减少并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加强党内理想信念建设,并以此为核心不断拓展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路径;需要优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廉政文化为依托,建设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需要建立
期刊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多年来一直接近60%,这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国家和高校一直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人们学习方式的影响,以80后为主的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偏好也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应该更新。为此,文章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用定量的方法证明当前青年教师对思
期刊
摘 要:民办高校由于其独特的管理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党员培养的重任,在工作中要不断进行模式创新,形成以提高学生党员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以增强学生党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内容的育人模式,好的载体可以为基层党组织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培养;载体探究 
期刊
摘 要:加强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与话语权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内涵模糊和权威认同被弱化的问题。因此,应围绕“四个自信”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建设,并拓宽其实践路径。  关键词:意识形态;“四个自信”;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226-02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状况关乎党
期刊
摘 要:自由理论作为卢梭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理论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其自由的内涵是: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卢梭以“公意”理论为基础,以极具辩驳性的语言,阐述了自由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的自然自由,到产生社会状态后人的自由权利的丧失,最后发展到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归复的梯级发展过程。但在他的自由思想中却蕴含着一些自身无法消解的困惑,即个人自由的困惑、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