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具有突出的教育性、示范性、先进性和科学性,是精品开放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给我国高校各专业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带来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既有利于转变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共享教育资源、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在高校学生和社会公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和国外高校的同类课程相比仍然存在点击率偏低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当一部分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平淡、授课方式简单、教学行为不够灵活等多方面缺点,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公开课效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直接影响到视频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在视频公开课堂上,主讲教师应该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课后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策划和架构,切实做好等待、展示、讲授、提问、互动、教学组织、教师语言、教学反馈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实施行为。
充分发挥语言魅力、营造富有激情的氛围
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视频公开课主讲教师不仅要面对教室里有限的学生,更要面对网络中无数的受众。主讲教师在视频课堂上的每个字和每句话都在网络上传播。所以,主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言魅力、营造富有激情的课堂。
首先,用精练严密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概念、定理、规则等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基本上都需要主讲教师认真讲解。主讲教师应该充分备课,设计好授课内容,把握好讲述的时机,运用本学科专业的通用术语,清晰严密地传授专业知识。因此,教师的每句话都必须经过反复思考、认真推敲、精炼专业。专业知识的讲解要尽量做到少而精,尽可能把抽象的术语具体化表达出来,尽可能把枯燥的理论变成形象化的阐述。教师应该解决教学的主要矛盾,着重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与特色、重点与难点,力求在有限的公开课堂时限里尽量容纳丰富深厚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 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讲教师的讲解语言必须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逻辑性,要抓住知识点的核心内容,从多种逻辑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做到条理分明、结构清晰。例如: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大量使用了心理学专业术语,计算机语言在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学习课程》中使用得非常频繁,兰州大学的《道教与中医学》的授课语言宗教医学色彩十分明显。
其次,用鲜明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高校视频公开课属于网络教育,主讲教师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受众,幽默风趣的课堂能够充分调动感染受众、激发受众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平淡苍白、毫无生气的授课语言将会直接导致视频公开课的网络播放率低、网络点击量及观看人数少,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和价值。因此,高校视频公开课教师在保持知识严谨的前提下,应该充分发挥语言魅力,风趣幽默而又具有亲和力,尽量做到语言抑扬顿挫、举止优雅得体、节奏快慢适度,充满感情色彩,增强感染力、启发性和针对性,用情用心去讲解专业知识,避免枯燥干瘪的”专业新闻”播送。教师在幽默风趣的轻松氛围中传授知识,才能营造富有激情的氛围,让所有的学习者能够听得懂、记得牢、学得会,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听,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在”网易公开课”和”爱课程”最受欢迎的中外视频公开课中,生动的授课语言是广大网络受众共同的评价,其中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主讲的《公正:该如何是好?》、TalBen Shahar主讲的《幸福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主讲的《千古名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主讲的《演讲与口才》以及湖南大学袁涤非主讲的《现代礼仪》等课程尤为突出,主讲的教师动听言语使学生笑声不断,课堂氛围十分轻松愉快。
灵活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课堂提问是高校视频公开课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非常重视问答式教学,对弟子善于循循诱导,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谓“学则需疑“思起于疑”。师生问答形成师生之间在课堂上有效的直接沟通交流。
在高校视频公开课中,主讲教师应该带着问题讲授,不再垄断教学话语,力求抓住主要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严格按照问题设置的逻辑顺序,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积极开动脑筋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思考。在国际名校公开课中,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在公开课《谋杀背后的道德逻辑》中,首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在故事中不断发问,“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会怎么做?”“多少个人选择把电车开向分叉?”“多少人选择直接往前开?”“你们为什么选择这样做”“原因是什么?”“谁愿意说出你的原因”。然后又抛出另外一种情况,问大家又该如何选择。
专家认为,课堂中“好问题”具有四个特征:“1.围绕教学重点提出问题。2.提出的问题明确而具体。3.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4.问题通常有一定的难点,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的《公正:该如何是好?》第1讲:《杀人的道德侧面》给学生除了一道非常有趣而又艰难的问题:“如果必须选择杀死1人或者杀死5人,你会怎么选?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哈佛大学TalBen Shahar的《幸福课》的课程体系就是在一个大问题展开的:“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中,主讲教师Paul Bloom在每节课的讲解中都设置了一系列专业而又关键的心理学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儿童为什么学习语言?”“心理疾病的成因是什么?”“你的人生有多少是由命运决定的?”等等。
课堂提问是一种很复杂的教学现象。高校视频公开课的课堂上提问应该目标明確、突出重点,注意提升所提问题的价值, 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和启发性。与此同时,“教师提问的节点、选择何种类别的问题来发问也很重要。教师既应根据教学对象和学科的不同来选择何时提问并调整提问的侧重点”,而且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发问方式和问题类型。提问过快过频繁或者仅仅为了”提问”而提问都是不应该的。此外,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发问频率和类别。 优化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实现教学目的
课堂讨论是比较灵活而又复杂的教学活动,需要花费教师和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堂出色的讨论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探究精神。高校视频公开课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组织课堂讨论,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师生之间智慧碰撞和思想交流,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论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效果。视频公开课主讲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首先要考虑选择合适的论题,通过讨论能够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课堂讨论的论题应难易适度而且具有可辩性和启发性。讨论是为了使专业知识得到更好地运用。太过容易的论题无法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太大的论题无法深入开展达到讨论的效果。论题要能足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是为了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专业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一旦发现论题不合适,就应该快速调整论题。例如,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是最善于使用课堂讨论的视频公开课教师。他在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把课堂讨论发挥到了极致,其系列课程《谋杀背后的道德逻辑》围绕“1条生命对5条生命”展开激烈讨论、“为生命标价”一课在评估衡量一美元的生活价值中展开反对功利主义的热烈讨论;“如何衡量快乐”一课组织学生对《哈姆雷特》《辛普森》和《勇敢者的游戏》三个视频剪辑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自由选择”和“我们属于谁?”两堂课则让学生们重点探讨了重新分配税收的论题。毫无疑问,Michael J. Sandel所选择的论题都是至关重要而又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和深入思考的。
视频公开课教师组织课堂讨论, 必须避免耽误时间和偏离主题。所以主讲教师要倾心投入, 适时教学反思,既要掌控好论题的走向又要控制好讨论时间。在讨论中,论题的中心观点不能有偏颇,教师应要求学生发言简明扼要、观点鲜明;讨论时视情况及时拉转话题,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另外,教师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总结和评价课堂讨论情况, 归纳此次讨论的优缺点,指出讨论中的错误观点,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陈述教师的自我见解,从而让学生对论题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在课堂讨论中,主讲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课堂讨论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学生围绕论题各抒己见,自由辩论。教师可以首先出示讨论内容、然后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归纳小结后由组内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意见,也可以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提示和指导学生逐步展开讨论,及时调控讨论进程和总结评价。
综合使用非语言行为、增加课堂的吸引力
创设精彩、有吸引力的视频公开课,必须将多种教学行为综合使用,探索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主讲教师的个性特点,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教师的仪表、仪态、眼神、表情、情绪、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行为是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创设独特新颖的教学情境、开展灵活丰富的教学活动、令学生专注学习。讲台好比舞台。视频公开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在场学生和广大网络受众的关注。
饱满的情绪是创造课堂激情的前提。视频公开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整体形象,做到“音吐清响”“精神炯然”和“容色粹然”,尽量用整洁优雅的着装、优美矫健的体态以及自然舒缓的手势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尽量以关怀亲近的眼神、和蔼文雅的表情以及富有情感的语气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视频公开课堂显得轻松活泼。在中国最受欢迎的视频公开课中,湖南大学袁涤非的《现代礼仪》之所以深受广大受众的好评,除了精彩丰富的礼仪知识之外,关键还在于袁教授让学生和受众感受到了真正的礼仪尊重和真善美。她在视频课堂中装扮得体、举止优雅、仪态端庄、嗓音动人、情绪饱满、笑容亲切、气质高贵,言行举止都是令人愉悦、受人欢迎的,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形之所感,言行之所言,如饮甘霖、如沐春风。
宽松的空间是师生深入互动的关键。在视频公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和思想交流可以通过恰当的“空间距离”来表达。主讲教师如果总是站在讲台中间或坐在电脑前面,就会显得过于呆滞死板,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遥远,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视频公开课教师应该尽量缩短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可以大胆发挥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变换讲授姿态,既可以在讲台上自由走动,也可以适时地穿梭在学生中间,甚至可以在教室里盘腿而坐,把相对沉重的课程主题置于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度过, 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切感与亲近感。相对而言,国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堂采用的教学方式非常开放自由,我国高校教师在视频公开课中则比较喜欢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交流。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Walter Lewin教授在其公开课《电与磁》中, 为了介绍钟摆周期与吊挂物体的质量无关,居然把自己当成钟摆,躺在天花板垂下的吊索上。
总之,在视频公开课中,主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广大网络受众面前,掌控好课堂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在场学生的课堂反应和网络受众的评价直接反映视频公开课教學效果的好坏。因此,主讲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势,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新鲜度”和视频课堂的持久活力。
为了提高达到视频公开课的教学目标,主讲教师要善于扮演好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灵活使用各种教学行为,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改变课堂互动方式,通过肢体动作和教学方式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视频公开课程对网络学习者的吸引力。
充分发挥语言魅力、营造富有激情的氛围
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视频公开课主讲教师不仅要面对教室里有限的学生,更要面对网络中无数的受众。主讲教师在视频课堂上的每个字和每句话都在网络上传播。所以,主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言魅力、营造富有激情的课堂。
首先,用精练严密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概念、定理、规则等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基本上都需要主讲教师认真讲解。主讲教师应该充分备课,设计好授课内容,把握好讲述的时机,运用本学科专业的通用术语,清晰严密地传授专业知识。因此,教师的每句话都必须经过反复思考、认真推敲、精炼专业。专业知识的讲解要尽量做到少而精,尽可能把抽象的术语具体化表达出来,尽可能把枯燥的理论变成形象化的阐述。教师应该解决教学的主要矛盾,着重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与特色、重点与难点,力求在有限的公开课堂时限里尽量容纳丰富深厚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 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讲教师的讲解语言必须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逻辑性,要抓住知识点的核心内容,从多种逻辑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做到条理分明、结构清晰。例如: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大量使用了心理学专业术语,计算机语言在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学习课程》中使用得非常频繁,兰州大学的《道教与中医学》的授课语言宗教医学色彩十分明显。
其次,用鲜明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高校视频公开课属于网络教育,主讲教师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受众,幽默风趣的课堂能够充分调动感染受众、激发受众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平淡苍白、毫无生气的授课语言将会直接导致视频公开课的网络播放率低、网络点击量及观看人数少,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和价值。因此,高校视频公开课教师在保持知识严谨的前提下,应该充分发挥语言魅力,风趣幽默而又具有亲和力,尽量做到语言抑扬顿挫、举止优雅得体、节奏快慢适度,充满感情色彩,增强感染力、启发性和针对性,用情用心去讲解专业知识,避免枯燥干瘪的”专业新闻”播送。教师在幽默风趣的轻松氛围中传授知识,才能营造富有激情的氛围,让所有的学习者能够听得懂、记得牢、学得会,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听,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在”网易公开课”和”爱课程”最受欢迎的中外视频公开课中,生动的授课语言是广大网络受众共同的评价,其中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主讲的《公正:该如何是好?》、TalBen Shahar主讲的《幸福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主讲的《千古名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小玲主讲的《演讲与口才》以及湖南大学袁涤非主讲的《现代礼仪》等课程尤为突出,主讲的教师动听言语使学生笑声不断,课堂氛围十分轻松愉快。
灵活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课堂提问是高校视频公开课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非常重视问答式教学,对弟子善于循循诱导,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谓“学则需疑“思起于疑”。师生问答形成师生之间在课堂上有效的直接沟通交流。
在高校视频公开课中,主讲教师应该带着问题讲授,不再垄断教学话语,力求抓住主要教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严格按照问题设置的逻辑顺序,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积极开动脑筋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思考。在国际名校公开课中,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在公开课《谋杀背后的道德逻辑》中,首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然后在故事中不断发问,“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会怎么做?”“多少个人选择把电车开向分叉?”“多少人选择直接往前开?”“你们为什么选择这样做”“原因是什么?”“谁愿意说出你的原因”。然后又抛出另外一种情况,问大家又该如何选择。
专家认为,课堂中“好问题”具有四个特征:“1.围绕教学重点提出问题。2.提出的问题明确而具体。3.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4.问题通常有一定的难点,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的《公正:该如何是好?》第1讲:《杀人的道德侧面》给学生除了一道非常有趣而又艰难的问题:“如果必须选择杀死1人或者杀死5人,你会怎么选?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哈佛大学TalBen Shahar的《幸福课》的课程体系就是在一个大问题展开的:“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中,主讲教师Paul Bloom在每节课的讲解中都设置了一系列专业而又关键的心理学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儿童为什么学习语言?”“心理疾病的成因是什么?”“你的人生有多少是由命运决定的?”等等。
课堂提问是一种很复杂的教学现象。高校视频公开课的课堂上提问应该目标明確、突出重点,注意提升所提问题的价值, 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和启发性。与此同时,“教师提问的节点、选择何种类别的问题来发问也很重要。教师既应根据教学对象和学科的不同来选择何时提问并调整提问的侧重点”,而且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发问方式和问题类型。提问过快过频繁或者仅仅为了”提问”而提问都是不应该的。此外,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发问频率和类别。 优化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实现教学目的
课堂讨论是比较灵活而又复杂的教学活动,需要花费教师和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堂出色的讨论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探究精神。高校视频公开课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组织课堂讨论,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师生之间智慧碰撞和思想交流,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论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效果。视频公开课主讲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时,首先要考虑选择合适的论题,通过讨论能够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课堂讨论的论题应难易适度而且具有可辩性和启发性。讨论是为了使专业知识得到更好地运用。太过容易的论题无法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太大的论题无法深入开展达到讨论的效果。论题要能足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是为了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专业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一旦发现论题不合适,就应该快速调整论题。例如,哈佛大学Michael J. Sandel是最善于使用课堂讨论的视频公开课教师。他在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把课堂讨论发挥到了极致,其系列课程《谋杀背后的道德逻辑》围绕“1条生命对5条生命”展开激烈讨论、“为生命标价”一课在评估衡量一美元的生活价值中展开反对功利主义的热烈讨论;“如何衡量快乐”一课组织学生对《哈姆雷特》《辛普森》和《勇敢者的游戏》三个视频剪辑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自由选择”和“我们属于谁?”两堂课则让学生们重点探讨了重新分配税收的论题。毫无疑问,Michael J. Sandel所选择的论题都是至关重要而又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和深入思考的。
视频公开课教师组织课堂讨论, 必须避免耽误时间和偏离主题。所以主讲教师要倾心投入, 适时教学反思,既要掌控好论题的走向又要控制好讨论时间。在讨论中,论题的中心观点不能有偏颇,教师应要求学生发言简明扼要、观点鲜明;讨论时视情况及时拉转话题,给更多学生发言的机会。另外,教师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总结和评价课堂讨论情况, 归纳此次讨论的优缺点,指出讨论中的错误观点,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陈述教师的自我见解,从而让学生对论题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在课堂讨论中,主讲教师要善于随机应变,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课堂讨论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学生围绕论题各抒己见,自由辩论。教师可以首先出示讨论内容、然后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归纳小结后由组内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意见,也可以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提示和指导学生逐步展开讨论,及时调控讨论进程和总结评价。
综合使用非语言行为、增加课堂的吸引力
创设精彩、有吸引力的视频公开课,必须将多种教学行为综合使用,探索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主讲教师的个性特点,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教师的仪表、仪态、眼神、表情、情绪、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行为是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创设独特新颖的教学情境、开展灵活丰富的教学活动、令学生专注学习。讲台好比舞台。视频公开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在场学生和广大网络受众的关注。
饱满的情绪是创造课堂激情的前提。视频公开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整体形象,做到“音吐清响”“精神炯然”和“容色粹然”,尽量用整洁优雅的着装、优美矫健的体态以及自然舒缓的手势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尽量以关怀亲近的眼神、和蔼文雅的表情以及富有情感的语气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视频公开课堂显得轻松活泼。在中国最受欢迎的视频公开课中,湖南大学袁涤非的《现代礼仪》之所以深受广大受众的好评,除了精彩丰富的礼仪知识之外,关键还在于袁教授让学生和受众感受到了真正的礼仪尊重和真善美。她在视频课堂中装扮得体、举止优雅、仪态端庄、嗓音动人、情绪饱满、笑容亲切、气质高贵,言行举止都是令人愉悦、受人欢迎的,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形之所感,言行之所言,如饮甘霖、如沐春风。
宽松的空间是师生深入互动的关键。在视频公开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和思想交流可以通过恰当的“空间距离”来表达。主讲教师如果总是站在讲台中间或坐在电脑前面,就会显得过于呆滞死板,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遥远,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视频公开课教师应该尽量缩短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可以大胆发挥个性化的教学行为,变换讲授姿态,既可以在讲台上自由走动,也可以适时地穿梭在学生中间,甚至可以在教室里盘腿而坐,把相对沉重的课程主题置于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度过, 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切感与亲近感。相对而言,国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堂采用的教学方式非常开放自由,我国高校教师在视频公开课中则比较喜欢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交流。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Walter Lewin教授在其公开课《电与磁》中, 为了介绍钟摆周期与吊挂物体的质量无关,居然把自己当成钟摆,躺在天花板垂下的吊索上。
总之,在视频公开课中,主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广大网络受众面前,掌控好课堂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在场学生的课堂反应和网络受众的评价直接反映视频公开课教學效果的好坏。因此,主讲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势,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新鲜度”和视频课堂的持久活力。
为了提高达到视频公开课的教学目标,主讲教师要善于扮演好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灵活使用各种教学行为,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改变课堂互动方式,通过肢体动作和教学方式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视频公开课程对网络学习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