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定格107岁:老红军王定国的红色传奇

来源 :文萃报·周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hz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因病于2020年6月9日上午11点0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107岁。生于1913年的王定国老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从受尽欺辱的童养媳,成长为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从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成长为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不堪回首话童年
   王定国1913年冬生于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王定国家里,一没田地,二没房子,唯一的栖身之所,是借别人的一面山墙搭起的一间茅棚。15岁时王定国被送到一户姓李的人家当媳妇。嫁人、生儿育女、孝敬公婆,这是绝大多数山里妹子的命运轨迹。然而王定国不同,她幸运地认识了杨克明、张静波等一批中共地下党员。
     那时,川东地下党来到营山秘密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王定国的两个舅舅常常带一些朋友来王定国家开会。舅舅的朋友杨克明是王定国最熟悉的一位。这位以经营布匹生意做掩护的地下党员给王定国讲了不少山那边的新鲜事儿:小孩子上学不要钱、重庆的女娃子不裹脚等等。王定国听了,心里痒痒的,恨不得立即跑出山去看看。
     在杨克明的鼓励下,王定国剪了长发,放开了刚裹不久的双足,迈出了妇女解放的第一步。后来。舅舅和朋友凑了40多块银元,终于结束了王定国和李家的婚姻关系。1933年10月,许世友率领红九军解放營山后,王定国参加了红军。
  唱着战歌去长征
   王定国的长征,是在歌声中走完的。1935年,为迎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合,部队决定扩大宣传队伍,爱唱爱跳的王定国被调到新剧团(后改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文工团)。
   “我记得仓德山是我们翻越的第四座雪山,在此之前,我们已经翻过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雪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我们上山时,还是阳光明媚,爬到半山腰就云涌雾罩,冷气袭人。爬到山顶时,浑身大汗被冷风一吹,腰背冰凉,双手僵直,几乎抓不住木棍,耳朵痛得如同刀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王定国和剧团的战友们仍然努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过草地,王定国永生难忘:“我那时体重最多50斤,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要陷下去了。”
   1936年10月,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大会师。令王定国没有想到的是,艰苦的征途并未结束。10月下旬,红五、九、三十军组成西路军,由陈昌浩、徐向前率领,拟在河西走廊创建根据地,直接打通由新疆至苏联的国际通道。剧团也随部队行动。剧团为连的编制,下辖五个排,王定国任四排长。
   12月5日,剧团奉命慰问从甘肃古浪突围出来的红九军官兵,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与敌人苦战一天后弹尽粮绝,剧团领导大多牺牲,余下30多人全部被俘。
   幸运的是,一贯疯狂屠杀、活埋红军战俘的马步芳这次认为“剧团有用,留着不杀”,强迫红军战士为他们唱歌跳舞,并提出扩大剧团。王定国和战友乘机将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红军女干部掩护进剧团。张琴秋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是我党第一代女党员,曾留学苏联5年,当时任西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是敌人悬赏1000大洋捉拿的红军将领。
   西安事变后,王定国在地下党的营救下回到党的怀抱,随即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参加营救失散战友的工作,共救出2000多名战友。
  勤学习大器晚成
   获救的王定国来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后,遇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谢觉哉。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在卓克基,两个方面军都在为过雪山做准备工作。有一天,王定国和几个战友正在山坡下聊天,一位老同志走过来说:“小同志,请你帮帮忙。要过雪山了,请你帮我把两件单衣合起来装上羊毛,缝成一件羊毛衣。”王定国答应第二天缝好后给他送去。老同志自我介绍说:“我叫谢觉哉,就住在山坡上,是一方面军干部休养连的。”第二天,王定国去送衣服时,谢觉哉接过羊毛衣说:“谢谢你,缝得很好。”告别时还特地嘱咐她们要多准备些辣椒,说可以御寒。
   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的朝夕相处中,王定国和谢觉哉结成了革命伴侣。从此以后,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1971年6月15日,谢老与世长辞。王定国开始清理谢老留下的手稿、日记。
   1978年开始的6年里,王定国先后整理、出版了《谢觉哉传》《谢觉哉日记》《谢觉哉诗集》《谢觉哉文集》等近500万字。
   其实,王定国没有上过一天学。“我和谢老结婚时,还是大字不识的文盲。一天晚上,谢老赶写一篇文章,要我到外屋把《民国日报》《西北日报》等找给他。几份报纸,我竟来回拿了4次都不对。还是谢老自己取回报纸,谢老问我:‘定国,今天怎么啦,连报纸都拿不对?’我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自己不识字。从那时起,谢老就每天挤出时间教我识字、学文化。”
   晚年的王定国是一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她参与发起“中国老年文物学会”,促成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她倡导成立“山海关长城研究会”,组织有关电视台拍摄了许多专题电视片,促进了对长城的宣传、保护;她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顾问,积极投入了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综合《钟山风雨》《世纪风采》)
其他文献
很多家长在孩子放学回家之后,都会说:“先写作业再玩耍”,很少有家长说:“回到家先做家务劳动”,这反映了从家长的教育意识上就不认为家务劳动是学习的一部分,甚至认为做家务耽误了“学习”。   家务劳动不只是扫地拖地、买菜做饭,还是锻炼空间整理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对时间的掌控能力,实际上是學习一种生存能力。   大家通常认为家务劳动就是一种体力劳动,但是事实上,家务劳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哈佛大学社会学研
期刊
高红,1967年出生于江苏泰兴,中国女足运动员。作为中国女足门将,高红随队获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1999年女足世界杯亚军。2013年至2017年,高红出任国家U16(16岁以下)女子足球队主教练。做球员,稳守中国女足球门,随队获得两次世界大赛亚军;做教练,针对女足国少队特点,提升球员认同感和战术理念。这么多年,高红发现,女足仍是她心底最难割舍的部分。   熟悉中国女足的球迷非常了解高红
期刊
6月13日傍晚时分,毗邻高速的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一辆由宁波开往温州的槽罐车突然发生爆炸,引发周边民房及厂房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周彭坚是温岭市消防救援大队万昌中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从6月13日下午5点半到达槽罐车爆炸事故救援现场开始,他和同事们一直坚守在事故救援一線。在上级及市外救援队赶到前,他们已成功救出了8名被困人员。一位在遍地瓦砾中徘徊的村民,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为了寻找失联的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初,勃姆进入柏林一家五金店做事,这家店的薪水很低,所以员工们都很懒,只有勃姆工作非常勤奋,同事们经常嘲笑他“愚蠢”,但勃姆觉得既然在这里工作,就該把工作做好。   一次,有个顾客买了一大批五金工具,勃姆就主动帮忙把货装上汽车,这时下班时间刚好到了,同事们纷纷离店,只有勃姆主动提出跟着那个顾客回去卸货。他们开车去郊区的一个工地,途中,顾客的汽车陷进了一个泥坑里,勃姆就下来推车,等把车
期刊
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年过儿童节,母亲给我六角一分零钱,同时用草稿纸给我装订了一本小账本,对我说:“这些钱都是属于你的,钱存在我这儿,我管钱,你管账。”   就这样,我从小养成了记账的习惯,平时拿到的零花钱,过年拿到的压岁钱,我都记入小账本;买玩具、书籍什么的,就记上一笔支出账,收入来源、支出去向,一目了然。   上初中那年,我看中了一套丛书,但屈指一算,如果买了这套书,我的账面上会出现“赤字”。我对
期刊
去心火 苦味可泻火安神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祝勇:夏季心火旺盛,苦味可入心经,泻火安神,所以中医自古就有“吃苦度夏”之说,夏天可以多吃一些苦的东西,对去暑及控制血糖都有好处,但是要根据自己脾胃功能强弱控制食量。有些虚寒体质的人吃了可能会闹肚子,反而不好,就不要吃。此外,还可以吃些養心安神的食物,如小米、玉米、冬瓜、南瓜等,少吃些膏粱厚味,如大鱼大肉等。  去肝火 用茶饮方   河南中医
期刊
学习、工作、开会、驾驶等时候,困意突然袭来,轻则耽误事情,重则威胁生命。试试利用五感来刺激神经,让自己打起精神,赶走困意。①嗅觉刺激:用香、凉的气味刺激嗅觉,如花露水、清凉油、风油精。②触觉刺激:用冷水洗把脸。③视觉刺激:在室内添置色彩艳丽的饰物或花草。④味覺刺激:喝柠檬汁或苦丁茶。⑤听觉刺激:开车时听些曲调明快的音乐、相声小品。   此外,打哈欠缓解疲劳。打哈欠时,口腔和咽喉部肌肉强烈收缩、胸腔
期刊
2016年10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一则“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励计划”公告:破译出还没有解读过的甲骨文的,单字奖励10万元;对于尚有争议的甲骨文作出新的释义的,单字奖励5万元。   自公告发布至今3年多来,仅有一人成功。这个人就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蒋玉斌。   2018年6月2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首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蒋玉斌凭论文《释甲骨金文的“蠢”
期刊
有祖辈感叹孩子在妈妈面前就不服爷爷奶奶管,但也有妈妈吐槽:只要在老人身边,父母很难管教孩子。   一个星期前,米雪(化名)带孩子去婆婆家串门,老师微信发来作业,说国学听读最好上午完成,然后在家长群打卡。本来每天自觉完成作业的孩子,一看奶奶在旁边,立即说“这是奶奶家,奶奶说了算”,说着就哼哼唧唧要哭。奶奶发言,别成天逼著孩子做作业。   米雪仍然坚持,哪知道孩子戏精上身,没流眼泪却使劲嚎,还一溜烟地
期刊
杨洪头戴一顶橘黄色的安全帽,身着一身浅蓝色的工装,脚穿一双黑色劳保鞋,手里拿着一根自制探杆“听诊器”、一个记录本和一把设备测温枪,对连铸连轧厂的运行设备进行探杆“听诊”、手背感温、测温仪测温。别小看这几个看似普通而平常的动作,却让杨洪成了轧机生产线的“华佗在世”,维护着河钢集团邯钢人眼中的“功勋轧机”安全运行,使其2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大事故。   杨洪谈吐幽默,他将所负责的运行设备比喻为“狼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