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链接是伴随教学内容进入到课堂中的阅读指导材料。在阅读链接中,课外文本、语文故事、文学作品等素材较为常见,合理应用阅读链接,能持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阅读链接,能解决语文教学无目的、无计划等问题。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借助阅读链接凸显语文要素,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链接;语文要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62-02
语文要素是贯穿语文教学活动,能够锻炼学生语言技能的基本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对学习内容进行限制,然后围绕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等要素落实教学工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要素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骨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支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借助开放性更强的阅读链接教学,将语文要素带入课堂中,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抓基本方法,导入阅读链接作品
基本方法是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积累的学习经验,在基本方法的带动下,学生形成了与教学要求相符合的良好语文素质。在基本方法的带动下,学生结合个人能力确定语文学习计划,从而完成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基本方法应包含以下要素:具备参与阅读活动的方法,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具备表达个人观点的方法,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展现个人的语文积累水平,这是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具备积累语文学习经验的方法,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与语文素质的深层训练。注重基本方法的运用,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能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在利用阅读链接强调语文要素、锻炼学生相关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可发起训練活动,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内外作品,从而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能力、思维的发展[1]。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植物繁殖的方法,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初步培养。但对于缺少生活经验、学习能力有待提升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课文的核心要素,存在缺乏学习方法等问题。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导入课外作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科学知识。如经典的儿童读物《小伞兵与小刺猬》,文章将苍耳的种子、蒲公英的种子分别比作小刺猬与小伞兵,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在阅读文本后,学生能借助阅读链接作品完成阅读任务,部分学生采用“过渡法”,将链接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代入课文中,发现两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核心情感极为相似,从而理解了《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内涵。部分学生则利用“对比法”,对比这两篇文本的差别,分析课文的表达手法,解读链接材料的表现手法。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中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更是语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阅读链接,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的阅读文本,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二、练基本能力,借助阅读链接引入课外知识
只有帮助学生形成基本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将重心完全放在教材上,忽视了学生素质在教学互动中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唯一手段,学生的基本技能并不能得到提升。在语文教学中,读、写、说、理解是构成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要素,强调对基本能力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基本能力训练活动中,部分教师仅关注学生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发展,但需注意的是,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在生活中、课堂上同步提升的。强调各个教学环节的互相配合,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其语文素质。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导入语文练习活动,依靠载体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2]。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的教学,文章对桥梁的建筑技巧、结构特点进行了简单阐述。在教学互动环节,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导入课外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利用阅读链接构建语文教学新模式,将课外科普知识带入教学中,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导入纪录片《赵州桥》,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桥上有两个大孔、四个小孔?然后,教师对赵州桥的力学、结构学知识进行讲解,桥上设计两个大孔洞和四个小孔洞的作用是当洪水暴发时,洪水可从孔洞中流出,减轻桥受到的压力,保持桥的稳定,同时还可以节省石料。部分学生提出,赵州桥完全是用石头砌成的,没有桥墩,能稳固地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这展现了我国工匠的高超技艺。大部分教师通常会直接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地位。而在阅读链接的带动下,教师发挥“提问”的作用,并要求学生作答,能让学生在读、说、记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从而形成出色的基本能力。
三、养基本习惯,借助阅读链接导入阅读任务
陈先云先生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中提出了“基本习惯”这一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要配合语文教学活动,更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3]。在语文教学中,识文断字的教学目标应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完成,在中高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习惯,使其形成主动学习、深入学习的良好意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依旧没有摆脱“教师引导教学”的尴尬局面,对小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任务的完成还是基本语文知识的掌握,都依赖于教师的管理、干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教师从语文教学环节抽身,学生将无法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导入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文本,借助不同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基本习惯,改变“学生配合教师”的错误态度[4]。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教学,文章借助花生的故事向学生展示了人生哲理,指引学生要形成低调、踏实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提出语文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的基本习惯。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故事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借助阅读链接中给出的多元文本,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步萌芽,进而形成独特的文化观点。有的学生从《落花生》中包含的哲理入手,选择阅读任务中同样包含智慧的文本材料开展学习;部分学生则针对课文中“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一句表达反对意见,认为桃子这些水果虽然高高悬挂自己的果实,有炫耀之意,但这些水果是既漂亮且美味的。借助阅读链接能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理解课文,学生的互动热情也会被激发。 四、定基本内容,借助阅读链接促进互动
学生的语文品位与学习能力在不断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材料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多元材料的协调互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可尝试借助阅读链接丰富基本内容,在凸显核心要素的同时,构建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使学生实现学习语文、理解语文、表达语文的高级目标,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的教学,文章表现了穷人的美好情感,对同情、怜悯、友善等重要道德素质进行了歌颂。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让学生自主选择导入的阅读文本,丰富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语文知识。《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部分学生会从作者的角度入手,导入列夫·托尔斯泰其他的经典作品,如《战争与和平》《一个地主的早晨》等,感受作家笔下的社会。学生通过阅读能体会《穷人》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相互关怀的美好世界,穷人虽然穷,但心里的爱是极为丰富的。部分学生从作者的情感入手,导入与课文情感相似或相悖的文本,如《我的叔叔于勒》《警察与赞美诗》等。学生的关注点不同,在课堂上导入的文本材料也不同,但多元化教学素材的应用能为学生创造更为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阅读链接的推动下,教师应确定当前文本的基本内容,然后围绕文本开展教学工作,完成学习、互动等任务。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语文要素在为教师指明当前的教学方向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借助阅读链接完成资源导入、教学互动、多元材料分享等任务,能为学生确定新的学习计划,带动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闫松梅.谈语文文本阅读中的多元链接[J].语文天地,2020(24).
[2]余琴.统编教材课外阅读的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教师,2020(Z1).
[3]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小学语文,2019(Z1).
[4]毕艳香.如何用好阅读链接[J].江西教育,2020(21).
【作者简介】
劉婷(1987~),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阅读链接”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链接;语文要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62-02
语文要素是贯穿语文教学活动,能够锻炼学生语言技能的基本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对学习内容进行限制,然后围绕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等要素落实教学工作。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要素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骨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支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借助开放性更强的阅读链接教学,将语文要素带入课堂中,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抓基本方法,导入阅读链接作品
基本方法是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积累的学习经验,在基本方法的带动下,学生形成了与教学要求相符合的良好语文素质。在基本方法的带动下,学生结合个人能力确定语文学习计划,从而完成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基本方法应包含以下要素:具备参与阅读活动的方法,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具备表达个人观点的方法,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展现个人的语文积累水平,这是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具备积累语文学习经验的方法,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与语文素质的深层训练。注重基本方法的运用,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能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在利用阅读链接强调语文要素、锻炼学生相关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可发起训練活动,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内外作品,从而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能力、思维的发展[1]。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学,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植物繁殖的方法,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初步培养。但对于缺少生活经验、学习能力有待提升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课文的核心要素,存在缺乏学习方法等问题。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导入课外作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科学知识。如经典的儿童读物《小伞兵与小刺猬》,文章将苍耳的种子、蒲公英的种子分别比作小刺猬与小伞兵,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在阅读文本后,学生能借助阅读链接作品完成阅读任务,部分学生采用“过渡法”,将链接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代入课文中,发现两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核心情感极为相似,从而理解了《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内涵。部分学生则利用“对比法”,对比这两篇文本的差别,分析课文的表达手法,解读链接材料的表现手法。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中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更是语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阅读链接,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的阅读文本,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二、练基本能力,借助阅读链接引入课外知识
只有帮助学生形成基本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将重心完全放在教材上,忽视了学生素质在教学互动中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唯一手段,学生的基本技能并不能得到提升。在语文教学中,读、写、说、理解是构成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要素,强调对基本能力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基本能力训练活动中,部分教师仅关注学生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发展,但需注意的是,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在生活中、课堂上同步提升的。强调各个教学环节的互相配合,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其语文素质。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导入语文练习活动,依靠载体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2]。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的教学,文章对桥梁的建筑技巧、结构特点进行了简单阐述。在教学互动环节,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导入课外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利用阅读链接构建语文教学新模式,将课外科普知识带入教学中,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导入纪录片《赵州桥》,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桥上有两个大孔、四个小孔?然后,教师对赵州桥的力学、结构学知识进行讲解,桥上设计两个大孔洞和四个小孔洞的作用是当洪水暴发时,洪水可从孔洞中流出,减轻桥受到的压力,保持桥的稳定,同时还可以节省石料。部分学生提出,赵州桥完全是用石头砌成的,没有桥墩,能稳固地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这展现了我国工匠的高超技艺。大部分教师通常会直接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地位。而在阅读链接的带动下,教师发挥“提问”的作用,并要求学生作答,能让学生在读、说、记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从而形成出色的基本能力。
三、养基本习惯,借助阅读链接导入阅读任务
陈先云先生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中提出了“基本习惯”这一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要配合语文教学活动,更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3]。在语文教学中,识文断字的教学目标应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完成,在中高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习惯,使其形成主动学习、深入学习的良好意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依旧没有摆脱“教师引导教学”的尴尬局面,对小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任务的完成还是基本语文知识的掌握,都依赖于教师的管理、干预。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教师从语文教学环节抽身,学生将无法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导入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文本,借助不同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基本习惯,改变“学生配合教师”的错误态度[4]。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教学,文章借助花生的故事向学生展示了人生哲理,指引学生要形成低调、踏实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提出语文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培养学生的基本习惯。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故事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借助阅读链接中给出的多元文本,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步萌芽,进而形成独特的文化观点。有的学生从《落花生》中包含的哲理入手,选择阅读任务中同样包含智慧的文本材料开展学习;部分学生则针对课文中“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一句表达反对意见,认为桃子这些水果虽然高高悬挂自己的果实,有炫耀之意,但这些水果是既漂亮且美味的。借助阅读链接能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理解课文,学生的互动热情也会被激发。 四、定基本内容,借助阅读链接促进互动
学生的语文品位与学习能力在不断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材料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多元材料的协调互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可尝试借助阅读链接丰富基本内容,在凸显核心要素的同时,构建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使学生实现学习语文、理解语文、表达语文的高级目标,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的教学,文章表现了穷人的美好情感,对同情、怜悯、友善等重要道德素质进行了歌颂。教师可借助阅读链接让学生自主选择导入的阅读文本,丰富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新的语文知识。《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部分学生会从作者的角度入手,导入列夫·托尔斯泰其他的经典作品,如《战争与和平》《一个地主的早晨》等,感受作家笔下的社会。学生通过阅读能体会《穷人》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相互关怀的美好世界,穷人虽然穷,但心里的爱是极为丰富的。部分学生从作者的情感入手,导入与课文情感相似或相悖的文本,如《我的叔叔于勒》《警察与赞美诗》等。学生的关注点不同,在课堂上导入的文本材料也不同,但多元化教学素材的应用能为学生创造更为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阅读链接的推动下,教师应确定当前文本的基本内容,然后围绕文本开展教学工作,完成学习、互动等任务。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语文要素在为教师指明当前的教学方向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借助阅读链接完成资源导入、教学互动、多元材料分享等任务,能为学生确定新的学习计划,带动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闫松梅.谈语文文本阅读中的多元链接[J].语文天地,2020(24).
[2]余琴.统编教材课外阅读的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教师,2020(Z1).
[3]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小学语文,2019(Z1).
[4]毕艳香.如何用好阅读链接[J].江西教育,2020(21).
【作者简介】
劉婷(1987~),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阅读链接”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