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能忽略孩子“羞耻心”的培养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di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刚5岁了,最近经常发脾气。小刚妈妈想了想最近的事情,感觉到这与近期不容许小刚再和妈妈一起去沐浴有关。自从小刚上大班以后,妈妈就不好意思带他去女浴室洗澡了;而在这之前,妈妈还一直带小刚去女浴室的。随着小刚的渐渐长大,女浴室洗澡的人们会对小刚妈妈批评、提醒,有的人即使嘴上不说脸上也会流露出嗔怨的表情;小刚妈妈意识到,孩子大了,再这样做就会引起其他人的议论,所以就决定再不带孩子去女浴室了,改由小刚的父亲带孩子去男浴室...这本来是合情在理的事情,可是小刚就为这件事一直不开心、闹情绪。家长无奈,只好带小刚看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告诉小刚妈妈:小刚从小就没有接受到有关“羞耻心”的培养和教育,自然不懂得其中的问题所在了……此时,小刚妈妈要把一直以来的习惯马上改变,孩子会很不适应并且调整不过来,这样就会有情绪,小刚就以发脾气的形式表达出来了。经心理咨询师这么一说,小刚妈妈才意识到问题所在,然而,此时才意识到“羞耻心”的培养和教育,显然是晚了一些……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家长谈起不知该怎样培养、呵护孩子的羞耻心?家长们经常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和怎样把握教育的尺度。我们说儿童的“羞耻心”是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它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表现,这也是影响一个人行为品德好坏的内在因素之一。
  一般孩子到了2岁左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羞涩感,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而且与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方法、孩子的气质特点有密切联系。这个阶段是孩子“羞耻心”的最初表现。这阶段的孩子会表现出:宝宝不愿意在外人面前光屁股、随时大小便等;家长若在这段时间没有考虑到孩子会产生羞涩,不顾孩子的感受和反应,随便暴露孩子的隐私,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产生明显的羞涩感;从孩子健康的身心发育角度来看,家长也应该要让孩子意识到羞涩,难为情,这将为孩子日后的“羞耻心”打下基础。因为没有“羞耻心”的孩子就很难建立健全的自尊心与完整的人格。
  孩子3岁以后,会在生活和游戏中开始意识到自己,他们需要别人承认他、认可他。这时孩子开始懂事了,他们渐渐感觉到,自己如果做了大人不满意的事情就会不受欢迎,他们的愿望就不会满足,孩子会因此感到羞愧,但这种羞愧只有在成人的刺激下才会出现。试想,如果是孩子做了错事,家长没有表示不愉快,相反还迁就孩子的错误,言行表现出无所谓,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感到羞愧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到5岁左右,他们不再需要成人的刺激就可以独立地表现出羞耻心了。到了6-12岁的儿童,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扩展,他们的自尊心愈加明确,羞耻感也越来越强烈。
  下面,从孩子的不同阶段来了解一下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1婴儿期:孩子没有羞愧的心理表现;但是家长也要注意“尊重”孩子,如,不随意不分场合地让宝宝大小便;不要随意触摸孩子的敏感部位;最好给宝宝穿连裆裤;注意私处的遮挡。
  2幼儿期:孩子朦胧的羞涩与愧疚产生;家长要引导孩子体验羞愧、内疚的感觉,告知孩子不可以暴露自己的隐私,那样做是不受大家欢迎的;是难为情的;有时孩子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如随地小便、无意识暴露隐私等举动,家长的态度不可姑息,最好直接、坚定而温柔地告知孩子应该如何去做,而不是横加指责;另外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特点,家长不应该过于语言强化,言语引导的同时配合轻柔的动作行为辅助;家长不要在外人面前随意脱宝宝的裤子;给孩子基本的尊重;不带宝宝进异性浴室;
  3学龄前期:这段时间孩子的生活圈子在不断扩大,他们会随时体验到羞愧与内疚,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愧疚、羞耻心理也在不断发展;家长一定要正确引导,避免语言刺激与嘲笑;如,孩子要去异性洗手间时,孩子是不知羞愧的,家长要明确指出:“这样做应该害羞的”“是不對的”“别人不欢迎的”;如果孩子过于敏感,家长也要及时开导;给予安慰;家长一定要顾及孩子的感受,不要讲一些尖刻的语言,如“你怎么不知羞耻啊?”“你真没羞!”“没有想到你怎么会这个样子呢?”“真是丢人死了!”“你不知道羞,我还要面子呢!”。分析这些语言,不但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在不断探索、学习与体验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变成怎么样的人;如果孩子最初的羞涩感都没有,那么长大后,羞耻心理就比较慢或比较难建立,那么就缺乏健全的自尊心与完整的人格了。家长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切身体验。
  4学龄期儿童: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产生了羞耻心理,家长要适当地保护与爱护;当孩子不知羞耻的时候,家长不要责骂,耐心地讲道理;当孩子做出没有“羞耻感”的事情,要求家长帮助时,家长要拒绝帮助,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要自己做,妈妈不能帮助。
  总之,家长在孩子不同年龄发展阶段都要考虑到孩子的羞耻心理,要意识到这是孩子完整人格、自尊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细心呵护、引导、培养;让孩子从小体验愧疚、羞耻心理;在不该有羞耻时,要告诫孩子“不要怕羞啊!”“没有关系的!”;在该羞耻时,要及时引导、培养孩子体验到这种感受,从而一点一滴建立正确的羞耻心理。
  家长一定不能忽略孩子“羞耻心”的培养。在孩子不同的年龄给与积极的培养和保护。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所以要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分析与引导,并呵护儿童羞耻心的产生与发展,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
其他文献
见到小崔的时候是去年十一假期过后的第二天,是他的爱人小王带着来到咨询室的。  小崔今年39岁,男性,大专学历,结婚10年,育有一子9岁,一女7岁。家住在城市的近郊,家境殷实,妻子小王和他是相亲认识的,目前在一家工厂里上班,他自己经营着一家门市,父母健在,一家人其乐融融。  就是有一点,让小王非常头痛:小崔好打牌,搓麻,尤其是节假日的时候,按理说空闲的时候打打牌也不是啥大事儿,可是他打牌的时候好耍钱
期刊
相信去过KTV的人都听过一首歌曲—《拒绝黄赌毒》。《拒绝黄赌毒》是公安部指定的KTV场所开场公益歌曲,以此来宣传告诫大家拒绝黄、赌、毒。不少人可能觉得赌博的危害性不能跟“色情”和“毒品”相比,其实不然。  赌博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活动,有著广泛的社会基础,大到颇具规模的博彩业和大型赌场,小到过年期间三五亲朋好友凑在一起搓麻、扎金花赌钱,赌博的危害隐秘而深远……  本刊“本期策划”栏目,让我们来一起看
期刊
1曾经,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母双职工退休,楼房独门独院两层。可前不久,小林(化名)迷上了赌博。短短半年,欠下40多万元赌债,每天都遭受债主威胁恐吓。为此,父母分别去刷盘子,做清洁工;家里9个月大的孩子没钱买奶粉吃。现在家里没有电视机,没有冰箱,没有空调,因为值钱的东西都被债主抢了。春节前夕,一个带黑社会性质的债主打电话来,说不还钱的话,就拿炮仗半夜扔进房间。结果其一家一夜都没睡……  赌博,危害
期刊
说起赌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赌博而造成倾家荡产,甚至身陷囹圄的案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到底那小小一副扑克,或是一副麻将,一台老虎机,拥有怎样的魔力,竟可以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泯灭了人性。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从众与模仿。众所周知,赌博大多是群体性的。大到赌场,小到私人牌局,基本都是一群人凑在一起,所谓“聚众赌博”。不少陷入赌博的
期刊
老许是在女儿的责骂和推搡中进入治疗室的,“让看病就看病呗,推我干吗?”老许一边嘟嘟囔囔地小声抗议着,一边不情愿地坐在了椅子上。  原来老许因为赌博,不仅借了高利贷20万元,还要把儿子的房产证抵押出去,儿子和老伴一怒之下,把老许撵了出去。老许无奈投奔女儿家,女儿得知他又赌博,也感觉又气又恨,听邻居说有可能是病,这才带着他前来就诊。  老许是个建筑工人,大部分时间在工地工作,每年过年时带着一年的收入回
期刊
强迫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头脑中反复出现的、不需要的、来自于外界闯入大脑的一些想法、怀疑或冲动,如怕脏,怕说错话等,专业术语为“强迫观念”,或者是为了减轻强迫观念带来的焦虑不安和痛苦,如强烈的对细菌、对血液、脏等出现的恐惧,因而出现的重复行为动作,专业术语称其为“强迫行为”,如一遍一遍地检查门锁、长时间反复洗手等。重复和纠缠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痛苦,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以及
期刊
我觉得一个人凭着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为陌生人解梦,而做梦的人感到解得很好,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梦解得真实、准确,并不意味着能解决了他人的困扰。  十几年前在上海,社会上开过不少“解梦门诊”,也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但过了半年就关门了。为什么?是因为这些门诊没有建立基本的咨訪关系,也没有结合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单单去解一个梦,偶尔听听可能也会感到有点启发,但到最后,可能会失望。  从这个角度来讲,解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手机产生了依赖,一种新型的网络赌博方式也出现了。  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全民夺宝”“一元购”“一元夺宝”这类的夺宝软件较为常见吧?这正是新型网络赌博的一种。只需花费1元钱就有机会赢得轿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丰厚奖品。非常诱人吧?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万一那个幸运儿就是你呢。喂,快醒醒吧,别做梦了!投入小,回报大?天上掉馅儿饼还刚好砸到你了?不不不,这一砸兴许不是馅儿饼,而是
期刊
孩子早上起床,妈妈说“该穿衣服了,伸出你的手;该穿裤子了,伸出你的脚;该穿袜子了,把脚抬高一点。”接下来,妈妈说“该洗脸了,要把毛巾打湿;该刷牙了,要把牙膏挤在牙刷上。”吃早饭的时候,妈妈说“牛奶要倒到杯子里”“勺子要这样拿”“吃好了要把碗放到厨房”。要出门了,妈妈说,“把包背上,还要带一壶水……”而这仅仅是一天的开端,全天候的提示,究竟何时罢休呢?  家长们不由自主地采用“提示”来帮助孩子,似乎
期刊
他,一个瘦瘦高高的男生,就读于八年级。他的父母来电话说,他现在每天作业写到凌晨,有时候甚至到2、3点钟才做完,平均每天睡5、6个小时,上课没有办法专注。这让他们非常着急。  我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好奇,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孩子可以坚持写作业到凌晨而不睡觉,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作业写到这么晚还写不完?  我假设了三种可能,一是作业确实特别多,二是他写作业的速度特别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作业不会做,消磨了很多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