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2001年实验阶段到2012年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从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上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应用性,及学生全面发展的热点问题,注重对学生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学科及个人的发展要求”更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是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具体优点如下:
1教材章节安排合理
八年级《物理》新教材,将九年级与八年级物理顺序进行了较大调整,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采取降低难度,对内容条目进行了适当删减或整合.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由原来的五章改为现在的六章,章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第一章从学生现有经验出发,有的放矢地介绍日常生活学生最常见,最直观、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学,提高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规律与描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章中,原九年课程中“速度”一节中的一个知识点“平均速度”列为节“测量平均速度”,使学生加深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平均速度”等内涵,通过测量平均速度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体会学习过程和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使之顺利的完成任务.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过程的负担,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根据实际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从而有利于教学的实施,例如在“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中删去了“颜料混合”有关内容,降低了难度,删去了要求较高或操作性不强的内容,“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中删去了“想想做做”中“你会用密度知识鉴别一枚奖牌是什么金属做的吗?”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第二章“声现象”中一、二节,整合为一节适当降低难度.将九年级课程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章中删去了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后放在新课程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标题改为“质量与密度”,把原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电流与电路》删去,使电学部分会更完整,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八年级上册增添了两个学生实验(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实验教学,这两个实验是人们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所以,学生在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有丰富的感性认知基础,难免会形成的一些错误认识,会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思维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同时学生应用物理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发展学生对自我以及周围生活的关注,提高对物理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设立了“学到什么”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归纳
这一轮八年上册《物理》新教材,在学完每一章时,设立了“学到了什么”内容,这一栏目的设立是对这一章内容进行了知识的归纳,使学生明确了这一章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点,一目了然,并给学生一个复习指挥棒.
3进一步完善实验,实验设计更科学、合理
此次新课程对原课程部分实验设计上的不科学部分进行改进,使实验设计更合理、科学.例如,原课程八年级上册《物理》演示实验“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图1.1-4真空中的闹钟,把闹钟坐在真空罩底盘上,因为固体传声不管真空罩中怎样抽气总会听到声音,而新教材把真空罩底部放上塑料泡沫,再把闹钟放在上塑料泡沫上面,塑料泡沫可以减弱声音的传播,改进后的演示实验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演示实验“声波传递能量”,原课程用去掉两端盖子的罐头盒,给一端蒙上橡皮膜,并且并且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击橡皮膜.新教材此演示实验改用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前面实验缺点是学生误认为是敲击橡皮膜时,橡皮膜压挤空气,使空气流速加快,空气吹灭烛焰.而改进后的实验更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中的功能,由原课程波形演示实验,演示“演示声音的波形,”图2.2-2声音的波形是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新教材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或计算机,进一步完善借助多媒设备(计算机)演示声音的波形,并播放声音等教学活动,通过物理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整合,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享受,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生产实际、现实社会的联系,扩大了知识面
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的突出优点之一,学完每一节的知识点之后,增添了利用知识点解释贴近学生生活、生产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景素材实例.例如,学习“液化”时列举了烧水做饭时侯,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学习“升华和凝华”时,列举“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可以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来吸热温”;学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列举“城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作为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光滑的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炫目的光干扰人们正常的生活,造成光污染,”等.通过示例分析,拉近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距离,体现物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的能力,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物理原理的兴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5对部分知识点进行修改、补充,使知识更完善更系统
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的部分知识内容在原课程的基础上,对简洁叙述不够全面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使知识内容更全面,更系统,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例如学习“速度”时增添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学习“光的折射”时对光的折射的光路图中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用i和γ明确标出了,并补充了实验现象及其特点中的后部分内容“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使知识更完善更系统.学习“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原课程图2.4-4池水变浅了,看水中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的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些,看水中的鱼改为新课程图4.4-3池水变“浅”了,看水中树立的板上的符号.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 6增加了与物理内容紧密相连相符学生认知水平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最新科技成果图片
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把科学发展观引入课程,呈现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文字叙述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图片是呈现科学情境的重要形式,新课程充分发挥图片形象,直观易懂,信息量大又有趣的特点,能帮助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特点,增加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产实际和最新科技成果,通过图片使学生除了学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外,还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例如,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时,九年级课程“图12.2-3自行车运动员做变速运动”改为八年级新课程“图1.3-4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的列车有时可以认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彩图“动车”;学习“平面镜的应用”,图4.3-4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学习“控制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方法由原课程的“图1.4-4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改为“图2.4-3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等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习“平面镜的应用”时,“图4.3-5塔式太阳能电站”;又如学习“质量”时,图 6.5-4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食品,质量不变等这些都与最新科研成果紧密相联.
7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以及与科技发展的联系
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注重将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引入物理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以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获得对自然界更加本质的认识,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例如,学习“运动的描述”一节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题,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此题是物理学科与语文的相互联系的综合题.又如学习“声音与信息”一节时“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时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叫做回声定位.科学家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声纳.”这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的联系.又如学习“看不见的光”时,“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角标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可在紫外线下识别,这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这是物理学与化学的联系.又如学习“平面镜成像”时新课程补充了“利用数学课中有关对称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是物理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又如学习“密度与社会生活”时,“科学·技术·社会”中的“材料与社会发展”通过了解纳米材料、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等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8重视实验科学教学,科学探究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发展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物理实验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产生物理问题,得出物理现象及规律原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再一次将科学探究纳入《课程内容》,“旨在将学生的中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的科学精神.”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共安排四个实验要求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别是“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这些实验不仅探究实验的过程,而且还要掌握探究的结果.对于两个光学实验以及演示实验,“图2.2-1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新课程分别在正文和“学到什么”中增添了探究实验的结论.避免了学生通过实验归纳出实验结论不准确的现象,老师给出的实验结论由于各类参考书所给的结论又不严谨,使学生学习知识点不够准确,这样学生可以把所得的实验结论与正确的对比,找出错误原因.
9“动手动脑学物理”中习题设计注重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及工农业生产联系,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习题删去了难题、偏题,增添了更贴近生活生产实际、科技发展紧密相连的习题.通过练习学生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能够解答的一些简单的习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此激发学生愉悦心情,触发学生情感和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拉近了物理学与学生生活,生产实际的距离,例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习题“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有些习题新课程中运用了原课程的内容,但问题的生成形式变了,问题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更容易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决.例如九年级课程学习“机械运动”一节时,“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题,“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这是为什么?”改为八年级上册《物理》的新课程“机械运动”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题内容与上述一样,问题形式是“谈谈你的看法”这种问法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和学生会有不同看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添了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的实验习题.例如学习“凝华和升华”时,“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题4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请你动手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并思考形成霜的条件.如图3.4-5,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总之,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还有许多优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使之更好的发挥新课程的功能.
1教材章节安排合理
八年级《物理》新教材,将九年级与八年级物理顺序进行了较大调整,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采取降低难度,对内容条目进行了适当删减或整合.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由原来的五章改为现在的六章,章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第一章从学生现有经验出发,有的放矢地介绍日常生活学生最常见,最直观、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开始,“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学,提高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规律与描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章中,原九年课程中“速度”一节中的一个知识点“平均速度”列为节“测量平均速度”,使学生加深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平均速度”等内涵,通过测量平均速度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体会学习过程和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使之顺利的完成任务.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过程的负担,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根据实际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从而有利于教学的实施,例如在“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中删去了“颜料混合”有关内容,降低了难度,删去了要求较高或操作性不强的内容,“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中删去了“想想做做”中“你会用密度知识鉴别一枚奖牌是什么金属做的吗?”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第二章“声现象”中一、二节,整合为一节适当降低难度.将九年级课程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章中删去了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后放在新课程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标题改为“质量与密度”,把原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电流与电路》删去,使电学部分会更完整,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八年级上册增添了两个学生实验(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实验教学,这两个实验是人们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却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矛盾重重.所以,学生在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有丰富的感性认知基础,难免会形成的一些错误认识,会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思维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同时学生应用物理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发展学生对自我以及周围生活的关注,提高对物理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设立了“学到什么”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归纳
这一轮八年上册《物理》新教材,在学完每一章时,设立了“学到了什么”内容,这一栏目的设立是对这一章内容进行了知识的归纳,使学生明确了这一章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点,一目了然,并给学生一个复习指挥棒.
3进一步完善实验,实验设计更科学、合理
此次新课程对原课程部分实验设计上的不科学部分进行改进,使实验设计更合理、科学.例如,原课程八年级上册《物理》演示实验“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图1.1-4真空中的闹钟,把闹钟坐在真空罩底盘上,因为固体传声不管真空罩中怎样抽气总会听到声音,而新教材把真空罩底部放上塑料泡沫,再把闹钟放在上塑料泡沫上面,塑料泡沫可以减弱声音的传播,改进后的演示实验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演示实验“声波传递能量”,原课程用去掉两端盖子的罐头盒,给一端蒙上橡皮膜,并且并且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击橡皮膜.新教材此演示实验改用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前面实验缺点是学生误认为是敲击橡皮膜时,橡皮膜压挤空气,使空气流速加快,空气吹灭烛焰.而改进后的实验更能说明声波传递能量.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中的功能,由原课程波形演示实验,演示“演示声音的波形,”图2.2-2声音的波形是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新教材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或计算机,进一步完善借助多媒设备(计算机)演示声音的波形,并播放声音等教学活动,通过物理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整合,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享受,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生产实际、现实社会的联系,扩大了知识面
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的突出优点之一,学完每一节的知识点之后,增添了利用知识点解释贴近学生生活、生产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景素材实例.例如,学习“液化”时列举了烧水做饭时侯,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学习“升华和凝华”时,列举“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可以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来吸热温”;学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列举“城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作为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光滑的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炫目的光干扰人们正常的生活,造成光污染,”等.通过示例分析,拉近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距离,体现物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的能力,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物理原理的兴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5对部分知识点进行修改、补充,使知识更完善更系统
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的部分知识内容在原课程的基础上,对简洁叙述不够全面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使知识内容更全面,更系统,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例如学习“速度”时增添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学习“光的折射”时对光的折射的光路图中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用i和γ明确标出了,并补充了实验现象及其特点中的后部分内容“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使知识更完善更系统.学习“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原课程图2.4-4池水变浅了,看水中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的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些,看水中的鱼改为新课程图4.4-3池水变“浅”了,看水中树立的板上的符号.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 6增加了与物理内容紧密相连相符学生认知水平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最新科技成果图片
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把科学发展观引入课程,呈现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文字叙述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图片是呈现科学情境的重要形式,新课程充分发挥图片形象,直观易懂,信息量大又有趣的特点,能帮助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特点,增加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产实际和最新科技成果,通过图片使学生除了学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外,还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例如,学习“匀速直线运动”时,九年级课程“图12.2-3自行车运动员做变速运动”改为八年级新课程“图1.3-4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的列车有时可以认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彩图“动车”;学习“平面镜的应用”,图4.3-4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学习“控制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方法由原课程的“图1.4-4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改为“图2.4-3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等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习“平面镜的应用”时,“图4.3-5塔式太阳能电站”;又如学习“质量”时,图 6.5-4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食品,质量不变等这些都与最新科研成果紧密相联.
7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以及与科技发展的联系
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注重将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引入物理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交融,以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获得对自然界更加本质的认识,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例如,学习“运动的描述”一节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题,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此题是物理学科与语文的相互联系的综合题.又如学习“声音与信息”一节时“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时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叫做回声定位.科学家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声纳.”这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的联系.又如学习“看不见的光”时,“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角标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可在紫外线下识别,这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这是物理学与化学的联系.又如学习“平面镜成像”时新课程补充了“利用数学课中有关对称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是物理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又如学习“密度与社会生活”时,“科学·技术·社会”中的“材料与社会发展”通过了解纳米材料、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等新材料在现代科技、工农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8重视实验科学教学,科学探究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发展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物理实验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产生物理问题,得出物理现象及规律原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再一次将科学探究纳入《课程内容》,“旨在将学生的中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的科学精神.”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共安排四个实验要求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别是“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这些实验不仅探究实验的过程,而且还要掌握探究的结果.对于两个光学实验以及演示实验,“图2.2-1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新课程分别在正文和“学到什么”中增添了探究实验的结论.避免了学生通过实验归纳出实验结论不准确的现象,老师给出的实验结论由于各类参考书所给的结论又不严谨,使学生学习知识点不够准确,这样学生可以把所得的实验结论与正确的对比,找出错误原因.
9“动手动脑学物理”中习题设计注重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及工农业生产联系,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习题删去了难题、偏题,增添了更贴近生活生产实际、科技发展紧密相连的习题.通过练习学生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能够解答的一些简单的习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此激发学生愉悦心情,触发学生情感和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拉近了物理学与学生生活,生产实际的距离,例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习题“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有些习题新课程中运用了原课程的内容,但问题的生成形式变了,问题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更容易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决.例如九年级课程学习“机械运动”一节时,“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题,“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这是为什么?”改为八年级上册《物理》的新课程“机械运动”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题内容与上述一样,问题形式是“谈谈你的看法”这种问法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和学生会有不同看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添了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的实验习题.例如学习“凝华和升华”时,“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题4美丽的树挂、霜都是怎样形成的?请你动手做一做下面的实验,并思考形成霜的条件.如图3.4-5,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
总之,八年级上册《物理》新课程还有许多优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使之更好的发挥新课程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