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成就非凡人力资源管理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z741335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就非凡人力资源管理有三个关键点:战略导向、全员参与和建立系统平台。
  “战略导向”是关键点
  所谓战略导向,就是指凡事主动作为,而且工作到位。任何一个部门、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必须为总体目标服务,而不是各自为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先后经历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管理四个发展阶段。传统的模块化思维很容易将HR工作思维固化到某个工作点或线条上,很难培养战略高度和大局观,而且很容易形成“本位主义”思想和作风,不利于内部协作和横向岗位轮换。另外,我们知道从专员、主管、经理、总监、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几个HR职业发展通路来看,HR要想从低阶职位晋升到高阶职位,不仅思维上要从一个点(或一个模块)提升到一个面(或一个系统)上来,还要从“专才”提升到“通才”层面上来,更要从“做事”提升到“管理”的层面上来,HR的纵向发展也要求HR必须从传统模块化思维上升到系统化战略思维。
  比如,企业2017年要完成5个亿,那么无论什么部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部,大家都得回答清楚我要做什么、做出什么结果,才能对5个亿的实现有帮助。如果所做的事情对总体目标的实现没有贡献,你做这件事情有何意义?一个部门也好,一个人也罢,如果只会埋头拉车,但不会在适当的时候抬头看路,明辨方向要往哪里走,走错了路,企业要花多少成本为你的错误行动买单?
  所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有作为一定要首先保证将事情做正确。不能蛮干,瞎干,一定要智慧的、有策略地干,围绕大局去干。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为战略服务的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要驱动战略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特别是人力资源总监或人力资源经理,一定要围绕“三个务必”做足功课。
  务必要明确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战略。你所处的企业是在什么行业?这个行业有什么特点?这个行业的典范是谁?为什么会成为典范?这个行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只有洞察行业,才有足够的高度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同时,必须洞察企业的发展战略,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让所做的事情做好,进而产生价值。
  务必要了解企业各个版块的业务。比如研发、供应、生产、营销等业务版块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需求?如何做才能帮助各业务版块更好的实现价值?
  务必要找到战略与专业运作之间的逻辑关联,并衔接好两者的关系。比如说开展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专业活动,但培训和企业战略之间两者是如何关联的,这要清楚。要保证这项专业活动对驱动战略的实现是正相关的,即培训做得越好越到位,对企业战略实现的带动作用越大。
  “全员参与”是基本点
  一谈到人力资源管理,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是领导强调要做的事情。殊不知,人力资源管理如果走不出人力资源管理部,让它变成全员参与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可能在企业成功。


  如果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意识和行动,没有贯穿到管理的日常工作当中来,我们的很多管理干部并不一定能带好团队。不懂人力资源管理的干部,他擅长的是单干。如果我们的思维、方法不改变,还是按单干的做法去领导团队,会带来两个直接的危害。
  第一个危害是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因为你没办法带团队,所以部门的整体绩效做不到超越别人的期望。不要说超越别人的期望,甚至连基本的任务可能都没有能力去完成。为什么?因为你所带领的团队形不成合力,最终它不能够转化成战斗力。任务仅靠一个部门负责人或少数几个自主能力比较强的核心骨干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所以,一个管理干部,你真正要强,真正要好,真正要有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要能够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去带好团队,只有这样,管理才能够成功。
  第二个危害是影响单位的发展。企业界有个著名的八二定律,即:80%的责任由20%的人在承担。这20%的人是谁,就是我们各层级的管理干部,包括少数几个核心骨干。部门里人很多,但没有几个人的工作到位,导致我们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企业也好,事业单位也罢,靠少数几个人,是干不出光辉前景的。
  现在中国企业都在强调“执行力”,但我的观点不一样,我认为执行力不需要也不应该强调,你来到这个岗位要做什么,这是每个职场中人首先要想清楚,而且要百分百做到位的。否则,这个位置为什么是你的,你又为什么可以拿这个工资和奖金?很多人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当前需要强调的是“思考力”,当下很多岗位的员工、管理干部缺乏思考力!来到这个部门或岗位,若领导不交办做什么事,很多人不知道要做什么,做出什么结果,如何做;碰到问题,若领导不出面指点迷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像惠普、IBM这些跨国公司,他们的管理者对下属是这样一个要求——“你来到我这边,你就该告诉我,你该怎么办。如果你告诉不了我,还要我告诉你怎么办,那我还要你干什么?”
  如果一个企业只有几个大脑在思考,这个企业的发展还有戏吗?企业或单位至少应该让80%的人都能主动作为,主动思考。当一个大脑思考或少数几个大脑思考变成人人都思考的时候,企业的发展才不会变成一句空话。所以,如果我们的管理者,他不知道背后的这些东西,不知道我到了管理干部这个位置首先应该去带好团队,去承担好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这些事情的基本责任,那是无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的。
  现实中,很多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这些东西,你领导们去干吧,跟我有什么关系。因为大家的不参与,甚至抵触,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落不了地。如果要让大家都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我的责任,首先要理清工作到底为谁干。很多人没搞明白工作到底为谁干,如果搞明白了,那些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踢皮球等诸如此类的组织乱象不会像现在那么严重。这些光靠制度是解决不了的,只有靠人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而人的这种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源自于人的思维,这个思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对工作怎么看,如果认为工作是为别人干,是为你领导干的,一定会出现领导交代一件我干一件,如果领导不交代我不干的现象。但是,将思维调频到工作就是为自己干,那么,领导不交代,我也要想尽办法地找工作机会,也要想尽办法地把工作做好。   一定要让员工明白,我们每投入去做任何一件事情,对大家的回报都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利益的回报,一个是未来发展机会。未来机会要靠什么去获取?要靠你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就从你每一件事情干好之后累积而来。如果,我们没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主动作为的习惯,也就是说,背后若没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没有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技能去对接工作,就不可能有职业化的工作行为,如此,工作就不会有好结果。若干不好工作,工作本身对你的回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我们很多人最终也成功不了。
  人力资源管理强,企业或单位的内部运营才能顺畅;人力资源管理要强,仅靠人力资源部门是做不好的,只有让人力资源管理走出人力资源部门,让人人都承担起人力资源管理责任的时候,才能做好做强人力资源管理。
  “系统平台”是立足点
  人力资源管理若割裂运作,比如培训仅关心培训的事,考核仅关心考核的事,工资设计仅关心工资设计的事,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能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提高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从而提高员工贡献度,即绩效,帮助管理者通过有效组织管理降低成本和加速增长来创造价值链利润。人力资源综合管理解决方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信息(包括:组织规划、招聘管理、人事在职离职档案、员工履历、劳动合同、奖惩管理、办公用品、医院保险、调动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考勤管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宿舍管理、员工自助、领导审批等)统一管理起来。
  人力资源管理要成功,一要有系统设计,二要有平台思维。什么叫系统设计?比如绩效考核,它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驱动关键任务的实现;一个目的是帮助人的成长。既然考核要能驱动关键任务的实现,那必然的,首先一定要梳理清楚年度关键任务;而要帮助人的成长,它和培训体系,员工职业发展体系又息息相关。所以,绩效考核不超越考核制度本身,同步去连结相关联体系,通常是很难搞好的。再比如说研发部门要招聘员工,假设仅从招聘角度而言,研发部门一提出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全力以赴就为其将人员招聘到位。但事实呢?研发部门的职责不清,人招来了不知怎么用,也没有到位的考核机制,导致人浮于事。事实上是因为研发部门用人不善导致效率不高,误认为是人手不够。如果人力资源部门按研发部门的思维去走,人势必越招越多,单位的闲人也会越来越多的。只有具备系统思维,跳出招聘的框架,从工作设计、人员管理等方面同步系统去考虑研发部门的用人需求,人力资源部门才能真正将工作做到位,进而帮助到部门及企业的成功。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使命是搭平台、建舞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人共舞。若企业、单位或部门的人很多,但只有几个人在跳舞,其他的都是观众,甚至是裁判,在旁边指点谁跳得好,谁跳得不好,那我只能告诉大家,这个平台没有搭好。好平台是什么?人人都愿意主动作为,自主管理,这要机制和文化去匹配。
  小时候,我在老家经常随大人去看木偶剧,台上,乐队在卖力,提偶人在卖力,木偶本身也惟妙惟肖。台下观众在如痴如醉欣赏一台好看的木偶剧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搭台人才厉害呀,若没有这个舞台,台上这些人的成功从哪里去体现呢?人力资源管理者我想就是这个搭台的人。台建好了,让大家在台上尽情共舞,实现人生理想,驱动企业发展,这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重度垂直指的是在垂直行业、人群、需求等方向的商业价值探索全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界定、挖掘、试错、扩展等全商业探索的各个环节。不同于简单的垂直商业,重度垂直更具有深度挖掘与过程控制的特质。  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组织选择重度垂直战略?这源于它以下几个竞争优势:1.规避后发劣势。重垂战略的实施,证明创新者已经避开了泛义竞争市场,能够规避很多前者遭遇过的创新陷阱;2
期刊
无论是寻求转型之路的成熟公司,还是创业型企业,不仅须关注客户体验,还须将客户体验融入公司的战略制定、产品设计与服务流程中,以不断改进与完善产品。公司越来越倾向于为产品和服务进行整体体验设计。一个新的商业世界似乎很快就要到来,以擅长超前而敏捷思维的全球各大战略咨询机构已经开始了收购设计公司的行动,如麦肯锡收购了美国著名工业设计公司Lunar,德勤收购了Doblin,埃森哲收购了Fjord。这些设计公
期刊
很多成长型公司的管理者在计划管理上通常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公司的效率下降。公司的管理效率是从计划开始的,如果计划没有管理好,你会发现很多管理者会忙于奔命、忙于救火,混乱都是从没有计划开始,有句话这样讲,没有计划就等着计划失败。  计划管理的四大黑洞  成长型公司的管理者、高管,需要特别注重公司计划管理,计划管理通常有四个方面的黑洞,这些是影响你公司组织效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第一
期刊
从我近几年经手看过的一份份商业计划书,打过交道的转型者及创业者的一番番交流,到整体商业舆论环境的鼓噪,不可否认,“重度垂直”正在成为商业形态的一种主流。  不过,正如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痛点”等一个个披上了新外衣、换了新玩法的热词一样,“重度垂直”也并非现在突然冒出来的词,而是在千百年的商业社会中早就存在的。它固然有其优势与劣势,美好与不足。  在这里,我并不想为重度垂直唱赞歌,而是要聊聊重
期刊
营销专家Byron Sharp教授检视了多个国家不同消费品品牌的实际表现数据,再结合多年营销领域学术研究得出了一个非常简单,但又非常有说服力的结论。  任何消费品品牌的增长,都可以归结于两点:心智的显著性(Mental Availability)和购买的便利性(Physical Availability)。  心智的显著性,是指一个品牌在人脑海中可以被主动回想起的能力,一个准确的表达叫salien
期刊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似乎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点。因此,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试图建设一个所谓先进的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但是,在这股热潮的背后,还存在一些基本问题没有明确答案,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的层面,都没有人能给出科学的解释。第一,如何理解和解释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一个
期刊
长久以来,创新对领导者而言,都是重中之重,但往往也让人挫败感爆表。根据麦肯锡的最新调查,世界上84%的高管表示,创新对他们的成长战略极其重要,但惊人的是,94%的人不满意其组织的创新表现。多数人都会同意,大部分创新项目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理论上,这不科学。公司从未像今天这样了解客户。拜大数据革命所赐,现在公司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收集到各种各样海量的顾客信息,并进行复杂分析。很多公司都建立起了系统
期刊
市场研究公司央视市场研究(CTR)在其主办的2016“洞察中国”高峰论坛发布了最新的中国消费市场、广告营销以及中国媒体发展趋势。CTR报告显示,中国消费品市场在2016年上半年继续温和增长,进口产品渗透率已达93%,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品牌的竞技场;全媒体广告市场呈现跌宕起伏态势,2016年上半年中国整体广告市场同比增长0.1%,传统广告市场同比下降6.2%,而电梯视频、影院视频等生活圈媒体广告成为
期刊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不可能再呈现爆发式增长了,而在互联网存量用户中,高中频商业应用几乎都已经被开发殆尽,创新者寻找蓝海商业空间的难度越来越大。创新路径已经走到尽头了吗?显然不是。但如何在有限用户群体中找到商业创新机会?这才是所有人关心的话题。  一、定位有限用户群体  在“传统”互联网观念中,用户泛指使用网站服务的访问者,而不包含该访问者的年龄、性别、地域、受教育程度等信息。在此概念中,我们可以了
期刊
过去30年来,伴随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一批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其中翘楚者甚至进入世界商业舞台中心。我们结合中国领先企业的实践洞察,发现了中国企业转型求变过程中的三大痛点,并找到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痛点一:难以实现收权与放权之间的妥善平衡  多数中国企业习惯中央集权制度,面对组织扩张和业务多元化,无法寻求收与放之间的妥善平衡。我们通过研究集团管控模式,依照总部规模,以及集团对下属业务板块事务参与的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