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村镇)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

来源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14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加速,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也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村镇传统文化受到极大冲击,一些传统文化也随之消亡。发展以人为本、注重文化内涵的新型城镇化,必须转变传统城镇化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关键词〕 城镇化;传统文化;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5-0022-04
  近几年,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传统文化逐步受到重视和保护。在城镇化进程中有效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将更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一、堂邑镇传统文化概况
  东昌府区堂邑镇坐落在鲁西平原之上,聊城市中心城区向西17公里处,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镇,历史记载堂邑县建于隋朝年间,1068年搬迁到现在的堂邑,建国后撤县设区,1984年改为堂邑镇,拥有和周边的地区相同的传统农耕文化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还有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省政府命名的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堂邑文庙是鲁西北地区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也是堂邑的标志性建筑。文庙始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里面珍藏着众多历史碑文和状元卷翻印版等文物,对于历史学习和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堂邑镇还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如为纪念博学多才、勤政爱民的清朝阁老穆孔晖而建的穆孔辉阁老墓、许家祠堂等,对于我们了解鲁西民俗风情有一定意义。
  木版年画和葫芦雕刻工艺是堂邑镇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两者同时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堂邑镇也成为了全国难得的“双国宝乡镇”。堂邑镇木版年画闻名全国,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堂邑镇的葫芦雕刻起于宋代,兴盛于明清。2006年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同时,一批葫芦雕刻技术大师被批准为省级或市级传统文化传承人。
  除了以上保存完好的各种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遗产外,唐代点将台、元代“四知堂”、明朝“碱蒿地”、清代“珍宝井”等,使得堂邑镇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
  二、堂邑镇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经验与困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和地区凝聚力的核心,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地方的独特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灵魂。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更好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是各地共同愿望和面临的难题。
  (一)堂邑镇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堂邑镇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城区建设面积和规模也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减,截至当前堂邑镇城镇人口已经占全镇40%多。堂邑镇在规划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重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以文建镇,尽力利用堂邑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努力打造历史文化强镇和旅游型城镇。
  1.政府先行,将传统文化纳入城镇化规划。堂邑镇立足以人为本,从长远考虑设定阶梯式递进的城镇化目标,立足以人为本,认真规划堂邑镇城镇化前景。按照堂邑镇规划,到2020年堂邑镇城镇化水平为48.9%,到2030年达到60%。为此,堂邑镇从长远考虑,对城中村改造,城镇社区、街道和商铺,以及街道绿化等进行统一规划,尽量保护镇区古桥。同时,加强对辖区村庄社区的规划和管理,以期同步完善和保护各种的古老设施。
  2.多措并举,加大传统文化开发保护。首先大力加强对著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按照“修旧如旧,原址复原”的原则先后投资320多万元重修文庙,在尊重原貌、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对其人文内涵进行丰富和发展。重修许家祠堂,整修孔繁森陈列馆,对古城墙进行抢救和保护;其次,积极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申报木版年画和葫芦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承人,加大对相关文化传人的保护和培养,举办葫芦文化节,建设葫芦博物馆和工艺展销中心,注册“堂邑葫芦”商标,为葫芦艺术推广宣传广开门路,大力推进葫芦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3.加强宣传,提升群众的文化自觉。堂邑镇依托自身的文化资源,把弘扬楷模精神、传承历史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使广大群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堂邑的历史,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组织中小学生到文庙举行开笔礼、成人礼等活动,提升他们对齐鲁文化的认同感。定期组织机关干部、群众到孔繁森故居和孔繁森同志陈列馆进行义务劳动,组织预备党员到孔繁森塑像前宣读入党誓词等等。堂邑镇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大大提高了当地百姓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特别是对文庙的自豪感有很大提升,因此当地百姓也自觉保护各种物质文化遗产。
  4.集聚资源,努力打造旅游小城镇。堂邑镇把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古迹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并把这些传统旅游项目与当前实行的农村采摘相结合,积极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堂邑是市区两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市级文化产业示范镇。被评为省级旅游强镇;2012年堂邑镇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品牌十佳特色乡镇。堂邑镇还在规划将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中的传统器械、农具等与葫芦工艺展销联合,建设独具特色的传统农具展览等等。
  (二)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面临的困境
  尽管堂邑镇近年来在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也遇到诸多困难。
  1.思想多元,城镇化冲击文化资源。当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年轻一代越来越憧憬都市生活,追求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活方式,不愿意呆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随之出现的是一些民间手工艺术由于后继无人也逐步消失。这种城镇化背景下思想意识的变化使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愈加困难。
  2.资源分散,开发利用的难度大。虽然堂邑镇有各种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这些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分散,自身规模又较小,很难形成比较大的影响力,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保护难度大、资金需求高,加上堂邑远离聊城市区,交通不太便利,更限制了传统文化项目的发展和利用。   3.技艺复杂,长久传承面临困境。在堂邑,包括木版年画和葫芦工艺在内的民间技术面临传承困境。从木版年画来看,由于雕版需要精工细雕,学习困难,制作作品历时长,回报相对不算丰厚,所以版画雕刻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葫芦雕刻方面,近些年发展速度快,现代机械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销售也为生产者带来比较快速的收益,所以大部分年轻的葫芦加工人员和商家注重量的增加,对于葫芦技术含量重视不够,因此,生产产品较快的烙画技术传播较大,难度较大的雕刻技术使用越来越少,尤其是针雕正逐步消亡。
  4.人才困乏,创新发展有待推进。不管是木版年画还是葫芦雕刻,工艺大师出现年龄老化现象,小农意识强烈,小富即安,满于现状,不求产品更新。社会上也缺乏对于这些技艺的研究创新人员,研究机构和个人都不愿在这些传统项目上投入资金和精力,因此产品研发、图案的与时俱进、技术更新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很难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工艺品。
  5.社会开放,文化消费跟风问题严重。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逐步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堂邑镇为满足百姓精神需求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做出很大投资,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等,但是群众的追求大致相同,以广场舞为代表的大众休闲文化传播广泛,对于真正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却少有人问津,堂邑的一些传统文化形式如民间唢呐、杂技、地方戏曲等已经逐渐消亡。
  三、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措施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记忆和思想灵魂,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体现,也是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石,所以必须凝聚各方力量、完善多种体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增强国家和地区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
  (一)各级政府强化职责,各司其职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的职责不可忽略,各级政府都应该定位自身在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职责。
  从国家和地方来说,首先要摸清家底,组织各地政府查清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其他传统文化的底数、现状、以及传承前景等,使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标可传,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国家要完善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传统文化保护有法可依,同时让破坏传统文化的行为得到法律的惩治。第三,提升传统文化保护在干部考核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市县级政府来说,要重视传统文化,努力保护传统文化。协调好上下级关系,市县级政府积极扶持村镇文化建设,对于村镇好文化项目予以大力指导、扶持,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禁止对于基层的文化好项目过度查收,甚至看到好项目就搬迁到市县城市,导致传统文化脱离本土,从而失去生命力。
  村镇要保护好地方传统文化,在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有整体意识和长远性,避免大拆大建。应坚持把传统文化融入城镇建设的设计与规划中,为传统文化预留出发展的空间,建立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型城镇。深挖文化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丰富群众生活,造福人民群众。首先加强宣传,提高百姓的认识,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其次,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参与传统文化建设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第三,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提供便利的交通方式和完善的服务行业,提高百姓素质,提升村镇文化涵养。
  (二)积极鼓励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虽然政府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职责是必须的,但是只靠政府来保护和利用还是绝对不够的,必须积极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1.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媒体是一个社会的舆论喉舌,引领公众的文化意识。在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方面,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传统文化进行报道,形成社会的舆论力量,引起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重视,提升百姓的文化传承意识。尤其是地方媒体,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就地方的传统文化进行专题介绍,创办相关节目,深入挖掘和发展地方文化的独特性,提升百姓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甚至对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2.发挥教育系统的教育功能。中小学积极发挥教育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从小抓起,培养注重传统文化新公民。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特色,利用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入传统文化,参观学习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接触、了解本地的特色文化,提升他们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为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打好基础。
  3.寻求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传统文化需要不断的挖掘内涵,创新管理利用方式。因此要积极吸引相关专家学者的和地方文化精通者的帮助。通过专业人员深入研究,对于一些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完善,对其内涵进行挖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记载、优化和推广、创新,提升民间技艺的文化价值和生命力。
  4.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合作。各种社会团体,包括各种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团体都要参与其中。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宣传和保护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等工作,对于政府不便插手或者不能管理的事情交给社会公益性组织负责,政府可以适当给予优惠和帮助。鼓励有志于发展传统文化项目的各种经济体参与到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形成一些知名的品牌性文化产业,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做大做强。当然,在其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与监督检查,防止对传统文化的过度甚至毁灭性的开发,也防止对一些民间技艺传承人价值的过度克扣和挤压,提升传统文化自身价值。
  (三)加大创新力度,寻求传统文化出路
  1.创新诠释和保存传统文化的方式。传统文化特别是一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历史较长等原因,远离百姓生活,往往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神秘难懂、难以接近的感觉。比如一座文庙,百姓往往只是把它看做是与孔子有关的一个建筑,如果能结合历史故事,进行阐释,则更能激发百姓的兴趣,从而提升对它的认识,增强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的意愿;开办各种展览馆、博物馆、体验馆等加强对民间技艺的保护和利用。如对于民间的编制、织布、纺织等工具通过博物馆进行保护和展览,而一些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如耕种技术、投沙包游戏、甚至一些难度较大的雕刻技术等设立体验馆,增强其趣味性和吸引力。   2.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记录发展传统文化。利用影像设备保存传统民间技艺的制作过程,以便永久保存,或者结合这些民间技艺的需求开发相关的机械设备,增加民间技术的生产力和传播力;利用现代 IT 技术,采用先进的数字媒体设计软件,提升传统设计水平,创新发展创意理念,实现文化内涵的升级;利用现代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发展文化产业。
  3.加强各地传统文化资源的联袂发展。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纵向、横向的联合互动,积极寻找与自身同根同源甚至历史渊源相同的周边传统文化进行联动,共同保护和开发利用,尽力打造传统文化群落,形成传统文化链条,有利于传统文化旅游集约化、便利化发展。
  除此之外,也要注重把传统文化旅游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打造旅游新品牌。对一些传统的民间技艺,鼓励开发新产品,可以结合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丰富其样式和内容,提升吸引力。对于民间的风俗传统的传承方面,结合传统节日和民间典型的红白喜事,在倡导引导节俭的同时,努力保护各地风俗特点,挖掘它们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如鲁西地区在办丧事的宣传孝道、团结等,还有一些民间乐器使用都为传统文化增加了地方特色。
  (四)完善投入机制和市场运作机制,提升经济效益
  1.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日常维护和运作。稳定的资金投入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的基本保障。但是大多数村镇由于经济等力量薄弱,缺少针对传统文化保护的专项经费,极大影响了传统文化保护的效果和力度,需要采取多项措施稳定扩大传统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设立村镇传统文化保护专项基金,对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专项保护费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传承人培训等设立专项资金。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地方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普通百姓为家乡传统文化保护出资出力,成立第三方监管机构,对于社会捐赠的款项和文化保护的支出进行公开透明的公布,形成社会参与文化保护的氛围和意愿。对于文化产业盈利进行规划监管,从产业利润中抽取固定的比例用于文化遗产维护、修缮,甚至再投资和拓展。
  2.完善市场机制和监管,提升传统文化经济效益。政府适当放手,按市场规律办事,交于市场调节。比如,就堂邑民俗旅游来说,依托聊城市堂邑民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制定发展规划,管理、运行、维护好文庙等物质文化遗产,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特产特色旅游产业等。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间技艺,要改善文化传承人在交易中的弱势状态,提升民间技艺的在交易中的地位,体现它们的真实价值,增强民间技艺的吸引力,避免出现传统手工艺后继无人的局面。
  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各项技术,结合传统和现代、现实和虚拟等多种文化产品销售方式,拓宽传统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推进文化产品传播和销售的便利化和大宗化,降低文化产品的各项成本,提升其盈利空间,提高文化产业的吸引力。
  总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以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还要不断创新发展和利用的方式方法,拓宽传统文化资源的市场份额,将村镇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在城镇化的同时提升基层乡镇和农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责任编辑:张明明
其他文献
〔摘 要〕 广东省农村是典型的高碳经济模式,推行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农村的任务非常艰巨。本文从低碳农村的提出背景、发展阶段和评价体系入手,分析了广东省低碳农村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低碳农村需要克服的种种困难,最后提出广东建设低碳农村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 低碳农村;发展现状;广东省;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4-0075-02  低碳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和卡达尔时代的匈牙利的渐进式经济改革的对比分析,诠释和蠡测卡达尔时代匈牙利经济改革失败的诱因和邓小平时代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以此为借鉴,总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下,更应当从国情出发,解放思想依靠群众的力量。  〔关键词〕 渐进式改革;邓小平;卡达尔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4-0072-03
期刊
〔摘 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10次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仔细思考“初心”的内涵,“初心”就是共产主义信仰;“初心”就是人民。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初心;共产主义信仰;人民  〔中图分类号〕C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4-0088-03  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七一重要讲话
期刊
〔摘 要〕 课题旨在探索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对上海交大医学院12级、13级、14级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党员考察标准和党校教育形式,探讨党员发展培养全过程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大学生党员质量工程,提升大学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大学生;共产党员;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南京市红色资源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作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从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为党性教育提供丰富的物质载体,做好红色资源的提炼和转化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深刻的课堂体验两大方面,对南京市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红色资源;开发;整合;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4-009
期刊
〔摘 要〕 比较政治学是政治学科内唯一一个以方法论为名的学科,方法的意思就是学者进行研究所选择的理论工具或路径,所以在比较政治学研究中,对方法论的研究显得更具有关键性意义。当今学者也一致认为,合理的研究方法为比较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思路,从而可以为更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政治现象提供了可能性和创新性。《比较政治学解析》一书,无论从研究理论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是比较政治学领域的一部有分量的具有很大原
期刊
〔摘 要〕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深入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将对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影响深远。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现实思考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6)02-0018-03  实现人
期刊
〔摘 要〕 高校进行贫困生国家助学金评选时,存在辅导员与申请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利用信号博弈方法,对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进行分析。得出:只有当无论辅导员采取行动后识破申请者造假还是证明申请者诚实所获得的收益均不小于其因采取行动而付出的成本时,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金评选才存在唯一的精炼贝叶斯博弈均衡,即经济困难者与经济非困难者均诚实,辅导员采取行动。  〔关键词〕 贫困生;国家助学金;
期刊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为我们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光辉典范。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才有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了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俄国革命 ;中国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
期刊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各级党校必须坚持好“党校姓党”这个基本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在实践上包含着办学治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理论教育等多维度的内容。其中,从严从实推进党校建设,是党校办学的基本原则,也应是党校今后治学的基本方针。本文将从思想建设——增强党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政治建设——严格树立党校教职工看齐意识;作风建设——严格树立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三个方面论述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