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专注教育公益诉讼研究的力作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作为职业学校教育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教学活动由课堂教学向岗位实践的拓展,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形式。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顶岗实习形式的普遍采用,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遭受伤害的事故不断发生,学生顶岗实习权受到侵犯的现象正日益严重。当前,司法救济是对受害学生顶岗实习权保护的最后屏障。由于《侵权责任法》救济和《合同法》救济本身具有一定局限,导致司法诉讼中存在起诉主体单一、异地实习管辖权不利于起诉、举证责任受限制、诉讼费用不能减免等诸多问题。传统意义上侵权诉讼,很难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权利,学生顶岗实习权的司法保障遇到了一定瓶颈。
  那么,如何在侵权诉讼之外,找到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权的有效司法保障措施?换句话说,用什么样切实有效的司法保障制度更能维护学生顶岗实习权?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法治研究的青年学者、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黄亚宇副教授,通过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探索,以其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部重點课题(课题批准号:DJA150254)研究为依托,出版了《教育公益诉讼: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保障的新途径》专著,为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保障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从这部书稿看,作者学术探索的精神跃然纸上。公益诉讼是与私益诉讼相对而言的,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社会的公共利益,追求社会公正、公平。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已在环境保护和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领域规定了公益诉讼条款。教育公益诉讼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发生的公益诉讼,教育公益诉讼保护的是国家、社会的教育公共利益。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公益诉讼的理论研究并不多,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在我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释[2015]5号)规定公益诉讼条款之前;有关教育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案例也有限,因此,研究教育公益诉讼制度必然会遇到较大的障碍与困难。然而,受教育权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无论在社会进步还是在个人成长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向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提出了受教育权现行法律保障途径的改革优化问题。引入教育公益诉讼扩充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途径,对改变教育法治无助的现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实现教育法治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公益诉讼: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保障的新途径》这本书,借鉴了我国较为成熟的环境公益诉讼理论研究成果与司法实践,对教育领域的公益诉讼制度展开探讨,开拓了我国公益诉讼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我国教育公益诉讼理论。
  全书共分七章。作者认为,在顶岗实习期间,职业院校学生的身份是学生而不是劳动者,职业院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教育管理关系;学生与实习企业之间具有以顶岗实习协议为基础的教育管理关系;职业院校与实习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合同关系,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权需要利益相关者(实习企业、学生、政府、指导老师、学生家长)协同努力。作者从分析顶岗实习权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权利内容入手,明确了顶岗实习权的构成要素;厘清了顶岗实习权的权利属性,即顶岗实习权是一种受教育权,其具备受教育性以及公益性等属性,并对顶岗实习权属于劳动权等观点提出了质疑;剖析了目前侵犯学生顶岗实习权的具体表现;阐述了学生顶岗实习权的可诉性。作者进一步指出,近期出台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劳动法保障途径、合同法保障途径、侵权责任法保障途径、保险法保障途径进行研究,均难全面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权利。作者通过对顶岗实习权构成要素、权利属性、侵权表现以及存在法律上的可诉性进行研究,探讨顶岗实习权具有的公益性特征,从论证引入教育公益诉讼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入手,对比分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教育公益诉讼的立法模式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探讨了我国教育公益诉讼的立法模式;尝试从受案范围、起诉主体、管辖原则、举证责任、诉讼费用、审判制度、激励制度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设计我国教育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内容。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权保障的渠道是多元的,但司法救济应该是最根本、最权威和最终的保障途径。作者引入教育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权的思路和方法,无论是对于我国教育部门、立法机关建立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权保障制度,还是对职业院校学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都有直接的应用价值。我们相信书中的许多观点,也会给其他读者一份启迪与思考。
其他文献
摘 要:未来社会需要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育人,而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那么,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是什么?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实施的策略有哪些?从四个方面就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思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需要高校与行业企业的有效互动。上海电机学院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通过校企合作,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共赢”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技术人才;人才培养;上海电机学院  作者简介:杨若凡,女,上海电机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技术教育;王莹,女,上海电机学院高等技术教
期刊
摘 要: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式和质量尤其重要。中高职衔接体系的改革落实在教学方面,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改革研究责任大、任务重。探讨中职和高职阶段各自的培养定位和相互衔接,针对目前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在中高职“3+3”分段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无界化对接的具体路径和应用研究。  关键词: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无界化;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通過对南京市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中职学校师生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情况。通过分析,引发教师思考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提升课程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自主学习;学习方法;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董自上,男,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根据变异学习理论,在工程制图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图形辨析能力。通过观察图形的关键特征(形状和位置),从而分辨出图形的变与不变,并聚焦“变”的部分,使学生在“变”中认识形体的本质、增加图形储备、掌握组合体的组合过程、领悟制图学科多变的奥秘。学生在好奇、专注中辨析、思考,从而提升了制图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中职;工程制图;变异学习理论;空间思维能力;关键特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
期刊
摘 要: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解理论,从课程整合的视角,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应形成共同的理解,围绕共同的目标,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二者的主体协同,在相互理解中彼此贡献各自的课程智慧,促进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进而促进完满职业人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教学合作;教学评价;共同理解  教师合作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多边主体的教育关系体的维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是经济转型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专业群建设不仅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效用的最大化,而且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基于产教融合模式,开展专业群建设。围绕职业岗位群,科学布局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共享、开放、互动的数字化资源库,校企共建多元化教学团队和共享型
期刊
摘 要:基于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趋势,通过实证研究,对高职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采用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总结目前学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旨在探索符合高职校酒店管理专业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高职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可行性;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21世纪以降,我国产业结构面临调整深化转型与人才结构性短缺,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转型契机,职后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应用型人才职后教育为视角,通过介述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应用型人才职后培养的理念与实践,阐释我国企业应用型人才职后培养的理念向路与实践范式,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与企业人才培养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职后培养;理念;实践  作者简介:谢雪琼,女,上海电气风电集
期刊
摘 要:从高职“大学语文”人文学科的教育使命与教学困境出发,立足系统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野,综合考察现有教学模式实效性差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并创造性地将实践教育的理念引入人文课程教学中;突破了现有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促进了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机联系;形成了“四模块一体式”的系统化教育模式,从而有利于实现教学成效最大化。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总体架构;人文实践教育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