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e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和规范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任课教师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备课必须做到“十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科书、备学生、备教师本身、备教学方法、备学习方法、备涉及问题、备关键语、备板书、备作业设计、备教具准备以及备估计的反馈信息。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策略 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切实提高备课质量
  任课教师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同学科、同教材的教师要认真交流,切忌流于形式,要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认真钻研备课,实行教学资源共享。真正做到提高备课的质量应做好以下工作:教师备课时必须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备课必须做到“十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科书、备学生、备教师本身、备教学方法、备学习方法、备涉及问题、备关键语、备板书、备作业设计、备教具准备以及备估计的反馈信息。
  二、在情境中学数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1.情境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2.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作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编儿歌。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张眼睛12条腿……请学生编出无数只青蛙的儿歌。学生发现可应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编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这种在真实情境中学得的知识,由于是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发现的结果,因此学生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刻,迁移得更顺畅。
  三、加強教学艺术的提高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能力的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充分利用合作学习,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学生间存在着智力、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相互帮助,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编组时就要注意合理搭配、优劣互补,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学生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要注意发挥各小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分层布置作业,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布置精当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减负增效”。现在提倡的精心设计板演作业、基础训练作业、拓展提高作业等形式是很有必要的。作业批改要及时,同时还要做好批改记录,仔细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如是共性问题,就要集中讲评;如是个别问题,就要个别当面辅导。
  四、在合作交流中学数学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对事物的理解存在不同的差异。所以,通过合作和交流,相互了解彼此不同的见解,使个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以为群体所共享。如在简算25×64时,有的同学用乘法结合律:(25×8)×8=200×8=1600;有的同学用到积不变的规律:(25×8)×(64÷8)=200×8=1600;有的同学运用乘法分配律:25×64=25×(60+4)=25×60+25×4=1500+100=1600。教师在这时应充分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并鼓励他们进行相互的交流。当然,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不加以干预。相反,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计算方法中哪种更简便、更适合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会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与核心。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学生都能按课堂教学目标去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总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因人、因时而异,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3]孔庆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中,教师由过去的知识占有者和输出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一、让“民主、宽松、愉悦”成为课堂氛围的主旋律。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1.新知让学生发现;2.方法让学生归纳;3.过程让学生参与;4.结论让学生总结。三、随机调整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行为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育模式,
期刊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封闭的书本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既是学生认识与能力发展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
期刊
心理学研究和语文教育实践表明,阅读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活动、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既有阅读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参与,又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二者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事实上,非智力因素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动力,对学生的认识过程起着调节作用,影响着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应该在开发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上下足功夫。本
期刊
新課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以学生的幸福情感为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各环节教学,使他们感受课堂学习的幸福,正是实施幸福教育的初衷。  根植于这个理念,在教学中,我对如何“打造思想品德幸福课堂”进行了尝试,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正确把握幸福课堂的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
期刊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的农村孩子,基础薄弱,两极分化厉害,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接收课堂带来的知识是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没有真心投入到学习中。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无疑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股春风,给语文教师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带给我们许多惊喜和思考。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使大家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新名词有了新的理解,对新课程正在由当初的等待、观望、困惑逐步走向适应。  一、转变观念  通过学习和实践,大家逐步树立了这样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是要面
期刊
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育者所应探寻与思考的
期刊
数学是孩子们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减负”的目的。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生机。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  一、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片面强调教师的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倡导个性化朗读,鼓励个性化朗读,以发挥朗读的最佳效能。  个性化朗读时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发展,但独立思考更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两点应该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忽略独立思考,也不能独专独立思考而忽视小组合作交流。独立思考推动小组合作,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合作学习促进独立思考,是独立思考的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并把两者予以有机的整合,才能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造就创新人才。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