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44400甘肃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内科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影响。方法:对66例中风患者在体育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随诊2年,以该院1999年12月~2003年1月进行体育康复治疗出院的中风患者4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出院2年后社会回归率及精神抑郁患病率。结果:2年后治疗组社会回归率为90.90%,对照组社会回归率为65.21%,精神抑郁患病率治疗组为25.75%,对照组为54.35%,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患者在进行体育康复治疗时配合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可明显地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率,减少精神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 心理康复治疗 中风康复治疗 社会回归率 精神抑郁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85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以我院2003~2006年入院的66例中风患者为治疗组,出血性脑血管病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42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38~77岁,平均58±3.4岁。平均住院时间18±2.4天。以我科1999~2002年进行中风康复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出血性脑血管病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0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2~81岁,平均61岁,平均住院天数17±2.2天。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
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入院病残程度分级,予以内科保守治疗,中风康复体育疗法[2],并配合针灸、按摩等理疗措施。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出院时均进行出院病残程度分级。对照组及出院后治疗组的患者均由心理康复人员进行每半年1次的随诊及心理康复指导,连续2年。随诊重点为参与家庭、社会日常活动能力。随诊结束时所有患者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评定。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病残程度0级,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行走自如,生活能自理,可进行轻中度体力劳动或日常脑力劳动,社会回归能力良好;②显效:病残程度1~2级,能独立行走或需扶杖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可进行部分轻体力劳动或部分脑力劳动,社会回归能力一般;③有效:病残程度3~4级,上下肢功能改善,可独立扶杖行走但需有人随时照顾,生活部分自理,能进行部分脑力劳动,社会回归能力较差;④无效:病残程度5~7级,治疗前后上下肢功能无明显改善,不能进行任何劳动,无社会回归能力。
抑郁症的判定:指数在50%以下为正常(无抑郁症状);指数50%~59%为轻度抑郁;指数60%~69%为中度抑郁;指数70%及以上为重度至严重抑郁。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病残程度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随访2年后回归社会率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两组随访2年后抑郁症比较,见表3。
讨 论
一般来说脑卒中后神志清醒者(包括原有意识障碍经治疗恢复者)的主要心理变化是:①恐惧,怕病治不好。②绝望,对疾病的治疗无信心,自己会成为一个残疾的人,人生的意义到此结束。③烦躁焦虑,主要来自对职业、家庭生活、老人的抚养、孩子的教育和就业等等的忧虑。④担心,担心自己病不会好而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总之悲观失望、情绪不稳,对未来的生活丧失了信心。
对于脑卒中患者我们认为应首先向病人家属及意识清楚的病人详细说明病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认真听取患者对治疗的意见及建议、对未来担忧的诉说,体贴理解患者的担忧及恐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及家属逐渐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信心,增加其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分散他们对疾病的不良情绪和注意力。评定患者的机体能力,对患者独自可以完成的动作行为也予以积极鼓励,鼓励病人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家庭活动,对病人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夸张式的鼓励。指导病人重建病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内容,根据自己的文化素质、体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展开新的生活,鼓励他们参加娱乐活动。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及道德教育,要求家属对病人要热情关心,多与他们交谈,面色和蔼,在帮助患者洗脸、喂饭、洗澡、处理大小便,翻身等过程中不要有任何不耐烦情感,不要说任何伤感情的话,使病人感到不孤单,有继续生活的勇气,从而借助病人家属的力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并贯穿治病全过程。积极进行集体心理治疗,让患者在既有正常人,也有其他偏瘫病人环境中生活学习,使偏瘫患者既容易与同病患者沟通,互相交流,也可以有机会模仿正常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时进行社会认知能力的康复。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可进行户外观光,看电视,听广播,或看书读报,使患者能够及早融入社会。加强支持性心理治疗,采取疏导、劝说、解释、培养兴趣等方式来帮助病人承受残疾。出院后的随访要积极和患者、家属联系,使患者不良的情绪及时得以了解,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提高心理康复治疗成功率。同时必须坚持,使患者有一种被关怀的情感,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医务人员的亲切态度、暖人话语、权威性的解释和暗示,均影响偏瘫患者的感受、认知情绪和行为,这样更有利于调整患者的心态[5]。
對照组发病后2年回归社会率较差,大多数患者对自己的能力不能认识或认识不足,也就不能较好的融入整个社会中去,并且精神抑郁症患病率明显升高。治疗组在发病2年后回归社会率较高,生活积极向上,有较强的进取精神,精神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也明显降低。
总之,在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今天,对脑卒中患者积极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瑞妍,邢饴刚.脑卒中后抑郁.新医学杂志,2007,38(7):424
2 朱熊兆.心理干预与免疫调节.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3.
3 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9.
4 赵明伦,主编.脑血管病人的抢救与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45-250.
5 王茂斌,纪树荣.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6.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影响。方法:对66例中风患者在体育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出院后进行随诊2年,以该院1999年12月~2003年1月进行体育康复治疗出院的中风患者4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出院2年后社会回归率及精神抑郁患病率。结果:2年后治疗组社会回归率为90.90%,对照组社会回归率为65.21%,精神抑郁患病率治疗组为25.75%,对照组为54.35%,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患者在进行体育康复治疗时配合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可明显地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率,减少精神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 心理康复治疗 中风康复治疗 社会回归率 精神抑郁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85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以我院2003~2006年入院的66例中风患者为治疗组,出血性脑血管病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42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38~77岁,平均58±3.4岁。平均住院时间18±2.4天。以我科1999~2002年进行中风康复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出血性脑血管病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0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2~81岁,平均61岁,平均住院天数17±2.2天。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
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入院病残程度分级,予以内科保守治疗,中风康复体育疗法[2],并配合针灸、按摩等理疗措施。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出院时均进行出院病残程度分级。对照组及出院后治疗组的患者均由心理康复人员进行每半年1次的随诊及心理康复指导,连续2年。随诊重点为参与家庭、社会日常活动能力。随诊结束时所有患者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评定。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病残程度0级,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行走自如,生活能自理,可进行轻中度体力劳动或日常脑力劳动,社会回归能力良好;②显效:病残程度1~2级,能独立行走或需扶杖行走,生活基本能自理,可进行部分轻体力劳动或部分脑力劳动,社会回归能力一般;③有效:病残程度3~4级,上下肢功能改善,可独立扶杖行走但需有人随时照顾,生活部分自理,能进行部分脑力劳动,社会回归能力较差;④无效:病残程度5~7级,治疗前后上下肢功能无明显改善,不能进行任何劳动,无社会回归能力。
抑郁症的判定:指数在50%以下为正常(无抑郁症状);指数50%~59%为轻度抑郁;指数60%~69%为中度抑郁;指数70%及以上为重度至严重抑郁。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病残程度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随访2年后回归社会率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两组随访2年后抑郁症比较,见表3。
讨 论
一般来说脑卒中后神志清醒者(包括原有意识障碍经治疗恢复者)的主要心理变化是:①恐惧,怕病治不好。②绝望,对疾病的治疗无信心,自己会成为一个残疾的人,人生的意义到此结束。③烦躁焦虑,主要来自对职业、家庭生活、老人的抚养、孩子的教育和就业等等的忧虑。④担心,担心自己病不会好而将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总之悲观失望、情绪不稳,对未来的生活丧失了信心。
对于脑卒中患者我们认为应首先向病人家属及意识清楚的病人详细说明病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认真听取患者对治疗的意见及建议、对未来担忧的诉说,体贴理解患者的担忧及恐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及家属逐渐消除恐惧心理,树立信心,增加其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分散他们对疾病的不良情绪和注意力。评定患者的机体能力,对患者独自可以完成的动作行为也予以积极鼓励,鼓励病人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家庭活动,对病人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夸张式的鼓励。指导病人重建病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内容,根据自己的文化素质、体力培养自己的爱好,展开新的生活,鼓励他们参加娱乐活动。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及道德教育,要求家属对病人要热情关心,多与他们交谈,面色和蔼,在帮助患者洗脸、喂饭、洗澡、处理大小便,翻身等过程中不要有任何不耐烦情感,不要说任何伤感情的话,使病人感到不孤单,有继续生活的勇气,从而借助病人家属的力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并贯穿治病全过程。积极进行集体心理治疗,让患者在既有正常人,也有其他偏瘫病人环境中生活学习,使偏瘫患者既容易与同病患者沟通,互相交流,也可以有机会模仿正常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时进行社会认知能力的康复。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可进行户外观光,看电视,听广播,或看书读报,使患者能够及早融入社会。加强支持性心理治疗,采取疏导、劝说、解释、培养兴趣等方式来帮助病人承受残疾。出院后的随访要积极和患者、家属联系,使患者不良的情绪及时得以了解,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提高心理康复治疗成功率。同时必须坚持,使患者有一种被关怀的情感,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医务人员的亲切态度、暖人话语、权威性的解释和暗示,均影响偏瘫患者的感受、认知情绪和行为,这样更有利于调整患者的心态[5]。
對照组发病后2年回归社会率较差,大多数患者对自己的能力不能认识或认识不足,也就不能较好的融入整个社会中去,并且精神抑郁症患病率明显升高。治疗组在发病2年后回归社会率较高,生活积极向上,有较强的进取精神,精神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也明显降低。
总之,在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今天,对脑卒中患者积极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瑞妍,邢饴刚.脑卒中后抑郁.新医学杂志,2007,38(7):424
2 朱熊兆.心理干预与免疫调节.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3.
3 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9.
4 赵明伦,主编.脑血管病人的抢救与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45-250.
5 王茂斌,纪树荣.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