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悍的人瑞奶奶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中,没有谁喜欢我奶奶,她毒舌、刻薄,还吝啬。
  奶奶出身于台湾南部西螺的一个大户人家。作为家里最受宠的小女儿,却嫁给了爷爷这个穷书生。但爷爷很努力,在上海读了医科并成为了一名眼科医生。
  爷爷带着奶奶,还有年幼的爸爸,来到广东汕头开医馆。很快,凭着精湛的医术和有口皆碑的人品,爷爷成了当地的名医。
  为了爱情,奶奶虽背井离乡,却幸福甜蜜。
  可惜好景不长。爸爸5岁时,一个闷热的夏夜,他在睡梦中隐隐听到一阵嗡嗡的声响,随后外面一声巨响,房子都跟着晃动起来。奶奶大惊失色,一把抱起爸爸就钻到床下。刚趴好,一颗炸弹就落在房子里。地动山摇之后,房子被炸去了一半。所幸,一家人都安然无恙。
  大轰炸之后,传闻日军要杀进来,一家人从汕头一路逃难准备回台湾。到漳州时,爷爷忽然停下了,说:“你看这个地方,患眼疾的人这么多,要不我们就在这里重新开始吧。”
  爷爷又开了一个医馆,因医术高明,很多人从乡下慕名而来。因为乡下人太穷,爷爷常常免去他们的药费,奶奶颇有怨言。爷爷对奶奶说,我们赚够了钱就回去,在台中买个房子。


  很快,日本投降了。爷爷奶奶高兴地回到了奶奶的家鄉———台湾西螺。他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稳日子,没想到在政府工作的表哥有一天赶来说,县里要派人来抓爷爷了,让他赶紧逃———原因是爷爷救治过反国民政府的人。
  于是,爷爷奶奶带着孩子连夜坐船逃到了漳州。在漳州落脚的爷爷奶奶,一直想等着风声过去后再回台湾。可没过多久,大陆解放了,台湾再也回不去了。
  在“文化大革命”中,爷爷奶奶因为是台湾人,被抄了家,一家人四散流落。爷爷被关进了牛棚,身体日渐消瘦。后来,奶奶四处求人,终于将爷爷接回了家。那时爷爷已失明瘫痪,奶奶一直照顾到他辞世。
  爷爷和奶奶一共生了三男四女。爷爷去世后,奶奶一个人操持着一大家子的营生。儿孙慢慢长大,她也慢慢老去。兴许是过往的经历太过残酷,步入老年后的奶奶,毫无慈祥可言。
  小时候我总把玩具送给其他小朋友,奶奶骂我:“你这个无毛鸡还装什么大驾?”说完会把我送出去的玩具讨要回来。“漳州城门以东,再没有比我更吝啬的人了。”她自己这样说,并引以为傲。
  90岁后,奶奶基本不出门了。她每天只给保姆5块钱当一天的买菜钱,五姑不得不暗中补贴保姆。即便如此,家里的保姆还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因为买回来的菜奶奶要亲自过秤并过问明细账,大多数保姆都没那个本事把账做平。
  奶奶还很凶悍,经常因为小事与人干架。她80岁时,我们家与隔壁邻居就老宅公墙问题产生了纠纷,奶奶搭上竹梯,骑上墙头,与邻居大妈对骂了三天三夜。从此,再没人敢惹她。
  很多人看不惯她这股嚣张劲儿,奶奶不以为然:“哼,7个小孩,从台湾到汕头到漳州,无论多惨,老子没有卖掉一个,没有送掉一个,全部养活,全部供他们读书,这城门以东,有谁比得上我?”
  奶奶不斷重复她的“丰功伟绩”,她讲完这些总爱靠着竹椅子,吸一口烟,仰头吐出,烟雾里,仿佛又过完了一生。
  奶奶活了整整100岁,她的葬礼隆重盛大,家人从厦门、福州、上海、台北、香港、美国归来,儿孙里有国企老总,有厅级干部,有私企老板,有教师,有医生。葬礼上,儿孙们在她灵堂前跪得满满当当,哭成一片。
  如她所说,这城门以东,真没有谁能比得上她。
其他文献
吃馄饨不分时令,四季皆宜。寒冷的冬夜,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馄饨落肚,暖心暖胃。而到了烈日炎炎的酷夏时节,则轮到冷馄饨登场了。冷馄饨的做法并不复杂,在家中便可自制。  冷馄饨要做得好吃,首先在于馅料。冷馄饨多采用荤而不腻的菜肉馅。以荠菜肉馅为例,肉的选取是关键,通常用三分肥七分瘦的夾心肉,细切粗斩成肉糜。荠菜用沸水焯烫后切碎,挤出水分,与猪肉糜混合,并打上鸡蛋,加上料酒、盐、鸡精和食油,顺一个方向搅拌成
期刊
新买来的砂锅、陶锅、铁锅、石锅等,大都需要用一些传统的方法进行炼制,一方面能够去除新锅的杂质,另一方面也能填补锅内存在的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细微空隙,延长锅具的使用寿命。这些不同材质的锅具,也都会在日常的反复使用当中,因为食物的浸润,而逐漸发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为它增添不一样的风味。只要你悉心呵护你的锅具,岁月会奖励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充满了情感积淀的器物。先把新买回来的陶锅内部冲洗一下,注意陶锅
期刊
每年的8月(農历六月底  七月初),等到芝麻齐刷刷地长到齐腰高,叶片绿油油、翠生生的时候,就到了采摘和晒制芝麻叶的时候。  采摘芝麻叶的部位很重要,也很关键。一般从顶部(开花部位叶片)第三层开始,取第四至五层。低于这一层的,叶子太老,口感不好,味同嚼蜡,让人望而生畏;高于这一层的,太嫩不出“货”,摘取还会影响芝麻的生长。如果按此祖辈人口耳相传的规矩摘叶,芝麻则会越长越好。芝麻开花的季节,是芝麻由枝
期刊
白饭  煮饭,就我个人的经验,用瓦煲煮出的饭最香。米洗净,用竹箩沥干,摊晾半小时左右,然后落米入锅,相米放水,加一匙猪油,极少的盐,煮熟即可。一斤江浙米,下猪油一汤匙,盐十分之一茶匙,大约如此,吃来够香。  糯米饭  煲糯米饭吃,寒天时候固有益身体,味道嫌单调。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煲有味的糯米饭。可以用干贝滚汤,待干贝熟透,加入洗净的糯米同煲。也可以与粗粮搭配,先煮好一些红薯、玉米,连汤再煲糯米饭
期刊
在我老家陕西商州的乡下农村里,因为条件限制,遇上红白喜事,很少有人去酒店里办宴席,多是请来乡下的厨师自己做酒席。农村酒席截然不同,凡事都追求實惠。为了体现诚意,一般都会以当地流传已久的“十三花”宴席(即十三道菜肴)待客。  在这十三道菜肴里,除了第一道凉菜拼盘之外,其余十二道菜肴可谓道道经典。一般情况多是六个盘装菜和六个搪瓷大老碗菜肴。盘装菜肴可根据时令与季节自行调配冷热、口味和烹调方式。而老碗装
期刊
有一句饮食俗谚说:北方马牛羊,南方鸭鹅鸡。  在乐山与青神、夹江交界处,有一片小平原,名叫汉阳坝,平畴千里,岷江蜿蜒,盛产花生。每年秋收之后,农家鸡群就在收过花生果的空地上放养,自由地觅食土中残留的花生,个个吃得精精壮壮、白白胖胖。用它来做菜,煎、炒、炖、炸,款款都是上品,白砍鸡尤为上口。  清水煮制,水中不加调味料,最后淋汁上桌,叫白砍鸡。全国类似的名菜有三个,上海的白斩鸡、海南的白切鸡和乐山的
期刊
丸子汤这道菜,四川当地多称元子汤,又叫清汤浮元,是一道极为普通的汤菜。但今天无论是在四川的宾馆、饭店还是路边餐馆,都难见其踪影。为什么?不是因为它难做,而是因为做起来比较麻烦。  有一年考一级厨工就有此菜。一考生做完后端至考官面前,考官一看,丸子的形状倒像那么回事,配料却不传统。汤碗里垫的豌豆尖不少,将豌豆尖夹出,丸子瞬间全部沉底;一入口丸子口感太老,不够细嫩,严重缺味,结果可想而知。  若想做好
期刊
我家有四个泡菜坛,分别用来泡辣椒、青菜等。并非是泡菜都可以同一坛子泡,要分开泡。比如泡椒一般不与泡嫩姜一个坛子,因为嫩姜会导致泡椒走籽,变成空皮皮,那樣就不香更不好吃了。  先说泡泡菜的盐水制作。  选择泡菜坛,一定要选四川做的瓦罐泡菜坛,不能用玻璃的,也避免用密封罐,那样做出来只有盐和酸味,没有四川泡菜的鲜味和香味。选好的泡菜坛,用清水洗干净,不要用任何洗涤剂,晾干备用。  准备一盆老坛泡菜水作
期刊
以梨入馔,始于云南。据说清初吴三桂率三路大军攻打昆明,抵御的南明晋王李定国退守至市郊的呈贡县一带,军中乏食。一农妇得知后,将家中的仔鸡宰杀,欲送给李定国食用,但又怕不够,便顺手从院中的梨树上摘下十几个宝珠梨(此梨系云南高僧宝珠和尚引种培育而成,因而得名。其皮色青翠,果肉雪白细嫩,汁多味甜,食后无渣,且树不甚高,举手可得),然后将鸡、梨切丁合炒成菜。  李定国食罢,觉得脆嫩香甜,不禁大赞好吃。其后,
期刊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跟随父母下放到了农村,在一个偏僻的村子落了户。当时的生产队队长叫樊玉臣,是一个少言寡语、黑黑瘦瘦的中年汉子,他见父亲对农活一窍不通,便安排父亲在队里看山。看山就是护秋,是农村最轻闲的活儿。在那年看山期间,父亲惹了一场祸。  有一天,母亲让父亲晚上回家的时候,顺便牵头驴回来,第二天一早家里要磨苞米面,好使驴拉磨。那时,生产队里养的驴都是用来拉磨拉碾子的,村里谁家要磨面碾米,可以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