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在文化强省战略视觉下的现实意义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齐鲁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眼于当前山东文化强省战略,以儒家的《礼记·中庸》为例,辩证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地位影响以及当代价值,找准与当代社会的最佳结合点,分析齐鲁传统文化在山东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齐鲁文化;文化强省;中庸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35-02
  基金项目: 本文为山东省2020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文化强省战略视觉下齐鲁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项目编号:S202010452124)结题成果。
  一、中庸思想的精神内涵
  (一)中庸释义
  齐鲁传统文化在道德、政治、教育、礼学等方面有着系统的思想,而“中庸”作为儒家的一种伦理思想,指在待人接物时做到温和与持重。《论语·雍也》中也有关于中庸之道的说法,并将其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自古以來,人们对中庸思想的详细释义有很多不同解读,但都没能脱离其字面含义,一些新的释义可以说是人们对“中庸”字面意义的延伸和内涵的扩充。“中”即中正、适当、合宜、正确,而“庸”有“平常、平庸、用”等意思。“中”与“庸”并非完全不同,而是将有关释义相互关联,对同一道理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描述。
  (二)“中庸”具体内涵
  “中庸”一词出自《礼记》,一开始仅属于哲学、伦理范畴,后来成为儒家乃至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究其来源,中国上古时期的尚中、尚和思想其实已经渗透着“中庸”的内涵,后来在孔子的肯定下进一步发展,一些相关的思想言论在《论语》与《礼记 ·中庸》等著作中可以窥见。
  发展至今,在人与自然、社会矛盾呈现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中庸”具体内涵的探究,更倾向于将其解读为适度原则,从而实现个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文明和谐。今天一些成语或俗语中也隐含着中庸思想,例如“过犹不及、文质彬彬、不偏不倚、不夷不惠”等,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中庸”具体内涵的发展与扩充,为其注入了时代血液。
  二、中庸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影响
  (一)“中庸”在儒家思想中的中心地位
  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在社会发展发挥独特作用,“中庸”作为一种关乎个人修养的道德规范,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儒家认为“中庸其至矣乎”并主张坚持不懈地践行,需要将中庸思想渗透于国家治理之中,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和谐与循序渐进中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二)“中庸”贯穿中华文化发展始终
  从古至今,中庸思想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以不同形式与其他思想融合,体现中华文化的主要精神并贯穿始终,在个人层面和社会国家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后,这一思想再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当今山东省文化强省的建设也同样具有思想启发和理论支撑价值。
  (三)“中庸”思想构成中华民族精神
  在中国古代的统治中,思想上的影响往往大于律法等强制措施。纵观中国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庸”思想在历代统治者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深深融入民族精神之中。现如今,这一思想已成为中国人文化气质和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庸思想在文化强省战略中的意义
  (一)个人身心
  中庸思想在个人品德修养中所做的要求,便是君子要依乎中庸,圣人要做到无过无不及。于个人身心发展而言,中庸思想就是要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坚守最初心态,担负责任和使命。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个体的价值应得到充分实现,只有社会细胞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谐一致,建设文化强省的主体优势才能显现出来。人靠有益的观念与价值提高修养,使身心不断升华,同时也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人际关系
  中国社会注重人际交往,在传统社会中这一人际关系更是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家思想主张人际关系的有序,认为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和朋友之间的和谐有助于形成融洽的交际氛围。在文化强省的战略背景下,这一思想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含义,只有人与人之间做到平等互助,全社会才能和谐相处、合作共赢,才能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三)人与社会
  古人认为“中”是天下的本原,“和”是天下的大道。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儒家要求社会的所有个体具有中庸的德行,做事时注重中庸的理论方法。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深入发掘并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依中庸原则处理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发挥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作用,而且对山东省文化强省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四)人与自然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在中国古代可以归结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论语·中庸》中的阐发则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做到物尽其用。随着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庸》中的一些思想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思维框架。应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尊重环境,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借助现代传播手段提高文化影响力与相关产业竞争力。
  四、提升文化影响力的建议与举措
  齐鲁传统文化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的传统文化因不符合社会发展进程而被抛弃,有的被重新诠释并赋予新的内涵,有的与时代相结合发挥积极的作用。而齐鲁传统文化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仍有着独特的魅力,在山东文化强省建设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出发,探究提升齐鲁传统文化影响力的方法和措施。   (一)个人层面
  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在封建统治中成长起来的“三礼”文化,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人们思想的进步,《礼记·中庸》中的思想也经常被看作是不求上进、甘于平庸和妥协保守的代名词,而其积极方面却常被忽视,对构建文化强省的启示更不易被人察觉。
  因此,在解读传统文化时,应从宏观着眼,认识到中庸思想的双重性,辩证看待儒家学术观点,在批判中继承发展其精华部分,使齐鲁传统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不仅能够凸显时代价值,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其中意蕴并培养良好的品格,而且能够为山东文化强省的建设提供思想支撑和理论支持。
  (二)社会层面
  首先,決策层要充分利用文化传媒的宣传作用,正确引导和传播齐鲁传统文化。在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重视大众传播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通过各种有效载体使齐鲁传统文化的精神得以“物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齐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主动适应当前传播环境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创造力和影响力。
  其次,各地要利用好文化事业的各类载体,充分发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建设应突出齐鲁传统文化特色,推动博物馆、纪念馆、故居旧址等文化场馆和名胜古迹的推广发展。在文化强省的新形势下,深入挖掘齐鲁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积极推动其与其它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使不同文化交流借鉴,对于推进山东省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结合山东区域特色,科学开发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在文化的选择与传承中推动传统产业模式向创意产业模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文化创新和经济转型发展,激发文化发展新活力,打造齐鲁文化新品牌,促进技术产业升级进步,积极推动文化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结语
  齐鲁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被大家关注,虽然学术界对于齐鲁传统文化的研究十分广泛,但这些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更偏重探讨其在学术方面的价值意义,对于齐鲁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实际应用研究还有所欠缺。本文以齐鲁传统文化为主线,以文化强省建设为目的,深入挖掘齐鲁传统文化的潜在价值,创新发展齐鲁传统文化,对当前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对实施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中庸”与“和谐”是儒家学说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对《礼记·中庸》中蕴含的思想的探究,为中华民族情感和价值的回归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多年前《礼记·中庸》中的思想文化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并为山东省文化强省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是历史的巨幅画卷,亦是刷新时代锋利的武器。
  参考文献:
  [1]郑玄,孔颖达.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孔健.孔子的中庸之道[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
  [5]张存俭,鲍宇.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理论学刊,2005.
  作者简介:
  解雅斐,山东青岛人,临沂大学文学院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指导教师:江林森。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落花属于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意象,晚唐诗歌中也有着大量的落花意向描写,在内涵方面也表现出了惜时的情怀,很多晚唐诗人都通过描写落花意境表达珍惜时间和理想未成,在中唐到晚唐过渡中落花意向逐渐变成了悲凉意向,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 晚唐诗歌;落花意象;具体内涵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
期刊
【摘要】 《海上劳工》整部作品以沉郁伤感的基调为主;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情感表达中具有极其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注重人的主观情感体验;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在主题表达方面充分地肯定了人的力量,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死搏斗以人的胜利告终,展示了人的价值的实现,是浪漫主义时期鲜明的文学特征。  【关键词】 主观色彩;冒险;人的价值;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I565 【文献
期刊
【摘要】 《洒满月光的荒原》是李龙云以知青为题材创作的现实主义戏剧。与以往惯有的现实主义戏剧不同,李龙云的这部剧语言极富诗意,对白和独白语言清冷唯美,外部环境营造恢宏壮丽,人物心理表现细腻真实,并且充满哲理的内涵,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表现与再现相互交错的手法构造出剧作诗的意境和复杂的人生内涵。  【关键词】 语言艺术;诗意;象征;表现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 在当今的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文学创作和文化安全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是对新时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安全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对新时代的文化安全对策进行了简单阐述,希望可以为国家的文化安全维护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新时代;文学创作;文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26-02  一
期刊
【摘要】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数字化自动化是必然趋势,充分地实现了知识共享以及个性化服务,为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做出了贡献,在现代图书馆中应用云技术,解决了图书馆在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云技术的概念和特征做出了分析,并探讨云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 现代图书馆;云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忧郁的热带》在语言功力、哲学思想上魅力经久不衰。就阅读体验而言,可从自传学术生涯的“逃避、痛斥、自我选择”、感慨城市压力的“压抑、悲叹、殖民入侵”、对热带田野的“错愕、理解、惋惜”、对人类学与人类意义的“无奈、虚无、释然”等四个忧郁维度加以解读,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列维既深沉又热烈的人格魅力、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及其著书生涯。  【关键词】 忧郁的热带;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四重忧郁 
期刊
【摘要】 俳句是日本文学中的一块瑰宝,众俳句大师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和深情。要亲近俳句,需了解其中的季语。而要理解俳句中的季语,并走向俳句的深处,读者可将其类比为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抓住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是理解经典之作的基本途径。本文选择俳句代表性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分析阅读方法,探寻领略俳句诗人丰富心灵的道路。  【关键词】 俳句;汉诗;季语;意象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随着现代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了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R)是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技术之一,其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为其带来全新模式,同时也成为传统文化创新设计与传播的全新载体。本文通过对VR动画及其优势进行分析,探讨了VR动画在传统文化创新设计与传播中的应用途径,以期为新时代、新技术环境下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VR动画;传统文化
期刊
【摘要】 钱塘江不仅是浙江的“母亲河”,更是“历史之江”“诗意之江”。“钱塘江诗路”是以“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为主线的一条文化旅游路线,它以“诗”为灵魂,以“路”为载体,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相交织。本文试图以钱塘江沿线历代诗歌为线索,进而挖掘钱塘江诗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关键词】 钱塘江诗路;潮文化;海塘文化;隐居文化;诗歌创作  【中圖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王阳明的良知学认为“良知”是社会所有个体之间先天具有的道德准则,良知是一种本然之知、先验之知。在依从良知的基础上时时省察,通过知行合一的功夫去除内心的私欲完成真知的发掘,并完成个体的修养与磨练。本文从良知学产生的历史契机出发,对良知的特性进行梳理,进而对致良知何以可能展开论述。良知作为道德理性原则,指引我们明白何者为是何者为非,由内而外逐渐展开实际行动。尽管王阳明的致良知有着主观唯心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