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正月十九“迎婆婆”对舟曲小学生健全人格的积极引导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9904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舟曲正月十九“迎婆婆”活动,以其悠久的历史起源和文化功能,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家国观念,而且培养了他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品行和积极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这项活动可谓是小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的实践课,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懂得了兄弟有序、尊老爱幼、感恩向善,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迎婆婆 民俗文化 培养 形成 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16-02
  舟曲正月十九“迎婆婆”活动,作为舟曲元宵节(正月十五至十九共五天)最高潮的节庆民俗活动,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到宗教、文化、旅游、经济等各个方面,是舟曲人民一年中最为期待、极其神圣的一项活动,被称为舟曲的“狂欢节”。它所蕴含的祈福佑子、尊老爱幼、感恩向善、团结协作等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舟曲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在人格的形成,特别是在舟曲小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上,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有着最前卫的人本论思想。
  一、用舟曲正月十九“迎婆婆”的历史起源与文化功能,培养小学生的家国观念。
  相传,舟曲“迎婆婆”始于隋朝。当时历经十六国至北周末年,北方长期战乱,人丁欠盛,兵员锐减,隋炀帝欲振民生,复兴佛教、道教,地方官民盼人丁再旺。隋炀帝利用宗教文化,统一人民思想。通过举办元宵庙会,由当地苯教善神“婆婆”出巡散福,教化民众向善,懂礼仪,使政治清明,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百业昌盛。归功于当时政府的大力推行,“迎婆婆”活动成为一年一度的惯例。其本位思想与孔孟的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及五伦关系结合在一起,辅以道教祭祀文化,共同维系着宗亲的思想观念,家国一体的理念。在做人方面,要求一个人必须爱家、爱国,继而与人为善。对成年人如此,对小学生更是如此。从小懂得家乡本土的历史文化,让其明白,家乡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让他们懂得热爱人民,与人为善,应从孝道做起。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道应是做人的底线,也是道德的基本要义。为此,爱国、爱家、应从爱父母敬长辈(师长)做起,这个做好了,不仅会不断促进舟曲人文的发展,还为良好人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以舟曲十九“迎婆婆”活动,培养小学生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品行和积极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
  “迎婆婆”活动的宗旨,是保护一方百姓多子多福,希望带来福气与平安,这也是人们参与这项活动的动力。“婆婆”相传为掌管婚育大权的女神,是“女娲娘娘”的化身,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从“婆婆”的形象而言,就有着积极的教育因素。“婆婆”多以木刻成一位慈眉善目的女性长者,穿上绸缎蟒袍,头饰以凤冠银珠霞披,脚穿绣花鞋,看起来神采奕奕,端坐于花轿内,花轿四周用香包、绣品、明镜等工艺品来装饰,电子晶体灯(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婆婆”轿子周围的灯具,由原来的纸糊蜡灯演变为后来的玻璃蜡灯及现在的电子晶体灯)环绕四周,显得高贵华丽。晚上观之,灯光辉煌,美艳绝伦。承载着美好期盼的“婆婆”,在大多数善男信女的心中她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她无论富贵贫贱,一视同仁,有求必应。“婆婆”所具有的这种奉献、助人的美好品格,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品行的精华所在。“迎婆婆”活动不仅是祭“请”圣母娘娘聚会,出巡人间的散福活动,也是一次盛大的民间手工艺(“婆婆”轿子的制作集镌刻、组装、雕塑、涂染、绘画、金属装饰、刺绣、剪贴、扎制艺术,轿子周围的各式香包、香袋和小方灯及小方灯上精美的画作,“婆婆”头顶的凤冠,身着的蟒袍、霞披等都是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展示活动。因此不管是从宗教方面,还是人们的主观愿望方面,“迎婆婆”活动都促成了人们心理上的积极创新、不断进取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目标指引。对一个人,特别是小学生,培养奉献精神,助人的品格,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人格形成的需要。这正是“迎婆婆”活动散发的精神光华。
  三、让舟曲正月十九“迎婆婆”活动成为一堂培养小学生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的实践课。
  “迎婆婆”活动有着严格的程序,需协作密切,配合得体。第一,在“婆婆”和轿子的制作上,画工、木工、手工艺制作过程,需要人们密切协作,又各自分工,融为一体,而制作的过程,就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第二,活动的进行,也是一个匹配和协作的过程。晚9时许,县城内外供奉的16位“婆婆”(皆为分身有术的“太乙元君九天圣母子孙娘娘”的传相化身),各乘其轿按俗依序排列于驼岭山东城门(舟曲泥石流后在追思园广场)集会。集会结束,出巡礼炮鸣响,轿子依次(翠峰山天寿寺、北门隆兴寺、坝里太阳寺、北街驼岭山、驼岭寺、东街净腾院、月圆龙山寺、西关西腾寺、真牙头清亮寺、锁儿头白马寺、寨子永宁寺、罗家峪洪福寺、楼台阁、河南望江楼、南门宝峰阁、瓦厂百子楼)缓缓下城。“婆婆”轿周身灯火灿烂,流光溢彩,遥望状若团团花簇从天而来。此时,鼓乐、火炮齐鸣,震撼泉城,观者前呼后拥,缓步行进。每轿彩旗开路,宫灯、牌灯和锣鼓相随。少儿们手执金瓜、斧钺、朝天镫、乾坤圈、芭蕉扇及玻璃牌灯物巡护。其后有唢呐手吹曲,阴阳先生(道士)、高僧诵经,再后是鼓钹乐队、仪仗队及护卫人群。第三,恭候香蜡烟火的人们及观众的参与,都是有序进行,热闹非凡。所到之处,香案供奉贡品,焚香化马,伏拜接迎,燃放爆竹烟花。婆婆在领受香火时,稍歇片刻,香客为抬轿护卫人敬酒递茶。此时,有信男善女在轿下往返穿过,祈福消灾,年轻人有不同的需求愿心,新婚未育的青年请轿求子。数万民众争相拍照,一睹婆婆风采。“婆婆”出巡散福活动闹至翌日凌晨3时,方从回路散去。此项活动,不论直接操办参与者,还是追随者、观赏者,大家行动彼此一致,快乐的心是相同的。“迎婆婆”活动自始至终,都是有条不紊,游行规矩,大家自觉遵守。这种民俗文化从根子里,从本土的人文情怀,陶冶着孩子们形成一种潜在的组织和团队协作精神,对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把舟曲正月十九“迎婆婆”的佛教思想中的福报和因果说同孟学中善念合二为一,让人们对自然界与生灵有敬畏感,引导小学生明白兄弟有序,尊老爱幼,感恩向善,形成健全人格。
  “婆婆”以女性身份出现,以娇美身躯、慈眉善目的贤妻良母形象,度化着每个人的心灵。目前,从当代家庭教育来看,教子相夫,已被众多家庭重视,受全社会关注,凸显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孩子不听话,顶撞父母,顶撞老师,很大意义上是角色混乱,兄弟无序,不尊老爱幼的错位导致的,当然孝道就无从谈起。没有敬畏感,就是个人中心化,是自私作祟。这方面,正好佛教的福报与因果说就起很大作用,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你不孝敬父母,你的下一代也会如此,你将会受到惩罚。利用佛家与佛教思想教化小学生,培养他们的敬畏感,使之慢慢向社会、国家期望的方向上来发展。
  综上所述,“迎婆婆”活动是一种多元的文化载体,具有教化人们,净化心灵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在更新观念的同时,培养小学生追求幸福、快乐、健康、平安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来实现自身价值,认识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的思想,进而接受接纳、协作、包容的思想观念,养成积极应对困难与挫折的健康人格,“迎婆婆”活动正好承载着这一文化的历史使命,最终引领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让他们享有幸福的人生。
  參考文献:
  [1]《舟曲县志》
  [2]《舟曲史话》
其他文献
【摘要】本论文通过呈现某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冲突实际案例的发生、发展及处理的全过程,分享人际关系冲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人际关系冲突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79-01  1.案例概述  某日,某班级男生M电话紧急求助辅导员:宿舍L和他因琐事拳脚相向并拿着刀子扬言要“挂”了他。M甚是害怕,不知如何应对。  2.案例
期刊
【摘要】现如今我国对学生素质教育要求较高,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习艺术类的学生层出不穷,艺考生在高考中所占的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大学,不论是出于自身对舞蹈的热爱还是专业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教师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这种背景下,大学里舞蹈学习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培养高素质舞蹈人才。经过大学舞蹈教师一致研究和分析,互动模式舞蹈教学是可有效提高学生舞蹈能力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互动模式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为教学一线的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原有的教学思想,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理解并做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 改进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84-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
期刊
【摘要】伴随着社会整体对于下一代教育事业的注重,在对人生轨迹有着重要作用的高考助力下,家长陪读孩子的高中学习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便是主要针对这一情况,对家长陪读提出一些可靠而实用的建议,使陪读过程既让家长舒心也让孩子不反感,并且能事半功倍,取得成效。  【关键词】陪读 高中生 家长作用 辅助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为培养高素质师范类体育专业学生,必须加大对其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结合体育专业发展潮流,合理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体育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因此,本研究结合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其创新解决策略,以期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 体育教育 实践教学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
期刊
【摘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有着重大的意义。当前,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仅面向部分学生、局限于学生活动层面、缺乏完善的教育课程体系等问题,高校可以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创新创业保障机制、构建多维度教学实践培养链、加强“内外结合”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素质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图画书自诞生以来,其插图与美术作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探讨美术作品和特定艺术动作是如何影响图画书插图和设计,使教师能利用这些关联来帮助学生提升对图画书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美术作品 图画书 插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217-01  图画书艺术家借鉴了众多的艺术风格,这些都影响他们阐明图画书的方式。图画书艺术家也
期刊
【摘要】体育游戏在篮球教学的准备阶段、基本阶段、结束阶段中运用,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提高學生兴趣,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篮球基本知识,提高技术战术能力,同时有效地发展篮球专项素质和篮球意识,最终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游戏 篮球教学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193-01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迎来了
期刊
【摘要】新课改以来,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不断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欣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采用欣赏教学的方式,既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欣赏教学的科学内涵,并就欣赏教学在高校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欣赏教学 高校体育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
期刊
【摘要】当前,学校体育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束缚,在成绩导向的影响下,体育课程无法在学生群体中建立良好基础,不能很好地实现其健身强心的育人功能。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正视体育健康课程在其开展和实践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构建具有实效性的健康课程教学新路径,是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学校体育 健康教育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