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招4:依赖“抗癌”食品、保健品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人患病全家着急,尤其是癌症患者的家属。为了使患者能及早康复,家属常常会给患者购买各种各样所谓具有“抑癌”、“增强免疫”、“防治放化疗副作用”的保健品和“抗癌”食品,以致患者病床前的保健品和“抗癌”食品堆积如山。
   抗癌食品是指对癌症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的食品,概念比较宽泛。十字花科植物(大蒜,花椰菜等)有一定的预防保健作用,其他还有一些物质正在被研究确认是否具备预防癌症的功能。但是,预防癌症不同于治疗癌症。用于预防的抗癌食品是针对健康人群的,对于已经患癌症的患者,吃再多的“抗癌”食品也无济于事。
   至于保健品,与抗癌治疗方法及抗癌药物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来看看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对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该定义告诉我们,保健品仅仅是具有一定功能的食品,且不能用于治疗疾病。因此,患者千万不能舍本求末,祈望用保健品来代替治疗癌症的药品。
   那么,保健品是否不宜给癌症患者吃呢?不尽然。通常,癌症患者需要接受多种治疗手段,经历多个治疗阶段。在不同的疾病状态和不同的治疗阶段适当给予保健品,对于提高患者身体抵抗力,改善症状,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1.使用宜“精”不宜杂。基础饮食是癌症患者最重要的食品,应当保证癌症患者有足量、均衡的膳食,服用保健品不能影响进食一般的食物。即使患者食欲好,能同时服用两三种乃至更多的保健品,也要考虑不同保健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医学界对于两种以上的保健品的交互作用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在同时服用多种保健品这个问题上,患者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
   2.根据病情选用保健品。通常,早期癌症患者,正气尚充足,仅仅是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损伤正气,只要稍稍补益气血就可以了,可以在术后少量服用一点人参、枸杞或虫草。中晚期癌症患者,由于反复手术或放化疗,正气不足,出现各种各样症状,以选择缓解症状的保健品为宜,兼顾给予一些扶助正气的保健品。晚期癌症患者,肿瘤日益消耗正气,病邪炽盛,出现各种极端症状,可以选择一些针对症状的保健品,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例如,晚期患者发热后口渴难耐,可以进食西洋参,以生津止渴;兼有食欲不振,可以嚼食山楂饼,以生津开胃。
   3.选用“传统”保健品。近年来,国内外出现大量新型保健品,由于采用的原材料不同,制剂工艺差异,质量参差不齐,更为重要的是,上市时间不长,还需要经历实践的检验,给癌症患者服用应当慎重。我国传统的保健品,如人参、八珍膏等已经使用了上千年的时间,可以说,它们是一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保健品,实际应用在癌症患者身上比较安全、可靠,因此,癌症患者可以适当选用。
   4.结合家庭经济状况。有的患者认为,价钱越贵的保健品,抗癌功能越强大,这是认识误区,并不是价格昂贵的保健品,“功能”就强大,只要依照上述原则合理选择,都能起到辅助癌症患者康复的作用。例如,早期癌症患者术后需要选一点补气的保健品,可以结合自身家庭经济条件,依次考虑野山人参、园参、党参,价格或许相差千倍以上,但是,都能起到补气的作用。
   支招:保健品是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但不具有治疗疾病作用的食品。凡声称自己的保健品有“治疗癌症作用”或“治疗效果”,都是不真实的。因此,患者切忌将保健品看作“治癌良药”,而影响正常的治疗。建议患者在各种可治愈性癌症的治疗间歇期,各种有效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期,或在已不能治愈的癌症晚期,适当应用抗癌保健品,有助于防止复发或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
其他文献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新加坡一项新的研究证明,当人受伤时喊“哎哟”,其目的是发送干扰信号到大脑,从而缓解疼痛。研究报告已发表在《疼痛》杂志上。   生物学家曾认为,人类受伤时大喊大叫是进化的结果,旨在向同伴发出警告、以示危险,但新研究却表明,人类疼痛时喊出来,实际是为了分散自己痛苦的感觉。   研究人员对志愿者进行测试,观察他们能将手放在冷水中多久。第一次实验中,受试者被允许在感到疼痛时喊“
期刊
患了癌症,大多数患者和家属治病心切,除在医院接受抗癌治疗外,到处打听治癌“偏方、验方、奇方”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伴随着癌症术后难以避免的复发,常规治疗手段又没有明显疗效时,一旦听到治癌“偏方、验方、奇方”,患者便容易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有的甚至不惜血本、花费大量金钱去试用,反正“死马当作活马医”。  在临床上,我经常遇到患者或家属向我咨询,比如网络上盛传的红枣、铁树叶、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治癌偏方
期刊
患了癌症,患者和家属想的就是找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医生,以最短的时间治好癌症。于是,一些“热心人”的“亲身经历”,一些被渲染的“个案”治愈效果,以及冠以“突破”“攻克”“临床治愈”,甚至获得“诺贝尔奖的药品、发明”等非常具有欺骗性的字眼,就进入了患者和家属的眼帘。于是他们不远千里,前往这些“医院”,寻找这些所谓的“神医、专家”治癌,或者不惜重金购买这些“神药”,结果,上当受骗时有所闻。   俗话说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癌症也已经成为了慢性疾病。但是,癌症仍是尚未攻克的重大疾病,高居各种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患者千方百计寻找治愈癌症的“灵丹妙药”,希望躲过一劫;普通人探索、总结出各种躲开癌魔的高招,追求健康长寿,但其中不乏各种“昏招”,不但延误宝贵的治疗时机,还浪费大量人力和金钱,使原本可治之癌发展成“不治之症”,最终抱恨终身。让我们一起跟着专科医生“清理”这些抗癌“昏招
期刊
以色列海法大学新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可降低新生儿患白血病风险。此前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益处包括,预防婴儿过敏、防止肥胖等,降低哺乳妇女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的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了1万多名白血病病童及1.7万名健康儿童的相关资料。结果表明,与配方奶喂养或接受母乳喂养少于1个月的儿童对比,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的儿童罹患白血病的风险降低19%。与从未接受母乳喂养的孩子相比,接受过一段时间持续母
期刊
英国雷丁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橙汁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脑力。柑橘类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老年人每天坚持喝橙汁,两个月就能使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大脑反应时间提高近10%。   试验过程中,研究小组要求37名年龄在60-81岁的健康志愿者每天喝500毫升橙汁,持续8周。研究人员在试验前后分别测量了他们的记忆力、大脑反应时间和语言流畅性,并给每个参与者评出总分。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参与者的得分提高
期刊
食品包装上的有效期快到时,不少人都会对里面食物是否仍能安全食用产生疑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人员运用排序技术,建立了食物微生物脱氧核糖核酸(DNA)排序的数据库,把感应器和有害微生物识别系统安置在包装材料里,人们可以利用智能包装设计,看到食物细菌是否超标。   南大食品科技教育署长陈维宁教授表示:微生物未必全都有害,食物中也包含了有益微生物,研究人员从食物内抽取出这些微生物后,使用了DNA排序
期刊
无论手术与否,大多数癌症患者都需要抗癌治疗。药物很多,有国产的,有进口的。由于有些进口抗癌药价格昂贵,又不能进入“医保”范围,于是,一些家属开始寻求国外代购抗癌药,不管是欧洲的、美国的,还是日本的、印度的,只要医生和其他患者说得出来的抗癌药,家属总能想方设法从国外购买回来给患者使用。   对于罹患癌症的人来讲,寻医问药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以前,寻医问药的途径大多是患者到医院看病、 医生处方、药房拿
期刊
瑞士伯尔尼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轻度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加大骨折风险。   传统医学观点认为只有重度甲亢才会加大骨折风险,研究人员回顾分析了过去13项共涉及7万份甲亢患者病例样本的研究发现,即使轻度甲亢也可能会引发髋关节或脊椎骨折。伯尔尼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主任解释,甲状腺激素影响骨代谢,无论轻度还是重度都会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加速骨代谢进程,这意味着骨骼可能会变得更为脆弱,从而易发生骨折。病例
期刊
心跳越快的人越要注意防范糖尿病威胁。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一项新研究显示:静息心率越高,越容易罹患糖尿病。静息心率又称为安静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研究人员对7.3万多名中国成年人进行了长达4年的跟踪研究,并对他们的静息心率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心脏跳动每分钟多10下,糖尿病发病风险就会增加23%,研究人员通过将上述结果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了整合,结果仍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