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与“图表”r——弗兰西斯·培根绘画中的科学图像

来源 :美术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艺术家弗兰西斯·培根的绘画创作以使用照片著称,其图像来源包括艺术史的名作、迈布里奇的运动摄影、大众传媒的照片,以及主要来自医学领域的科学图像.科学图像与艺术创作的互动历史由来已久,而在培根那里,他既在超现实主义之后再次以类似德国艺术史家阿比·瓦尔堡的“图集”(Bilderatlas)工作,将绘画的素材剥离了原本的语境,使来自不同领域的图像发生碰撞关系,也在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看来,以一种“图表”(Diagram)的绘画生成运动,在图像的“俗套”中引发灾变,打开了身体的感觉领域,就此在科学与绘画对于事实的记录和对于图解的回避中,在图像与艺术之间概念的迁移和变形里,提供了一种方法论上的独特可能.
其他文献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探索针对不同学生共同发展的创新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三层五步就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情况而制定的新型教学策略.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用三层五步策略,能够兼顾不同学生,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本文着重以20世纪初由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编辑的《哲匠录》作为探讨对象,对当中就所谓中国古代“哲匠”资料进行搜集与辑录的背景作一扼要梳理.20世纪之初,朱启钤开始从中国古代的各种文献记录中搜寻编纂,并以《哲匠录》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用语来命名其收录各代工匠与设计师、工程师的传记汇编.尽管该书最终并未能够完全依照原计划的体量完成,但从这本书的编纂规划以及已完成的部分来看,该书作为近现代第一部专门记录历代“哲匠”的专书,十分典型地反映了编纂者所处时代的学术语境以及其身上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本文运用图像和铭文资料探讨作为古埃及文明现存最早的丧葬经文——乌纳斯“金字塔铭文”的来源问题.通过与早期其他文本的对比,了解被雕刻在金字塔墓葬内的这些经文的制作机制,从而还原其构建神圣王权观念空间表达的视觉文化立意.这是王权表达方式的一次新的发展,雕刻在国王金字塔墓葬内的这些丧葬经文不再单纯地只是文本,而是变成具有视觉美感、神圣韵味的空间装饰,实现神圣王权与来世信仰和视觉艺术在墓葬纪念物上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士大夫心怀家国、锐意进取之余,在天下板荡、仕途失意或朝代更替之际,往往崇尚隐逸思想,所谓“隐居以求其志,回避以全其道”,他们被统称为“逸民”“幽人”“遗民”等.历代统治者对“隐逸”者多采取礼敬、怀柔的政策,并将“官无废事,下无逸民”作为政治清明、才尽其用的象征.
期刊
埃及出土的木乃伊肖像画是古代绘画史上最珍贵的部分,因为它们保存了在希腊罗马本土已经失传的古代绘画传统.其是古埃及的墓葬习俗与希腊罗马艺术风格结合的产物,也是不同来世观念融合的结果.本文从相关考古发现切入,以木乃伊面具与希腊罗马肖像画作为线索,结合纸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探讨古代晚期地中海地区的文化交融与身份认同.
如果从石器时代算起,可知人类艺术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何为艺术,艺术何为?众说纷纭.艺术既实实在在,又虚无缥缈,即使是经验富足的大艺术家们,灵感也时有时无,并非触手可及.柏拉图甚至把艺术的灵感解释为迷狂说,认为艺术创作的状态是神灵附体,使艺术家处于迷狂状态.神灵把灵感灌输给他,暗中操纵着他去创作.把艺术解释到如此神秘玄奥大可不必,但是这说明一个问题,艺术是不好把握的.
期刊
主要介绍了历史上第一个发表的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导的函数以及魏尔斯特拉斯第一和第二逼近定理,首先证明了该函数在其定义域上的处处不可微性;其次借助瓦勒·布然算子给出魏尔斯特拉斯第二逼近定理的一种构造性证明方法,进而阐述了魏尔斯特拉斯第一和第二逼近定理的等价关系.
从19世纪开始,“诺曼底”逐渐成为艺术家和文人们寻幽访胜的圣地,发展出符合本地风光的独特风景画法,一种纯粹的外光画法.在莫奈和印象派的世界中,“水”第一次作为针对我们的主体而存在.来自日出之地“东方”的明亮色彩和不规则画法,是印象派起源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诺曼底、“水”和“东方”,使印象主义终于成为今天的印象主义.
校园微更新改造,本质是校园规划建设理念的革新.具体而言,是在保持校园历史肌理的前提下,对既有校园空间进行小规模、小范围的区域改造,从而实现空间活化和功能赋新.微更新改造的重要依据是校园集体记忆所形成的典型空间意象特征,实施的目标也是为了构建延续和沉淀校园集体记忆的新载体.本文结合某校师生调研和实际改造案例,以校园集体记忆典型空间意象的解析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析校园微更新改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