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482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使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组织工程材料补片行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1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男10例,女性4例。年龄14~65岁,平均29岁。脊髓发育不良8例,脊髓损伤6例。尿动力学检查: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平均为(150.1±64.2) ml,膀胱顺应性平均为(5.2±3.9) ml/cmH2O(1 cmH2O=0.098 kPa),最大逼尿肌压力平均为(44.1±29.2) cmH2O。14例均接受SIS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术中将补片锁边缝合至纵向剖开的膀胱浆肌层,达到扩大膀胱的目的,其中7例同期行输尿管抗反流再植术。对术后并发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参数、尿路核磁水成像及肾功能进行观察评价。

结果

本组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120 min。患者术后无代谢紊乱。复查肌酐水平均正常。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术后6、12、24个月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分别为(274.9±88.7)、(322.5±144.4)、(279.9±157.9)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最大逼尿肌压力为(20.1±9.8)、(20.2±19.1)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膀胱顺应性为(26.1±29.4)ml/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例出现膀胱吻合口尿外渗,更换导尿管引流通畅后愈合。术后3个月,1例出现膀胱结石,行经尿道取石术后未再复发。术后12个月,4例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其中2例予膀胱逼尿肌A型肉毒素注射术,术后留置尿管3个月复查反流消失;2例保留导尿,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5 mg,2次/d)和酒石酸托特罗定(4 mg,1次/d)6个月后,1例反流消失,1例仍存在反流。

结论

SIS组织工程补片用于膀胱扩大术可达到有效增加膀胱容量的目的。生物工程补片的使用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相关尿路假性结石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例头孢曲松钠相关尿路假性结石患者的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CT影像特点。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9、21、55岁。1例因阑尾炎、2例因泌尿系感染行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1例于用药第13天出现腰腹部疼痛;1例第2天出现腰痛加重伴尿中出现棉团状物,第3天发展为无尿;1例第5天尿中出现絮状物。3例用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04例行PCNL的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0例,女64例。年龄29~75岁,平均49岁。术前尿培养阳性率为14.7%(30/204);血肌酐46~340 μmol/L,平均(87.9±33.9)μmol/L。结石直径1.0~7.0 cm,平均(2.3±0.8)cm,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定位模板前列腺11区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007例PSA >4.0 μg/L和/或直肠指检异常和/或前列腺B超、CT或MRI检查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0~91岁,平均69岁。PSA 0.2~100.0 μg/L,中位数为11.0 μg/L。PSA 0~4.0 μg/L 176例、4.1~10.0 μg/L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肾透明细胞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5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及1 004例健康对照人群,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在7个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基因中(HIF1A, EPAS1,VEGFA,VEGFR1,VEGFR2,VEGFR3和PDGFRB)筛选出24个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采用单碱基微测序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应用Logis
期刊
目的探讨肾动脉瘤(renal artery aneurysm,RAA)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17例确诊为RAA并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0例。年龄20~67岁,平均(46.4±10.3)岁。体检发现5例,表现为腹痛和腰痛各4例,表现为间断性肉眼血尿2例,表现为乳糜尿和少尿各1例。多发9例,单发8例。17例共31个动脉瘤,其中真性动脉瘤2
期刊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发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1~52岁,平均46岁。术前诊断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行规律血液透析。术后采用环孢素[5 mg/(kg·d)]或他克莫司[0.1 mg/(kg·d)],以及吗替麦考酚酯(1.5 g/d)和糖皮质激素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2周
目的探讨肾肿瘤患者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I related chain A,MIC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7月收治的60例肾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4~76岁,平均46岁。肾透明细胞癌4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病理分期:T1期20例,T2期14例,T3期1
目的调查中国泌尿外科医师管理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现行认识和实践模式与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hinese Urological Association,CUA)2011版《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间的差距,为改善BPH患者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9–11月利用CUA组织顾问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泌尿外科医师问卷对CUA注册的、每周至少20 h临床实践的泌尿外科医师的基本信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