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酒店管理专业办学联盟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xd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间的深层次问题即体制机制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联盟为研究案例,论述搭建区域校企合作平台,以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目标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关键词:酒店管理;办学联盟;校企合作;机制创新;过程共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98-02
  随着旅游经济、行业产业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该模式的确立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问题。在该模式的运作和推行过程中,校企合作间的深层次问题即体制机制问题,也成为合作中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核心和焦点。因此,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索过程中,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成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校企合作能否持续、有效的关键问题。
  纵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主要的研究和探讨的关注点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来自宏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目前国家高职教育的制度、整体办学模式、教育的社会环境、高职政策导向等体制机制问题;而微观方面的研究,则主要探讨校企合作理事会、董事会、职教集团的运作等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但针对各高职院校特别是某些特色专业在整合区域资源,构建与中职院校呈上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区域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创新研究还比较薄弱。
  一、研究背景
  最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青岛酒店业的发展,也对从事该行业的人才培养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分析驻青岛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无论是学术型的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中职类院校,几乎均有旅游管理专业(包括酒店方向研究)的设置。
  表一 设有旅游管理(或酒店管理培养方向等)的部分在青学校(本科院校、高职高专、中职)一览表
  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梯度性和衔接性来看,不同院校分别以培养酒店行业学术研究性人才、酒店行业管理应用性人才和酒店行业技能应用性人才为目标进行酒店人才的分层次培养,同时做好人才培养的递进和衔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使从业者适应岗位或者工作的转换,高效率地进入角色。针对目前酒店岗位的迁移能力及学生未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而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中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两大重要体系,所贯通专业都应根据核心工作岗位及相关工作岗位进行岗位描述,然后根据岗位描述总结职业能力要求及素质,接下来对职业能力按照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进行分解。但目前中职和高职院校之间,它们的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界定模糊,在课程设置、专业建设以及实习实训模式等方面衔接不到位,既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断层,又有部分技能课程的重合,人才培养的衔接更多的体现在了学历的衔接而不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层次的衔接。
  二、实施目标
  随着青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大。酒店管理专业坚持“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要转”的人才培养思路,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实现了校企一体化,联合青岛部分职业院校、星级酒店和旅游服务企业、政府部门等共同组建成立“青岛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联盟”,这是一个具有区域性、跨行业、多元化特点的教育联盟,以实现“内部优质资源共享”、“产业支持教育,教育服务产业”的为联盟目标。
  (一)形成高职学院、中职学校、政府和企业四方联动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青岛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联盟采用“院校政企”四方联动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整合青岛市职教资源情况下,结合每所院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系统设计人才培养专业方向、目标和层次定位,构建“以院带校、以校带地、以院带人、以政带企”的“院校政企”四方聯动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促进青岛经济发展和酒店行业的突飞猛进。
  从中高职人才培养的阶段性、阶梯式发展要求出发,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各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深化校企同步培养的2.5+0.5+1+1(基础理论及技能+实践+管理能力提升+实习就业一体)的阶梯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现院校资源共享、学生学分互认、学生跨校选课的新型学习方式。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授课内容、手段、作业布置方面不同对待,这种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培养方式使得水平高的学生吃的饱,水平低的学生吃得了,可以使得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极大的发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紧扣行业发展动态,形成行业嵌入式融合的联盟建设平台,结合行业一线发展的要求,进行联盟内专业设置,结合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典型的工作任务要求来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设计行业需要的“态度+知识+技能+习惯+能力”五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中职与高职阶段的衔接,着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专业办学联盟的定位及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体制,加强建设中高职教学贯通衔接和深化校企合作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机制。中高职在专业教学方面要实行系统设计,有序组织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评价体系及质量监控体系方面都要建立校际和谐统一的教学管理机制,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的一致性,积极推进学分制,并且学分互认机制。
  (三)构建产学结合职教平台,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办学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结合的职教平台,在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增强办学活力。依托专业方面的国家师资培训中心,联盟坚持互通有无、齐头并进、资源共享的原则,将中高职院校联盟的师资培养成双师双高型人才,建立有效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达到优势资源共享。   联盟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构建了“教学+培训+咨询管理”的多方位服务体系,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扩大了专业的示范影响力联盟依托酒店企业、行业、政府、科研单位等,发挥示范优势,结合酒店管理产业特点,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以委托管理、顾问咨询、培训服务为输出方式,引领院校在社会服务板块的发展。
  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一)基于联盟平台的理事会联席会议制度。
  每年召开一次由联盟组织的理事会联席会议制度。积极联络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酒店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邀请旅游局、协会、行业专家组建专业专家委员会,参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积极开拓校企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中高职院校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中高职共同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教师的挂职、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
  高职院校参与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积极的建设性建议。中职院校教师参与三二连读学生高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性、培养层次上的递进性,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性。
  (二)基于联盟平台的学生培养机制。
  根据中高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保证基础文化课的课时量,打通中高职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培养途径的通道,采用符合开设在校生专业知识水平的第二课堂与鼓励参加技能竞赛活动等形式,积极拓宽中职生源在校学生的成长途径,通过统一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训、讲座等方面建设,让中职学生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实现中职与高职学校学习成才的有效衔接。
  (三)基于联盟平台的师资共享机制。
  高职院校选派专业优秀骨干教师到中职院校授课,适当吸纳中职院校教师到高职院校授课,形成交流机制,保证中高职院校老师熟悉中高职连读学生的特色和学生发展阶段过程中的困惑。逐步实现师资共同培育,特别是加强对中职师资培养上的支持和投入,实现师资力量的学生培养上的层次性和任务的递进性。
  (四)基于联盟平台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建设。
  在联盟内各个院校,构建并完善以学校内部评价(第二方评价,含学院分管院长、教务处、教学督导、二级学院院长、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课程组教师、校外访问学者)、专业联盟评价、联盟外部评价(第三方评价、含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政府)“三方并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比较、评价,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融合,在校生评价与毕业生评价相融合,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多层次+全过程+多主体+多形式+多手段+多证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涉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業满意度、创业成效等相关内容的指标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长效评价机制,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和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提取典型样本作为教学反馈材料。
  结语
  可以说,建立青岛市酒店管理专业办学联盟,合理统筹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完善专业教育系统性培养内涵建设,探索应用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酒店管理教育协调发展,是青岛酒店管理专业的良性成长的重要探索形式。
  基金项目:2014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构建职业院校与行业产业对话机制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研究”(项目号14E019)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教育是所有学科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本质,也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精髓,也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因此,历史教师要把握好历史学科这个德育渗透的主阵地,把历史知识与德育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德育的功能穿插在知识中不断得到强化。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培养学习技能,也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只注重操作过程,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过程。知识传递要和情感因素结合在一起,学生才更乐于接受,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运用。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既要注意传授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用情感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
期刊
摘要:在王安忆的占更大分量的上海城市作品中,作者开始了她对女性与城市之间的情感关注,一步步完成了女性和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两者间的深层关系中传达出她对城市女人价值的认识。  关键词:王安忆;城市;女性;女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10-02  王安忆是属于城市的,属于上海弄堂的女儿。当她开始创作,她的笔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写上海
期刊
摘要:本文从对历史题材处理的异同,文学审美趣味的异同,人物形象塑造的异同几个方面比较元杂剧《东窗事犯》和清小说《说岳全传》,试图窥见戏曲和小说不同文学体裁对同一岳飞题材处理的不同。  关键词:《东窗事犯》;《说岳全传》;历史题材;审美趣味;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08-01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同源而异派,已为学术界公认。笔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蛇郎的故事》、《龙母传说》为例,阐述壮族人对蛇这类动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这些变化中有利于发现壮族人在这样心理文化形态下的社会生活状况。  关键词:蛇;心理文化;转变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06-02  引言:在研究壮族对蛇这类动物怀有崇拜思想这方面,之前曾经有学者做过一些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在于《蛇郎的故事》和《
期刊
摘要:《廊桥遗梦》似乎是一个关乎灵魂的梦。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放不下手头上的事或是放不下内心的一份波澜,而是不能将自己的心放下。我们通常不舍得尘世去做一个清幽的梦。都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并不一定要远离尘嚣,躲进森林,而更重要的是身处繁华,给自己一个灵魂出窍的机会。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玩耍、驰骋,如此便卸下生活的羁绊,给心一份淡淡的喜悦。在这样的时刻感受生命,淡淡地感叹一句:此生足矣!  关键词:梦;婚
期刊
摘要:中国声乐艺术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由单一的民族民间唱法到科学的中西结合唱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不断与西方音乐文化相融合的衍变过程。本文仅以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为例探讨中西结合唱法对中国声乐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结合唱法;郭淑珍;声乐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031-01  郭淑珍是当代
期刊
摘要:汉斯立克作为自律论美学观点的扞卫者,他提出“表现确定的情感或激情完全不是艺术的职能”。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强烈的争论性,曾在当时受到资产阶级音乐界和哲学界众多人的关注,并引起来自他律论者的强烈攻击。本文将从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情感与幻想力、影响情感的副作用三方面来正面论述汉斯立克所提出的“情感的表现完全不是音乐的职能”这一观点所具有的合理性所在。  关键词:音乐;情感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
期刊
摘要:历史上关于滇国的记载只言片语,大量精美青铜文物的出土像一部无字史书,诉说着古滇人的政治、生活和思想等。本文站在数学的视角上从数、几何图形、几何形式的美感及稳定性四个方面解读了出土于云南李家山的部分青铜器。其中几何形式的美感又从韵律节奏、对称和曲线三个角度来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古滇国青铜器的结构造型上无不透露着数学的智慧。  关键词:数;几何;数学视角;历史文化;古滇青铜器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从“物质保障体系、队伍建设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危机干预体系、协作关爱体系”等六个方面,阐述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六体联动”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模式。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六体联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07-01  高职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