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斗:一二三四健身术/生物化学教授郑集先生谈养生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c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光斗:一二三四健身术
  文/普权
  张光斗: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12年出生于江苏常熟,曾担任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是我国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的创建人。
  92岁的张老,由于工作的性质无意中练出了一副铁脚板,俗话说:“人老先老腿。”然而这位耄耋老人却没有这种感叹和抱怨,依然耳聪目明,反应敏捷。
  张老的养生之道重在心平气和,他说:“心平气和,是一种祥和的状态。”
  人心若不足,唯心平才能气和。心平,无非分之念,见可欲而不迷狂,于迁变得失具平常之心。气和,不卑不亢,不疾不滞安舒宁静。
  张老把保健纳入日常的生活中,并归纳为一二三四健身术:
  一贯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乐为长寿之要诀,如何做到笑口常开,这虽是一个综合素质的问题,却也与知足不知足关系甚大。不知足者对名利、地位、物质享受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发展下去心理变态,嫉妒强者,嘲笑弱者,自寻烦恼,自讨无趣,违背自然法规,损害他人和自己的身心健康。只有一贯知足,才能适应自然规律。人至老年要正视现实,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乐趣。以此平和之心怡养天年,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眼里充满美好的憧憬,身心自然平衡。在晚霞中回首前尘旧梦,在星光下凝望未来异彩,安详地过渡到更为宁静的彼岸。正是:“不悲镜里容颜老,且喜心中领域宽”、“有唱有吟空万念,无忧无虑乐长春”。
  二目远眺。这里所说的二目远眺,具有高瞻远瞩之意。时下,“近视眼”颇多,急功近利者大有人在,应予矫正。人生在世充满矛盾,不可能一帆风顺。如何化解矛盾,确实需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些。切忌势利眼,目光短浅,见小利而忘大义。能高瞻远瞩,坚定理想信念,顺应自然,则与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三餐有节。“民以食为天,食以民为铨”,一日三餐是少不了的。上了年纪,可能要四餐五餐,以多餐少食为佳。不偏食,有节制,有规律,对身体有利。饱一餐、饥一顿,最容易伤胃。根据膳食科学报道:我国四大主粮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单一食用,其吸收利用率仅占51%-70%,而混合吃,可达80%-90%以上。玉米还有降低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常食花生、豆类,可使气血化生有源,气充血旺,心身健壮。食五谷杂粮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所以要想延年益寿,须五谷皆食,宜清淡,不偏食。
  四季不懒。保健三字经说:“常运动,勤思考,既强身,又健脑。多动手,精神好……”
  张老说,结合自身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坚持持久,定能防老。四季不懒,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如此既可保持我们祖先的勤劳美德,又能焕发青春。
  生物化学教授郑集先生谈养生
  文/普权
  郑集教授1900年5月生于四川。曾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南京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生致力于生物化学、营养学和衰老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是我国生物化学界的一代巨匠,抗衰老研究的领头人。
  为了研究科学,他熟悉了英、德、法、俄等国文字,74岁又学日文,90岁始学朝文。仅在80-90岁10年中发表的各种科学论文和科普文章就达72篇,出版专著7种,包括他的名著《衰老与抗衰老》。在年近百岁时,他还主持修订了高等学校教材《普通生物化学》。他年过百岁,依然思想敏捷,身体硬朗,还在编写《中国生物化学史》。
  郑教授之所以能既寿且健,自是有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
  在饮食营养方面:他重视营养合理,荤素杂食,素食为主。多吃蔬菜,不吃动物油脂和肥肉,只吃植物油,少吃油炸、腌制食物和过辣、过咸、过甜食物,进餐定时,每餐只吃八九分饱,细嚼慢咽。饮食以“三低(低脂肪、低热量、低糖分)、二足(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和易消化”为原则。他说:“饮食能给人体‘加油’,是保持机体灵活和健康的重要条件,故不可忽视。我主张,老人的饮食应有充分的优质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的饮食安排是:早餐基本上是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两片面包。中晚餐则一荤两素,以素为主,常吃豆类及杂粮,上下午各饮开水两杯。除了经常吃些水果外,每天还要服些维生素片,具体服法是:每日两次,每次用维生素A一万单位1粒;维生素B1,10毫克,1-2片;维生素B2,5毫克,1片;維生素C,100毫克,3片;维生素E,100毫克,1片。我不主张多服补品,而且对当前各种各样的‘营养液’持保留态度,我认为许多‘补品’是为赚钱而在骗人的。”
  在嗜好和爱好方面:他不嗜烟酒,不赌牌,一切对身心有害的吃喝玩乐,坚决不沾染。他从小爱劳动至老不变,一切生活自理。经常做室内外卫生清洁工作、家具、房舍小的维修和庭院花木管理等。过去也间或去影院、剧院看戏,寒暑假参加一些学术活动。
  谈及生与死的关系时,郑老吟诵了他写的《生死辩》,诗中正是他抗衰老理论的总结。诗中写道:“有生即有死,生死自然律。彭古八百秋,蜉蝣仅朝夕。寿夭虽各殊,其死则为一。造物巧安排,人无能为力。勿求长生草,世无不死药。只应慎保健,摄生戒偏激。欲寡神自舒,心宽体常适。劳逸应适度,尤宜慎饮食。小病早求医,大病少焦急。来之即安之,自强应勿息。皈依自然律,天年当可必。”
  郑老说:“且喜老来健,尚无颓废姿,天如假我年,还将再著书,这就是我一个百岁老人的追求。”
其他文献
注意!老人晚上易发6种疾病  老年人容易突发疾病,若在夜间发病,稍不注意就可能铸成大错,因此有必要先在家里进行一些处理,然后才运送医院或拨打120急救。  一、尿潴留:老年人常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夜间睡眠时尿液浓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前列腺充血等原因可导致急性尿潴留。家人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盐包热敷小腹部,情况危急时应急送医院插导尿管导尿,或在耻骨上行膀胱穿刺导尿。  二、心絞痛:老年人由于劳累、
期刊
看鞋子,知疾病  文/梁启勇  鞋部磨损:1为正常足,2为扁平足,3为高弓足  旧鞋子不但穿着舒适,还能通过它独有的特征帮你判断可能得什么疾病。近日,《印度时报》邀请孟买的足科专家柴坦尼亚·沙阿,帮助我们解读鞋子磨损处传递出来的疾病信号。  鞋底外侧磨损。正常鞋子的磨损重心在脚跟中间,并可从鞋跟外侧看出约4度的倾斜,但如果倾斜大于4度,就说明脚跟外侧受力过多,这种情况通常由于高弓足让体重过多倾向于
期刊
治口臭,先去胃火  文/张声生 李晓玲  现代人出入社交场所,除了衣着要有品位,口气清新也非常重要。一张嘴,吹气如兰,会让人心生好感;倘若是一股酸臭,会让人退避三舍、敬而远之。口臭又称口气,是指从口腔、鼻、鼻窦、咽等空腔散发出来的臭气。顽固的口臭往往是身体不适的表现,不但影响社交,还会让心理蒙上陰影。  很多人觉得,口气不好嚼嚼口香糖或者刷刷牙不就行了吗,其实,口香糖、刷牙只能缓解生理性口臭,如由
期刊
中药麻黄名称的传说  文/泽芝  麻黄,味辛苦,性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等症,具有止咳平喘、发汗解表、消肿块、散郁结的功效。下面给大家讲述一段关于麻黄名称由来的传说故事,以使读者加深对这种中药的认识。  传说中,有一个小徒弟跟着一名老中医学习,老师博学多识,品德高尚。他反复告诫徒弟,行医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需要谨慎用心,对于每种草药的功用、毒性必须十分清楚,不可似是而非。比如像无叶草这种药,
期刊
27岁的李辉在打篮球时,一不小心崴了脚,当时痛得走不了路。第二天,医生拍片显示骨头没有受伤。解放军458医院骨科主任李裕标描述称,李辉近两年经常崴脚,前后达十次之多。以前每次崴脚后,他最多就是抹点正骨水、红花油,甚至不理它。“李辉属于踝关节习惯性扭伤,主要是他受伤后不重视和缺乏急救知识,导致踝关节位置的韧带松了,容易受伤。”李裕标表示,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疾病,常被人忽视,結果导致了一些后遗症。  李
期刊
一聽到沙眼,大家可能认为是小问题,但事实上沙眼若不及时治,会成为致盲性沙眼。“致盲性沙眼本身并不是一种眼病,它是对沙眼严重性、危害性的一种描述。严重的沙眼会导致眼睑内翻和角膜混浊,从而使人失明。”解放军302医院眼科主任何宏宇介绍。“目前全世界沙眼患者达5亿人之多,其中约600万人因角膜溃疡形成后,继发细菌反复感染而导致双目失明。”  扬尘天易患沙眼 沙眼会在眼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像小沙粒状的物
期刊
有的中老年朋友出现炎症,为何反复吃消炎药不见效?成都军区总医院刘俊红博士解释说,不同部位的炎症,致病的细菌不一样,一般的消炎药不可能全部管用,必须针对不同细菌采取不同的方法才有效。  刘俊红博士说,体内细菌有一种定植现象,即不同的部位适合不同的细菌生长,因而诱发的炎症也不同。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体的前臂、面部皮肤较干燥,适合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生长繁殖,容易引起化脓性炎症,比如
期刊
明清时期,在南京秦淮河一带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地理现象:中间有个夫子庙(就是孔庙),孔庙的后面是当时的学校——府学,府学的右边是很大的江南贡院(就是科举的考场)。夫子庙的后面有一条三山街,是当时书店集中的地方。孔庙、学校、考场、书店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构成了文教区。明清时期在南京的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那时候江南地区的考生就都会聚集在那里。而隔着秦淮河,过了一座文德桥,就是南京的旧院,即青楼区。从地理
期刊
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了和下属搞好关系,也常常请客。只不过,皇帝请客称为“赐食”。所谓“赐食”,就是皇帝笼络或奖赏下属,而赏赐的一顿饭或吃的东西。不过,吃皇帝请的饭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史记》记载说,西汉初年有一个大臣名叫石奋,他的姐姐是刘邦的小老婆。石奋退休后,“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皇帝请石奮吃饭,石奋要跪趴在地上吃。“赐食”是恩宠。受赐者必须恭敬,跪趴着,肯定吃得不舒
期刊
四成背痛可用抗生素  文/李家俊  慢性背痛似乎与细菌感染毫无关系,但据美国“今日医学新闻”网近期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慢性背痛患者中约40%与细菌感染相关,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症状能显著缓解。  英国伯明翰大学与南丹麦大学合作进行了两项研究,第一项研究证实了慢性背痛(指持续背痛超过6个月)和厌氧菌“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有关。随后,他们对162位患有椎间盘突出症和慢性腰背痛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一组接受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