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黄河》的历史价值和审美经验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45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协奏曲《黄河》根据抗日时期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为原型改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我国钢琴协奏曲体裁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之一。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历史写照,本文主要分析了其艺术特征以及历史价值。
  关键词:钢琴协奏曲《黄河》;民族性;历史价值;审美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24-01
  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于1969年,以冼星海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黃河大合唱》为原型,由当时我国最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①于1969年改编创作。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弘扬民族精神替代《黄河大合唱》的抗战主题,是一种民族“精神”方面的延续,这类似于文学方面的演变——在音乐的演变过程中,除了通过历时性的事实及其关系结构以改变视野,更可以在共时性系统中以新的形式复述、延续早先的音乐语言。这种共时性的系统构建包含了它的过去和未来,成为了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因产生于中国特殊的“文革”历史时期,此版本《黄河》钢琴协奏曲被称为“文革改编版”或“东方红版”②。《黄河》创作上虽然采用了欧洲协奏曲的艺术形式,但是其曲式结构和音乐语言都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审美意识。作为我国钢琴协奏曲的经典之作,对其历史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钢琴协奏曲《黄河》的艺术特点
  《黄河》没有遵循西方协奏曲三乐章的曲式结构,而是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起”“承”“转”“合”的曲式特点,创作分为“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四个乐章,是较为复杂的大型变奏曲。其乐曲旋律以线条为主,调性较为单一,重视民族化与通俗化。其中第一乐章展示了了当时“样板戏”的音型特色;第二乐章以抒情叙述为主,保留了冼星海原作的中国式宣叙调;第三乐章情绪转折具有强烈戏剧性,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在乐章的配器当中加入竹笛演奏民歌“信天游”以突出陕北风格,营造出了一种刚柔并济对比冲突的艺术效果;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最为著名,其作曲表现手法最具特色,其中融入的《东方红》旋律是一大亮点。从江南竹笛等传统音乐元素的引用到东西融合的作曲手法,再到与西方大型管乐的作曲演奏技巧的结合,都体现出了《黄河》民族性与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
  二、钢琴协奏曲《黄河》历史价值
  《黄河》在其数十年的传播过程中,对其后的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体现出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具体来讲,《黄河》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黄河”精神的塑造与传承。
  中国人对于黄河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依托。正如在阅读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前,都应具有一种先前知识的储备或者处于先前理解的状态,否则任何新东西都不会被经验所接受,这种理解可以认为是文学方面的“期待视野”。《黄河》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将《黄河大合唱》中的乐魂——“中国灵魂的怒吼”,通过艺术的再创作融汇于钢琴音乐当中。用“黄河”精神唤醒民族力量,展现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特质,其表现出的苦难性、力量性与战斗性,使之成为既饱含民族精神,又拥有时代气息的音乐作品;并且在乐曲的最后一个乐章将《东方红》与《国际歌》的旋律巧妙融合,正是反法西斯抗战精神的展现,将“黄河”精神进一步升华。
  (二)促进钢琴音乐在中国的立足和发展。
  《黄河》顺应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需求,根植生活,从作品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内容的现实风格。《黄河》推动了钢琴艺术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生存与发展,将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促进了钢琴艺术在中国的扎根立足并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为钢琴音乐在中国的普及传播起到了颇为重要的作用。《黄河》出现之后,文革时期相继出现了许多钢琴改编作品,例如《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梅花三弄》等,都用钢琴将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重新进行了演绎。从音乐发展的角度看,《黄河》的产生标志着中国钢琴作品新类型的出现,为西方管弦乐的本土化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促成了中国民族融入西方交响乐创作的高峰。
  (三)促进音乐文化交流。
  从《黄河》最初的创作,经过历史的推演,听众、专家对它的看法渐渐沉淀、累积下来,同时意味着听众、专家的“视野”形成了传统,如今不同的视野发生交融,《黄河》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交叉点也显现出来。“文革”的结束使得《黄河》在此后的一段时期内销声匿迹,而后殷承宗于1983年在全美最为著名的音乐殿堂—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独奏音乐会,钢琴协奏曲《黄河》得以重新展现于世,此次演奏引发了巨大的轰动。作为中西音乐文化合璧的典范之作,《黄河》自身的艺术魅力与价值让海内外为之惊叹。
  三、结束语
  《黄河》展现出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得以在世界音乐文化的洪流中立足、接受过程仍在持续。艺术家用《黄河》表达“中国梦”的追求,这是《黄河》作为一件艺术品的真理。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艺术与历史将置于新的眼光之中。海德格尔认为“历史的理解结构显示出充分的本体论背景”③,是指一个人对其他人或事物理解,都是在理解并探讨自身的可能性。因此本文对《黄河》艺术与历史经验的反思,既是对视野的反思、深化、重建,又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在帮助我们理解这件艺术品时,我们也就理解了人生和我们自己,从而引发更多对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吴家军.论钢琴协奏曲《黄河》结构衍生与特征[J].乐府新声,2014,12.
  [2]李翰.浅析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特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3,01.
  [3]倪悦. “黄河”叙事——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J].中国音乐.2015.1
  [4]储望华.《黄河》钢琴协奏曲是怎样诞生的[J].人民音乐.1995.5
  注解:
  ①人民音乐出版社在2001年出版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总谱及钢琴谱中,署名为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
  ②“文革改编版”为第一版本,亦称为“东方红版”。此外还有石叔诚修订版、杜鸣心修订版、民乐协奏版(改编者不详)等众多新版《黄河》。此文研究对象为“文革改编版”钢琴协奏曲《黄河》,以下简称为《黄河》.
  ③《真理与方法》第261页.
  作者简介:陈婷婷(1992),女,汉族,山东青岛,硕士研究生在读,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音乐(钢琴)方向。
其他文献
网络问政,是指政府和民众之间,为了更好地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通过网络相互进行沟通.为了和更好的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应该明确政府即是人民的政府,想人民之所想,急
是否有效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衡量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为了探究如何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在分析学生党员作用发挥
职业指导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服务,职业指导时时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职业指导以人为本的理念,重点体现在个性化职业指导方法方面.笔者着重论述了个性化职业指导技术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各种西方思潮的涌入导致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完善建立,
佛教在中国的文化传播,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许多新鲜的要素,大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世俗生活各个方面,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
企业想要完成绩效薪酬体系构建,需要企业结合管理体系,并分析市场经济走向与发展,合理规划企业内部员工绩效与薪资关系,最终完成企业绩效薪酬体系的构建.伴随着当前国家经济
人才服务机构开展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对人才服务机构在职业指导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有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封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合
摘要:中国现代电影,表面之下隐藏着表达中国传统特色的象征指代,这是电影研究者必须关注到的一种现象。  关键词:电影;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22-02  电影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舶来品,又是文化融合的产物。现代电影作为各国文化的传播载体,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播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文化的传播本身也镶嵌着现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了新部署.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