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宗祠活化利用的探索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u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农村地区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乡村战略离不开文化建设,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宗祠活化利用工作不斷转型,以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引导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多样发展。本文以广东东莞市为例,探寻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宗祠活化利用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策略,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宗祠;文化遗迹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围绕“三农”工作的推进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部署。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对地方文化的探索,只有夯实农村农业的各项文化制度,巩固农村地域文化风貌,继承和发扬农村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够使农村地区获得巨大的升级。广东东莞市作为改革开放中的一叶扁舟,经历着数十年的风云变换,沉淀下了许多深厚的文化财富。其中农村宗祠作为一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不仅见证着宗族权力、维系着家族情感,传播着地域文明,还同时具有文化保护、历史继承、经济价值等多项功能。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宗祠活化利用的价值及社会意义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升村民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以此实现农村地区群众的稳定增收、安居乐业。从整体上看,广东东莞市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一湾清水绕人家,依依垂柳现宗祠”的文化景观。错落有致的古祠至今仍然是人们祭祀先祖和往生圣贤的重要场所。在东莞,农村宗祠除了担当着祭祖、教化等价值,还作为商讨家族重大事宜的公共场所而存在。因此,宗祠成为了广大族人进行礼制、礼教宣传的重要场所,成为了维护乡村宗族秩序的“道德法庭”。农村宗祠作为我国乡土建筑的文化根基,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衍生的各项宗祠祭祀活动推进活化利用后,既能够蕴涵淳朴的道德理念,也埋藏了深厚的人文根基。
  农村宗祠中包含了祠约等礼仪规制,蕴含着祭祀礼仪、宗谱家规等家族文化,凝聚着深刻的民俗和艺术价值。在广东东莞市,每到节庆时节,村民们都会在祠堂里举行庙会,借助于多样的文化载体,实现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只有加强农村宗祠活化利用,才能够增进人们的家族认同感,将祠堂这种宗族文化产物延伸成为积极的宗法思想,从而使这一文化思想指引人们形成精神支撑,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宗祠活化利用中存在的瓶颈
  (一)价值导向
  尽管农村宗祠“上奠祖先之灵,下规后嗣之则”在对后人的教化上作用显著,成为了处理家族事务、化解纠纷的“家族法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原有的思想体制有待完善,我们在看到农村祠堂所具备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祠堂在传统文化中所积蓄的私设刑罚、重男轻女等弊端。因此,推进农村宗祠活化利用必须要坚持主流价值引导,祛除糟粕,才能达到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的继承和发扬。
  (二)精神引领
  乡村文明振兴发展战略中,其首要措施是立足传统祠堂在乡土村落中所起到积极的精神作用,才能够延伸家族文明与历史。但是,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祠堂已经十分破旧,精神场所的价值难以发挥,尤其是在地域文化的烙印上难以体现其鲜明性和人文性,在无形中阻碍了祠堂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发展,难以实现宗族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
  (三)发展策略
  一直以来,尽管东莞市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祠堂进行了政策性的倾斜,但是在具体的活动推进过程中依然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在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东莞的文化资产如何转化为丰厚的价值,已经成为了摆在相关职能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增进农村宗祠活化利用的探索
  (一)农村宗祠角色的塑造
  广东东莞地区拥有丰富的农村宗祠文化,包含了茶山南社古村、桥头迳联罗氏宗祠、中堂潢涌黎氏宗祠、麻涌新基莫氏祠堂等多种地域文化建筑,承载着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沉淀,塑造了不同个性特征的文化。广东东莞在建设文化名城中要积极寻求祠堂文化亮点,才能够通过多种优势、塑造积极发展的角色。例如,麻涌镇祠堂文化在保留原有39间祠堂的同时积极举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集合了建筑、思想、文化、艺术、教育一身,打造具有麻涌镇特色的宗祠活动。
  在维护管理上,要积极修缮祠堂建筑的破损区域,使一座座古老的岭南建筑变身成为公共文化空间,将祠堂中凝聚的不同价值发挥到淋漓尽致,使每一座祠堂都能够成为代表区域文化的个性化历史遗迹和文化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竹松雷公祠、逸南林公祠、长盛社学等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帮助麻涌新基村莫氏祠堂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继续推进璞潮家庙等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让更多文物、古建筑恢复旧观,为农村古祠增添更多文化元素。
  (二)推进乡村文明的建设
  近些年来,东莞市政府积极投入专项资金,通过修缮村史展览馆、粤曲私伙局、书画创作基地等形式,对传统祠堂积极改制,延伸农家书院、曲艺社、专题展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及健身休闲娱乐广场等形式,充分发挥祠堂“教育人引领人”的价值功能,使农村宗祠成为培育时代道德风尚、占领先进文明的重要载体;以积极开放的乡村文化,凝聚现代农村文明发展视域,摒弃祠堂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陈规陋习,通过举办文明乡风活动,实现尊老爱幼、移风易俗的教育宣传活动。
  同时,积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发展,使宗祠成为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载体,为乡村产业振兴凝聚发展助力。例如,麻涌新基莫氏祠堂为了加强文明建设,以“以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基层治理”项目,修缮祠堂、凉棚等传统建筑空间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选取粤曲等地方特色浓厚、认同度广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普及推广,不仅使老祠堂焕发出了新活力,也增进了群众对于家乡的热爱,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也走进祠堂,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浸润。在莫氏祠堂里还开辟了流动图书馆,定期更换新书,村民们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东莞图书馆的海量馆藏。祠堂里还开辟有村史展览和历史文物展览,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前来参观,接受德育教育。
  (三)传承宗祠特色文化
  不同的宗族在乡土村落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因此,作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地域符号的场所,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实现精神的丰富,使不同层次的市民能够获得更加丰厚的文化滋养。因此,要想借助于乡村振兴的发展视域、推进精神空间,我们就必须要立足阅读文化,使乡村读书成为主力地域发展的“造血剂”。在做活传统祠堂的同时,要适当考虑植入乡村公共阅读功能,改变传统村落阅读底蕴单薄的发展困境。
  例如,在东莞市茶山南社古村,为了能够使祠堂“活化”功能更显成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谢氏注重凝聚“书香世家”的宗祠文化,在祠堂的祭祀厅里摆放着谢氏祖先的史料,两侧门廊上也挂满了名人诗作与画作,成为当地有名的名人文化展览馆。另外,还通过提炼融入本村的孝德、长寿、楹联等特色文化,让一大批古祠“活”了起来,让祠堂成为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活化”了一批岭南传统建筑,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公共文化建设双发展,成为东莞城市文化的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综上所述,推进农村宗祠活化利用将会对乡村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延伸宗祠文化,能够让更多的人继承其中存在的家族精神,使人民群众保持更加积极、和谐的劳动生活秩序,坚定民族自信,体现出了强大的“中国信仰”。同时,以推进宗祠文化为依托,着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丰富多项文化产业,使乡村产业振兴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助力,可以让更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祠堂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性能,继承和弘扬祠堂文化,将农村祠堂变为农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和传播先进思想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王海军,人物专题档案展览实践与思考——以王昭同志诞辰100周年图片展为例[J].兰台世界,2018(17):46,52.
  [2]林洁.吴敏婷,广州浓墨重彩纪念五四百年[J].中国青年,2015(13).
  [3]张佼.延安时期新闻出版事业图片展走进西北政法大学[J].现代企业,2013:145.
  作者简介:莫小琼(1987-),女,汉族,广东东莞,本科学士,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鼓舞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追捧。其中“翼城花鼓”是山西省翼城地区的传统鼓舞艺术,也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术价值,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主要以“翼城花鼓”为例子,介绍了“翼城花鼓”的概况,并探索了如何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非遗”舞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从高校艺术教育入手,对非
【摘要】文物古迹是支撑历史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但对于中学课本出现的众多文物古迹,教师在授课中并未多作介绍,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非常不利的。本文以中学课本中出现的乳钉纹平底爵为例,通过对比中学课本和现实中的乳钉纹平底爵,介绍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教材;乳钉纹平底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学教材中的乳丁纹平底爵  乳丁纹平底爵
【摘要】德国政府根据本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和环境,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并且这些规定与法律政策促进了德国文化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并且,德国联邦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来扶持地方文化与创意产业。本文对德国文化政策和做法措辞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加以分析。  【关键词】德国文化政策;德国文化基金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10月,通过报名、面试筛选等环节选拔出中国的9位学员,在
【摘要】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正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精祌生活,人们生活在现代文明的快节奏里,压力也随之增长。让现代人回归到慢的生活状态,找到生活中平衡的支点,身心健康的生活。寻找正确的传统茶文化空间应用于现代茶文化空间设计方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明代茶文化空间特性应用到现代的传统茶文化空间中,帮助人们脱离纷杂烦躁的外部环境回归慢生活。在茶文化空间中,
【摘要】“四合一”教学实训模式遵循了“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注重实践”四大原则,这是推进创新教育、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学生能力的必要环节。为此,本文结合以上几个方面,为改变多年来音乐系自然而然形成的固定思想和思维模式,通过将合唱团与常规专业教学进行整合,进一步展示高职院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加强精神文明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以文化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集中
【摘要】文物是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所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记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文物保护工作收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文物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正逐步提高。然而,文物保护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先是对文物保护的意义进行了阐释,继续分析分析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文物保护;思考;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雷雨》作为我国伟大戏剧家曹禺的代表剧目,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三一律”的锁闭式结构以及其针砭时弊且深入骨髓的思想着实令人钦佩。从序曲中教堂场景的静谧安详作为引子,引出十年前同一个地方发生的一个悲剧故事。在这个锁闭式的十年前的悲剧故事里又以鲁妈的回忆引出再往前的故事。这种环环相扣的锁闭式结构着实精彩。该剧本以一个家庭的悲剧作为时代和社会的缩影,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和旧陈腐制度的抨击和谴责,
【摘要】人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独特完美的乐器,人之声带像极了琴弦,在管状的喉器中,通过震动发声,因此它兼有管乐和弦乐的特性,并能与任何乐器配合得极其完美。任何一位歌者都是在纯人声的基础上,用真情实感诠释艺术作品,而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容易到达人的灵魂深处。本文是笔者多年来群文声乐教学与研究的总结,旨在帮助更多声乐初学者快速建立科学的发声观念,在短期内快速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逐步养成正确的发声习惯。  【关
【摘要】临时展览是纪念馆基本陈列之外一项十分重要的业务活动,有助于吸引观众,提高参观率,提升知名度。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社会公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经常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既可以使人们在纪念馆得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文化艺术享受,也能更大限度地实现纪念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临时展览;经营;革命纪念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临时展览是纪念馆陈列的重要组
【摘要】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文物保护和勘探的工作者,对文物的保护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近年来又参加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项目、省保单位立项修复项目、田野文物保护项目等工作,增长了很多田野文物保护工作未知的知识,深知文物保护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而,宣传并加强人们对文物保护的关注程度和认知,增加乡愁文化成为了文物工作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首先,田野文物是分布在地上、地下和水域的文化宝藏,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