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标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并需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的过程。意志品质指学生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的精神。一个人的意志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运动是锻炼小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本身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意志品质有多种方法。促进其意志发展的最优活动之一。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小学生 意志品质 培养
一、前言
意志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意志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意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通过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意志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小学生根据生长发育特点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活泼可爱,喜欢模仿,并且集体主义感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小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体育课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小学生意志品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查阅小学生及体育教育有关的专业书籍。
2.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思维来提出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
3.观察法:通过观察法来判断学生的上课表现。
4.交谈法:通过和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三、在小学体育教育要有计划、有目的、加强的学生一种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分析
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认真研究分析水平目标。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的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课表标准并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师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对教材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要适时加强对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在体育课上,很多小学生对跳高或跳山羊有惧怕心理,不太敢跳,多组织能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如跳山羊、跳高、攀登等。在这种活动中,有些学生表现出动摇、胆 怯等消极意志品质,究其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
1.防御性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或跳山羊中不慎摔伤,下次就会害怕,甚至一听到跳高等就紧张。
2.类化。如有的学生怕跳高,会影响到跳山羊、跳远,甚至怕单腿跳等与跳高相似的活动。
3.感染。如有的学生怕跳高,其他学生也受其感染,也怕跳高。当我们知道了学生消极意志品质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以采取措施:教师要讲清动用要领,注意语言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宽跳高架的距离,翻松沙坑,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等以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生们就能鼓足勇气,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体验欢乐。
(三)要教育学生端正体育课学习态度
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据调查,其中有部分学生可能是受家长的错误指导认为只要学好数学、语文,体育差点问题不大;还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危险,怕高怕险,表现出明显的意志薄弱。通过端正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的教育,使这些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加锻炼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活动。
四、注意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
注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在做高难动作时,教师要重视保护,但不要过分“帮助”,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利于学生意志的发展。如何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
(一)自我作业
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细心揣摹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
(二)自我要求
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如有的学生在做跳山羊时,胸腹撞到山羊上了,以后见到山羊就怕了,甚至认为其它体育项目自己都行 ,只有山羊过不去无所谓。这时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用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为国争光的事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要放松要求。同时教师要加强必要环节的保护,争取一次成功,如一次不行,就继续做,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确条件反射,消除摔跤留下的“伤痕”。
五、正确评价小学生的表现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老师的评价。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一)用言语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做到
1.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学生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学生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学生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 2.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学生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
(二)非言语性的评价
非言语性的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 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辅助性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 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2.动作行为。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由于体育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学会用点头、拍手、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
3.目光接触。教师可以通过视线来与学生交流友好、亲切或焦虑等情感,告诉学生老师正在关注他们。
六、结论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促使学生自觉的遵守纪律、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善于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生所表现的勇敢行为,教师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小学生在教师的监护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4-112.
[2] 王启明,董启林.体育教材教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29.
[3]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5.
[4] 刘同为.武术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测定与训练方法[J].
[5]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5.33.
摘 要 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标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并需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的过程。意志品质指学生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的精神。一个人的意志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体育运动是锻炼小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本身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意志品质有多种方法。促进其意志发展的最优活动之一。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小学生 意志品质 培养
一、前言
意志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意志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意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通过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意志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小学生根据生长发育特点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活泼可爱,喜欢模仿,并且集体主义感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小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体育课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小学生意志品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查阅小学生及体育教育有关的专业书籍。
2.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思维来提出培养小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
3.观察法:通过观察法来判断学生的上课表现。
4.交谈法:通过和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三、在小学体育教育要有计划、有目的、加强的学生一种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分析
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认真研究分析水平目标。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的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课表标准并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师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对教材选择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要适时加强对小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在体育课上,很多小学生对跳高或跳山羊有惧怕心理,不太敢跳,多组织能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如跳山羊、跳高、攀登等。在这种活动中,有些学生表现出动摇、胆 怯等消极意志品质,究其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
1.防御性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学生在一次跳高或跳山羊中不慎摔伤,下次就会害怕,甚至一听到跳高等就紧张。
2.类化。如有的学生怕跳高,会影响到跳山羊、跳远,甚至怕单腿跳等与跳高相似的活动。
3.感染。如有的学生怕跳高,其他学生也受其感染,也怕跳高。当我们知道了学生消极意志品质产生的原因后,就可以采取措施:教师要讲清动用要领,注意语言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宽跳高架的距离,翻松沙坑,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等以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生们就能鼓足勇气,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体验欢乐。
(三)要教育学生端正体育课学习态度
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据调查,其中有部分学生可能是受家长的错误指导认为只要学好数学、语文,体育差点问题不大;还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危险,怕高怕险,表现出明显的意志薄弱。通过端正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的教育,使这些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加锻炼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活动。
四、注意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
注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在做高难动作时,教师要重视保护,但不要过分“帮助”,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利于学生意志的发展。如何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
(一)自我作业
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细心揣摹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
(二)自我要求
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如有的学生在做跳山羊时,胸腹撞到山羊上了,以后见到山羊就怕了,甚至认为其它体育项目自己都行 ,只有山羊过不去无所谓。这时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用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为国争光的事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要放松要求。同时教师要加强必要环节的保护,争取一次成功,如一次不行,就继续做,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确条件反射,消除摔跤留下的“伤痕”。
五、正确评价小学生的表现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老师的评价。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学生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学生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一)用言语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做到
1.有丰富的评价语。如果学生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学生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学生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 2.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学生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
(二)非言语性的评价
非言语性的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 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辅助性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 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2.动作行为。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由于体育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学会用点头、拍手、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
3.目光接触。教师可以通过视线来与学生交流友好、亲切或焦虑等情感,告诉学生老师正在关注他们。
六、结论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促使学生自觉的遵守纪律、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善于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生所表现的勇敢行为,教师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小学生在教师的监护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4-112.
[2] 王启明,董启林.体育教材教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29.
[3]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5.
[4] 刘同为.武术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测定与训练方法[J].
[5]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