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天线扫描驱动机构的一体化设计及力学仿真

来源 :航天制造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星天线扫描驱动机构的刚度、精度及固有频率直接影响着载荷分系统的可靠性、精度和寿命.本文设计了一种由步进电机、行星减速器、旋转变压器串装的一体化轴系驱动机构;首先分析了驱动机构的轴系方案选型布局,再对驱动机构的轴系设计进行了刚度分析与指向精度分析,为轴系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对驱动机构整体进行了力学仿真,进一步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近红外波段的高灵敏度传感,设计并研究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光子晶体光纤(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Photonic Crystal Fiber,SPR-PCF)折射率传感器.该光纤横截面的空气孔排列方式是圆形晶格,呈现出向 日葵形状.光纤包层的外壁淀积了氧化锡铟(Indium Tin Oxide,ITO)纳米薄膜,通过圆形光子晶格的缺陷模与表面等离子体模的耦合感知周围环境折射率的变化.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对这种传感器的光学性质和传感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
第二代“猎鹰”高超声速技术飞行器(Falcon Hypersonic Technology Vehicle 2,HTV-2)长时间在大气层中飞行时,气动热是导致本体光辐射特性的主要原因.气动热预测和复杂结构传热温度求解是本体光辐射特性研究的关键.基于类HTV-2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结构以及飞行弹道特点,建立了适用于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气动热、三维有限元传热和本体光辐射耦合计算方法.在算法验证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获得了类HTV-2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沿假定弹道飞行的本体光辐射特性.结果表明,红外探测器从地面70
小间距红外探测器目前已成为红外探测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用于连接探测器芯片与读出电路芯片的铟柱的制备工艺水平成为影响器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介绍了一种10μm间距红外探测器铟柱的制备工艺.新工艺采用多次铟柱生长结合离子刻蚀的手段,最终剥离和制备出高度为8 μm、非均匀性小于5%的10μm间距红外探测器读出电路铟柱,解决了用传统工艺制备小间距铟柱时高度不够的问题.该工艺的优势是无需进行两芯片端的铟柱制备,简化了工艺流程,为以后更小间距红外探测器铟柱的制备提供了思路.
为了评估反舰导弹喷管和尾流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的流场特性和红外辐射特性,以“雄风3”反舰弹的尾喷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二维仿真计算模型.流场计算结果表明,凝相颗粒对尾喷流的流场特性有显著影响.相比于纯气相,加入凝相颗粒后喷流轴向高温区长度明显增加,马赫数下降更快.红外辐射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喷管及尾流的红外辐射特征表现出强对称性,最大辐射强度出现在偏航角60°时,辐射强度达到103.68 W/sr.
随着空间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辨率的超大规模拼接类红外探测器的空间应用需求加大.但此类探测器组件的制冷机在工作时扰动明显,这会影响探测器的成像质量,因此需对该扰动进行抑制,以保证探测器组件的在轨工作状态.介绍了一种首次为超大规模红外探测器组件引入自身减振设计结构并验证有效的研究成果.项目根据获得的制冷机扰动测试结果,设计了不同扰动传递路径的隔振结构.通过仿真分析和校核修正,最终完成地面试验验证.该设计可满足探测器组件自身实现超高分辨率扰动抑制的需求.
日前,国家航天局在京举办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以下简称“高分多模卫星”)投入使用仪式,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高分多模卫星投入使用证书.
期刊
某型号双机机架外形尺寸大,结构刚性大,材料焊接性差,焊缝密集区的焊接应力与变形易在焊缝及形位边缘得到放大,从而产生裂纹和较大焊接变形.通过对机架的材料、结构、焊缝分布、焊接变形以及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制定了焊前、焊后处理方法,降低焊缝冷却速度,减小焊接淬硬倾向;设计专用的装配焊接工装,制定合理焊接顺序,限制了零件焊接变形.机架焊缝经吹砂煤油试验检查,未发现任何裂纹,外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抽样的机架通过了静力试验考核.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6005A铝合金在623~823K温度和0.01~10s-1应变速率下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 6005A铝合金热变形行为.基于试验真实应力应变数据,进行了温度修正和摩擦修正,建立了考虑应变补偿且能够准确描述6005A铝合金材料热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与应变、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之间关系的Arrhenius本构关系模型,相关系数R为0.9985315,平均相对误差AARE为2.56%.
以南昌海关技术中心115个油茶籽粕样品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扫描次数和装样厚度对样品近红外光谱的影响.选择扫描次数为32次,装样厚度为4 mm,并根据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所建立的油茶籽粕中灰分含量近红外模型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预处理方法——归一化(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一阶导数(DG1)和9点平滑(Smooth Savitzky-Golay 9 points,SG9).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油茶籽粕灰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其校正相关系数为0.9698,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523
社会救助制度是民生保障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救助制度还存在着资格瞄准偏差、福利叠加、制度碎片化、执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基于其共识、防篡改、共监管、可追溯等机制在社会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建立政府全过程管理机制、多元救助主体合作机制、救助实施成效评估机制,进而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