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群体——“0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学习能力强,开展以“平等、友好、互助、进步”为目标的朋辈互助体系建设的探索,全方位的营造榜样示范和引领的良好育人氛围,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不同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
关键词:朋辈互助;人际交往;育人实效
1 学生群体发展“朋辈互助”体系的意义和重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被国家高度重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精神引导下,高校积极开展各类教育互动。其中,“朋辈互助”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朋辈互助”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方便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扩散和带动效应,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朋辈互助在高校中并不少见,且多见于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的方面。其实,朋辈互助就是学生群体中互相帮助、鼓励、共同进步的表现。在高校教育中,朋辈互助是要充分、借助学生群体的自身力量,开展有组织、有导向区别于第一课堂的形式多样的朋辈辅导或互助活动,最终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标。但在朋辈互助的发展中,如何发掘学生群体、如何匹配互助对象、如何扩大互助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进步,这是朋辈互助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
2 “朋辈互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一直以来,朋辈互助是我院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抓手,从心理互助小组开始,扩散到党员先锋带头、班级学生学习帮扶小组、就业帮扶小组等等,在逐步的完善中,细化了制度建设,明确了互助内容,逐渐的形成了多方面的朋辈互助体系。
2.1 朋辈互助体系分类及作用
1、按照互助内容分类:心理健康互助、学业指导互助、就业创业互助。
2、按照互助对象分类:学生党员与积极分子,高年级与低年级,毕业生与在校生。
3、朋辈互助作用范围:包含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咨询外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其他方面,比如道德品行、素质教育、法制观念、学习生活帮助、就业创业帮扶等。
2.2 朋辈互助体系实践探索环节
在早期的互助小组组建的过程中,逐步外延,形成了系统的体系,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定期开展选拔、培训、交流、反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不足的部分,例如朋辈互助的概念,没有统一论定;对于朋辈互助者的选拔要求,各方面侧重不同,具体标准不一。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朋辈互助体系体现了大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朋辈互助在选拔上决定了互助者的素质是相对较高或在某方面有能力的的优秀大学生,在进行定期培训的时候,以自愿自主为原则,能够使大家发挥最大的能动性,自觉学习。在互助过程中,再将学习到的道德素质、行为准则、法律常识、心理健康知识等重新整合,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表达出来。这种同龄人的互相教育,比起父母老师的教导,让学生更很容易并且乐意接受,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立竿见影。
3 初步建设“朋辈互助”体系建设的实效
3.1 有利于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校园
高校创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重要工作,不仅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和谐、教学环境的和谐,更重要的是高校中的主体——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朋辈互助,在“90”后独生子女的时代背景下,不仅能激发大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更能够通过主动参与和积极付出的过程,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优化人际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中和谐人际关系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3.2 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及时干预
朋辈互助的开展,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意义重大,可以有效的了解心理危机产生的诱因、事件经过、危机严重程度,对心理危机学生做出有的放矢的帮助工作。同时,朋辈互助者经过具体的培训,也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同学释放情绪、缓解压力,是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3.3 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朋辈互助体系建设,协助解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紧缺的问题,朋辈互助使大学生中的优秀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左膀右臂,辅助思想教育工作者顺利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朋辈互助就像是深入学生群体的一个个触角,使学生日常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3.4 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朋辈互助具有无偿性、公益性、自愿性等特点,关键在于互助二字。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生活内容,充实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各种知识和能力重新整合的过程,从学以致用到二次成长,朋辈互助者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也会将一种反思性的分享内化为自己的成长动力,实现自我教育功能,在自我教育中成长、成熟,对大学生意义重大。
最终,要想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朋辈互助体系,还要继续加强组织管理工作,完善组织形式和方法,建立和学生的长效信任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学生参与度,更要严把质量关,队伍的选拔和培训要嚴格严禁,要有高度责任心,还要有评估和激励机制。在以后的摸索实践中,还要进一步细化研究,探索朋辈互助实现的方法及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晓阳,马勇,张建高,艾二鑫.大学生对朋辈互助学习的认知调查与分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J],2019(18):224.227.
[2] 杨少明,高玉洁.基于朋辈互助机制的优良学风建设探讨 [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
[3] 程肇基.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高教探索》[J],2015(3)
关键词:朋辈互助;人际交往;育人实效
1 学生群体发展“朋辈互助”体系的意义和重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被国家高度重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精神引导下,高校积极开展各类教育互动。其中,“朋辈互助”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朋辈互助”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方便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扩散和带动效应,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朋辈互助在高校中并不少见,且多见于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的方面。其实,朋辈互助就是学生群体中互相帮助、鼓励、共同进步的表现。在高校教育中,朋辈互助是要充分、借助学生群体的自身力量,开展有组织、有导向区别于第一课堂的形式多样的朋辈辅导或互助活动,最终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目标。但在朋辈互助的发展中,如何发掘学生群体、如何匹配互助对象、如何扩大互助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进步,这是朋辈互助体系建设的重点难点。
2 “朋辈互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一直以来,朋辈互助是我院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抓手,从心理互助小组开始,扩散到党员先锋带头、班级学生学习帮扶小组、就业帮扶小组等等,在逐步的完善中,细化了制度建设,明确了互助内容,逐渐的形成了多方面的朋辈互助体系。
2.1 朋辈互助体系分类及作用
1、按照互助内容分类:心理健康互助、学业指导互助、就业创业互助。
2、按照互助对象分类:学生党员与积极分子,高年级与低年级,毕业生与在校生。
3、朋辈互助作用范围:包含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咨询外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其他方面,比如道德品行、素质教育、法制观念、学习生活帮助、就业创业帮扶等。
2.2 朋辈互助体系实践探索环节
在早期的互助小组组建的过程中,逐步外延,形成了系统的体系,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定期开展选拔、培训、交流、反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有不足的部分,例如朋辈互助的概念,没有统一论定;对于朋辈互助者的选拔要求,各方面侧重不同,具体标准不一。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朋辈互助体系体现了大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朋辈互助在选拔上决定了互助者的素质是相对较高或在某方面有能力的的优秀大学生,在进行定期培训的时候,以自愿自主为原则,能够使大家发挥最大的能动性,自觉学习。在互助过程中,再将学习到的道德素质、行为准则、法律常识、心理健康知识等重新整合,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表达出来。这种同龄人的互相教育,比起父母老师的教导,让学生更很容易并且乐意接受,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立竿见影。
3 初步建设“朋辈互助”体系建设的实效
3.1 有利于创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校园
高校创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重要工作,不仅是指教学过程中的和谐、教学环境的和谐,更重要的是高校中的主体——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朋辈互助,在“90”后独生子女的时代背景下,不仅能激发大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更能够通过主动参与和积极付出的过程,增进同学间的了解,优化人际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中和谐人际关系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3.2 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及时干预
朋辈互助的开展,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危机事件干预意义重大,可以有效的了解心理危机产生的诱因、事件经过、危机严重程度,对心理危机学生做出有的放矢的帮助工作。同时,朋辈互助者经过具体的培训,也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同学释放情绪、缓解压力,是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3.3 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朋辈互助体系建设,协助解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紧缺的问题,朋辈互助使大学生中的优秀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左膀右臂,辅助思想教育工作者顺利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朋辈互助就像是深入学生群体的一个个触角,使学生日常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3.4 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朋辈互助具有无偿性、公益性、自愿性等特点,关键在于互助二字。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生活内容,充实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各种知识和能力重新整合的过程,从学以致用到二次成长,朋辈互助者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也会将一种反思性的分享内化为自己的成长动力,实现自我教育功能,在自我教育中成长、成熟,对大学生意义重大。
最终,要想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朋辈互助体系,还要继续加强组织管理工作,完善组织形式和方法,建立和学生的长效信任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学生参与度,更要严把质量关,队伍的选拔和培训要嚴格严禁,要有高度责任心,还要有评估和激励机制。在以后的摸索实践中,还要进一步细化研究,探索朋辈互助实现的方法及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晓阳,马勇,张建高,艾二鑫.大学生对朋辈互助学习的认知调查与分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J],2019(18):224.227.
[2] 杨少明,高玉洁.基于朋辈互助机制的优良学风建设探讨 [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
[3] 程肇基.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 《高教探索》[J],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