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制度,生育率比较低,人口的基本结构组成出现了明显变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老龄化人口增多。200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33%,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尽管人口老龄化体现了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但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各国的社会保障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在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上。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养老问题是一个热门话题。民间、网络、学者、政府、企业、人大代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恐怕没有什么其它社会问题可以相比。
关键词:养老水平;经济养老;老龄化;
一是涉及到养老的方式,二是涉及到养老水平。养老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分,又有多种类型。从养老地点看有家庭养老和社会设施养老(敬老院、福利院),从资金来源方式分有私有养老金(包括离退休金、亲属给予、个人养老保险帐户等)和公共财政资金(一般补贴、农村五保户保障)。养老水平包括养老金支付水平和最低社会保障水平。在离退休问题上,又有退休年龄问题等。可以看出,如果从完全实际的微观层次研究养老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结构。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不仅对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更对家庭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好此项工作对我国的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认清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发展规律,通过集合经济研究方式有效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
一、经济学养老分析内容
1.养老的的需求
在经济学中,需求的含义为在一定时期内,以及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商品的数量。最终影响需求大小的是普通个体购买的意愿和实际购买能力,另外,影响到需求的还包括价格,收入以及消费者的喜好等。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住在自己或子女的家里,自我照顾或由子女赡养、服侍,安度晚年,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在我国沿袭了几千年,老人在家中充分享受天伦之乐,是多数老人向往的理想养老模式。但是,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家庭结构和家庭养老功能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经济学发展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家庭养老需求主要受到老人的自身意愿以及家庭的养老能力影响。其中提到的老年人意愿主要指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有关喜好问题,老年人家庭养老的生活要求比较低,需求的各类资源种类比较少,在老年人养老的偏好上,老年人热衷于家庭养老,对老年生活中的医疗服务和家庭照料比较关注。
2、养老的能力
在能力方面,老年人需要自立能力和一定的经济能力。在自立能力方面,老年人需要身体健康,有一定的自我照顾能力;经济能力方面主要反映在老年人的收入上,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养老金,子女的赡养费以及自己的积蓄,这些经济来源的组成也就最终决定了老年人的购买力大小。不仅如此,老年人实际的购买力水平还受到市场商品价格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在为老年人提供商品时,需要考虑到老年人实际经济水平的高低,让家庭养老顺利进行。
二、经济学养老的影响
1.养老受到那些问题
在经济学中,供给是社会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以及特定价格内提供的商品与劳务数量的总称。市场上供给商品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商品价格的高低。供给商品的数量主要受到商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成本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以下通过结合经济学中的供给知识对家庭养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理论对投入和产出进行合理估算和平衡,以此来实现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行为进行分析。在家庭养老供给研究中,需要根据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理论进行完善调整,在家庭养老的过程中,涉及的养老成本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劳动时间,花费的货币,付出的精神力量等。家庭养老的主要收益体现在老人的生活满足方面,老人的生活情况是对收益情況的有效衡量。在家庭养老中成本主要来源于老人的子女,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到有无子女,意愿,能力,以及老人居住方式,这几点对家庭养老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有无子女直接关系到家庭养老资源的多少,如果家庭中子女的数量越多,那么家庭养老的负担就越小,相关的养老成本就会有所降低。其次,子女是否愿意照顾老人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影响因素,这一因素主要受到传统道德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子女在家庭养老过程中为老人提供积极的养老条件,产生的养老成本更低。在此,子女的经济能力直接影响到家庭养老中老人的生活质量,相较而言,子女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能够为家庭养老提供更多的货币支持以及更多的劳务购买。根据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在家庭养老中,提供相同的货币以及劳务支出,经济能力强的家庭承担的成本比较低。最后,居住方式直接说明了子女与老人居住的距离。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老人和子女之间的生活居住距离较大,那么子女在家庭养老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增加,随之而来的家庭养老成本也会提高。综合养老收益而言,我国老年人更加喜欢家庭养老模式,因此,在家庭养老中要注意涉及家庭养老成本的子女数量,养老意愿,子女收入以及居住方式的影响。
2.经济学养老的好坏处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之下,解决好养老问题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进步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在人口老龄化发展下,随着我国老年人的赡养率不断提高,出现了老年人的需求水平不断增加,并且家庭养老水平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需要对我国的养老的供需结构进行新的分析整合。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对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老年群体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都随着养老人群的增加在不断变化。我国养老的成本很大,并且在老龄化发展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有着不断加大的趋势。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经济社会需求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降低,而有关生活照料的成本则会不断提高,在此循环之下,老年人的生活负担就会直接转变为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除此之外,在家庭养老中,老年人的生活成本还会随着医疗服务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较快,老年人的生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老年人对自身的权益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家庭是老人养老保障的主要供给主体,能够满足当前老龄化背景之下社会的养老需求。在家庭养老中,家庭子女主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这也是家庭养老的主要优势所在,因此,家庭养老方式一直在我国养老方式中占据主要位置。家庭养老能够让老年人在养老生活中体验到精神的满足,家庭成员在生活上可以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照顾,陪伴老年人安度晚年,满足精神需要。除此之外,家庭养老在医疗上的保障不足,家庭无法提供老人全面专业的有医疗服务,老人在需要医疗服务时需要通过专业的医疗结构来获得。
以上的种种现实问题必将对中国养老体系带来重大冲击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未来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素素.中国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养老的经济学分析,山东大学[D],2019.9
[2] 李巧云.中国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东北财经大学[D],2016.6
[3] 苏晓春,杨志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厦门大学[D],2007.3
[4] 苏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厦门大学经济所[D],2009.3
关键词:养老水平;经济养老;老龄化;
一是涉及到养老的方式,二是涉及到养老水平。养老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分,又有多种类型。从养老地点看有家庭养老和社会设施养老(敬老院、福利院),从资金来源方式分有私有养老金(包括离退休金、亲属给予、个人养老保险帐户等)和公共财政资金(一般补贴、农村五保户保障)。养老水平包括养老金支付水平和最低社会保障水平。在离退休问题上,又有退休年龄问题等。可以看出,如果从完全实际的微观层次研究养老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结构。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不仅对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更对家庭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好此项工作对我国的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做好此项工作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认清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发展规律,通过集合经济研究方式有效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
一、经济学养老分析内容
1.养老的的需求
在经济学中,需求的含义为在一定时期内,以及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商品的数量。最终影响需求大小的是普通个体购买的意愿和实际购买能力,另外,影响到需求的还包括价格,收入以及消费者的喜好等。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住在自己或子女的家里,自我照顾或由子女赡养、服侍,安度晚年,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在我国沿袭了几千年,老人在家中充分享受天伦之乐,是多数老人向往的理想养老模式。但是,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家庭结构和家庭养老功能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从经济学发展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家庭养老需求主要受到老人的自身意愿以及家庭的养老能力影响。其中提到的老年人意愿主要指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有关喜好问题,老年人家庭养老的生活要求比较低,需求的各类资源种类比较少,在老年人养老的偏好上,老年人热衷于家庭养老,对老年生活中的医疗服务和家庭照料比较关注。
2、养老的能力
在能力方面,老年人需要自立能力和一定的经济能力。在自立能力方面,老年人需要身体健康,有一定的自我照顾能力;经济能力方面主要反映在老年人的收入上,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养老金,子女的赡养费以及自己的积蓄,这些经济来源的组成也就最终决定了老年人的购买力大小。不仅如此,老年人实际的购买力水平还受到市场商品价格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在为老年人提供商品时,需要考虑到老年人实际经济水平的高低,让家庭养老顺利进行。
二、经济学养老的影响
1.养老受到那些问题
在经济学中,供给是社会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以及特定价格内提供的商品与劳务数量的总称。市场上供给商品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商品价格的高低。供给商品的数量主要受到商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成本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以下通过结合经济学中的供给知识对家庭养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理论对投入和产出进行合理估算和平衡,以此来实现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行为进行分析。在家庭养老供给研究中,需要根据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理论进行完善调整,在家庭养老的过程中,涉及的养老成本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劳动时间,花费的货币,付出的精神力量等。家庭养老的主要收益体现在老人的生活满足方面,老人的生活情况是对收益情況的有效衡量。在家庭养老中成本主要来源于老人的子女,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到有无子女,意愿,能力,以及老人居住方式,这几点对家庭养老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有无子女直接关系到家庭养老资源的多少,如果家庭中子女的数量越多,那么家庭养老的负担就越小,相关的养老成本就会有所降低。其次,子女是否愿意照顾老人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影响因素,这一因素主要受到传统道德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子女在家庭养老过程中为老人提供积极的养老条件,产生的养老成本更低。在此,子女的经济能力直接影响到家庭养老中老人的生活质量,相较而言,子女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能够为家庭养老提供更多的货币支持以及更多的劳务购买。根据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在家庭养老中,提供相同的货币以及劳务支出,经济能力强的家庭承担的成本比较低。最后,居住方式直接说明了子女与老人居住的距离。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老人和子女之间的生活居住距离较大,那么子女在家庭养老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增加,随之而来的家庭养老成本也会提高。综合养老收益而言,我国老年人更加喜欢家庭养老模式,因此,在家庭养老中要注意涉及家庭养老成本的子女数量,养老意愿,子女收入以及居住方式的影响。
2.经济学养老的好坏处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之下,解决好养老问题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进步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在人口老龄化发展下,随着我国老年人的赡养率不断提高,出现了老年人的需求水平不断增加,并且家庭养老水平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需要对我国的养老的供需结构进行新的分析整合。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对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老年群体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都随着养老人群的增加在不断变化。我国养老的成本很大,并且在老龄化发展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有着不断加大的趋势。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经济社会需求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降低,而有关生活照料的成本则会不断提高,在此循环之下,老年人的生活负担就会直接转变为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除此之外,在家庭养老中,老年人的生活成本还会随着医疗服务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较快,老年人的生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老年人对自身的权益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家庭是老人养老保障的主要供给主体,能够满足当前老龄化背景之下社会的养老需求。在家庭养老中,家庭子女主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这也是家庭养老的主要优势所在,因此,家庭养老方式一直在我国养老方式中占据主要位置。家庭养老能够让老年人在养老生活中体验到精神的满足,家庭成员在生活上可以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照顾,陪伴老年人安度晚年,满足精神需要。除此之外,家庭养老在医疗上的保障不足,家庭无法提供老人全面专业的有医疗服务,老人在需要医疗服务时需要通过专业的医疗结构来获得。
以上的种种现实问题必将对中国养老体系带来重大冲击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未来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素素.中国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养老的经济学分析,山东大学[D],2019.9
[2] 李巧云.中国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东北财经大学[D],2016.6
[3] 苏晓春,杨志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厦门大学[D],2007.3
[4] 苏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厦门大学经济所[D],2009.3